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志辉

作品数:20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西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创新能力与条件建设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6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篇养殖
  • 7篇对虾
  • 4篇养殖试验
  • 4篇凡纳滨对虾
  • 3篇循环水养殖
  • 3篇卵形鲳鲹
  • 3篇工厂化
  • 2篇渔获
  • 2篇石斑
  • 2篇石斑鱼
  • 2篇金头鲷
  • 2篇混养
  • 2篇健康
  • 2篇工厂化循环水...
  • 2篇斑鱼
  • 1篇大眼幼体
  • 1篇笛鲷
  • 1篇毒病
  • 1篇循环水
  • 1篇循环水系统

机构

  • 19篇广西海洋研究...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西科学院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19篇梁志辉
  • 15篇王志成
  • 5篇熊向英
  • 4篇杨家林
  • 4篇赖陈民乐
  • 3篇彭银辉
  • 3篇王新亭
  • 3篇朱校斌
  • 3篇黄国强
  • 2篇徐力文
  • 2篇童万平
  • 2篇周浩郎
  • 2篇文雪
  • 2篇刘旭佳
  • 2篇李显森
  • 2篇莫永杰
  • 2篇蔡小辉
  • 1篇彭慧婧
  • 1篇陈竞敏
  • 1篇黄世耿

传媒

  • 6篇水产科学
  • 5篇广西科学
  • 2篇广西科学院学...
  • 1篇渔业现代化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2007年全...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8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石斑鱼水质处理效果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集成海水养鱼、生化处理、设施工程、环境工程、电器自控和水质监控等技术,建立一套适合广西地区应用的工厂化循环水石斑鱼养殖系统。该养殖系统处理流程为:鱼池→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生物滤池→海马齿浮床→紫外杀菌,生物滤池包括A、B、C三个通道,A、B通道均由珊瑚石作为一、二级生物过滤和生化球作为三级过滤,C通道由珊瑚石作为一级过滤和椰子壳碎作为二、三级过滤。结果显示:沉淀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鱼池的COD,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磷酸盐的质量浓度(P<0.05);经海马齿浮床系统处理后,硝酸盐氮质量浓度显著低于沉淀池、蛋白质分离器处理池、生物滤池A、B通道(P<0.05);整体上,C通道水质指标略低于A、B通道,但差异不明显(P>0.05)。该研究结果可为广西沿海发展循环水养殖技术以及养殖生产方式转变提供可靠的科学数据和技术参考。
刘旭佳王志成王志成熊向英梁志辉姚坤志
关键词:石斑鱼循环水养殖水质处理
卵形鲳鲹一例疑似神经性病毒病的初步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对疑患病毒性神经坏死症、身体失去平衡、漂浮水面螺旋状游泳、体色发黑、大规模死亡的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幼鱼,采用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病原进行初步分析和跟踪调查。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鱼脑和眼均呈现神经坏死病毒典型的空泡化现象;利用神经坏死病毒特异性引物nest-PCR检测发现,病鱼一扩阳性率100%,摄食游泳正常鱼一扩和二扩阳性率均为46.67%,显示港区苗种多自身携带病毒株;序列比对显示该病毒株属于赤点石斑神经坏死病毒基因型;对神经坏死病毒跟踪发现,成鱼一扩均为阴性,二扩阳性率则高达86.7%。初步认为,外界因子可能作为诱导因子,致使本身携带病毒鱼苗免疫降低致使此次流行病爆发,且神经坏死病毒潜伏于鱼体的时间较长。
蔡小辉文雪徐力文贾友宏梁志辉王志成
关键词:卵形鲳鲹神经坏死病毒
广西潮上带对虾高产轮养的虾场设计
2003年
在防城港市企沙镇建设潮上带虾场,虾场面积80 hm2,虾场由虾池、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和其它配套设施组成。其中,虾池分为圆形池和方形圆角池,每口圆形池按0.667 hm2设计,池底半径44.58 m,池上面半径48.26 m;每口方形圆角池按0.833 hm2设计,池底每条边长89.16 m,池上面每条边长96.52 m。池中心设计排水系统,利于排污,还能增大排水流量,显著缩短排水时间。工作井按四口虾池建一个,遇到旁边不足四口虾池,则按三口、两口或一口虾池建一个的方案设计,与四口虾池联通的工作井为六角形(面积23.4 m2),与两口虾池联通的工作井为长方形(1 6.0 m2),这种设计既节省投资,又利于排水、排污和收虾。虾场已经过几年大规模对虾高产轮养试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各系统设计合理,使用正常,能满足集约化对虾高产养殖的技术要求。
吴世海王志成麦启穗周浩郎梁志辉赖陈民乐莫永杰朱校斌王新亭
关键词:对虾虾场
鲻鱼密度和规格对鱼虾混养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在室内进行鲻鱼与凡纳滨对虾的混养试验,放养虾苗密度均为100尾/m2,设计了混养大、小规格鱼苗的处理组,混养密度分别为0、0.13、0.26、0.52、1.04、2.07尾/m2和0.13、0.26、0.52尾/m2。试验结果表明,对虾产量、规格和成活率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对虾产量、规格总体上表现出随混养鲻鱼的密度和规格的提高而呈下降的趋势;混养鲻鱼密度最高两组(2.07、0.52尾/m2)的对虾规格、产量均小于其他混养组;混养组对虾存活率高于对照组,混养鲻鱼密度最高两组对虾成活率最高,且其鱼虾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其他混养组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混养组的饲料系数较对照组均略有降低,混养鲻鱼密度最大组合(2.07尾/m2)的饲料系数最低,饲料转化效率有随混养鲻鱼的密度提高而略有上升的趋势,但不同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整个试验期间不同处理间水温、盐度、溶氧、pH及生化耗氧量没有出现显著差异;氨氮含量前低后高,亚硝酸氮含量、硝酸氮含量在中后期明显升高,但未表现出与混养鲻鱼密度的明显关系。无机磷含量则在整个养殖期间较稳定,不同处理间未出现显著差异(P>0.05)。因此,混养合适密度和规格的鲻鱼不会对凡纳滨对虾产量产生负影响,可以提高对虾成活率,有利于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对水质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彭银辉刘旭佳王志成梁志辉黄国强
关键词:鲻鱼凡纳滨对虾混养
北部湾北岸头足类的初步调查
李显森梁志辉
关键词:头足纲水产资源资源利用渔获量
大规格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试验被引量:1
2009年
为寻找出一条适合广西北海地区高产、稳产、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大规格对虾养殖模式,通过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无公害健康养殖试验,获得了显著效果。养殖池1口,面积0.2hm^2,放养虾苗的体长0.8~1.0cm,共8万尾。经136d养殖,获对虾1403.7kg,平均7018.5kg/hm^2,规格37.4尾/kg,成活率65.6%。产值44918元,扣除生产成本25854元,获利19064元,平均每公顷获利95322元。
梁志辉王志成陈竟敏杨家林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无公害养殖
广西潮上带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高产轮养
2002年
在广西防城港市企沙镇进行斑节对虾 (Penaeus monodon)和日本对虾 (Penaeus japonicus)轮换养殖试验。虾池为砂质土池 ,圆形或椭圆形 ,虾池深 2 .4 5 m,每口池面积 0 .4 0~ 0 .82 hm2 。每池中心有一个排水和排污系统 ,池堤内斜坡用水泥预制板衬砌。斑节对虾于 1998年和 1999年的 4~ 5月放苗 ,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 73.97尾 /米 2和 6 0 .14尾 /米 2 ,平均养殖天数分别为 12 8d和 12 4 d;日本对虾于 1998年和 1999年的 8~ 9月放苗 ,平均放苗密度分别为 31.0 0尾 /米2 和 34.13尾 /米 2 ,平均养殖天数为 112 d和 110 d。结果表明 ,斑节对虾的成活率为 5 5 .0 2 %和 5 6 .0 0 % ,单位产量 6 2 4 .30 g/ m2 和 6 0 1.5 5 g/ m2 ;日本对虾的成活率为 4 4 .5 6 %和 4 4 .93% ,单位产量 113.0 7g/ m2和 12 7.0 9g/ m2。
吴世海王志成周浩郎朱校斌梁志辉赖陈民乐莫永杰王新亭
关键词:斑节对虾日本对虾养殖试验成活率
北海营盘近海区马氏珠母贝自然资源调查被引量:14
2008年
2006年12月6日至27日对北海营盘近海马氏珠母贝(Pinctad amartensii Dunker)自然资源进行调查。调查分为群访调查和海上调查,群访调查是到主要珍珠养殖自然村及北海、营盘渔港码头收集人工捕捞或养殖的马氏珠母贝,海上调查是对北海营盘近海区的9450hm^2水域设29个站位捕捞马氏珠母贝。结果群访调查收集到185个天然马氏珠母贝,海上调查仅有5个站出现马氏珠母贝,共获珠贝12个。个体最大的是自然海区生长的马氏珠母贝,壳长最大者达100.4mm,平均76.1mm;壳高最高为114mm,平均70.9mm。海上调查捕获的马氏珠母贝体重18.4~182.5g,平均值为85.6g;年龄2.5~6龄,平均5龄,占大型底栖贝类数量的0.34%。马氏珠母贝的数量已是少之又少,保护马氏珠母贝资源迫在眉睫。
王志成梁志辉杨家林李详兴赖陈民乐
关键词:马氏珠母贝自然资源壳长壳厚壳高体重
卵形鲳鲹主要致病链球菌多重PCR诊断技术的建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快速、准确地检测卵形鲳鲹(Trachinoms ovatus)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停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格式乳球菌(Lactococcus garvieae)4种主要的致病菌,为卵形鲳鲹的健康养殖提供依据。【方法】针对4种致病菌的特异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cfb-F/cfb-R,tuf-F/tuf-R,Si-F/Si-R,PLG-F/PLG-R,建立多重PCR反应体系,通过调试各引物对之间的最佳比例以及最适退火温度,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及灵敏度测试。2014年6~8月,应用该体系对北海及湛江各养殖场的发病卵形鲳鲹进行检测,然后用通用引物扩增16SrRNA基因,经测序、比对检测体系的准确性。【结果】反应体系中cfb-F/cfb-R,tuf-F/tuf-R,Si-F/Si-R,PLG-F/PLG-R的最适浓度分别为0.2μmol/L,0.08μmol/L,1.6μmol/L和0.4μmol/L;最优退火温度为54.3℃;4种目标菌的检测灵敏度为5×10^(-2) ng/μL;11份病原样品检测中,2份出现海豚链球菌的目的条带,4份出现无乳链球菌的目的条带,5份未见目的条带,和测序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多重PCR方法能代替传统的微生物检测方法特异、快速、灵敏地检测4种致病菌。
熊向英蔡小辉彭银辉黄国强梁志辉王志成
关键词: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海豚链球菌
大规格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实验
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mamei)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广西之后得到快速发展,养殖面积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广西区主要的对虾养殖品种。如何提高对虾单产、规格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
梁志辉王志成陈竞敏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健康养殖养殖规格养殖生态环境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