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丽
- 作品数:20 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卫生行业科研计划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清总胆汁酸对婴儿胆汁淤积症的诊断评价被引量:1
- 2016年
- 通过检测婴儿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探讨该指标在婴儿胆汁淤积症诊治中的临床价值。采用全自动酶法分析技术对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集的80例婴儿胆汁淤积症住院患儿进行空腹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常规肝功能检查,并以非肝胆疾病患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并构建受试者工作(ROC)曲线。结果:病例组血TBA、AST、GGT、ALT、DBIl、TBI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TB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AST、GGT、ALT、DBIl、TBIL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0.71、0.81、0.70、0.66均小于TB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TBA是诊断胆汁淤积症灵敏度和特异度均较高的指标,与各酶学指标比较,更有利于胆汁淤积症的早期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周丽徐晓红蒋成鹏陈灏予王宝林
- 关键词:血清总胆汁酸胆汁淤积症婴幼儿
- 婴儿胆汁淤积症外文研究科学计量学分析
- 2021年
- 利用科学计量学的分析方法,对PubMed数据库中婴儿胆汁淤积症外文研究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开始婴儿胆汁淤积症外文研究年发文量维持较高水平。儿科领域的肝胆疾病专科期刊发文较多,但缺乏长期专注于该病研究的期刊。参与发文作者多,但缺乏长期关注于婴儿胆汁淤积症研究者。除外“胆汁淤积”、“婴儿”之外,出现频次较高的为胆道闭锁、肝移植、肠外营养、Alagille综合征等,大部分高频关键词与疾病原因有关。在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4大研究主题中,病因研究较其他研究主题热门,且在未来几年可继续成为热门研究。
- 周丽徐晓红蒋成鹏陈灏予王宝林连娇燕
- 关键词:胆汁淤积婴儿科学计量学
- 我国近15年婴儿胆汁淤积症研究现状分析及未来预测被引量:1
- 2021年
- 收集三大数据库中收录的国内期刊上近15年婴儿胆汁淤积症文献,采用可视化软件分析以获取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研究发现2010年发文数量稳步上升,近2年处于高峰。发文较多的期刊主要为儿科领域的专业性期刊,参与发文作者较多,但专注于该病研究者偏少。除外关键词“胆汁淤积”、“婴儿”后,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有“胆道闭锁”、“Citrin缺陷”、“巨细胞病毒”、“肝内胆汁淤积”、“基因”、“突变”、“SLC25A13”、“肝移植”、“更昔洛韦”、“早产儿”等。研究主题为病因、诊疗及鉴别诊断三大块。病因及诊疗为目前热门研究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基因学在该领域的应用也有望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 周丽徐晓红蒋成鹏陈灏予王宝林朱瑛
- 关键词:胆汁淤积婴儿可视化
- 孕期HBV感染及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小于胎龄儿与低出生体重的交互影响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妊娠期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及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对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nfant,SGA)与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发生风险的影响,并分析其交互效应。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建卡就诊并在本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 Ag)及总胆汁酸。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BV感染及ICP孕妇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用相乘与相加模型分析其交互作用。结果在控制混杂因素后,与正常孕妇相比,孕期仅感染HBV或仅患有ICP均不增加SGA与LBW的发生风险,但孕期HBV感染合并ICP使未足月SGA和LBW的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76%(OR=1. 76,95%CI:1. 16~2. 65,P=0. 007)与85%(OR=1. 85,95%CI:1. 44~2. 38,P <0. 001);孕期HBV感染与ICP对未足月SGA[RERI(95%CI)=6. 54 (0. 14~12. 94),AP (95%CI)=0. 90%(0. 68%~1. 13%),S (95%CI)=7. 03(1. 38~42. 64)]和LBW [RERI (95%CI)=5. 69(0. 48~10. 90),AP (95%CI)=0. 76%(0. 55%~0. 97%),S (95%CI)=8. 02(1. 92~33. 43)]存在相乘与相加的交互作用,其发生风险分别是两因素单独存在风险之和的7. 03倍和8. 02倍。结论妊娠期HBV感染合并ICP增加了未足月SGA和LBW的发生风险,怀孕后积极防治HBV感染与ICP可降低SGA和LBW的出生。
- 毛宝宏王燕侠周丽李芸芝李静许晓英周敏赵有红
- 关键词:HBV感染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小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基因ApaI位点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的相关性,探讨其遗传易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确诊的佝偻病患儿56例和正常婴幼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VDR基因Apa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两组之间的VDR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以及VDR基因型中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VDR基因Apa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AA为14.3%、Aa为46.4%、aa为39.3%,对照组AA为13.3%,Aa为50%,aa为36.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VDR基因Apa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为37.5%,a为62.5%,对照组A为38.2%,a为61.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VDR基因ApaI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钙水平不同(X^2=6.719,P<0.05)。结论VDR基因ApaI基因型与血清钙水平有相关性,VDR基因Apa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无相关性。
- 周丽李宇宁金玉杨学梅
-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佝偻病婴幼儿
- 早产儿血清维生素A和D水平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2024年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常见且危及生命的肠道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预测指标及病程进展迅速等导致NEC高死亡率。近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脂溶性维生素在早产儿NEC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当前维生素A和D在早产儿NEC中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为临床提供新思路。
- 杨早娟李建华周丽李锦梦易彬
- 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维生素A维生素D
- 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回顾性研究
- 石永生李涵怡王永军王卫凯曹蕾将成鹏陈灏玉周丽
- 该研究目的:探讨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临床相关高危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76例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患儿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07-09年3年间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病收住率未见减少,但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呈现好转趋势,总体显效率(...
- 关键词:
-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
- 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诊治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0年
- 应用硬质气管镜(简称硬支镜)治疗气管和一级支气管异物可获得满意效果[1-2].对于异物较小或硬支镜不能达到部位的支气管异物,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FB)操作简便,逐渐成为重要工具[2-3].现将本院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诊治的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12例报告如下.
- 石永生王永军周丽陈颢予
- 关键词:支气管镜儿童
- 儿童肠结核1例
- 2023年
-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肠道肉芽肿性疾病,无特异性表现,儿童肠结核发病率低,且与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鉴别困难。本例患儿系1岁3月龄儿童,因"反复腹泻伴发热2周"入院,抗感染治疗效果差,肠镜检查提示肠结核或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可能,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阳性,抗结核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缓解,生长发育良好,复查肠镜示肠黏膜逐渐修复接近正常。儿童肠结核临床特征不典型,诊断困难,临床上极易漏诊、误诊,临床医师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知和诊疗水平。
- 连娇燕陈颢予徐晓红王宝林周丽
- 关键词:儿童炎性肠疾病
- 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易感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婴幼儿佝偻病易感性的相关性,为临床探索新的诊治途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儿内科确诊的佝偻病患儿56例(佝偻病组)和正常婴幼儿76例(正常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检测VDR基因BsmI位点的多态性,比较2组之间的VD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佝偻病组和正常对照组VDR基因BsmI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BB 3.6%(2/56)、Bb 21.4%(12/56)、bb 75.0%(42/56)和BB 1.3%(1/76)、Bb 18.4%(14/76)、bb 80.3%(61/76),2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21,P〉0.05);佝偻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的VDR基因BsmI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B 14.3%(16/112)、b 85.7%(96/112)和B 10.5%(16/152)、b 89.5%(134/152),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3,P〉0.05);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其他危险因素后,BsmI位点多态性未进入婴幼儿佝偻病发病因素的回归方程。结论VDR基因BsmI位点的多态性可能与婴幼儿佝偻病遗传易感性无关。
- 周丽李宇宁张维华刘丽君安彩霞陶仲宾李湘津
- 关键词:维生素D受体基因多态性佝偻病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