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惠
- 作品数:38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语言文字更多>>
- 钱玄同“不阅卷”考
- 2017年
- 目前关于钱玄同的研究与传记大多渲染他“不阅卷”的教授风度,并将其学术化与经典化,纳人民国教育的“不羁”传统之一。但钱玄同日记有大量阅卷的记录,并且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藏有钱玄同撰书的学生成绩册手稿,可证明钱玄同的“从不阅卷”只是传说而已,并非事实。
- 王小惠
- 关键词:钱玄同民国教育学术化私人生活
- 中国传统白话小说之争与“五四”文学革命——以钱玄同、胡适为例被引量:1
- 2019年
- 贺麟讲,“从旧的里面去发现新的,这就叫作推陈出新。必定要旧中之新,有历史有渊源的新,才是真正的新。”①“五四”知识分子关于中国传统白话小说的论争,便是在传统中发现新精神的尝试。本文以钱玄同、胡适为例进入此话题,呈现“五四”知识分子与传统的复杂关联。
- 王小惠
- 关键词:白话小说钱玄同
- 萧红小说的启蒙意识——以《呼兰河传》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五四启蒙意识"是新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话语,它以其欧化批判传统,让文学领域迎来了一场凤凰涅槃式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思想革命。萧红作为一位优秀的新文学作家,其所创作的小说自然承载了时代的话语,蕴含启蒙味道。《呼兰河传》完成于1940年,是萧红创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呼兰河传》一方面承载启蒙传统,进行国民性批判;另一方面又过度启蒙,责之过切。这种矛盾,构成了《呼兰河传》复杂的启蒙内涵。
- 王小惠
- 关键词:《呼兰河传》启蒙国民性
- 《新青年》“双簧信”的“经典化”
- 2020年
- 1918年钱玄同、刘半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答王敬轩的双簧信",是一个意义不断被延伸、改写的文学史现象。它的"经典化"发轫于1949年之前,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成为高峰,而进入1980年代之后却处在"入史"与"出史"的微妙境遇。"双簧信"发生至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百年中,它的"经典化"深受社会时代思潮与政治变革之影响,展示了中国新文学史观的形成、发展与嬗变。
- 王小惠
- 关键词:钱玄同刘半农
- 五四文学革命对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继承与转化被引量:1
- 2023年
- 五四文学革命时流行的“古白话”思维,将章太炎提及的中国语言发展历史中的“言文合一”现象绝对化、普遍化,强行将一些文言作品转化成“古白话”,背离了章太炎以小学为根基的白话思路。同时新文学中的“芟夷典故之风”“‘起于应用’的文学观”“深揪用字错误的论争策略”借鉴了章太炎修辞立诚的文章观,却抛弃了“修辞立诚”中的文字考证基础。五四文学革命在转化章太炎文学语言观的同时,章太炎也对文学革命进行了思考,强调白话对文言的依赖,展示言文合一的难度。
- 王小惠
- 关键词:五四文学革命章太炎文学语言观古白话文言
- 汪曾祺的“内伤痕”——细读《寂寞与温暖》和《云致秋行状》
- 2019年
- 汪曾祺说,"中国的各种运动,我是一个全过程。江青垮台之后,我还得检查一次。"(1)一次次的"运动"与"审查"留给汪曾祺诸多"伤痕",他在1980年代创作的《寂寞与温暖》《云致秋行状》等对此多有触及。按汪曾祺的说法,这种"伤痕"是"精神上的压抑",犹如"长进树皮里的铁蒺藜"(2)。本文将其概括为"内伤痕"。
- 王小惠
- 关键词:汪曾祺伤痕温暖寂寞细读
- 并非“扩音器”——重评钱玄同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
- 2024年
- 钱玄同在新文化运动中借用与转化中国传统的经学与小学资源,将中国传统学问融入五四思想革命、文学革命、汉字革命之中。首先,钱玄同转化章太炎与康有为的经学资源,将“经”贬黜为毫无价值的“史料”,颠覆所有经书,从传统经学内部获得反叛传统的可能性,使五四思想革命具有“飓风”般的爆发力;其次,钱玄同作为小学大家,在进行文学革命时,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学理来证明五四白话文理念有其建立的可行性;再次,他在推行五四汉字革命时,仍以传统小学资源来论证“改用拼音”的学理性与时代必然性,用极端的方式推动了中国汉字的现代变革。钱玄同从中国自身的学术主体内部促进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让五四获得了一种新的方法论,这使他有自己独立、独特的“声音”。
- 王小惠
- 关键词:新文化经学
- 钱玄同的汉字论与“废汉文”
- 2018年
- 钱玄同在"五四"时提出"欲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文",目前学界大多从"无政府主义思潮"、"进化论"等方面对其进行解释,而其汉字论可提供新的路径来认识此主张。钱玄同认为孔学"捣乱"了中国文字,使汉代之后"真字跟假字,混淆杂糅",并且汉字已沦为"孔学之符号"。他主张采用"拼音文字"来替代,因为汉字在实际应用时早已"主音不主形",只要猛进一步,改为"拼音",便可顺应文字的进化规律。他的这一思想,代表了五四激进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 王小惠
- 关键词:钱玄同汉字改革新文化运动
- 《诗经》重释与“五四”新文学观的建立
- 2019年
- “五四”学人对《诗经》的现代解释,与新文学的设计思路有关:一方面将《诗经》从传统“经学”中独立出来,祛除文学对经学伦理的依附,否定“文以载道”,倡导“文学”是表现人内心情感的艺术;另一方面将白话文学的历史源头追溯至《国风》,为新文学找到强大的历史根据,使“以白话为文学正宗”的文学理念获得合法性。这是从传统文化的内部瓦解传统文学观的尝试,展示了中国本土资源对新文学的促进。但在重释时存有“尽欲甚解”与“不求甚解”的分歧,表明“五四”学人内部对“文学”的理解也有差异性。
- 王小惠
- 关键词:《诗经》主情合法性不求甚解
- 鲁迅《破恶声论》所受章太炎《四惑论》影响略述被引量:3
- 2014年
- 《破恶声论》刊发于1908年12月5日《河南》月刊第8期,是鲁迅留日时期创作的最后一篇文章。《四惑论》是章太炎主笔《民报》期间所写的文章,发表于1908年7月10日《民报》第22号。对读《四惑论》与《破恶声论》,可以略窥章太炎对早期鲁迅的影响。
- 王小惠
- 关键词:《破恶声论》章太炎《民报》《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