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华知

作品数:35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武汉市学科带头人计划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心肌
  • 15篇心律
  • 15篇心律失常
  • 11篇血管
  • 8篇缺血
  • 8篇交感
  • 8篇交感神经
  • 7篇心肌梗死
  • 7篇心血管
  • 7篇室性
  • 7篇室性心律
  • 7篇室性心律失常
  • 7篇梗死
  • 6篇心肌缺血
  • 6篇心血管病
  • 6篇心血管病学
  • 6篇血管病
  • 6篇血管病学
  • 6篇连接蛋白
  • 5篇动脉

机构

  • 20篇武汉大学
  • 15篇甘肃省人民医...
  • 8篇甘肃中医药大...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河西学院
  • 1篇襄樊市中心医...
  • 1篇攀枝花市中心...
  • 1篇攀枝花市第三...

作者

  • 35篇温华知
  • 19篇江洪
  • 13篇鲁志兵
  • 12篇胡笑容
  • 9篇谢萍
  • 8篇崔博
  • 7篇黄从新
  • 6篇赵冬冬
  • 5篇张福
  • 3篇徐昌武
  • 2篇周晓亚
  • 2篇徐盛开
  • 2篇谢宇平
  • 2篇高奋堂
  • 2篇何勃
  • 2篇李燕玲
  • 1篇吕菁君
  • 1篇梁锦军
  • 1篇吴柳
  • 1篇郭凯

传媒

  • 9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中华心律失常...
  • 3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心脏杂志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甘肃科技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医药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7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拱跃征现象一例
2022年
缩窄性心包炎(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CP)往往起病隐匿,临床不常见,表现个体差异大,缺乏特异性,因此临床诊断较困难,漏诊误诊率高,预后不良,会发展为慢性CP[1-3]。CP患者心电图、X线检测、CT或心肌磁共振检查可有一些特征性改变,但目前尚未见冠状动脉造影相关特征性报道,近期1例CP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一种特殊现象,现进行报道。
张福谢萍温华知张磊张天成王娟李建锋闫恒瑜
关键词:心包炎缩窄性冠状血管造影术血管钙化肉芽组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PTG的预测因素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创伤后成长状况及PTG的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攀枝花市中心医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7例,出院前1 d利用自拟问卷调查表进行面对面调查,出院后8周采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创伤后成长调查量表(PTGI)、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多伦多述情感障碍量表(TAS-20)及童年期创伤问卷(CTQ)等.结果 9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9例第1阶段发生PTG,显著高于第2阶段的23.3%(P<0.05);仅存在第1阶段PTG患者发生率,显著高于2阶段均存在患者(P<0.05);PTSD症状阳性和PTSD症状阴性患者CT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症状阳性患者PTGI、ECR中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TAS-20评分,显著高于PTSD症状阴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TG与ECR依恋焦虑得分、CTQ情感忽略得分关系密切(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前存在较高水平创伤后成长,且依恋焦虑水平较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更高,但是经历童年期情感忽视患者创伤后成长影响较小.
兰建军王琳王世海曾晓斌徐大文温华知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电话回访
体表心电图及心外膜标测电恢复性质在诱发猪心室颤动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价体表心电图及心外膜标测部位电恢复性质在诱发猪心室颤动(室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长白猪7、大,记录心电图的同时用10极单极电极记录心外膜动作电位,构建激动恢复间期(ARI)和QT间期恢复曲线。评价心外膜局部ARI和体表心电图电恢复性质同室颤阈值间的父系。结果局部ARI恢复曲线坡度与QT间期恢复曲线坡度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25,P=0.018)。窀颤阈值同右心室心尖部ARI恢复曲线坡度呈正相关(r=0.752,P=0.019),窜颤阈值同体表心电图Ⅱ导联QT间期恢复曲线坡度呈正相关(r=0.802,P=0.005)。结论局部ARI及QT间期电恢复性质有明显相关性,两者同室颤诱发相关。
崔博江洪赵冬冬吕菁君胡笑容温华知黄从新
关键词:心电图心室颤动
盐酸贝那普利致舌根及手背等处迟发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一例
2016年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农民,主因"胸闷、气短伴双下肢水肿1个月",于2015-05-25就诊于我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6.3℃,脉搏66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80/90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低,双肺底可闻及湿性啰音;心界扩大,心室率76次/min,心房颤动律,第一心音强弱不等,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中度凹陷性水肿。
于永志李燕玲温华知高志凌高奋堂谢萍
关键词:血管神经性水肿盐酸贝那普利第一心音心室率
肥厚型心肌病病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肥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壁心肌的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的一种特发性心肌疾病,目前被认为是一种基因突变所导致的常染色体疾病。在人类,在编码与构成肌小节有关的蛋白质的基因中,现在发现至少有11种基因,超过200种不同的基因突变类型与肥厚型心肌病有关。另外,一些与肌小节无关的基因突变也参与了该病的发生。
温华知江洪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基因基因突变
美托洛尔对大鼠心肌梗死周边区缝隙连接蛋白43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大鼠心肌梗死(心梗)后梗死周边区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影响。方法:8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0只)、心梗组(30只)和美托洛尔组(30只),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制备心梗模型,美托洛尔组给予美托洛尔5mg/(kg.d)灌胃,心梗组给予安慰剂。手术8周后,测量梗死周边区心室颤动阈值(室颤阈值)。用蛋白印记分析和RT-PCR分别观察心梗后梗死周边区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磷酸化的蛋白质及总量表达和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荧光法观察梗死周边区Cx43的分布。结果:8周后,美托洛尔组室颤阈值高于心梗组[(11.0±2.65)V比(7.1±4.1)V,P<0.05],美托洛尔组Cx43磷酸化的蛋白质及总量均显著高于心梗组,Cx43mR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心梗组。Cx43的密度和分布均显著高于心梗组。结论: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梗死周边区缝隙连接重构,这可能是美托洛尔能够抑制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机制。
温华知江洪胡笑容鲁志兵黄从新
关键词:心肌梗死美托洛尔缝隙连接蛋白43室性心律失常
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分为:(1)成年组:心肌缺血组(MI组,n=15)、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S组,n=15)和假手术组(SO组,n=10);(2)老年组:心肌缺血组(MI组,n=15)、心肌缺血+迷走神经刺激组(MI-VS组,n=15)和假手术组(SO组,n=10)。心电图监测各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扎冠状动脉30min内,老年MI组室速和室颤发生率较成年MI组显著增加(P<0.05);老年MI-VS组与老年MI组室速和室颤发生率无明显变化(P>0.05),老年MI-VS组不可逆性室颤发生率较老年MI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加,而迷走神经刺激的抗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应却明显减弱。
周晓亚江洪胡笑容徐昌武崔博温华知鲁志兵
关键词:迷走神经室性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缝隙连接蛋白43在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老年大鼠心室肌中的表达及其急性心肌缺血时迷走神经刺激对老年大鼠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作为(1)成年组:心肌缺血组(MI,n=15)、...
胡笑容江洪徐昌武崔博温华知鲁志兵何勃
文献传递
预激综合征致心室颤动与心脏骤停一例被引量:3
2020年
患者男,47岁,因心肺复苏术后4h入院。患者外院心电图提示预激综合征(WPW)伴发心房颤动,随后发生心室颤动,出现心脏骤停,予以心肺复苏成功。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右冠状动脉近段斑块。心内电生理检查提示左后间隔旁道,导管射频消融成功。
温华知李槿瑶曾晓杰马毓谢萍张福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预激综合征心室颤动心律失常
交感神经刺激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时连接蛋白43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缺血时交感神经刺激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后分组,心肌缺血组(25只,MI)、缺血+交感神经刺激组(25只,MI-SNS)、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缺血组(25只,pSNS-MI)和假手术组(20只,SO)。心电图监测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缺血心肌Cx43的磷酸化蛋白及总量表达。RT-PCR分析Cx43 mRNA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Cx43表达分布情况。结果MI-SNS组室速/室颤发生率(80.0%)较MI组(52.0%)明显增加(P〈0.05),而pSNS-MI组室速/室颤发生率(20.0%)显著降低(P〈0.05)。冠脉结扎30min后,与MI组相比(46.7%±6.3%),pSNS-MI组(71.2%±7.0%)和MI-SNS组(73.4%±6.7%)磷酸化Cx43的比例均明显增加(均P〈0.05)。MI组(1.29±0.14)和pSNS-MI组(1.25±0.13)蛋白总量均与SO组(1.30±0.10)无明显区别(均P〉0.05),但MI-SNS组(0.73±0.12)蛋白总量较SO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交感神经刺激能够促进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这可能与其促进了Cx43的降解有关;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能够抑制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其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刺激预处理阻止了Cx43的脱磷酸化有关。
胡笑容江洪温华知鲁志兵赵冬冬黄从新
关键词:交感神经系统连接蛋白43心律失常心肌缺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