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业
- 作品数:50 被引量:199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肝炎患者血清TNF浓度的测定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 1994年
- 肝炎患者血清TNF浓度的测定及临床意义万谟彬,汪伟业,秦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具多种生物活性,在病理状态下,细胞因子网络失调,TNF浓度增高可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及组织器官损伤[1]。实验证实,TNF浓度变化与肝损伤坏死有关,为进一步探讨其与肝损伤的...
- 万谟彬汪伟业秦一中
- 关键词:肝炎肿瘤坏死因子透明质酸
- 不明原因ALT升高与新型肝炎病毒关系的初步探讨被引量:7
- 1997年
- 不明原因ALT升高与新型肝炎病毒关系的初步探讨任少堂贾建龙秦一中汪伟业作者单位:200433上海第二军医科大学长海医院(任少堂秦一中汪伟业);海军313医院(贾建龙)1997年1月3日收稿6月19日修回虽然目前已经发现了5型肝炎病毒,最近又报道了庚型...
- 任少堂贾建龙秦一中秦一中
- 关键词:ALT新型肝炎病毒病原学
- 应用多元分析判别重症肝炎的预后被引量:4
- 1991年
- 通过计算机对116例重症肝炎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获得成人重症肝炎预后多元回归判别议程,对本组病例回顾性考核,判别符合率为97.4%,对53例重症肝炎前瞻性检验,判别符合率为81%,有较好的判别效果。本文还就重症肝炎预后的量化评定进行了探讨。
- 肖瑞明陈志辉汪伟业陈随法
- 关键词:肝炎计算机预后重症肝炎
- 红细胞膜蛋白分子在脑型疟发病中的作用
- 1997年
- 红细胞膜蛋白分子在脑型疟发病中的作用边中启汪伟业王功焯谢培正脑型疟受感染红细胞(PE)表达的红细胞膜蛋白1(PfEMP-1)与脑血管内皮细胞(EC)上受体蛋白CD36、血小板反应蛋白(TSP)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 边中启汪伟业王功焯谢培正
- 关键词:疟疾脑型疟红细胞膜蛋白分子
- 血液、腹膜透析患者各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被引量:2
- 1992年
- 我院子1990年11月至1992年5月对血透及腹透患者作了甲、乙、丙、丁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监测,每隔半年监测1次,连续监测3次,结果中提供了一些透析病人对这类病毒感染的信息;本文并就各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及本调查研究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 崔若兰张国兆杨京平杨小燕任少堂刘喜泰汪伟业金仁修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清学调查病毒性肝炎
- 重型肝炎时腹水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处理被引量:12
- 1995年
- 重型肝炎时腹水及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处理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200433)陈志辉,汪伟业1重型肝炎时腹水的处理腹水的产生是重型肝炎的重要病理改变之一,短期一过性少量腹水对机体危害较小,但长时间持续大量腹水常对机体造成危害。腹水可作为致病菌的培...
- 陈志辉汪伟业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腹水细菌性腹膜炎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O1群霍乱弧菌肠毒素A亚单位基因被引量:5
- 1996年
- 为了加强对霍乱的防治,探索对霍乱弧菌的快速和敏感的检测方法,建立了一种快速标本处理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O1群霍乱弧菌肠毒素A亚单位(ctxA)基因区的诊断方法。结果表明:在对一组经常规培养、生化鉴定法诊断为霍乱的26份腹泻患者粪便标本检测后,PCR法有24株检测到ctxA基因,培养阳性而PCR阴性的2株为非O1群菌株。虽然现有的O1群血清学诊断方法无法检测新血清型O139,但研究表明O139与O1群霍乱弧菌肠毒素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同,本文引物序列也能扩增O139。结果提示: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特异和不需培养等特点,宜于临床应用。
- 任少堂秦一中张晓琴林代文晏碧君汪伟业
- 关键词:霍乱弧菌肠毒素聚合酶链反应
- 胎肝细胞质液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影响
- 1993年
- 作者观察了胎肝细胞质液(FLC)对D—氨基半乳糖(D—GaL)诱发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RBCIA)、肝及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结果发现,急性肝功能衰竭时RBCIA明显受抑,随肝功能改善而逐渐回升;肝及血清LPO明显增加,随肝功改善而逐渐降低。FLC治疗可以使RBCIA回升及体内LPO清除速度加快。本文对FLC增强RBCIA的可能机制进行了探讨。
- 孙自勤郭灵芝汪伟业何建文郭峰
-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急性肝功能衰竭血清脂质过氧化物D-氨基半乳糖血清LPO
- 病毒性肝炎并发细菌感染的处理被引量:4
- 1990年
- 据统计约25%肝病病人死于细菌感染。酒精性肝硬化特别容易并发细菌感染(46%),其中半数为严重感染,导致死亡占1/3,病毒性肝炎(肝炎)并发钿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酒精性肝硬化。由于我国肝炎发病甚多,
- 高涛巫善明张清波邬祥惠汪伟业李文干王耆煌汪复
- 关键词:病毒性肝炎并发症
- 重症病毒性肝炎的凝血障碍及其治疗
- 1997年
- 凝血因子主要在肝内合成,人体凝血系统共有12种凝血因子,其中有10种(即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Ⅷ、Ⅸ、Ⅹ、Ⅺ、Ⅻ及13)在肝内或主要在肝内合成,此外还有如激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酶原(HMWK)及抗凝血酶Ⅲ(ATⅢ)等,也是在肝内合成(见附表),其中Ⅱ、Ⅶ、Ⅸ及Ⅹ因子在肝内合成,并需维生素K参与,所以又称维生素K依赖性因子。
- 韩絮琳汪伟业
- 关键词:肝内重症病毒性肝炎凝血障碍维生素K凝血系统激肽释放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