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明
- 作品数:19 被引量:79H指数:6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SAH后血清与血管壁PDGF与脑血管痉挛关系的基础研究
- 目的:探讨大鼠SAH后血清PDGF和基底动脉血管壁PDGF的表达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为临床治疗SAH后CVS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5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即NS组,枕...
- 王文明
-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脑血管痉挛
- 文献传递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大鼠血清PDGF与脑血管痉挛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大鼠SAH(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血清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growth factor,PDGF)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为临床治疗SAH后CVS(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55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组,对照组(即SOR组,假手术组,Shamoperated rats,枕大池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和SAH模型组。采用ELISA法测定血液中PDGF的水平;同时保存对应标本,观测大鼠基底动脉的形态学改变,测定血管壁厚度及血管内径。比较血清PDGF含量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之间的关系。结果模型组基底动脉痉挛于第1 d就出现,第3d表现最为明显,第5,7d以后明显减轻,但仍比SOR组明显,第14 d基本正常。大鼠SAH后血清PDGF浓度于第1 d就明显升高,至第3 d达到顶峰,至第7天时仍高于SOR组,第14 d时基本正常。SAH后血清PDGF水平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变化是一致的。结论二次枕大池注血后,基底动脉发生了明显的细胞形态改变、管壁的增厚以及管腔的狭窄,提示SAH后有CVS的存在。SAH后血清PDGF水平的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变化是一致的,呈正相关。提示PDGF可能参与了CVS的病理过程。
- 王文明杨鉴王中
-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脑血管痉挛
- 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的手术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的手术治疗。方法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患者16例,均行手术治疗,术式包括破口直接筋膜封堵加胶水固定止血和直接筋膜封堵加胶水固定后加缝合后结扎止血。结果 15例手术治疗患者获得良好疗效,1例患者由于病情重,术中死亡。结论外伤性上矢状窦破裂破口小可以直接筋膜封堵加胶水固定,破口大需筋膜封堵加胶水固定并缝合后结扎止血。
- 王文明杨鉴王中
- 关键词:颅脑损伤矢状窦手术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开颅术后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对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开颅术后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0例开颅手术的高血压性基底节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35例)和ICP监测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ICP监测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ICP监测,分析并比较两组的经济因素、并发症、术后结局。结果 ICP监测组ICU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常规治疗组(P <0. 05),但两组总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ICP监测组电解质代谢紊乱发生率、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 <0. 05); ICP监测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 <0. 05)。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出血开颅术后,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安全有效,可为临床医师治疗提供指导作用,对改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其并未明显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 姚建英程峰刘华王文明周金方贡伟一
- 关键词:颅内压颅骨切开术
- 蛛网膜下腔出血大鼠基底动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表达变化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血管壁的表达及关系。方法将30只大鼠按照枕大池二次注血的方法建立模型,然后分别于建立模型后的1 d、3 d、5 d、7 d、14 d将大鼠处死,取出基底动脉制作石蜡切片在光镜下观察。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基底动脉血管壁PDGF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中PDGF在基底动脉血管壁上的表达,3 d和5 d组最明显,与脑血管痉挛程度的变化是一致的。结论通过枕大池二次注血能够成功的模拟SAH后CVS的发生。PDGF参与了SAH后CVS的过程,并可能起了重要的作用。
- 王文明刘华杨鉴王中
- 关键词: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 脑膜转移瘤伴张力性硬膜下积液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9年
- 恶性肿瘤颅内转移一般以脑实质为最常见,临床症状较明显,随着CT、MRI等影像设备及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临床诊断不难。但研究表明,8%~9%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可发生颅内脑膜转移瘤(intra-cranial meningeal metastasis,IMM)[1-2],可转移至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等,由于其临床症状不突出,头颅CT、MRI等影像特征性不强,漏、误诊率较高,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并不多见。本文总结分析江苏大学附属昆山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例脑膜转移瘤伴张力性硬膜下积液患者资料,为临床医生及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贡伟一王文明查正江陈敏王俊周和平
- 关键词:脑膜转移瘤肿瘤转移硬膜下积液
- 高血压脑出血57例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04年
- 潘天鸿任光辉周金方杨德平王文明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多发致残率血肿病死
- 昆山市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7
- 2006年
- 颅脑外伤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我国创伤的死亡率在城市已跃居第3位,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在农村为第4位死因。然而,我国在此方面的流行病学研究较少。昆山市作为长三角新兴工业城市,颅脑损伤的危害日益严重。为此,笔者对2004年昆山市颅脑损伤住院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颅脑损伤的流行特征的探讨,以期对社会、相关政策制定者以及神经外科临床医师的工作有所帮助。
- 潘天鸿张曙光王文明王文华朱胜强张勇
-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颅脑损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研究心血管疾病颅脑外伤
- 颅内压监测下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的预后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比较颅内压监测下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度颅脑创伤的疗效。方法122例颅脑创伤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大骨瓣减压组(61例)和常规骨瓣减压组(61例),两组术后第1~7天颅内压水平比较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伤后6个月时的预后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标准大骨瓣减压组术后第3—6天颅内压显著低于同日常规骨瓣减压组患者颅内压水平[(21.63±4.62)mmHg vs.(26.85±5.21)mmHg,t=2.935,P=0.003;(23.14±3.45)mmHg1)S.(23.14±3.45)mmHg,t=3.087,P=0.002;(24.32±3.65)mmHg vs.(29,32±4.72)mmHg,t=2.911,P=0.004;(22.37±5.03)mmHg vs.(26.81±3.82)mmHg,t=2.860,P=0.005]。两组间切口疝及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1.64% vs.11.48%,χ2=4.710,P=0.030;16.13% vs.3.28%,χ2=4.265,P=0.039)。标准大骨瓣减压组死亡率显著低于常规骨瓣减压组(11.5% vs 32.8%,χ2=8.038,P=0.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术虽可显著降低重度颅脑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但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较差。
- 刘华王文明杨鉴
- 关键词:减压术颅内压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开颅术后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10
- 2015年
- 颅脑创伤(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开颅术后的脑水肿、迟发型颅内血肿以及再出血等引起的高颅压可导致继发性脑损害。国外及国内TBI救治指南均强烈推荐对重型TBI患者行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监测[1,2],开颅术后持续的ICP监测对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应用ICP监测仪对我院42例TBI开颅术后的患者进行ICP监测,并与同期未进行ICP监测的患者进行比较。
- 贡伟一刘华王文明周金方张曙光潘天鸿
- 关键词:颅脑创伤颅内压监测经济负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