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阳春

作品数:44 被引量:559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天文地球
  • 10篇农业科学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灾害
  • 5篇遥感
  • 5篇石流
  • 5篇土壤
  • 5篇泥石
  • 5篇泥石流
  • 5篇川西北高原
  • 4篇地质
  • 4篇山地灾害
  • 4篇无人机遥感
  • 4篇CS
  • 3篇地带性
  • 3篇地貌
  • 3篇地震
  • 3篇地质灾害
  • 3篇动物
  • 3篇野生
  • 3篇夷平面
  • 3篇食草动物
  • 3篇土壤侵蚀

机构

  • 41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电子科技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成都山地灾害...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海南大学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重庆交通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亚...
  • 1篇中国科学院力...
  • 1篇北京安翔动力...

作者

  • 44篇汪阳春
  • 19篇张信宝
  • 7篇贺秀斌
  • 7篇吴积善
  • 5篇邵全琴
  • 5篇王东亮
  • 4篇孔纪名
  • 4篇齐永青
  • 4篇杨帆
  • 4篇文安邦
  • 4篇李愈哲
  • 3篇刘纪远
  • 3篇张小刚
  • 3篇程尊兰
  • 3篇樊江文
  • 2篇张云奇
  • 2篇李玉霞
  • 2篇赵庆昌
  • 2篇王世杰
  • 2篇柴宗新

传媒

  • 5篇山地学报
  • 4篇水土保持学报
  • 4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地球与环境
  • 3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灾害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岩石力学与工...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遥感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地球信息科学...
  • 1篇野生动物学报
  • 1篇2010中国...
  • 1篇第三届海峡两...
  • 1篇青藏高原地质...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2
  • 2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1
  • 3篇198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人机低空遥感地质灾害快速勘测技术
童玲赵忠明汪阳春李玉霞朱骅刘强秦军鲍京京孔纪名龚建华高博田雨苏鹏程郑进军陈兴峰
该成果集成了空间信息技术、航空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研究了复杂地理环境下,无人机低空遥感飞控关键技术,无人机低空遥感影像数据快速处理技术,形成了一套基于无人机低空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快速勘测与评估方法体系,具有信息完整准确...
关键词:
川中丘陵区小流域自然侵蚀速率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7
2006年
长江三峡中更新世的贯通,导致川中丘陵区河流的急剧下切,两岸广袤的平原被沟谷肢解为起伏的丘陵,现今孤立的丘顶是河流下切前的平原面,沟谷的盆腔体积表征了急剧下切以来的侵蚀量。我们选择内江附近的小河沟流域为研究小流域,采用DEM法测算了沟谷的盆腔体积,并根据阶地绝对年龄,计算了流域的自然侵蚀速率;还估算了流域内的松散堆积物体积,计算了流域的自然泥沙输移比。小河沟流域集水面积10.88 km2,侵蚀沟谷盆腔体积6.57亿m3。IV级高平原阶地和Ⅲ级阶地砂砾层的绝对年龄分别以0.7M a和0.4M a计,相应的自然侵蚀模数分别为216 t/(km2.a)和378/(km2.a),和沱江川中丘陵区区间的现代输沙模数397 t/(km2.a)非常接近。流域内松散堆积物总体积不超过200万m3,流域的自然泥沙输移比为0.997,接近于1。
张信宝文安邦张云奇汪阳春齐永青贺秀斌
关键词:川中丘陵区小流域DEM
川西北高原山地灾害垂直地带性被引量:8
2006年
由于形成山地灾害的多种自然因素具有垂直地带性,尤其作为主要动力因素的水,超过一定高度后由液态成为固态,从而也造成了山地灾害的垂直地带性,从高到低可分为冰雪型、冻融型和流水(含地下水)型等三个山地灾害垂直带,高低两带之间主体界线在川西北高原地区为4900m和3500m。各带均有其特有的山地灾害,其中冰雪型山地灾害主要有冰崩、雪崩、冰面湖崩决等;冻融型山地灾害有冻融土流、冻融滑塌、冻融坍塌、融冻泥流、寒冻岩屑流和冰湖溃决等;流水型山地灾害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山洪、泥石流坝和滑坡坝溃决等。认清这些灾害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对于在相应地带进行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时,避免、减轻或妥善处治其危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吴积善张信宝汪阳春
关键词:川西北高原山地灾害垂直地带性
黄土峁坡侵蚀的^(137)Cs法研究被引量:27
1991年
本文运用^(137)Cs法,对陕北峁坡耕地的土壤侵蚀与泥沙运移进行了研究,定量地分析了峁坡侵蚀的特征,指出峁坡侵蚀存在由上往下呈强烈、减弱,再强烈、再减弱的波动。并利用非农耕地和农耕地土壤侵蚀公式,计算了峁顶非农耕地自1963年以来的侵蚀模数为1068t/(km^2·a);农耕地的侵蚀模数为4059t/(km^2·a)。并与径流试验场实测的梁峁坡坡耕地侵蚀模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汪阳春张信宝李少龙赵庆昌蒋锦江张一云严美琼吴丽萍
关键词:土壤侵蚀坡耕地黄土
无人机遥感技术及其在山地灾害调查中的应用
我国西南地区滑坡等山地灾害十分发育,发生频繁。因此,迫切需要在灾害易发地区及时进行灾害地质调查。实地调查方法可靠,但是成本高时问幔;卫星和载人航空遥感调查则受到云雾、分辨率、安全、成本等因素的制约。本文探讨了无人机遥感技...
林家元汪阳春陶和平孔博
文献传递
川西北高原地貌垂直地带性及山地灾害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影响被引量:12
2006年
川西北高原地貌垂直地带性明显:现在流水地貌带海拔高度<3800m;冰缘地貌带为3800~4200m;冰川地貌带>4200m;相应的主导地貌过程分别是流水侵蚀、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川西北高原是大面积构造隆升背景下冻融侵蚀形成的夷平地貌,花岗岩和石灰岩等结晶岩抗寒冻风化能力强,三叠系砂板岩,抗寒冻风化能力差,前者可以形成冰川发育的高山,后者为融冻地貌等发育的丘状起伏的高原面.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主要位于流水地貌带与冰缘地貌带的交界地带,滑坡、崩塌、融冻土流是工程沿线的主要斜坡灾害,规模多为中小型.工程沿线地区泥石流沟数量多、规模小,但流水地貌带内的部分沟谷可能有大型泥石流发生.融冻土流是该区河流泥沙的主要来源,侵蚀产沙对水库淤积的影响应引起重视.冰缘地貌和流水地貌的交错带部位,地貌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当敏感.
张信宝吴积善汪阳春
关键词: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川西北高原山地灾害
无人机遥感的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及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33
2018年
以黄河源玛多县为研究区,利用无人机分别于2017年冬春季开展了航拍调查,航拍有效面积达326.6 km2,获取影像23784张,建立了藏野驴、藏原羚、岩羊等野生动物,以及牦牛、藏羊和马等家畜的无人机图像解译标志库。通过人机交互方式解译,获取调查样带内的种群数量:藏野驴的样带密度为1.15只/km2,藏原羚为0.61只/km2,岩羊为0.62只/km2,家养牦牛为4.12只/km2,家养藏羊为7.34只/km2,马为0.06只/km2。利用冷暖季草场的估算方法,通过地面同步调查验证、统计数据验证,估算出玛多县藏野驴、藏原羚和岩羊,以及家牦牛、藏羊和马的种群数量为:藏野驴17109头,藏原羚15961只,岩羊9324只,牦牛70846头,藏羊102194只,马1156匹。大型野生食草动物藏野驴、藏原羚和岩羊总计8.57万羊单位;家畜藏羊、牦牛和马总计38.90万羊单位;大型野生食草动物和家畜总计47.5万羊单位。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羊单位数量与家畜羊单位数量之比为1∶4.5。并分析了野生动物分布密度与栖息地生境因子的关系:藏野驴偏好选择高程4200—4400 m,坡度为2°—5°,离农村居民点距离1—2 km和4—5 km,离水源距离小于1 km,离公路距离2—3 km和4—5 km的范围内,草地盖度60—80%。藏原羚偏好选择高程4100—4200 m和4400—4500 m,坡度为大于5°,草地盖度80%以上,离农村居民点距离2—3 km,离水源距离小于1—2 km,离公路距离小于1—2 km和4—5 km的范围内。岩羊偏好选择高程4100—4200 m,坡度为大于5°,草地盖度较低,离农村居民点距离小于1 km,离水源距离小于1—2 km,离公路距离大于5 km的范围内。与传统的地面调查方法相比,基于无人机遥感的大型野生食草动物种群数量调查,具有快速、经济、可靠等优点,为今后野生动物调查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技术途径。
邵全琴郭兴健李愈哲李愈哲汪阳春王东亮刘纪远樊江文
关键词:无人机遥感黄河源区种群数量
云南鲁甸“8·03”地震地表破裂与大型地震滑坡被引量:7
2015年
云南鲁甸"8·03"地震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诱发大量次生山地灾害。根据实地考察和遥感解译,在地震烈度Ⅸ度区内发现一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沿破裂带发育有4个(特)大型滑坡和一个高危堰塞湖。该破裂带具有典型的右旋走滑特征,系右旋走滑断层活动的结果。根据其发育特征,该断层应为"包谷垴-小河断裂"沿小河-乐红镇方向的延伸部分,对地震灾区次生山地灾害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也是4个大型滑坡形成的重要动力来源。综合分析断层的位置特征和大型地震灾害的分布情况,推断该断层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建议进一步加强该发震断层诱发次生山地灾害的调查与分析,防止次生山地灾害造成新的危害。
陈兴长胡凯衡葛永刚汪阳春
关键词:地表破裂滑坡走滑断层
低空遥感技术与地震堰塞湖监测被引量:9
2008年
本文介绍了利用无人飞机和直升飞机机载光学传感器,沿江河走向对5.12汶川地震产生的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貌变化造成的堰塞湖和相关灾害进行高分辨率、低空遥感的灾害信息获取和灾情评估技术;展示了部分灾后遥感影像;并给出了灾后应急信息采集技术框架方案。
童玲李玉霞赵忠明汪阳春朱骅孔纪名秦军
关键词:无人飞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地震灾害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泥石流及防灾对策被引量:4
2002年
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是西藏相对发达地区,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和气候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泥石流活动是当地最普遍的山地灾害,其主要类型为丰富的寒冻风化残坡积的重力侵蚀型和崩塌堵溃型。该地区泥石流具有补给方式单一、形成模式类同以及规模与流域面积相关等特点,根据3年泥石流活动和降雨的相关分析,探讨了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泥石流的预报,并结合西藏的现实,提出了防灾对策。
朱平一程尊兰汪阳春
关键词:泥石流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