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寇志明

作品数:21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新南威尔士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文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8篇文学
  • 4篇代文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文言
  • 4篇现代文
  • 4篇现代文学
  • 3篇正传
  • 2篇心目
  • 2篇心目中
  • 2篇兄弟
  • 2篇竹内好
  • 2篇作家
  • 2篇文化
  • 2篇鲁迅思想
  • 2篇鲁迅研究
  • 1篇代序
  • 1篇电影
  • 1篇独创性
  • 1篇新南威尔士
  • 1篇新文化

机构

  • 14篇新南威尔士大...
  • 6篇澳大利亚新南...
  • 2篇华中师范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2篇北京鲁迅博物...
  • 1篇北京外国语大...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澳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0篇寇志明
  • 1篇杨青泉
  • 1篇严辉
  • 1篇刘云
  • 1篇姚斌
  • 1篇黄乔生
  • 1篇姜异新
  • 1篇王小惠
  • 1篇潘铮铮

传媒

  • 13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东岳论丛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东吴学术
  • 1篇国际汉学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鲁迅“正”传:一个更性感的故事——读卜立德《鲁迅正传》被引量:1
2005年
寇志明甘棠(译)
关键词:文学研究生平学术思想
“国外汉学的危机”——与澳大利亚汉学家寇志明的对话
2015年
访谈按语:寇志明(Jon Eugene von Kowallis),现为澳大利亚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鲁迅研究专家。他的研究范围包括鲁迅研究、晚清诗歌及电影等。已出版的专著有《微妙的革命:清末民初的旧派诗人》(The Subtle Revolution:Poets of the‘Old Schools’during Late Qing and Early Republican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East Asian Institute,2006)及《作为诗人的鲁迅》(The Lyrical Lu
寇志明姚斌潘铮铮
关键词:汉学研究鲁迅思想BERKELEY新南威尔士中国文学作品诗界革命
21世纪的民族寓言:从台湾文学角度看詹明信——阿克马德之争被引量:1
2007年
台湾文学,尤其是流亡作家白先勇先生和曾被称为“中国最卓越的作家”——台湾乡土作家陈映真先生的作品不仅构成了所谓“文化中国”的文学的一部分,也从独特的台湾视角阐述了一种中国的民族寓言。在某种意义上,台湾的民族寓言就是20世纪中国离乱的寓言,这场离乱一直延续到了21世纪。当我们回顾20世纪后期的历史,会发现这场民族寓言并不仅局限于社会底层。台湾的经历与大陆相似,但在时间上领先于大陆,因此他们的作品不仅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的过去,也可以帮助我们推断其未来。
寇志明
关键词:文化中国台湾文学民族寓言詹明信乡土作家
《鲁迅与进化论》被引量:1
2002年
本期刊发黄乔生等译外国学者所做书评三篇 ,其中有两篇系从杂志上选译的 ,一篇是书评作者直接的投稿。近几年来海外 (特别是欧美 )的鲁迅研究 ,虽有几种专著被译为中文 ,但因各种条件限制 ,仍有一些论著不为我们所了解。发表书评 ,可使读者稍知概貌 ,虽不免管中窥豹 ,却也不无裨益———自然 ,全面深入的了解还须读原书。三位书评作者都在颇有名望的大学执教 :OlgaLomova在捷克布拉格大学 ,JonKowallis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 ,DavidFind eisen在德国波鸿大学。评论中既有热情的褒扬 ,也有或率直或委婉的批评。至于学术观点 ,见仁见智 ,读者自有明辨 ,被评论者亦可做出回应。我们期待着更多这样的书评———海外学者如能以中文稿径寄本刊 ,则尤为欢迎。 (本刊电子信箱 :lxyjyk @vip .sina .com)
寇志明黄乔生
关键词:论题
关于《摩罗诗力说》的材源考证及其他被引量:1
2022年
《摩罗诗力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鲁迅在1907年撰写的一篇由九个部分组成的中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的长篇论文。时年26岁的鲁迅,放弃了在仙台学医,回到东京开启新的文学生涯。这篇论文的标题来自曾被封为英国桂冠诗人的罗伯特·骚塞(Robert Southey)对拜伦(Lord Byron)诗歌的批评。
寇志明严辉
关键词:《摩罗诗力说》文学生涯桂冠诗人比较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拜伦
美国的“鲁迅热”——英语世界学术界对鲁迅的再评价
2023年
本文探讨了美国学术界一项新动态:“鲁迅热”。从政治、文化、历史角度加以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四本新英文专著:周杉(Eva Shan Chou)的《记忆,暴力,辫子:鲁迅解读中国》(Memory,Violence,Queues:Lu Xun Interprets China);格罗利亚·戴维斯(Gloria Davies)的《鲁迅的革命:写在暴力之中》(Lu Xun’s Revolution:Writing in a Time of Violence);庄爱玲(Eileen J.Cheng)的《文学的遗体:死亡,创伤和鲁迅对哀悼的拒绝》(Literary Remains:Death,Trauma,and Lu Xun’s Refusal to Mourn);以及柯德席(Nicholas A.Kaldis)著《中国散文诗:鲁迅的〈野草〉研究》[The Chinese Prose Poem:Lu Xun’s Wild Grass(Yecao)]。美国学者在过去为鲁迅研究做出过实质性的贡献,但他们的专著相对中国、日本而言显得零星。现在华裔美、澳籍学者挺胸走出来了,而且这四项令人兴奋的著作之间没有多少重复。总的来说,这四本书提供的丰富而有深度的观点表明,将“文本细读法”“诠释学”和“新历史主义”相结合会得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将来的鲁迅研究倾向会试图把鲁迅放到一个更国际化、更全球化的语境。
寇志明
苏雪林论鲁迅之“谜”被引量:8
2011年
一“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苏雪林教授(1897—1999),曾在1930年代初被阿英(钱杏邮,1900—1977)称为“女性作家中最优秀的散文作者”。1966年11月,年近70岁的苏雪林在其名为《我论鲁迅》(该书收集旧文十余篇,《自序》作于台湾台南)一书的开篇《自序》中明确写道:“反鲁,几乎成了我半生的事业。”
寇志明
关键词:苏雪林《自序》女性作家阿英散文开篇
《河南》杂志、鲁迅早期文言论文的历史、思想背景以及周氏兄弟心目中文学的使命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将鲁迅早期的文言论文还置于其时代背景中,将之与当时重要的文学、哲学、政治和美学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在那个年代,中国正在经历剧烈的文化变革。而这些文章的意义,部分在于它们可以让我们窥见鲁迅这位20世纪最...
寇志明刘云
文献传递
鲁迅论电影及电影中的鲁迅:官方制作和独立制作者“正传”
<正>在《原始的激情》一书的开始,周蕾断言与视觉艺术相比文字更具优势,特别是比文学和文学批评有优势,认为视觉艺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主导力量。她引用了鲁迅1923年为他的短篇小说集《呐喊》写的那篇著名的序言,其中鲁迅表...
寇志明黄乔生
文献传递
竹内好的鲁迅·中国的竹内好被引量:2
2019年
在这篇文章里,我冒昧地跨出了我的近现代文学研究的专业领域,来探讨中国和日本知识界之间的一个共同话题。尽管中日两国关系起起伏伏,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这种交流在现代的一个成果,就是围绕着中国现代文学创始人鲁迅与日本最重要的鲁迅研究者,著名作家、思想家竹内好(Takeuchi Yoshimi,1910-1977)之间的对话,以及自此以后在中日两国知识分子中产生的影响。
寇志明严辉
关键词:竹内好近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文化交流知识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