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萍
-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 基于可视化抗体宏阵列技术的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定量检测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新的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Escherichia coli O157∶H7)的快速定量检测技术。方法: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基片,用生物芯片点样仪制作抗体宏阵列,采用'双抗夹心'原理,对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进行定量检测研究。结果:本方法对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检出限为3.4×105 CFU/mL,在105~107CFU/mL细菌浓度范围内,宏阵列的灰度值与细菌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在2.5 h内同步检测多个样品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浓度。结论:通过用标准菌株、模拟带菌等研究显示,用宏阵列技术快速定量检测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结果肉眼可见,稳定准确,同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需大型设备,制作好的抗体宏阵列可用于快速评估食品中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的污染状况,尤其适合于基层实验室进行快速高通量样品筛查。
- 李浩林刘箐刘芳董庆利邱实杨玉萍郭慧琴韩舜愈
- 关键词:可视化
- 活性氧调节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菌膜形成被引量:4
- 2013年
- 通过使用可抑制还原型辅酶Ⅱ(NADPH)氧化酶活性、降低细胞内源性活性氧(ROS)的抑制剂二苯基碘(DPI),以及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2种方法降低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中ROS的产生,同时用外源补充H2O2的办法来验证ROS对LM菌膜(BF)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DPI和NAC能够通过降低ROS的产生进而抑制LM菌膜的生成,细菌中外源补充活性氧(H2O2)对BF的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此研究说明,和高等动植物一样,LM中也存在类似于负责产生ROS的NADPH氧化酶,由其介导产生的ROS对LM的BF形成不可或缺,ROS可能是BF形成过程中重要的信号分子。
- 张超陈国薇杨玉萍吴淑燕刘箐
- 关键词:活性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 乳制品中有害成分检测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13年
- 乳制品安全是我国近年来食品安全的焦点,检测新技术运用滞后,部分标准缺乏,是乳制品安全事件屡禁不绝的原因之一。本文对乳制品中各种污染源及检测技术进行分析和总结,重点介绍色谱、分析化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环介导等温扩增、生物芯片等技术,并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对乳制品未来检测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快速、准确地检测乳品中有害成分及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 刘程李浩林刘箐梁玮韩舜愈杨玉萍方水琴郭慧琴陈艳
- 关键词:乳制品
- 食源性致病菌诱导细胞凋亡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细胞凋亡是机体为清理衰老、受损的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确保机体健康而采取的一种有序性"自杀方式"。食源性致病菌进入机体后可通过诱导宿主细胞凋亡以逃离宿主的免疫清除,保证自身生存进而得以在机体内扩散的生存策略。近年来研究表明,食源性致病菌的毒力因子在致病菌诱导宿主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许多致病菌通过产生相应的毒力因子与凋亡调控因子相结合,引起细胞凋亡的级联反应。本文主要从致病菌毒力因子对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和调控方面来阐述食源性致病菌诱导细胞凋亡的机理研究进展。
- 张超陈国薇杨玉萍吴淑燕刘箐
- 关键词:食源性致病菌细胞凋亡毒力因子
- 单增李斯特菌入侵宿主分子机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4年
- 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是四大高风险食源性致病菌之一;是致病菌致病机理研究模式生物;作为典型的胞内寄生菌,Lm可穿透肠道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宿主防御体系,并采用高超的生存策略逃逸宿主防御体系,保证其在宿主细胞内生存繁衍。本文从Lm毒力因子、宿主受体、信号转导等分子机理入手,就单增李斯特菌入侵免疫吞噬细胞、非免疫细胞以及实验动物三方面,对近年来Lm的致病机理研究进展予以评述。
- 吴淑燕张超陈国薇杨玉萍刘箐
- 关键词:单增李斯特菌毒力因子分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