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力勇

作品数:233 被引量:494H指数:1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1篇期刊文章
  • 107篇会议论文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5篇医药卫生
  • 7篇机械工程
  • 7篇农业科学
  • 5篇交通运输工程
  • 4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9篇痴呆
  • 33篇族性
  • 33篇家族
  • 33篇家族性
  • 31篇影像
  • 25篇影像学
  • 24篇颞叶
  • 24篇额颞
  • 24篇额颞叶
  • 23篇家系
  • 23篇额颞叶痴呆
  • 21篇基因
  • 20篇阿尔茨海默病
  • 19篇睡眠
  • 17篇瘦素
  • 17篇综合征
  • 16篇失眠
  • 15篇帕金森
  • 12篇代谢
  • 12篇突变

机构

  • 18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9篇昆明医科大学
  • 15篇北京协和医院
  • 8篇成都军区昆明...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脑重大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昆明市第一人...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232篇武力勇
  • 108篇贾建平
  • 29篇厉含之
  • 28篇刘佳
  • 22篇陆慧
  • 21篇董静
  • 21篇李丹
  • 21篇詹淑琴
  • 20篇李洁莹
  • 19篇冯雪岩
  • 18篇叶静
  • 18篇张婧
  • 17篇王宪玲
  • 15篇李存江
  • 15篇楚天舒
  • 14篇李军杰
  • 13篇赵筱玲
  • 13篇于跃怡
  • 13篇朱国富
  • 12篇王琳

传媒

  • 18篇脑与神经疾病...
  • 15篇中华神经科杂...
  • 10篇药物不良反应...
  • 8篇中华医学杂志
  • 6篇北京医学
  • 6篇中华医学会第...
  • 6篇2015北京...
  • 5篇心脏杂志
  • 5篇第四届全国痴...
  • 4篇英国医学杂志...
  • 4篇心血管病学进...
  • 4篇昆明医科大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华西医学
  • 3篇神经疾病与精...
  • 3篇第17届全军...
  • 3篇中华医学峰会...
  • 2篇中华精神科杂...

年份

  • 6篇2023
  • 4篇2022
  • 9篇2021
  • 9篇2020
  • 21篇2019
  • 9篇2018
  • 10篇2017
  • 20篇2016
  • 73篇2015
  • 15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2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的临床、影像学和睡眠多导图特征
目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症(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朊蛋白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障碍、进行性智能下降、自主神经损害等。本研究总结了5例FFI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
武力勇陆慧王宪玲詹淑琴叶静赵筱玲李存江贾建平
文献传递
药物性睡行症
本文对药物性睡行症进行了探讨。晚上或睡前服用较大剂量的非苯二氮卓类安眠药物、锂盐、抗精神病药物可引起药物性睡行症,药物性睡行症可能是由于这些药物作用于某些神经递质致慢波睡眠增加而引起,停用致睡行症药物同时予以苯二氮卓类药...
武力勇贾建平
关键词:发病机制慢波睡眠合理用药
文献传递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A自身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总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A(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limbic encephalytis,LE)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LGI1抗体相关LE患者的基本特征、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6例LE均为亚急性起病,血清及脑脊液LGI1抗体均为阳性;6例患者均有近记忆力减退及精神行为异常,其中4例以近记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5例有癫痫性发作,2例有不自主运动,1例发生顽固性呃逆;5例患者血清钠<135mmol/L,1例脑脊液生化和常规检查轻度异常;4例行脑电图检查者,轻、重度异常各2例;头颅MRI检查,1例示双侧海马及颞叶内侧异常信号,1例示左侧脑室旁有异常信号。结论 LGI1抗体相关LE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近记忆下降和无诱因低钠血症是相对独特的表现。
张婧赵文博武力勇
关键词:边缘性脑炎副肿瘤综合征低钠血症
卡马西平与环酯红霉素合用致共济失调被引量:2
2015年
1例36岁女性癫痫患者连续10年口服卡马西平(0.4g、2次/d,血药浓度维持在5.5~9.5μg/ml),因喘憋伴感染给予环酯红霉素0.5g、2次/d口服。患者首次服用环酯红霉素后6~7h突发头晕伴走路不稳;第2天头晕、走路不稳加重,并出现视物模糊;第3天头晕进一步加重,不能站立行走,伴恶心、呕吐,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为24.1μg/ml。高度怀疑为环酯红霉素与卡马西平相互作用致共济失调。停用环酯红霉素,将卡马西平减量至0.2g、2次/d并给予对症和大量补液治疗。24h后患者头晕症状明显好转;5d后共济失调症状消失,卡马西平血药浓度为10.3μg/ml。随诊3个月,患者未再出现头晕及行走不稳。
安红武力勇尹娜宋海庆贾建平
关键词:卡马西平环酯红霉素共济失调
自发性低颅压合并硬膜下血肿继发昏迷1例被引量:2
2022年
自发性低颅压可导致硬膜下积液、硬膜下血肿、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而导致昏迷者较少见。现报道1例自发性低颅压患者,以体位性头痛起病,保守治疗效果差,先后出现嗜睡、定向力障碍、小便失禁,直至昏迷。头颅影像学检查发现慢加急性硬膜下血肿,脊髓水成像示广泛硬脊膜外积液,脊髓造影发现T 6、T 7神经根脑脊液漏。经硬膜下血肿清除术和靶向硬膜外血贴治疗后,意识转清、头痛缓解,2个月后随访双侧硬膜下血肿吸收,随访5个月头痛未复发。
王震戴艳芳安彦虹马艳辉吴洁齐得州孙晶晶叶红高冉李军杰武力勇
关键词:颅内低压昏迷钻孔引流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74岁,因“突发胸闷、胸痛3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10年,糖尿病5年.患者3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骨后闷痛,伴心悸、出汗,无肩背痛,无黑朦、晕厥,含服硝酸酯类药物胸痛不缓解,2013年11月8日就诊于我院急诊科.心电图检查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V1~V5导联ST-T抬高,考虑急性广泛前壁ST-T抬高型心肌梗死,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300 mg口服,并收住院.入院查体:T 36.5℃,P 50次/分,Bp 125/70 mmHg,R 19次/分.神志清楚,表情痛苦,面色苍白,末梢凉,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双肺少许湿罗音,心率50次/分,心音弱,律齐,无杂音,其余查体无明显异常.
云霞武力勇姚黎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脑梗死
血管性痴呆新药临床试验中使用安慰剂对照的伦理辩护
<正>安慰剂对照试验能够判断新药对人体的真正疗效,可以克服阳性对照试验方法学上的局限性,因此在血管性性痴呆新药临床试验中,采用安慰剂对照有其科学性和必要性。但是由于目前一些药物疗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
梁军华武力勇贾建平
文献传递
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A身抗体相关边缘性脑炎六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富亮氨酸胶质瘤失活1蛋白A身抗体(Leucine-rich glioma inactivated 1,LGI1)相关边缘性脑炎的临床及辅助检查的特点、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同年12月在宣武医...
张婧赵文博武力勇
文献传递
前列地尔注射剂治疗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对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41例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及前列地尔治疗组(21例),观察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活动平板试验参数。结果:前列地尔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5.7%vs 65.0%,P<0.01);心电图转阴率远高于常规治疗组(71.4%vs 50.0%,P<0.05);运动平板试验总运动时间、到达运动终点时间、至心绞痛发作时间、至ST段压低1 mm时间均明显增加(P<0.05)。结论:前列地尔治疗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有效。
朱国富阮志敏武力勇张明国张倩周明礼章然楚天舒
关键词:前列地尔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08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35例AMI行PCI术的患者,搜集到20例术后出现脑梗死的患者,未发生脑梗死的患者61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AMI患者进行PCI术后发生脑梗死20例,其发生率为3.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术后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年龄、术后低血压、广泛前壁心梗、房颤、球囊扩张次数(P〈0.05,OR〉1)为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血酶(AT-Ⅲ)的降低是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AMI行PCI后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为3.1%,年龄、术后低血压、广泛前壁心梗、房颤、球囊扩张次数为AMI行PCI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抗凝血酶为保护因素。
云霞武力勇吴明正姚黎清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