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宝林

作品数:19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儿童
  • 5篇婴儿
  • 4篇胆汁
  • 4篇胆汁淤积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幽门螺杆菌感...
  • 4篇胃镜
  • 4篇小儿
  • 4篇螺杆菌
  • 4篇螺杆菌感染
  • 4篇杆菌感染
  • 3篇胆汁淤积症
  • 3篇内镜
  • 3篇镜检
  • 2篇血清
  • 2篇上消化道
  • 2篇胃肠
  • 2篇胃镜检查
  • 2篇胃幽门

机构

  • 19篇甘肃省妇幼保...
  • 1篇兰州市妇幼保...

作者

  • 19篇王宝林
  • 17篇徐晓红
  • 17篇蒋成鹏
  • 10篇陈颢予
  • 7篇周丽
  • 2篇晁荣
  • 2篇刘东海
  • 2篇易彬
  • 1篇朱生东
  • 1篇朱瑛
  • 1篇杨宇璇
  • 1篇赵平
  • 1篇马艳丽
  • 1篇王勇

传媒

  • 6篇中国小儿急救...
  • 3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传染病杂...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外医药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口服碳酸饮料联合胃镜治疗儿童植物性胃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胃石症的成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总结我院19例胃镜确诊为植物性胃石症的患儿,行碎石取石术,初次取石成功8例,失败11例。初次取石失败的11例患儿均采用口服碳酸饮料2周、500~1000ml/d,2周后复查胃镜评估治疗效果。结果19例植物性胃石症患儿中初次碎石、取石成功8例;失败的11例患儿采用碳酸饮料口服2周后7例胃石完全溶解,4例胃石明显变小变软,复查胃镜时予圈套器成功取出3例、失败1例,再次采用异物钳破坏胃石表面结构后继续口服碳酸饮料1周(500~1000ml/d),复查胃镜胃石消失。结论儿童植物性胃石症的形成原因与食用高鞣酸水果有关,胃镜下治疗目前仍是首选。初次碎石、取石失败者建议采用碳酸饮料口服联合胃镜下碎石、取石的方法,该方法患儿依从性好,经济负担轻,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可避免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蒋成鹏徐晓红陈颢予赵平王宝林马艳丽
关键词:植物性胃石碳酸饮料胃镜儿童
再发性川崎病一例被引量:3
2014年
患儿,男,4岁,主因“间断发热20余天”以“发热待查”于2012年2月第1次入住我院。患儿20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9℃,无寒战,无抽搐,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无呕吐,无皮疹及出血点,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口服感冒药(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治疗1周后,症状未缓解,患儿仍间断发热,遂在当地县医院予以输液治疗(具体不详)10余天,患儿仍有问断发热,故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既往史无类似病史,无外伤手术史,平素无特殊不良饮食,无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家族史无特殊。
王宝林蒋成鹏徐晓红
关键词:川崎病再发性发热待查间断发热腹痛腹泻不良饮食
血清总胆汁酸对婴儿胆汁淤积症的诊断评价被引量:1
2016年
通过检测婴儿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探讨该指标在婴儿胆汁淤积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集的80例婴儿胆汁淤积症住院患儿进行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常规肝功能检查,并以非肝胆疾病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构建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病例组血TBA、AST、GGT、ALT、DBIl、TBI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TB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AST、GGT、ALT、DBIl、TBIL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1、0.81、0.70、0.66均小于T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TBA是诊断胆汁淤积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指标,与各酶学指标比较,更有利于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周丽徐晓红蒋成鹏陈灏予王宝林
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胆汁淤积症婴幼儿
2448例小儿胃镜检查结果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2448例小儿胃镜检查结果,探究小儿上消化道疾病的临床表现及主要疾病谱。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甘肃省妇幼保健院行胃镜检查的0~15岁患儿24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就疾病类型、年龄段、症状等维度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行胃镜检查患儿2448例中,浅表性胃炎1529例,消化道异物201例,上消化道狭窄266例,消化性溃疡103例,过敏性紫癜51例,食管炎53例,其他147例,以浅表性胃炎为主。浅表性胃炎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15.4%,上消化道狭窄以食管狭窄为主(74.8%),上消化道溃疡以十二指肠溃疡为主(59.2%)。0~15岁以腹痛腹胀为主诉患儿诊断为浅表性胃炎914例(81.7%);以恶心呕吐为主诉患儿多诊断为上消化道狭窄195例(30.4%);以消化道出血为多主诉患儿多诊断为浅表性胃炎74例(42.2%)。结论: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中以浅表性胃炎发病率最高,上消化道狭窄、消化道异物、上消化道溃疡、过敏性紫癜及食管炎等在各年龄段发病率有所不同,在临床工作中予以重视,及时予以诊断,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王宝林蒋成鹏连娇燕徐晓红
关键词:小儿胃镜检查上消化道疾病
婴儿胆汁淤积症外文研究科学计量学分析
2021年
利用科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PubMed数据库中婴儿胆汁淤积症外文研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开始婴儿胆汁淤积症外文研究年发文量维持较高水平。儿科领域的肝胆疾病专科期刊发文较多,但缺乏长期专注于该病研究的期刊。参与发文作者多,但缺乏长期关注于婴儿胆汁淤积症研究者。除外“胆汁淤积”、“婴儿”之外,出现频次较高的为胆道闭锁、肝移植、肠外营养、Alagille综合征等,大部分高频关键词与疾病原因有关。在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4大研究主题中,病因研究较其他研究主题热门,且在未来几年可继续成为热门研究。
周丽徐晓红蒋成鹏陈灏予王宝林连娇燕
关键词:胆汁淤积婴儿科学计量学
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研究
2014年
目的评价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方法选取从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92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作为病例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46例。其中对照组患儿未给予任何抗病毒治疗,研究组患儿采用重组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止泻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82.5%,对照组为43.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重组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病毒感染性腹泻效果显著,患儿住院时间短、不良反应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陈颢予徐晓红蒋成鹏王宝林
关键词:重组干扰素Α1B腹泻
胃镜直视下球囊扩张治疗婴儿食管良性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胃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婴儿良性食管狭窄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5例食管良性狭窄婴儿(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4例,先天性狭窄1例),年龄2~10个月,临床均表现为反复呕吐和喂养困难。胃镜直视下行球囊扩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食管狭窄内径变化、并发症、呕吐缓解情况及喂养困难改善情况。术后随访6~30个月观察营养状态改善情况。结果5例患儿共进行13次食管扩张治疗,扩张治疗2—3次/例,治疗后所有患儿呕吐、喂养困难、营养状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近期有效率100%,无活动性出血和穿孔。结论胃镜下食管扩张治疗婴儿食管良性狭窄操作简单,安全性好,近期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蒋成鹏杨俊杰徐晓红刘雄昌王宝林陈颢予
关键词:胃镜球囊扩张食管良性狭窄婴儿
我国近15年婴儿胆汁淤积症研究现状分析及未来预测被引量:1
2021年
收集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国内期刊上近15年婴儿胆汁淤积症文献,采用可视化软件分析以获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研究发现2010年发文数量稳步上升,近2年处于高峰。发文较多的期刊主要为儿科领域的专业性期刊,参与发文作者较多,但专注于该病研究者偏少。除外关键词“胆汁淤积”、“婴儿”后,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胆道闭锁”、“Citrin缺陷”、“巨细胞病毒”、“肝内胆汁淤积”、“基因”、“突变”、“SLC25A13”、“肝移植”、“更昔洛韦”、“早产儿”等。研究主题为病因、诊疗及鉴别诊断三大块。病因及诊疗为目前热门研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基因学在该领域的应用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周丽徐晓红蒋成鹏陈灏予王宝林朱瑛
关键词:胆汁淤积婴儿可视化
小儿过敏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研究儿童过敏性紫癜(HSP)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从2011年5月至2013年9月于我院确诊的7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试验组,另选择6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儿和对照组均采用尿素14C呼气检测方法检查HP感染情况,对试验组HP感染阳性患儿行胃镜检查,观察胃、十二指肠等病变情况。结果试验组的HP感染率65.7%,而对照组的HP感染率30.0%,两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4874,P=0.0000),试验组18例HP感染阳性的患者中,17例患者在胃镜活检下发现胃黏膜病变,1例在胃镜活检下未发现黏膜病变。黏膜病变多表现为散在片状出血斑、糜烂出血等。发现十二指肠球部、降部病变发生率最高,胃窦、胃体其次、剩下依次为十二指肠水平部、胃底。结论 HP感染与儿童HSP发病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阳性的HSP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胃十二指肠黏膜病变情况。
陈颢予徐晓红蒋成鹏王宝林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幽门螺旋杆菌
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的Meta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系统评价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胃肠外营养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和中国知网,时间和语种不限,检索时间从建库截止至2016年7月;纳入基于熊去氧胆酸对比常规治疗(营养液+护肝+防感染)方案治疗PNAC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并根据Cochrane Handbook 5.1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研究质量,数据分析采用Rev 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4项研究,包含1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提示:与常规治疗相比,熊去氧胆酸治疗早产儿PNAC可以有效降低总胆红素(MD=-44.97,95%CI-51.13^-38.81,P<0.000 01)、直接胆红素(MD=-16.01,95%CI-18.09^-13.92,P<0.000 01)、丙氨酸转氨酶(MD=-15.98,95%CI-19.68^-12.28,P<0.000 01)、总胆汁酸(MD=-49.19,95%CI-55.07^-43.31,P<0.000 01)和α-谷氨酰转肽酶(MD=-23.13,95%CI-29.56^-16.70,P<0.000 01),然而在改善患者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4.14,95%CI 0.71~24.04,P=0.14)。结论基于熊去氧胆酸方案可以作为早产儿PNAC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然而基于纳入研究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本结论的临床实践尚需谨慎。
周丽徐晓红易彬蒋成鹏陈灏予王宝林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早产儿META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