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志兵

作品数:124 被引量:411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5篇室性
  • 34篇消融
  • 32篇心房
  • 31篇心律
  • 31篇心律失常
  • 30篇心房颤动
  • 30篇房颤
  • 29篇血管
  • 27篇心肌
  • 25篇室性心律
  • 25篇室性心律失常
  • 24篇心血管
  • 24篇心血管病
  • 24篇心血管病学
  • 24篇血管病
  • 24篇血管病学
  • 20篇自主神经
  • 19篇神经节
  • 13篇导管消融
  • 11篇导管

机构

  • 105篇武汉大学
  • 10篇江西省萍乡市...
  • 7篇萍乡市人民医...
  • 2篇黄石市中心医...
  • 2篇通城县人民医...
  • 1篇孝感市中心医...

作者

  • 122篇鲁志兵
  • 83篇江洪
  • 31篇胡笑容
  • 29篇何勃
  • 25篇何文博
  • 25篇黄从新
  • 21篇黄兵
  • 21篇余小梅
  • 19篇崔博
  • 13篇温华知
  • 12篇谢菁
  • 12篇杨波
  • 11篇吴柳
  • 11篇王松云
  • 10篇雷汉东
  • 10篇余锂镭
  • 8篇刘珊
  • 7篇余英
  • 7篇赵冬冬
  • 7篇胡慧慧

传媒

  • 30篇中国心脏起搏...
  • 21篇中华心律失常...
  • 5篇中国病理生理...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3篇海南医学院学...
  • 3篇中国医学创新
  • 2篇当代医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18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12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9篇2006
  • 2篇2005
1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舒注射液治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致皮疹的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观察岩舒注射液治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致皮疹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3例中晚期肺癌患者,服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或埃罗替尼出现皮疹后3~5天,应用岩舒注射液20ml加入250ml生理盐水中静脉点滴,每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用药二疗程后开始评价。结果:13例患者痊愈0例;显效2例,占15.4%;好转8例,占61.5%;无效:3例,占231%;总有效率(显效+好转)76.9%。无明显毒副反应发生。
汤江林彭济勇鲁志兵
关键词:皮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内关穴针灸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内关穴针灸联合胺碘酮治疗对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后早期复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且接受首次射频消融治疗的8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针灸组( n=40)和对照组( n=45)。对照组从术后第1天起连续口服胺碘酮直至3个月,针灸组从术后第1天起每天双侧内关穴针灸20 min,连续1周,胺碘酮用法与对照组相同。分析两组术后及3个月随访时心率变化以及针灸组针灸过程中心率的变化、两组术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及术后3个月内两组房颤复发率。 结果:消融术后和随访3个月时两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针灸组心率在针灸结束后较针灸前明显降低( P<0.05)。两组术前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血清目标炎性因子水平较术前都有较明显升高,但针灸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3个月,针灸组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5%对33.3%,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内关穴针灸是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早期房颤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其可以降低消融术后房颤的早期复发( OR=0.17;95% CI 0.05~0.63;P=0.008)。 结论:内关穴针灸联合胺碘酮治疗在降低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方面优于单独的胺碘酮治疗,这一效应与内关穴针灸能降低射频消融术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有关。
殷均奎张铭铭黄鹤杨波包明威吴钢鲁志兵刘育何勃刘秀娟董力宾黄从新赵庆彦
关键词:心房颤动电隔离早期复发内关穴针灸
吉西他滨周方案联合IMRT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周方案联合调强放疗(IMRT)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宜春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非角质化性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DDP(顺铂)化疗+调强放疗方案,观察组采用GP(顺铂+吉西他滨)化疗方案+调强放疗方案,比较2组疗效、1年及2年生存率、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化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年和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西他滨周方案联合IMRT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短期疗效与顺铂相近,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不良反应较少,但采用吉西他滨化疗时应注意血小板水平变化。
曾建伦陈凤舞鲁志兵黄行志
关键词:中晚期鼻咽癌吉西他滨调强放疗
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型ST段下移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型ST段下移对冠心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1992—2008年收治的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出现ST段下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分为两组:A组在心动过速发作时伴缺血型ST段下移,B组伴非缺血型ST段下移,并依据年龄将A组分成几个亚组,分别比较各组CAD诊断率。A组48例中有23例(47.92%)有CAD,B组17例中无一例有CAD,A组诊断价值显著高于B组(P<0.05),且年龄越大,诊断价值越高。结论室上性心动过速缺血型ST段下移对CAD有一定诊断价值,且随年龄增长,诊断价值进一步增大。
马茜江洪鲁志兵胡钢英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
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2015年
目的验证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Carotid baroreceptors stimulation,CBS)是否通过激活迷走神经的胆碱能抗炎通路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 36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三组(n=12):缺血再灌注组(I/R组)、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刺激组(CBS组)和迷走神经干切除术(Vagotomy)组(VAG组)。各个组别的实验犬分别结扎左冠脉前降支1 h和再灌注6 h完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BS组在心肌缺血前2 h对右侧颈动脉窦开始进行高频电刺激,直到实验结束,刺激参数:频率50 Hz,脉宽0.5 ms,刺激强度随血压进行调整,以保持血压较刺激前下降10%。VAG组在颈动脉窦刺激前实施双侧颈迷走神经干切除术。于缺血前、缺血15 min、30 min、60 min和再灌注0.5 h、2 h、6 h时记录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各组随机抽取6只犬于再灌注6 h后分别经颈内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浓度。采血后,迅速取出缺血区心肌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观察中性粒细胞浸润情况。各组剩余6只犬于再灌注6 h后采用依文斯兰—氯化三苯基氮唑(TTC)双染色法检测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与I/R组比较,CBS组心肌梗死面积,MPO活性,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降低(P<0.05);与I/R组比较,VAG组心肌梗死面积,MPO活性,血清TNF-α、IL-1β、IL-6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可减轻犬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抑制中心粒细胞向缺血组织浸润以及抑制全身炎症反应,其机制与短期颈动脉压力感受器电刺激激活迷走神经的胆碱能抗炎通路有关。
阳康廖凯萨仁高娃黄兵陈彩云鲁志兵何文博王松云江洪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胆碱能抗炎通路迷走神经
肾动脉交感神经射频消融术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3年
顽固性高血压并无严格定义,200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根据美国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一个实用性诊断标准,即服用3种或3种以上降压药(至少含有一种利尿剂)并且每种药物均已达到最佳剂量,而血压仍未控制者称为顽固性高血压。
王松云鲁志兵赵劲波江洪
关键词:射频消融术交感神经肾动脉顽固性高血压
伊立替康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一线化疗方案失败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效果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观察伊立替康联合多西他赛治疗一线化疗方案失败的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老年晚期胃癌患者28例,均为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失败。患者采用周方案伊立替康联合多西他赛治疗,2个化疗周期完成后评价疗效。结果 28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客观有效率为39.3%,疾病控制率为64.3%,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分别为4.2个月、8.2个月。不良反应主要为厌食、乏力、腹泻和骨髓抑制,以Ⅰ~Ⅱ度为主。结论老年晚期胃癌患者一线方案化疗失败后,采用伊立替康联合多西他赛周方案二线治疗有效且安全。
罗湘彭济勇鲁志兵蔡凡
关键词:胃癌晚期化疗伊立替康多西他赛
恶性心律失常的急诊识别与处理被引量:11
2014年
恶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常可在短期内导致严重后果,应早期识别、早期处理。目前关于恶性心律失常的处理尚无完全统一的急诊处理规范,Trappe新提出的"5A"及"BCD"治疗策略覆盖了缓慢型及快速型恶性心律失常,是恶性心律失常急诊治疗的新概念、新方法。
王松云鲁志兵余锂镭黄兵廖凯萨仁高娃阳康江洪
关键词:恶性心律失常BCD
高强度神经节丛刺激对正常犬心室电生理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高强度神经节丛(GP)刺激对正常犬心室电生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取犬12只,分别经左、右侧第五肋间隙开胸,暴露心脏,将2根多极电生理导管分别沿心尖部至心底部缝于左、右心室游离壁各记录4个部位的局部电图,以自制Ag-AgCl电极记录左、右心室游离壁心尖部、心底部以及心尖部-心底部之间3个部位的单相动作电位,分别在基础状态和左、右以及双侧高强度GP刺激(降低窦性心率50%或出现2∶1房室传导阻滞)时测定心室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时程(APD)、APD交替和构建APD回复曲线。结果高强度GP刺激显著延长心室各部位ERP及APD并降低ERP及APD的空间离散度(P均<0.05)。高强度GP刺激使心室APD回复曲线斜率及其空间离散度变小,APD交替延迟发生(P均<0.05)。结论高强度GP刺激可能具有抑制室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何勃何文博鲁志兵黄兵吴柳胡笑容崔博江洪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神经节丛室性心律失常
选择性消融Marshall韧带远段减少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本研究拟在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犬模型上比较消融Marshall韧带(LOM)远段和消融左侧星状神经节(LSG)对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29只成年雄性犬随机分为3组:假消融组(n=9),LOM远段消融组(n=10),LSG消融组(n=10)。消融组开胸后进行LOM远段或LSG消融,假消融组仅将消融电极置于LOM远段上而不给消融能量。3组分别记录基础状态、消融后30min时(假消融组记录假消融后30min时)的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心率变异性[HRV,包括低频(LF)、高频(HF)、LF/HF值]以及血压、心率变化。测量结束后,结扎左前降支监测1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LOM远段消融组在消融前后观察不同电压刺激LSG所引起的血压上升幅度。结果与基础状态相比,消融LOM远段或LSG后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LOM或LSG消融能明显降低LF值和LF/HF值,提高HF值,并显著延长左右心室各位点ERP(P〈0.05),且两个消融干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LOM能减小LSG刺激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幅度(P〈0.05)。此外,在LOM远段消融组和LSG消融组中,心梗后1h内室性早搏以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明显低于假消融组(P〈0.05)。3组均有1只犬发生心室颤动。结论消融LOM远段与消融LSG在预防心梗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上有着类似的保护作用,且这种作用的潜在机制可能与破坏了LSG与心室间的交感连接通路有关。
罗达鲁志兵刘珊余小梅王晓莹瞿唯一胡慧慧马瑞松江洪
关键词:MARSHALL韧带星状神经节心律失常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