王金丽
- 作品数:13 被引量:199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东海内陆架陆源物质矿物组成对粒度和地球化学成分的制约被引量:20
- 2009年
- 通过对东海内陆架EC2005孔柱状沉积物陆源矿物、粒度及地球化学成分分析,尝试探讨三者之间的制约关系.该孔柱状沉积物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石英以及长石.石英和长石含量控制着平均粒径的大小.矿物含量与化学成分含量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体现了矿物对地球化学成分的控制.沉积物中各种矿物颗粒的大小差别造成了沉积物粒度的差异,矿物间化学组分的不同是影响沉积物化学成分含量的主要因素,其往往通过粒度组成间接地表现出来,这就造成了"元素的粒度控制"表面现象,实质上是矿物的种类和含量对粒度和地球化学成分起控制作用.
- 徐方建李安春万世明刘建国徐兆凯肖尚斌王金丽
- 关键词:矿物粒度东海内陆架沉积学
- 拉萨地体东南缘的多期深熔作用及动力学被引量:26
- 2008年
- 位于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与印度—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之间拉萨地体东南缘的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经历了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和强烈的混合岩化。研究区可识别出两期深熔作用,第一期为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岩脉体,其与围岩一起发生了变质与变形再造,转变成了黑云斜长片麻岩。第二期为含夕线石石榴石片麻岩部分熔融形成的含石榴石斜长石花岗岩脉体。岩石化学成分显示,第一期深熔脉体具有埃达克岩的典型地球化学特征,其 SiO_2=63.81%,Al_2O_3=16.92%,MgO=1.86%,Na_2O=4.22%,K_2O=1.81%,K_2O/Na_2O=0.43,并显示出 LREE 富集、无 Eu异常的 REE 配分模型,同时明显富 Sr(366×10^(-6)),贫 Y(12×10^(-6))和 Yb(0.4×10^(-6)),Sr/Y=30。含石榴石斜长石花岗岩主要由斜长石、石英和石榴石组成,含少量白云母和黑云母,其全岩 SiO_2=71.14%,Al_2O_3=14.26%,K_2O=0.26%,Na_2O=2.79%,CaO=2.94%,过铝指数 A/CNK=1.40,为典型的过铝花岗岩。黑云斜长片麻岩脉体中的大多数锆石具有同心韵律状结晶环带和较高的 Th/U 比值(0.433~1.167),为典型的岩浆结晶锆石。锆石岩浆结晶域 U-Pb 原位定年给出了64.0±1.0Ma(MSWD=8.7)加权平均年龄;个别锆石变质交生边给出了27.9 Ma 的谐和年龄,同时具有较低的 Th/U 比值(0.019),应代表后期叠加的变质热事件年龄。含石榴石斜长石花岗岩中的锆石均发育同心韵律状环带,而且具有较高的 Th/U 比值(0.196~1.212),所获得的谐和年龄在27.0~34.1Ma 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9.3±0.9 Ma),应代表过铝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因此,我们认为拉萨地体东南缘变质基底在古近纪经历了两期深熔作用,第一期发生在约65Ma,在特提斯洋壳俯冲和印度板块与拉萨地体碰撞的动力学体制下,拉萨地体下地壳加厚和升温,发生了麻粒岩相变质和部分熔融,形成了埃达克岩质的花岗闪长岩浆;第二期混合岩
- 王金丽张泽明石超
- 关键词:深熔作用埃达克岩过铝花岗岩动力学拉萨地体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 环东冈瓦纳大陆周缘的古生代造山作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的岩石学和年代学证据被引量:61
- 2008年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端的南迦巴瓦岩群是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的一部分,主要由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的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片岩和钙硅酸盐岩组成。长英质片麻岩主要由斜长石、钾长石、石英、石榴石、黑云母和褐帘石组成。片麻岩中的锆石具有核.边结构,由一个大的继承岩浆核和一个窄的变质生长边组成。锆石岩浆核具同心韵律环带,其 REE配分模式以 HREE 富集和负 Eu 异常为特征,并具有高的 Th/U 比值。锆石 U-Pb 年代分析表明,这种继承岩浆锆石给出的加权平均年龄为490~500M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些片麻岩的原岩是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形成在俯冲带的岩浆弧构造环境。钙硅酸盐岩中的锆石具有高级变质岩中变质生长锆石的典型特征,即具有相对较低的 REE 含量,不明显的负 Eu异常和较低的 Th/U 比值。变质锆石所获得的 U-Pb 加权平均年龄为505Ma。本文和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造山带是一个复合造山带,它经历了古生代的原始造山作用,在新生代印度与欧亚板块的碰撞过程中发生了再造山作用。喜马拉雅的古生代造山带作用是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和亚洲微陆块(包括拉萨和羌塘地块)增生的结果,是在冈瓦纳大陆拼合之后其边缘发生的安底斯型造山作用,因此,它并不属于在冈瓦纳超大陆聚合过程中陆-陆碰撞形成的泛非造山带。
- 张泽明王金丽沈昆石超
- 关键词:岩石学东喜马拉雅构造结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冈底斯带深熔作用及动力学
- 青藏高原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与印度-雅鲁藏布蛇绿岩带之间的冈底斯带,又称为拉萨地块,是一条巨型的构造-岩浆岩带,本文研究了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段冈底斯带的两期深熔作用,研究结果揭示了拉萨地块在喜马拉雅造山过程中的构造-热动力...
- 王金丽张泽明
- 关键词:造山带蛇绿岩冈底斯带岩浆岩深熔作用
- 文献传递
- 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的石榴辉石岩——印度大陆向欧亚板块之下俯冲至80~100km深度的证据被引量:56
- 2007年
- 在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中,石榴辉石岩呈透镜状产于麻粒岩相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泥质片岩之中。石榴辉石岩主要由富铁铝榴石的石榴子石和透辉石组成,含少量的金红石、榍石和石英,不含斜长石和角闪石,是榴辉岩相高压变质作用的产物,其原岩相当于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中的辉长岩。在高压岩石快速抬升的过程中叠加了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石榴辉石岩峰期变质作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是800~900°C和2.6~2.8GPa,变质时代可能为50Ma。本研究成果,以及超高压变质岩在西喜马拉雅构造结和榴辉岩在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存在,表明整个喜马拉雅造山带,从西构造结到东构造结,都经历了古近纪的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证明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之下的俯冲深度至少达到了80~100km。
- 张泽明郑来林王金丽赵旭东石超
- 关键词:东喜马拉雅构造结石榴辉石岩大陆深俯冲
- 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地质年代学和前寒武纪构造演化被引量:37
- 2008年
- 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构造结,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以南的南迦巴瓦岩群经历了高压变质作用和强烈的部分熔融与混合岩化作用。本文选择广泛分布的长英质片麻岩进行了岩石学和年代学研究。除个别岩石保存了由石榴石+蓝晶石十三元长石+石英组成的高压泥质麻粒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以外,大多数片麻岩具有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它们的原岩包括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并具有岩浆弧花岗岩的化学成分特征。片麻岩中的锆石普遍具有核-边结构。SARIMP 和 LA-ICP-MS 原位分析表明,锆石的边缘给出了古生代至新生代的多期变质和岩浆事件年龄(500~10Ma),而锆石的核部给出了前寒武纪年龄,但主要集中在~2500Ma,~1800Ma,~1600Ma 和~1000Ma。所分析的锆石区域具有明显的岩浆结晶环带和高的 Th/U 比值,表明它们所指示的是多期岩浆活动事件年代。这些年代峰值与整个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及印度陆块所获得的前寒武纪构造热事件年龄及分布特征基本上可以对比。因此,我们认为南迦巴瓦岩群及高喜马拉雅结晶杂岩的原岩是由新太古代至新元古代形成的多期岩浆岩组成,并作为印度陆块的一部分经历了 Columbia、Rodinia 和 Gondwana 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过程,以及喜马拉雅期的区域变质与岩浆作用再造。
- 张泽明王金丽赵国春石超
- 关键词:麻粒岩地质年代学喜马拉雅造山带超大陆
- 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流体成分与演化: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高压麻粒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的南迦巴瓦岩群经历了高压麻粒岩相、中压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三期变质作用。在高压麻粒岩中含有复杂的流体包裹体类型,按照捕获先后顺序有:H_2O-CO_2±CH_4包裹体(Ⅰ型);CO_2±CH_4±N_2包裹体(Ⅱ型);高盐度多相包裹体(Ⅲ型);中一低盐度 H_2O 包裹体(Ⅳ型)和极低密度气体包裹体或'空'包裹体(Ⅴ型)。在基性麻粒岩中,被石榴石包裹石英中孤立分布的 H_2O-CO_2±CH_4包裹体,以及部分沿石榴石晶内裂隙分布的 H_2O-CO_2±CH_4和 H_2O 包裹体轨迹未穿过围绕石榴石的辉石+斜长石后成合晶冠状体:表明它们有可能是在麻粒岩相变质阶段捕获的。然而,所有流体包沈昆等:大陆碰撞造山带的流体成分与演化: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南迦巴瓦岩群高压麻粒岩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1489裹体的等容线均从麻粒岩相变质峰期 P-T 区间下方通过,说明麻粒岩相变质峰期捕获的包裹体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包括部分爆裂、渗漏和流体—矿物相互作用等。现存的富 CO_2流体包襄体均具有较低密度,并且往往含有明显数量 CH_4和 N_2组分,不可能是麻粒岩相变质峰期捕获的包裹体。根据富 CO_2包裹体与具有不同相比的 H_2O-CO_2包襄体共存推测,大部分CO_2包裹体是通过 H_2O-CO_2包裹体中 H_2O 的选择性泄漏而形成的。Ⅲ型高盐度盐水包裹体很可能是角闪岩相退变质过程中捕获的,因其等容线与退变质轨迹近于平行,这些包裹体很可能保存了其在角闪岩相阶段捕获时的原生物理化学特征。沿矿物颗粒裂隙分布的大量Ⅳ型和Ⅴ型包裹体,应该是角闪岩相或更晚期形成的次生包裹体,代表了浅成(近地表)环境的循环流体。与世界许多地区麻粒岩相岩石普遍含高密度纯 CO_2流体包裹体不同,南迦巴瓦岩群高压麻粒岩以富含 H_2O-CO_2±CH_4和 H_2O 包裹体为特征,这可能与高压麻粒岩与高温麻粒岩产出
- 沈昆张泽明闫玲王金丽
- 关键词:高压麻粒岩流体包裹体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大陆造山带
- 南苏鲁造山带毛北超高压变质岩体的成因与成矿作用被引量:8
- 2007年
- 毛北超高压变质岩体位于苏鲁造山带南部,是由石榴石橄榄岩、榴辉岩、硬玉石英岩和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石英片岩组成的层状岩体。富金红石榴辉岩和富钛铁矿榴辉岩在岩体中呈连续的层状产出,总厚度达200m,深度>700m,构成了一个大型的钛矿床。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表明,毛北岩体的原岩形成在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裂解过程中,基性岩浆经历了强烈的分异结晶作用,形成了由橄榄辉长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岩组成的复杂层状侵入体,并在新元古代的全球冰期与高纬度大气降水发生强烈的水-岩交换作用。在印支期的大陆深俯冲过程中,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其峰期变质温度>800℃,压力>4.5GPa,富钛磁铁矿辉长岩转变成了富金红石榴辉岩,形成了超高压变质的钛矿床。
- 张泽明沈昆刘勇胜游振东石超王金丽
- 关键词:超高压变质作用大陆深俯冲金红石矿苏鲁造山带
- 江苏东海榴辉岩相变质脉体的流体包裹体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南部的东海地区产出大量榴辉岩体,其中存在含蓝晶石—黝帘石/褐帘石—绿辉石—金红石(+磷灰石+锆石)石英脉,它们含有与榴辉岩主岩相近似的矿物组合,故应该是在与榴辉岩相近的超高压 P-T 条件下形成的。这些脉体的褐帘石/黝帘石和金红石具有很高的稀土元素(REE)和高场强元素(HFSE)含量及变化的 Sr、Ba、V 和 Cr 含量。脉体的蓝晶石,特别是褐帘石和黝帘石含有丰富的固体与流体包裹体,包括:(1)多相固体包裹体(multiphase solidinclusions,Ⅰ型);(2)多子晶流体包裹体(multidaughter mineral-bearing fluid inclusions,Ⅱ型);(3)H_2O-CO_2包裹体(Ⅲ型);(4)高盐度盐水包裹体(Ⅳ型);和(5)中-低盐度 H_2O 包裹体(Ⅴ型)。Ⅰ型和Ⅲ型包裹体主要存在于蓝晶石中,偶尔见于黝帘石中,呈孤立分布或沿晶内裂隙分布;Ⅱ型包裹体多沿褐帘石和黝帘石晶核密集或随机分布,或沿晶内裂隙分布;Ⅳ型和Ⅴ型包裹体多见于石英中,也见于褐帘石和黝帘石中,一般沿裂隙分布。能谱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Ⅰ型包裹体中的固相有钠云母、刚玉、方解石、菱铁矿、硬石膏、重晶石、磁铁矿和黄铁矿,以及未知相;Ⅱ型包裹体中的固相有白(钠)云母、硬石膏、方解石、磷灰石、天青石、磁铁矿和黄铁矿,以及未知含水硅酸盐等;Ⅲ型包裹体主要含 H_2O 和 CO_2;Ⅳ型包裹体除含 H_2O 液相外,常见固相有石盐、方解石和不透明矿物,而气相有时可含明显数量的 CO_2和 N_2。显微测温显示,多数Ⅱ型包裹体的冰点(T_(mi))在-5℃~0℃,相应的盐度为0~7.86%NaCl equiv.。鉴于Ⅱ型包裹体含有多种子矿物,根据包裹体中固体总合量并结合溶解度资料估计,Ⅱa和Ⅱb型包裹体中溶质浓度可分别达到40%~70%和25%~40%,原始流体可能属于 Na^+-Ca^(2+)(Sr^(2+))-Mg^(2+)-Fe^(2+)-CO_3^(2-)-SO_4~2-SiO_3^(2-)±PO_4^(3-)-Cl^--H_2O 体系。Ⅳ型包裹体中 CO
- 沈昆张泽明石超王金丽
- 关键词:榴辉岩流体包裹体UHP
- 中国边缘海陆源沉积物粒度与矿物组成的关系被引量:12
- 2008年
- 尝试建立了中国边缘海陆源沉积物粒度和矿物成分的关系.对东海内陆架EC2005孔和南海ODP1146站沉积物进行了陆源物质粒度以及矿物分析,EC2005孔矿物分析采用X射线衍射方法,ODP1146站则采用化学分离单矿物方法.二者主要矿物成分均为石英、长石以及黏土矿物,黏土矿物主要赋存于细粒组分,而石英、长石矿物则主要赋存于较粗粒级中,石英+长石含量与陆源物质粒度的大小均表现出正相关,EC2005孔较之南海ODP1146站平均粒径与石英+长石含量相关性偏低,体现了在不同海区二者具有不同的相关关系.建立了中国边缘海陆源物质平均粒径与主要矿物成分含量大小的函数模型,提出在邻近研究区可以据此对后者进行预测,也可以为今后的世界其他海区沉积学、矿物学研究提供参考.
- 徐方建万世明李安春刘建国王金丽
- 关键词:粒度矿物东海内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