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桂太龙

作品数:43 被引量:65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尔滨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6篇专利

领域

  • 8篇电子电信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酞菁
  • 11篇酞菁铜
  • 10篇有机半导体
  • 10篇半导体
  • 6篇光电
  • 6篇发光
  • 4篇电源
  • 3篇短路
  • 3篇有机气体
  • 3篇有机小分子
  • 3篇溶胶
  • 3篇三极管
  • 3篇透光率
  • 3篇凝胶法制备
  • 3篇总线
  • 3篇总线开关
  • 3篇网络
  • 3篇小分子
  • 3篇敏感膜
  • 3篇光电三极管

机构

  • 41篇哈尔滨理工大...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41篇桂太龙
  • 23篇殷景华
  • 13篇宋明歆
  • 11篇赵洪
  • 11篇王东兴
  • 10篇王喧
  • 8篇王建民
  • 7篇王玥
  • 6篇曹一江
  • 4篇马宁
  • 4篇张爱民
  • 4篇许晶
  • 3篇梅金硕
  • 3篇张秀芳
  • 3篇汪钢
  • 3篇梁栋
  • 2篇齐迹
  • 2篇朱敏
  • 2篇李燕飞
  • 2篇陈广文

传媒

  • 8篇哈尔滨理工大...
  • 6篇哈尔滨科学技...
  • 3篇电子器件
  • 2篇信息技术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应用科技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黑龙江教育(...

年份

  • 5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9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8
  • 3篇1996
  • 2篇1995
  • 4篇1994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整合理论物理课程体系及教学方法的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以专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宗旨进行理论物理课程体系的优化与整合。以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将《数学物理方法》与理论物理课程《量子力学》及《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三门课程压缩整合成一门课程《现代物理基础》。在整合后课程总课时比原三门课程大幅缩减的情况下,在有限的计划课时内,如何精心地选取并保全其核心授课内容,而且能够与后续专业课程保持良好衔接及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梅金硕桂太龙王玥田晓华
关键词:课程整合理论物理教学方法
有机光电三极管、制作方法及用途
有机光电三极管、制作方法及用途,近年来,有机薄膜三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有机二极管的研究,已从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扩展到导电共扼高聚物,并把焦点集中在器件的物理机构和改善器件的性能以达到实用化水平上。本发明的组成包括...
赵洪王东兴殷景华王喧桂太龙宋明歆
文献传递
八位高速微控制器IP软核
八位高速微控制器IP软核,属于集成电路设计技术领域。它解决了传统的基于硬核的微控制器的通用性差的问题。它由有限状态机控制器、数据通道、数据存储器和程序存储器组成,数据通道的数据信号输入输出端连接数据存储器的数据信号输出输...
王建民李志强王欢桂太龙廖祺昌汪浩淼高贞
文献传递
亚微米厚度有机半导体薄膜三极管
亚微米厚度有机半导体薄膜三极管,涉及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为主体制作的亚微米厚度有机半导体薄膜三极管。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研究的有机薄膜三极管主要是采用OTFT结构。本发明的亚微米厚度有机半导体薄膜三极管,其组成包括:玻璃基板...
赵洪王东兴殷景华王喧桂太龙宋明歆
文献传递
有机薄膜三极管传感器
有机薄膜三极管传感器,近年来,气体和气味分析的有机气体传感器和感应器阵列的使用已经吸引的很多研究者的关注。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测量有机三极管传感器工作电流的变化,实现特定气体微量的测定的有机三极管传感器。有机薄膜三极管传感器...
赵洪王东兴殷景华王喧桂太龙宋明歆
文献传递
铋铜氧化物超导体的霍尔效应
1996年
测定了铋铜氧化物超导体的霍尔系数实验结果及其温度依赖性,对不同样品进行了X射线结构分析,给出了载流子浓度与相结构之间关系,发现,转变温度较低的(2212)相样品的载流浓度较高,平均每个Cu离子有0.21个空穴。
桂太龙高长福
关键词:氧化物超导体载流子浓度
有机光电三极管、制作方法及用途
有机光电三极管、制作方法及用途,近年来,有机薄膜三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以及有机二极管的研究,已从有机小分子半导体材料扩展到导电共扼高聚物,并把焦点集中在器件的物理机构和改善器件的性能以达到实用化水平上。本发明的目的是提...
赵洪王东兴殷景华王喧桂太龙宋明歆
文献传递
磁控溅射法制备ITO薄膜的结构及光电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法在基板温度100℃、100%Ar气氛中制备了光电性能优良的铟锡氧化物(In2O3:SnO2=90:10,质量百分比)薄膜。利用XRD、AFM、SEM、多功能光栅光谱仪和四探针电阻测试仪对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透光率和方阻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了溅射功率对薄膜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ITO薄膜的方阻随溅射功率的增加而下降;经过热处理,ITO薄膜可见光透光率从60.4%增加到88.3%;ITO薄膜在360 nm到380 nm的紫光区域透光率最低,760 nm到800nm的红光区域透光率达到最高。
桂太龙汪钢张秀芳梁栋
关键词:ITO薄膜直流磁控溅射透光率光电性能
真空蒸镀ITO薄膜退火特性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采用真空蒸发镀膜工艺制备了ITO透明导电薄膜,以四探针表面电阻仪测量得薄膜方块电阻为400Ω,用组合式多功能光栅光谱仪测得透光率为80%,利用扫描电镜测得膜厚为103 nm.用XRD分析了薄膜的物相,并用原子力显微镜分析了薄膜的表面形貌及粗糙度.对薄膜进行退火处理,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晶化趋于完整,组织结构逐渐均匀致密,晶粒有所长大.随退火时间的增加,透光率增加,但方块电阻先减小后增加.
许晶桂太龙梁丽超王玥
关键词:铟锡氧化物方阻透光率
双电源智能管理系统
双电源智能管理系统,涉及双电源切换系统,解决了现有的双电源切换装置灵敏度差、可靠性低的问题,它包括处理器、主电源、备用电源、第一检测模块、第二检测模块、充电模块、切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和输出电路,主电源与备用电源通过处理...
王建民张爱民马宁桂太龙王月贺讯军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