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红系造血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
- 2011年
- 本研究探讨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红系造血的影响。对16例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移植患者的ABO血型,IgM和IgG抗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6例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均恢复造血功能,与ABO血型相合组比较,ABO血型不合组在粒细胞植活时间、血小板植活时间无差异,但红系重建时间明显延长;ABO主侧不合与双侧不合受者抗供者凝集素消失时间与红系恢复时间有相关性。结论 :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会导致红系造血迟缓。移植前用供型血浆置换法或输注供者红细胞来中和受者体内抗供者红细胞的凝集素能缩短红细胞植入时间,减少红细胞的输注。
- 蔡雪娇洪俊英陈怡俞康
- 关键词:ABO血型不合干细胞移植
-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hsa-miR-326对BCL2L1、BAK1的靶向调控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构建psiCHECK2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验证hsa-miR-326对BCL2L1和BAK1表达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包含与hsa-miR-326结合序列及其突变型序列的BCL2L1和BAK1基因片段,构建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素酶活性变化观察hsa-miR-326对BCL2L1和BAK1表达的影响。结果 hsa-miR-326对BCL2L1组的荧光表达有非常显著的抑制作用(P<0.01);而对BCL2L1-mut、BAK1和BAK1-mut组的荧光表达没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hsa-miR-326可以调控BCL2L1的表达,但对BAK1的表达未见影响,推测hsa-miR-326可能通过下调BCL2L1参与血小板的凋亡。
- 俞石芳李强洪俊英金陈华陈碧乐
- 一例罕见AB类孟买血型的鉴定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对一例AB类孟买血型的先证者进行血型血清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技术分别对先证者红细胞上ABH抗原、唾液中ABH血型物质、红细胞上Lewis抗原及血浆中红细胞不规则抗体进行检测;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先证者ABO基因第6、第7外显子及FUT1、FUT2基因全部编码区域,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通过Chromas软件与人类红细胞血型基因数据库进行基因序列比对,查找突变位点。结果:血清学实验结果表明,先证者红细胞上检到弱A抗原、Leb抗原,未检到B抗原、H抗原及Lea抗原,唾液中检到A、B、H血型物质,血浆中检到IgM类抗HI抗体。DNA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ABO基因型为^(*)A1.02/^(*)B.01;FUT1基因存在c.551_552delAG杂合缺失突变及c.881_882delTT杂合缺失突变,FUT2基因存在c.357C>T纯合多态性。结论:FUT1基因双杂合缺失突变是导致先证者为AB类孟买血型的主要原因。
- 陈碧乐洪俊英刘梦召谢作听
- 关键词:类孟买血型FUT1基因
- 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系造血恢复的影响
- 探讨ABO血型不合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红系造血的影响。对16例ABO血型不合的造血干移植患者的ABO血型和IgM,IgG抗体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6例患者均恢复造血功能,与ABO血型相合组比较,ABO血型不合组在粒细胞植...
- 蔡雪娇洪俊英陈怡俞康
- 关键词:ABO血型不合干细胞移植
- 文献传递
- 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AB0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标本的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为临床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疑难样本鉴定和输血提供依据。方法收集ABO血型正反不一致的样本,应用血清学、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ABO基因直接测序等方法分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导致该5份样本AB0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主要有3种:抗原减弱(2例)、抗体减弱(2例)、ABO亚型(1例)。结论除了1例样本在第7外显子存在1个nt700C>G错义突变外,其余样本在第1~7外显子及内含子均未检出突变。
- 蔡雪娇洪俊英谢作听
- 关键词:血型测序
- 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检及血小板交叉配型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调查本地区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实际发生率。方法采用固相凝集法分别比较160名有输血史的随机血小板输注患者(作为实验组)和160名无输血史的随机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以及实验组中血小板抗体阳体患者和血小板抗体性阴性患者的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实际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4.4%(71/160)和16.3%(26/1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总体发生率为5.0%(8/160),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和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临床血小板交叉不合发生率分别为9.0%(7/71)和0(0/8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输血次数<5次和输血次数≥5次的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9.0%(18/62)和54.1%(53/98)。结论本地区血小板输注患者血小板交叉不合临床实际发生率并不低,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的血小板交叉配型工作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 谢作听洪俊英陈钦宏何彬彬陶志华
-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抗体血小板交叉配型
- 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血小板聚集功能和可溶性P-选择蛋白的变化被引量:7
- 2008年
- 本研究探讨保存期内的机采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可溶性P-选择蛋白含量的改变。收集20份机采血小板样品,分别在保存期第1天(0-24小时)、第2天(24-48小时)、第3天(48-72小时)、第4天(72-96小时)和第5天(96-120小时)检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和可溶性P-选择蛋白含量。结果表明:以ADP作为诱导剂,保存期内机采血小板的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明显,与第1天组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第4天组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3%;血浆可溶性P-选择素含量则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与第1天组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存在持续活化,且聚集功能下降明显,从第4天开始几乎已完全丧失对ADP的致聚反应,提示机采血小板的体外保存损伤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谢作听杨丽红陶志华王明山洪俊英周武陈增强戴美杰
-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血小板聚集
- RhD初筛阴性患者RhD变异体检测分析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对本地区Rh D初筛阴性患者进行Rh D变异体检测分析。方法随机收集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的Rh D初筛阴性标本63例,按其血浆中是否含有抗D分成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然后采用三批抗D-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进行弱D确认试验和Del鉴定试验。结果抗体阴性组的弱D确认试验阳性率为3.3%(2/60),其中弱D型占1.7%(1/60),部分D型占1.7%(1/60);抗体阳性组的弱D确认试验阳性率为0(0/3),未发现弱D型与部分D型。抗体阴性组Del鉴定总阳性率为95.0%(57/60),其中三批抗D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88.3%(53/60)、91.7%(55/60)和68.3%(41/60),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抗体阳性组Del鉴定总阳性率为100%(3/3),其中三批抗D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66.7%(2/3)、100.0%(3/3)、33.3%(1/3)。结论本地区部分Rh D初筛阴性患者实际为弱D型或部分D型,临床有必要对Rh D初筛阴性患者进行弱D确认;绝大多数Rh D初筛阴性患者实际属于Del型,但不同来源的单克隆试剂对Del的检出情况差异较大;三批抗D试验均阳性的Del患者仍有可能产生免疫性抗D可能,临床患者似无进行Del型鉴定的必要。
- 孙禾谢作听洪俊英
- 关键词:弱D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