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平荣

作品数:59 被引量:740H指数:15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四川省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8篇水稻
  • 25篇基因
  • 10篇突变体
  • 9篇叶绿
  • 9篇叶绿素
  • 8篇乙烯
  • 8篇育种
  • 6篇绿叶
  • 6篇还原酶
  • 6篇基因定位
  • 6篇编码基因
  • 6篇不育
  • 5篇稻米
  • 5篇杂交
  • 5篇不育系
  • 4篇蛋白
  • 4篇稻米品质
  • 4篇稻瘟
  • 4篇稻瘟病
  • 4篇早熟

机构

  • 58篇四川农业大学
  • 7篇曲阜师范大学
  • 4篇四川大学
  • 3篇烟台大学
  • 2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黑龙江省农业...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59篇王平荣
  • 51篇邓晓建
  • 17篇徐正君
  • 17篇高晓玲
  • 16篇孙昌辉
  • 11篇朱建清
  • 10篇李秀兰
  • 10篇万春美
  • 8篇马晓智
  • 7篇董春林
  • 6篇孙业盈
  • 6篇黄晓群
  • 6篇万佳
  • 6篇姜华
  • 6篇陈静
  • 6篇肖云华
  • 5篇孙小秋
  • 5篇李利华
  • 5篇马炳田
  • 5篇黄静

传媒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7篇作物学报
  • 3篇种子
  • 3篇中国水稻科学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Acta B...
  • 2篇遗传
  • 2篇中国稻米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山东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作物杂志
  • 1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植物遗传资源...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6篇2006
  • 7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稻白化转绿基因gra75的精细定位和生理特性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对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gra75(green-revertible albino 75)进行基因定位,并对其生理特性进行分析。【方法】利用EMS处理粳稻品种日本晴(Nipponbare)的迟熟突变体10079,从后代中获得一个白化转绿突变体gra75。对该突变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及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观察与分析,并应用(gra75/浙辐802)的F2群体精细定位目标基因,遴选候选基因。【结果】gra75突变体叶片从第4叶开始表现出白化性状,从第8叶开始恢复到正常绿色,之前白化的叶片也会逐渐转为淡绿色,成熟期主要农艺性状与野生型没有明显的差异。突变体苗期白化叶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下降,叶肉细胞中叶绿体数目减少,并且叶绿体形态发育不饱满,类囊体片层、基粒和淀粉粒数目减少。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是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该基因位于第6染色体短臂InDel标记HC1和HC2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06 cM和0.6 cM,物理距离为120 kb。对该区域候选基因分析和测序,发现LOC_Os06g07210基因(编码核糖核苷酸还原酶大亚基RNRL1)在编码区第716位碱基C突变成T,导致其编码蛋白第239位的丙氨酸(Ala)突变成缬氨酸(Val)。【结论】gra75突变体基因与已报道的水稻淡绿叶基因V3(Virescent3)为等位基因,但gra75突变体苗期的白化转绿性状能稳定表达,且白化表型对后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影响不显著,故该突变基因作为叶色标记基因在水稻遗传育种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王平荣王兵孙小秋孙昌辉万春美马晓智邓晓建
关键词:水稻叶绿体叶绿素V3
一个新的水稻叶绿素缺失突变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19
2007年
从正常绿色水稻品种824B中发现1个黄化突变体824ys。该突变体具有叶绿素缺失突变特性,表现为植株黄绿色,分蘖数减少,生育期延长,总叶绿素、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含量以及净光合速率比野生型亲本824B明显下降,每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等降低。对824ys与3个正常绿色品种杂交F1、F2的遗传分析表明,控制824ys的叶绿素缺失突变性状为1对隐性核基因。以495R/824ysF2作为定位群体,应用微卫星标记将824ys的叶绿素缺失突变基因定位于水稻第3染色体短臂,与RM218、RM282和RM6959等标记之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25.6、5.2和21.8cM。认为该基因为一个新的水稻叶绿素缺失突变基因,暂命名为chl11(t)。
黄晓群王平荣赵海新邓晓建
关键词:水稻基因定位微卫星标记
Molecular Tagging and Effect Analysis of a New Small Grain Dwarf Gene in Rice被引量:4
2003年
Plant heigh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gronomic traits of rice. Over higher plant would easily result in plant lodging and output reducing. On the other hand, the dwarf varieties with proper plant height had higher lodging resistance and a greater harvest index, allowing for the increased use of nitrogen fertilizer. Dwarf breeding had made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rice breeding. The breeding and extension of excellent dwarf varieties remarkably improved the yield potential of rice. Therefore, the plant height is still one of the focuses in rice genetic research.
李秀兰吴成邓晓建王平荣李仁端杨志荣
防治水稻纹枯病和稻瘟病的链霉菌菌株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平板点接法初筛,而获得的对水稻稻瘟病病原菌和纹枯病病原菌具有强烈拮抗作用的灰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riseus)菌株XZJ.SP12。该菌株已于2009年10月27日在“中国典型培养物...
徐正君钟凯李利华高晓玲山口五十麿张小平高鸿徐永菊马炳田朱建清邓晓建姜凯王平荣黄静
三个水稻联乙烯还原酶基因突变体的比较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查水稻联乙烯还原酶基因OsDVR(Os03g22780)碱基序列不同突变引起的突变体表型差异,评估该基因作为叶色标记基因的育种应用潜力。【方法】以EMS化学诱变籼稻品种冈46B和粳稻品种日本晴得到的黄绿叶突变体为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从中筛选积累联乙烯叶绿素的突变体,对获得的目标突变体进行遗传分析、基因定位及等位性测验,再对突变体的OsDVR进行DNA测序、编码氨基酸序列比对以及叶片光合色素、植株表型和主要农艺性状比较。【结果】从EMS诱变而来的53份黄绿叶突变体中筛选到2个新的积累联乙烯叶绿素的突变体590ys和525ys,其突变性状均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突变基因均定位于已报道的824ys突变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内,且经等位性测验证明均与824ys突变基因等位,因此它们都是OsDVR突变体。然而,590ys、525ys和824ys这3个突变体的OsDVR碱基突变位点和数目不同,导致编码蛋白的氨基酸突变位点和数目不同,造成它们在叶绿素含量、叶绿素组成、植株表型以及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的极显著差异。其中,525ys突变体叶片淡黄色,植株生长发育、成熟期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单株产量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其突变基因基本上可满足对导入不育系的叶色标记基因的要求。【结论】水稻OsDVR碱基序列的不同突变可引起突变体表型和单株产量的极显著差异,该基因作为叶色标记基因在水稻遗传育种中可能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王平荣马晓智李春梅孙昌辉邓晓建
关键词:水稻DVR
水稻黄化转绿标记基因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黄化转绿标记基因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水稻黄化转绿突变体gry79,其保藏号为CGMCC NO.8769。还提供了水稻黄化转绿突变体gry79中的突变基因mGRY79。上述水稻黄化转绿突变体gry79...
邓晓建万春美王平荣马晓智李春梅王洋孙昌辉徐正君朱建清高晓玲
文献传递
水稻H14显性早熟性的遗传分析
2007年
水稻籼粳中间型材料H14具有显性早熟特性,以H14与明恢63、蜀恢881等多个不同类型的中、迟熟品种杂交后代为材料进行早熟性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各组合F1的抽穗期均与早熟亲本H14相近或更早,H14与明恢63和蜀恢881等的杂交F2和B1F1抽穗期呈双峰分布,从峰谷处进行分组,早熟植株与迟熟植株分离比经χ2测验分别符合3∶1和1∶1,表明H14的早熟性主要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
李秀兰姜曰水王平荣邓晓建
关键词:水稻早熟性显性早熟基因
一种来源于玉米的联乙烯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来源于玉米的联乙烯还原酶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联乙烯还原酶,是如下1)或2)的蛋白质: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将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
王平荣邓晓建万春美孙昌辉王萍渝马晓智肖云华徐正君朱建清高晓玲
一种与单乙烯叶绿素a合成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单乙烯叶绿素a合成相关的蛋白及其编码基因。本发明提供的与单乙烯叶绿素a合成相关的蛋白,是如下1)或2)的蛋白质:1)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2)将序列表中序列2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经过...
王平荣邓晓建高家旭万春美张帆涛
文献传递
高等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74
2009年
叶绿素是植物叶绿体内参与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其功能是捕获光能并驱动电子转移到反应中心.整个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L-谷氨酰-tRNA→叶绿素a→叶绿素b)需要15步反应,涉及15种酶,迄今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已分离到27个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完成了以拟南芥为代表的被子植物叶绿素生物合成全部基因的克隆.本文主要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植物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及相关酶基因的克隆、生物合成途径中2个关键步骤(σ-氨基酮戊酸(ALA)合成和Mg离子插入原卟啉Ⅸ的调节)、影响叶绿素生物合成的主要因素(光、温度、营养元素等),以及叶绿素生物合成相关酶的其他生物学功能等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王平荣张帆涛高家旭孙小秋邓晓建
关键词:叶绿素生物合成酶基因高等植物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