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凤新

作品数:69 被引量:56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电子电信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农业科学
  • 4篇水利工程
  • 3篇电子电信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2篇滴灌
  • 20篇土壤
  • 19篇马铃薯
  • 17篇水分
  • 14篇灌溉
  • 14篇覆膜
  • 11篇灌水
  • 10篇水肥
  • 9篇水肥耦合
  • 8篇土壤水
  • 8篇利用效率
  • 8篇旱区
  • 7篇水分利用
  • 7篇水分利用效率
  • 7篇作物
  • 7篇西北旱区
  • 6篇滴灌条件
  • 6篇需水
  • 6篇小麦
  • 6篇膜下滴灌

机构

  • 65篇中国农业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扬州大学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宁夏农林科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天津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怀俄明大学
  • 1篇北京市朝阳区...
  • 1篇北京市水科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69篇王凤新
  • 23篇冯绍元
  • 13篇康绍忠
  • 7篇黄冠华
  • 6篇张友良
  • 5篇黄兴法
  • 5篇霍再林
  • 5篇康跃虎
  • 5篇侯晓燕
  • 5篇杨开静
  • 4篇林剑辉
  • 4篇李光永
  • 4篇刘士平
  • 3篇丁日升
  • 3篇郭林
  • 3篇韩江江
  • 3篇宋娜
  • 3篇顾小小
  • 2篇纪立东
  • 2篇杨会颖

传媒

  • 8篇中国农学通报
  • 5篇农业工程学报
  • 5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灌溉排水学报
  • 4篇农业机械学报
  • 4篇新疆农垦科技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村水利...
  • 1篇灌溉排水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地下水
  • 1篇山东水利
  • 1篇学位与研究生...
  • 1篇节水灌溉
  • 1篇水利与建筑工...
  • 1篇南水北调与水...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排灌机械工程...
  • 1篇第七次全国微...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作物非充分灌溉控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作物非充分灌溉预报及控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作物非充分灌溉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发明通过建立包括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蒸发皿系数及非充分灌溉允许的水分亏缺百分数等资料的数据库,通过数据自动采集系统...
王凤新张友良林剑辉康绍忠郭林
不同灌水下限对温室茼蒿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6
2011年
该文采用15cm深处土水势为茼蒿的控制灌水下限,研究在模拟微喷条件下控制灌水下限对温室茼蒿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共设6个处理,灌水下限分别是-10kPa(T1),-15kPa(T2),-20kPa(T3),-25kPa(T4),-30kPa(T5)和-40kPa(T6)。结果表明,不同的灌水下限对茼蒿产量的影响显著,灌水下限为控制在-15kPa是产量最高,分别比其他处理增加了0.5%,18.7%,62.6%,73.4%,71.7%,在整个生育期灌水量为195mm,比与其产量相近的T1处理节水56.4%。T2处理的株高和生长速率在生长后期与T1无差异。灌水下限低于-25kPa,水分亏缺严重,影响出苗,不利于茼蒿生长。以-15kPa土水势作为控制灌水下限,有利于茼蒿生长,可以达到高产、节水的目的。
杨文斌郝仲勇王凤新苏利茂要晋峰麻军胡佳林
关键词:温室灌溉茼蒿灌水量灌水下限
喷灌条件下花生玉米间作的水肥耦合效应被引量:9
1999年
对喷灌条件下花生玉米间套种植模式中的水肥耦合效应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的主要耗水阶段是开花至结荚期,玉米是抽雄至成熟期;从全生育期来看,耗水量及水分生产效率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
詹卫华黄冠华冯绍元王凤新
关键词:喷灌花生玉米间作水肥耦合效应
灌水定额和施钾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马铃薯适宜的灌溉制度及施钾方案。于2021年03—06月在山东省日照市进行灌水定额和施钾量对膜下滴灌马铃薯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影响的试验,设置3个灌水定额W1(5mm)、W2(10mm)、W3(块茎膨大期前5mm,膨大期后20mm)和4个施钾(K_(2)O)水平K1(180kg/hm^(2))、K2(260kg/hm^(2))、K3(340kg/hm^(2))、K4(420kg/hm^(2)),共12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结果表明:1)随着灌水定额的增大,耗水量增加,W3处理比W1和W2显著增加23.66%和16.05%。同一灌水定额下,增施钾肥有增加耗水量的趋势(除W3K2外)。2)生育期内马铃薯钾素累积量呈“S”型变化,块茎膨大期前滴灌灌水定额小于10mm、适量增施钾肥均有利于马铃薯钾素累积。在K4施钾量下,W3处理马铃薯钾素累积最多,与W1和W2相比,钾素利用效率提高17.74%和19.48%,钾素吸收效率没有显著差异,均接近40%。3)同一灌水定额下,马铃薯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在K3处理下获得最大值,K3处理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32983.2kg/hm^(2)和110.3kg/(hm^(2)·mm),比K1、K2、K4处理分别提高9.53%、5.88%、13.16%和5.91%、3.15%、15.90%。4)同一施钾量下,马铃薯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均在W3处理下达到最大值(除W1K1外),W3处理下平均产量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32294.0和118.1kg/kg,比W1和W2处理分别提高5.84%、4.02%和8.58%、8.70%。综合考虑马铃薯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马铃薯较为适宜的灌水定额为块茎膨大期前5mm,膨大期后20mm,钾肥施用量为340kg/hm^(2)。
李淼王凤新赵健宇李斌费娜房祥国
关键词:灌水定额施钾量马铃薯水肥利用效率
喷滴灌条件下水肥耦合效应的田间试验研究
王凤新
关键词:喷灌滴灌水肥耦合效应田间试验
滴灌条件下覆膜热效益及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2015年4—8月在甘肃地区和2017年3—7月在山东地区,在滴灌条件下对不同薄膜覆盖(透明薄膜,CF;不覆膜,NF;黑色薄膜;BF)的覆膜热效应及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进行了试验。通过对马铃薯全生育期冠层净辐射、土壤热通量和土壤温度进行自动监测,对马铃薯块茎分级、产量、水分利用效率进行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BF处理的净辐射大于NF和CF处理,2015年BF处理在芽条生长期和苗期的净辐射最大值均比NF处理高12%,2017年则分别高22%和15%;2015年CF处理10 cm深度处的土壤热通量最大值比BF处理和NF处理分别高66%和129%,2017年则为57%和91%;CF处理的土壤温度高于BF和NF处理,但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CF处理的土壤温度稍低于BF和NF处理,2017年山东地区各处理土壤温度间的差异小于2015年甘肃地区;甘肃地区CF处理的耗水明显少于BF处理,并且该地区覆膜的热效应及其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优于山东地区,建议甘肃地区采用透明薄膜覆盖马铃薯种植方式。
张友良王凤新聂唯冯绍元
关键词:马铃薯覆膜净辐射土壤热通量水分利用效率
不同水势对干制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试验主要研究在西北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水势处理对干制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确定适合该地区的辣椒滴灌控水下限。试验根据滴头下25cm深处土壤的基质势设置5个控水下限:-10kPa、-20kPa、-30kPa、-40kPa和-50kPa,测量的指标主要有叶面积、株高、土壤水分和产量等。试验结果表明,以-30kPa为灌水下限的处理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株高、最高的辣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而控水下限过高和过低均会影响产量。因此在西北干旱地区膜下滴灌条件下,建议干制辣椒的控水下限为-30kPa。
杨会颖刘海军李艳黄冠华王凤新
关键词:干制辣椒水势水分利用效率膜下滴灌
地膜对花生土壤水热环境和生长的影响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可降解地膜与普通地膜对花生土壤水热环境和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农用白色地膜(WM)、黑色地膜(BM)、白色全生物可降解膜(WDM)、黑色全生物可降解膜(BDM)及不覆膜(CK)共5个处理,开展大田试验探究不同颜色可降解膜和普通地膜覆盖对花生土壤水热环境及其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1)WDM处理与BDM处理较WM、BM处理增温保墒效果更好,苗期WDM处理0~25 cm土层平均土壤温度较WM处理高0.8℃,BDM处理较BM处理高0.6℃;苗期WDM处理夜间5 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较WM处理提高0.8℃,BDM处理较BM处理高0.6℃;苗期WDM处理夜间有效土壤积温较WM处理高88℃,BDM处理较BM处理高60℃;WDM处理全生育期土壤含水率较WM处理提高11.7%,BDM处理较BM处理提高7.2%。(2)WDM处理花生产量较WM、BM、BDM处理分别增加5.3%、6.6%、17.3%,WDM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WM、BM、BDM处理分别提高7.8%、11.7%、22.8%。(3)白色可降解膜较黑色可降解膜降解程度提高14.6%。【结论】综上可知,山东花生种植中适宜选用白色全生物可降解膜。
唐永齐张友良王凤新窦允清李躲冯绍元
关键词:可降解膜普通地膜土壤水热
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使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简单、投资成本低且便于推广应用,设计了一套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通过利用电接点压力表测量负压计中的压力,设定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不同灌水方式的灌水下限和上限.当土壤基质势达到灌水上下限时,通过电接点压力表和自动控制电路,实现灌溉预报和自动控制.灌水过程中,通过单片机、远传水表和液晶显示屏,可以实现灌水时间、灌水量和灌水次数的记录与存储.经室内试验验证表明基于土壤基质势的灌溉预报及自动控制系统合理可行,对于粉砂壤土可以将灌水上限的土壤基质势设置为-8 k Pa左右.
张友良张友良王凤新
关键词:土壤基质势灌溉预报电接点压力表
基于“五链环”野外综合实训平台的“四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0年
介绍了中国农业大学密切联系生产实际培养应用学科研究生的做法,使研究生既能在野外艰苦条件下进行学习和研究,成果面向国际学科前沿,同时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团队扎根西北旱区二十余年,将野外实验站–示范基地–田间学校–科技农户–德育基地进行综合集成和链环式布局,以创建8项规则、实施8项举措、设计5个环节、开展8项活动为抓手,系统设计严谨治学态度养成、敏锐洞察力培养、综合视野拓展和高尚精神品德锤炼等素质培养工作,实现了研究生科技创新与自我管理能力、瞄准国际学术前沿与服务中国大地能力、掌握多学科知识与系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精湛专业技能与家国情怀“四融合”,显著提升了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康绍忠康绍忠杜太生李思恩佟玲丁日升毛晓敏毛晓敏郝新梅黄兴法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研究生教育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