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临池 作品数:85 被引量:509 H指数:11 供职机构: 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苏省预防医学科研基金 苏州市“科教兴卫”专项资金 苏州市“科教兴卫工程”青年科技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苏州市2014-2020年流感季节传染病死亡状况分析 2022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2014—2020年流感季节传染病死亡变化趋势以及不同年龄阶段与性别比的死因分布,了解流感季节对传染病死亡情况的影响及不同时期传染病对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采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作为标准人口,计算疾病死因的标化死亡率。结果苏州市2014—2020年流感季节传染病死亡状况呈逐步下降的趋势,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死亡率较以往历史同时期低;男性群体、婴幼儿和老年人群体在流感季节传染病死亡率较高。结论新冠肺炎疫情,本地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和传染病防控意识有所提升,间接影响传染病死亡情况。苏州市在传染病防制方面应将男性群体、婴幼儿及老年人群体列为重点人群。 沈腊梅 黄春妍 张钧 王临池 海波 陆艳关键词:流感季节 传染病 1985—2020年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和早死概率时间趋势分析 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 探讨1985—2020年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和早死概率时间趋势,为开展糖尿病综合防控提供建议。方法 收集1985—2020年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数据,利用SAS 9.3软件计算分性别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年龄组死亡率和早死概率,死亡率变化趋势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分析,APC的检验采用t检验。结果 1985—2020年苏州市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由2.62/10万上升至22.35/10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5.91%,P<0.01),标化死亡率由2.49/10万上升至7.32/10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2.85%,P<0.01)。0~29岁年龄组糖尿病死亡率由0.38/10万下降至0.10/10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5.21%,P<0.01);30~59和60岁及以上年龄组糖尿病死亡率分别由1.93/10万、15.03/10万上升至3.72/10万、80.66/10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分别为0.87%和4.53%,P<0.01)。1985—2020年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早死概率呈斜N型,由1985年的0.19%波动至2020年的0.30%,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0.68%,P>0.05),其中男性早死概率呈上升趋势,趋势有统计学意义(APC=2.12%,P<0.01),女性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APC=-0.73%,P>0.05)。结论 1985—2020年苏州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应重点关注男性劳动力人群,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糖尿病。 黄春妍 陆艳 王临池 华钰洁 张正姬 韦晓淋关键词:糖尿病 死亡率 2015-2021年江苏省烧烫伤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024年 目的分析江苏省烧烫伤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烧烫伤防控提供实证依据。方法2015—2021年,收集江苏省4家伤害监测点报告的烧烫伤病例,对病例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并分析影响伤害严重程度的因素。结果共监测烧烫伤病例13108例,男女性别比1.17∶1,多为中青年人(占71.25%);烧烫部位主要为四肢(占63.04%);94.67%处理后离院,4.10%需要住院;烧烫伤发生时活动,以休闲、家务活动(32.90%、31.39%)为主。轻度烧烫伤占88.34%,中重度占11.66%。多因素分析显示,城市(OR=1.64,95%CI:1.40~1.92)、男性(OR=1.22,95%CI:1.09~1.37)、成人(中青年:OR=1.83,95%CI:1.28~2.60;老年:OR=1.80,95%CI:1.21~2.6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OR=1.95,95%CI:1.40~2.71)、故意(暴力/攻击/自残/自杀)(OR=2.98,95%CI:1.53~5.82)的中重度烧烫伤占比较高,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OR=0.62,95%CI:0.52~0.75)中重度烧烫伤占比较低。结论应加强高危人群烧烫伤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升哨点医院的监测能力,同时积极开展有效的防控措施。 顾增惠 苗子阳 邱晶 王夏冬 王临池 杜文聪关键词:烧烫伤 1985-2017年江苏省苏州市居民肺癌死亡与潜在减寿趋势分析 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分析苏州市30余年的肺癌死亡情况,以了解肺癌对苏州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为评价肺癌相关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85—2017年肺癌死亡数据,应用SAS 9.4软件计算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率(SPYLLR)和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LL)等指标,进一步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法计算指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95%CI以评价其时间趋势。结果 1985—2017年苏州市肺癌无论死亡率还是标化死亡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3.43%,95%CI:3.274~3.590,t=–39.692,P=0.000;APC=0.95%,95%CI:0.681~1.215,t=–5.698,P=0.000)。男性肺癌年均死亡率是女性的3.0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90,P=0.000)。年龄别肺癌死亡率40岁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上升较快,且从时间趋势来看,70~岁和80~岁年龄组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2.37%,95%CI:1.991~2.745,t=–10.758,P=0.000;APC=5.61%,95%CI:5.034~6.188,t=–17.681,P=0.000)。1985—2017年肺癌年均PYLL为10 866人年,PYLLR为1.98‰,SPYLLR为1.83‰,AYLL为9.97年,随着年份增加,年均PYLL和PYLLR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48%,95%CI:1.238~1.732,t=–7.995,P=0.000;APC=0.98%,95%CI:0.707~1.249,t=–6.798,P=0.000);SPYLLR和AYLL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0.81%,95%CI:–1.113~–0.513,t=5.533,P=0.000;APC=–0.55%,95%CI:–0.691~–0.415,t=9.483,P=0.000)。结论苏州市居民肺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和生命,迫切需要社会各部门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上升速度。 黄春妍 王海涛 陆艳 张钧 王临池 华钰洁 黄桥梁关键词:肺癌 死亡率 减寿年数 性别 大气中NO2和SO2对苏州市居民脑卒中发病及高危因素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分析大气气态污染物(NO2、SO2)对脑卒中发病影响效应,并探究其对高危人群和不同季节影响程度。方法收集2008-2017年苏州市居民脑卒中发病资料、大气污染物和气象数据,在控制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和长期趋势的基础上,应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大气气态污染物(NO2、SO2)对脑卒中发病数、高危人群和不同季节的影响。结果 NO2、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女性脑卒中发病数分别增加0.88%(95%CI:0.33%~1.43%)、0.88%(95%CI:0.09%~1.67%);≥65岁年龄组脑卒中发病数分别增加1.15%(95%CI:0.67%~1.62%)、1.13%(95%CI:0.44%~1.81%)。在冷季NO2、SO2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数分别增加1.27%(95%CI:0.69%~1.86%)、1.24%(95%CI:0.43%~2.06%)。结论大气中气态污染物浓度增加会引起脑卒中发病率的增加,女性和年龄≥65岁者为易感人群,寒冷季节为脑卒中发病高危因素。 王临池 葛锡泳 陆艳 杨海兵 胡一河关键词:脑卒中 二氧化氮 广义相加模型 时间序列分析 1987—2017年苏州市居民心血管疾病的过早死亡及潜在减寿分析 被引量:9 2020年 1987—2017年苏州市心血管疾病(CVD)一直位于死因顺位首位,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0.62%,P=0.001],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2.65%,P<0.001)。CVD早死概率呈现下降趋势,由1987年的7.06%快速下降至2017年的2.00%(APC=-4.45%,P<0.001)。预期寿命定于70岁时,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由1987年的6.35‰下降为2017年的3.30‰,同期标化PYLLR由7.30‰下降至2.68‰;定于75岁时,PYLLR由10.12‰下降至5.19‰,标化PYLLR由11.44‰下降至3.88‰,随着年份的增加,PYLLR和标化PYLLR均呈现下降趋势(APC=-2.51%^-3.89%,P<0.001)。 黄春妍 李建新 陈恕凤 陈纪春 陆艳 黄桥梁 王临池 华钰洁 胡一河关键词:心血管疾病 死亡率 苏州市大气颗粒物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探讨苏州市大气颗粒物的急性暴露与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关系。方法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在控制时间趋势和气象因素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单污染物和双污染物模型,分析2010—2013年苏州市大气PM10、PM2.5浓度对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影响。结果单污染物模型中,苏州市大气PM10(lag0~1)、PM2.5(lag4)浓度每升高10μg/m3,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死亡数分别增加0.408%(95%CI:0.083%~0.732%)和0.509%(95%CI:0.098%~0.921%)。双污染物模型中,调整大气PM2.5的影响后,PM10(lag0~1)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略有增加(ER=0.466%,95%CI:0.062%~0.871%);分别调整PM10和NO2的影响后,PM2.5(lag4)对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超额危险度分别为0.525%(95%CI:0.020%~1.029%)和0.782%(95%CI:0.320%~1.2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市大气PM10和PM2.5浓度升高可能导致居民每日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增加。 葛锡泳 王临池 陆艳 姚玉刚 胡一河 刘峰磊 杨海兵关键词:大气污染 颗粒物 时间序列分析 呼吸系统疾病 2013—2022年苏州市归因于室外PM_(2.5)的2型糖尿病寿命损失分析 2024年 目的 分析2013—2022年苏州市2型糖尿病流行趋势和归因于室外PM_(2.5)的2型糖尿病早死寿命损失。方法 选取死亡数、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ears of early life lost,YLL)和每千人寿命损失年(YLL率)指标,应用全球疾病负担研究2021年(GBD 2021)数据,结合苏州市2型糖尿病死亡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22年苏州市因2型糖尿病导致的死亡人数、死亡率、YLL和YLL率出现上升趋势,归因PM_(2.5)的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YLL和YLL率同样呈现上升趋势(P<0.001)。归因于PM_(2.5)的2型糖尿病死亡人数合计3 887例,YLL为61 974人年,YLL率为0.89‰。结论 2型糖尿病严重威胁了苏州市居民健康,归因于室外PM_(2.5)的疾病负担呈现不断上升趋势,针对2型糖尿病开展三级预防和改善空气质量对提高居民健康有重要意义。 王临池 黄春妍 华钰洁 陆艳关键词:2型糖尿病 大气污染 2006-2020年苏州市前列腺癌死亡时空流行状况分析 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了解苏州市前列腺癌死亡的流行趋势和空间分布特征。方法:利用2006—2020年前列腺癌死亡数据分析年度变化趋势,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开展空间自相关分析,寻找高发、低发地区。结果:2006—2020年苏州市前列腺癌年平均粗死亡率为6.87/10万,标化死亡率为3.03/10万;2006—2020年前列腺癌粗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9.25%,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07%。空间分布研究发现,苏州市前列腺癌存在高发、低发地区。结论:苏州市前列腺癌死亡风险呈现上升趋势;主要高发年龄段为≥60岁的男性,应针对前列腺癌高发区域开展基于高危人群风险分层的肿瘤筛查工作。 王临池 陆艳 黄春妍 陈园关键词:前列腺癌 死亡率 国外健康支持性环境实践进展与启示 被引量:4 2021年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已成为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全死因的70%以上[1-2]。2018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显示,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归因死亡数占慢性病死亡的60%[3]。2018年联合国大会针对慢性病防控提出"5×5"策略,包括不健康饮食、烟草使用、空气污染、有害使用酒精和缺乏身体活动[4]。做出健康的选择不仅仅在于个人自律,有利的环境能够促进健康的选择。 华钰洁 胡一河 陆艳 黄桥梁 王临池 张正姬 黄春妍 高涵昌 韦晓淋关键词: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