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礼军

作品数:389 被引量:1,487H指数:17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都军区总医院院管课题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37篇期刊文章
  • 45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3篇专利

领域

  • 38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116篇胰腺
  • 87篇胰腺炎
  • 87篇腺炎
  • 79篇胆道
  • 70篇胆管
  • 64篇急性胰腺炎
  • 54篇结石
  • 48篇灌注
  • 45篇胆道镜
  • 45篇引流
  • 45篇再灌注
  • 44篇手术
  • 36篇灌注损伤
  • 35篇肝脏
  • 34篇重症
  • 34篇肝胆
  • 33篇再灌注损伤
  • 33篇细胞
  • 32篇胆管结石
  • 26篇置管

机构

  • 373篇成都军区总医...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第三军医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成都市第六人...
  • 5篇泸州医学院
  • 5篇泸州医学院附...
  • 4篇成都军区成都...
  • 4篇西南医科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附...
  • 2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明尼苏达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成都市第五人...
  • 2篇成都医学院第...
  • 2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389篇汤礼军
  • 197篇田伏洲
  • 121篇汪涛
  • 79篇石力
  • 73篇陈涛
  • 59篇邹树
  • 55篇王雨
  • 53篇张炳印
  • 52篇黎冬暄
  • 43篇戴睿武
  • 40篇闫洪涛
  • 39篇罗皓
  • 32篇崔建峰
  • 29篇蔡忠红
  • 28篇闫勇
  • 25篇陈琪
  • 22篇庞勇
  • 20篇邹洪
  • 19篇王华
  • 18篇郑晓博

传媒

  • 26篇西南国防医药
  • 23篇中国普通外科...
  • 21篇中华消化外科...
  • 19篇西南军医
  • 18篇解放军医学杂...
  • 18篇中国普外基础...
  • 13篇中国实用外科...
  • 12篇四川医学
  • 12篇第三军医大学...
  • 9篇中华实验外科...
  • 8篇世界华人消化...
  • 8篇中华肝胆外科...
  • 8篇2007'国...
  • 7篇世界科技研究...
  • 7篇肝胆外科杂志
  • 7篇解放军医药杂...
  • 6篇中华消化内镜...
  • 6篇创伤外科杂志
  • 6篇重庆医学
  • 6篇2006国际...

年份

  • 13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13篇2015
  • 45篇2014
  • 36篇2013
  • 24篇2012
  • 34篇2011
  • 39篇2010
  • 27篇2009
  • 13篇2008
  • 31篇2007
  • 20篇2006
  • 1篇2005
  • 9篇2004
  • 13篇2003
  • 10篇2002
  • 18篇2001
  • 6篇2000
  • 9篇1999
38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胆源性慢性胰腺炎的病因及手术方法探讨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胆源性慢性胰腺炎(BCP)的病因及其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7年1月-2007年1月于成都军区总医院临床确诊的BCP患者41例,其中男24例,女17例,年龄32~57岁,病程2~9年。观察其临床表现,检测其胆汁中淀粉酶的含量或胰液中胆红素的含量,观察胰胆管合流方式,测量其共同通道的长度。本组41例全部首选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术(EST),13例患者接受胆胰分流外科手术(BPS)。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强度,出院后采用电话询问及定期医院复查的方法进行随访。结果 41例中,32例发现存在胆胰反流的证据。EST手术成功治愈8例;行BPS手术的13例均获成功,达治愈标准者12例。结论胆胰反流可能是BCP的重要原因。BPS手术可应用于EST治疗失败的BCP病例,疗效满意。
田伏洲骆助林张丙印任建东汤礼军庞勇黎冬宣汪涛陈涛
关键词:胆管胰腺管
胆囊穿刺造瘘后双通道胆道镜保胆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患者结石性胆囊炎疗效的比较被引量:25
2014年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双通道胆囊穿刺造瘘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与胆囊穿刺造瘘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老年患者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9月接受双通道胆囊穿刺造瘘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的30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保胆取石组)和胆囊穿刺造瘘后行LC治疗的30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LC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等。结果60例均穿刺置管成功,带管时间14 d^2个月,平均30 d。4~8周后,保胆取石组30例成功行胆道镜取石,结石取净率100%,取石过程中无出血、漏胆、继发胆总管结石、切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LC组28例三孔法完成LC,2例因粘连组织难以分离中转开腹手术,术中、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保胆取石组术中出血量(8.8±1.7)ml,显著少于LC组(18.9±1.2)ml(t=-25.968,P=0.000);保胆取石组住院时间(4.4±0.6)d,显著短于LC组(5.6±0.5)d(t=-8.243,P=0.000)。保胆取石组术后随访3、6、12个月,B超检查1例复发,5例有上腹部不适、腹泻、食欲不佳等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16.7%(5/30),LC组术后21例有消化不良症状,发生率70.0%(21/3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17.376,P=0.000)。结论超声引导双通道胆囊穿刺造瘘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操作简便,在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远期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胆囊造瘘后行LC。
张辉陈琪王涛张炳印汤礼军
关键词:胆道镜胆囊造瘘保胆取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小儿先天性胆总管末端囊肿3例
2011年
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胴总管扩张症,好发于婴幼儿,男女比为1:4~5,治疗以手术切除囊肿加胆肠吻合术为首选。胆总管末端囊肿发生率较少,手术难度大。本研究报告我科自2005年以来收治3例胆总管术端囊肿患儿,经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切开囊肿内引流治疗,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闫勇田伏洲汪涛汤礼军戴睿武王华叶明辉
关键词:十二指肠镜手术疗效
热缓释胰腺肿瘤治疗仪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3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热缓释胰腺肿瘤治疗仪治疗不能切除的胰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方法使用热缓释胰腺肿瘤治疗仪对30例不能切除的胰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开腹手术中瘤体内置入电极和电子测温针,术后再行热缓释治疗。保持瘤体温度为43-440C,按计划逐渐延长加热时间。记录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瘤体影像学特点以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同时记录生存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均按要求完成治疗。治疗后,肿瘤标志物明显降低(P<0.01);CT检查肿瘤直径减小及瘤内血流减少;疼痛均有效缓解;经3年随访,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热缓释胰腺肿瘤治疗仪治疗是一种治疗晚期胰腺癌的新方法。
罗皓田伏洲汤礼军戴睿武唐铭骏
关键词:胰腺癌
氢气生理盐水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氢气生理盐水(Hydrogen-rich saline,HS)抑制氧化应激,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肝缺血再灌注组(IR)、生理盐水处理组(IR+NS)和氢气生理盐水处理组(IR+HS),制作70%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12h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IR)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取肝组织观察其病理学变化,并观察肝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变化。结果与IR+NS组相比较,术后IR+HS组肝组织病理损伤情况明显改善,血清AIR及AST值较低(P<0.05),肝组织MDA水平明显下降(P<0.05),SOD活性和GSH含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 HS能减轻大鼠肝IRI,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缺血再灌注后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骆助林汤礼军汪涛罗浩黄竹王华田伏洲
关键词:氢气肝缺血再灌注
低温保存肝脏糖原含量对肝脏微循环功能的保护作用
供体肝脏(供肝)低温保存是临床肝移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供肝的低温保存损伤一直是影响肝移植临床效果的重要原因。本实验试图探讨低温保存供肝糖原含量与肝脏微循环功能的关系及其意义。
汤礼军田伏洲汪涛黎冬喧石力邹树
关键词:供体肝脏糖原含量肝移植
文献传递
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肺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Wister大鼠72只分A、B、C 3组:A组开腹后翻动盲肠注射生理盐水,B组开腹后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C组开腹后结扎胸导管,再行盲肠结扎穿孔手术。前两组分别于术后3、6、12、24 h检测大鼠胸导管淋巴浆、门静脉血浆及主动脉血浆内毒素浓度;再检测3组肺组织中NF-κB P65浓度,并观察肺组织病理,计算湿/干重比(W/D)及检测细胞凋亡,评估肺损伤程度。结果 B组相同时相点胸导管淋巴浆内毒素的浓度高于门静脉血浆(P<0.01)和动脉血浆(P<0.05),而动脉血浆高于门静脉血浆(P<0.05);B组不同时相点门静脉血浆内毒素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同一时相点,淋巴浆、门静脉血浆、主动脉血浆中内毒素的浓度均高于A组(P<0.05);B组肺组织NF-κB P65的含量、病理HE评分、W/D、凋亡指数均高于相同时相点的A组(P<0.05);同一时相点C组肺组织NF-κB P65的含量、病理HE评分、W/D、AI均低于B组(P<0.05),但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感染早期,内毒素的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在肺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而阻断腹膜淋巴回流途径可以抑制内毒素的淋巴回流,从而减轻其所致的肺损伤。
刘洪恩王海龙蒋志伟朱永强王科汪涛汤礼军
关键词:腹腔感染门静脉途径内毒素肺损伤
急性胰腺炎全病程微创治疗-148例总结
目的:研究总结SAP病程的不同阶段微创技术应用。 方法:对我科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SAP148例治疗过程进行分析;分别在SAP的早期、亚急性期和后期采用ERCP取石+EST+ENBD,同时放置...
闫勇汪涛汤礼军邹树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微创ERCP+EST
文献传递
术中胆道意外损伤的处理被引量:5
1999年
田伏洲汤礼军
关键词:并发症
胰头癌术前减黄指征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53
2006年
目的探讨胰头癌伴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减黄的必要性及其利弊。方法将血清总胆红素(TB)>220μmol/L的183例患者随机分入减黄组及不减黄组;减黄组92例采取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UPTBD)及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减黄组置管后3周进行手术。不减黄组91例,仅在常规术前准备后于入院5d内进行手术。对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减黄组减黄成功的89例患者在胆道引流后TB由平均279μmol/L下降为120μmol/L,成功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39例(43·8%),行单纯内引流者47例(52·8%),单纯探查3例(3·4%),平均术中失血250ml,术后并发症8例次(9·0%),1例死亡。不减黄组91例中完成胰十二指肠切除24例(26·4%),单纯内引流者58例(63·7%),9例单纯探查(9·9%),术中平均失血480ml,术后并发症共19例次(20·9%),4例死亡。不减黄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的年龄及TB水平均显著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减黄后TB下降速度每周大于30%患者的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均优于下降速度小于30%的患者。结论胰头癌伴重度黄疸者术前减黄确有其必要性,尤其对老年患者,不仅可减少术中出血,增加手术安全性,提高根治率,而且术前胆道引流后黄疸是否顺利下降,还可作为预测手术风险、手术效果以及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田伏洲石力汤礼军汪涛黎冬暄邹树罗皓
关键词:胰腺肿瘤黄疸减黄治疗
共3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