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念印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型糖尿病GK大鼠不同小肠段注射葡萄糖对血糖影响的实验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GK大鼠不同小肠段注射葡萄糖对血糖的影响。方法将24只GK大鼠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8只。测各大鼠体重及尾部静脉血空腹血糖。手术探查小肠全长,将其分为三等分,用7号丝线结扎每段肠管的两端,保留正常的肠系膜血液循环。A组向近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B组向中间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C组向远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注射量均为1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分别测定注射葡萄糖后2、15、45、75、120 min尾部静脉血血糖。结果手术过程中5只大鼠死亡(A、B组各2只,C组1只),手术存活率79.2%(19/24)。空腹血糖3组差异无显著性[(12.97±3.12)、(12.11±3.80)及(12.61±3.25)mmol/L,F=0.099,P=0.906]。注射葡萄糖后,A、B、C组血糖均升高。2 min血糖A组[(15.57±3.14)mmol/L]和C组[(14.21±2.74)mmol/L]明显高于B组[(11.67±0.23)mmol/L](P=0.008、0.011),A、C组差异无显著性(P=0.778)。15 min血糖A组[(21.23±3.16)mmol/L]>C组[(16.95±0.29)mmol/L]>B组[(14.06±3.00)mmol/L](P=0.006、0.049)。45 min血糖A组[(25.66±1.53)mmol/L]>C组[(17.63±1.46)mmol/L]>B组[(13.24±0.66)mmol/L](P=0.000、0.000)。75、120 min血糖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分段结扎肠管注射葡萄糖的方法观察到2型糖尿病GK大鼠各段小肠均表现出对血糖控制能力差,不同小肠部位控制血糖升高的能力具有差异,短时间内中段小肠对血糖控制效果最好,远段小肠次之,近段小肠控制效果最差。
- 艾小明郭绍红杨念印李胜春徐鲲
- 关键词:GK大鼠血糖小肠2型糖尿病
- 高龄患者壶腹周围癌的局部切除术二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4年
- 自1935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手术成为壶腹周围癌的经典根治术之后,PD手术一直面临着经十二指肠局部切除术(Local resection,LR)的挑战,虽然PD手术的死亡率已降低至5%以下,但其术后并发症仍高达40%[1],尤其是对于高龄患者,虽然有研究认为高龄并不增加PD手术的并发症[2],
- 杨念印李胜春郭绍红杨德同
- 关键词:壶腹周围癌局部切除高龄
- 肠系膜囊性淋巴管瘤1例报告
- 2013年
- 患者女性,45岁.因“反复腹部疼痛5月余”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冈出现腹痛,上腹部及右中腹明显,呈持续性隐痛,无其他伴随症状,持续几分钟后可自行缓解。入院后查体.上腹部有轻压痛,尤其他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肿瘤指标均无异常发现,腹部超声(见图1):腹腔内脐右侧见范围约63mm×43mm尢回声,形态尚规则,内见分隔光带回声,与胰腺、右。肾无明显相关,提示腹腔囊性包块,
- 蔡松晏陈妍如杨念印许志宏
- 关键词:淋巴组织
- 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研究及其中医病机和疗法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对于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7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8例,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钠治疗,研究组加用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和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撤离呼吸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在血清炎症因子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研究组治疗后各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可以有效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对于促进疗效存在积极作用。
- 李胜春杨念印艾小明陈中琦
- 关键词:生长抑素泮托拉唑钠急性重症胰腺炎
- 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与长链非编码RNA-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共调控增强CD8^(+)T细胞抑制肝细胞癌肿瘤生长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体外研究协同抑制纤维蛋白原相关蛋白1(FGL1)-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与长链非编码RNA(lncRNA)-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3(Tim3)双免疫逃逸通路,联合增强T淋巴细胞活性,显著抑制HCC肿瘤细胞恶性增殖和肿瘤生长的效用及机制。方法构建敲除、稳定转染的5组人肝癌细胞株HepG2、HepG2-FGL1-KO、HepG2-FGL1-KO-Tim3(-)、HepG2-LAG-3-KO、HepG2-LAG-3-KO-Tim3(-),并以此构建5组细胞株移植瘤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成瘤模型。通过质量细胞计数法测定淋巴细胞CD8+T亚群表达水平,并测定肿瘤生长大小体积变化。采用t和χ^(2)检验。结果实验期间,5组中位肿瘤生长速率分别为149、136、81、75、68 mm^(3)/d。5组中位肿瘤体积分别为1.18、0.91、0.37、0.45、0.29 g。与HepG2组比较HepG2-FGL1-KO组和HepG2-LAG-3-KO组动物瘤体积显著小于HepG2组(t=7.582,P<0.05),HepG2-FGL1-KO-Tim3(-)和HepG2-LAG-3-KO-Tim3(-)组动物肿瘤体积又显著小于单独敲除组(t=3.953,P<0.05)。同时,5组中位CD8+T细胞亚群表达量分别为2.1×107、2.9×107、3.8×107、7.7×107、13.2×107。HepG2-FGL1-KO-Tim3(-)和HepG2-LAG-3-KO-Tim3(-)组CD8+T细胞亚群表达活性显著高于FGL1和LAG-3单抑制组(t=2.988,P<0.05),而两个单抑制组的CD8+T细胞亚群表达活性又显著高于HepG2对照组(t=6.416,P<0.05)。结论单一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对于遏制肿瘤逃避免疫杀伤存在局限性,多个免疫检查点因子信号通路联合抑制相较于单一通路的单控,将显著调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激活和对肿瘤细胞的敏感性毒性表达。
- 阮玉华杨念印卓晗朱德明季劼
- 关键词:肿瘤生长
- SD大鼠不同小肠段对血糖控制作用的基础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正常SD大鼠不同小肠段对血糖控制改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将20只SD大鼠按数字表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6只,B组和C组各7只。测各大鼠体质量及尾部静脉血空腹血糖。手术探查小肠全长度,并将其分为三等分,用7b丝线结扎每段肠管的两端,保留正常的肠系膜血液循环。A组向近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B组向中间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C组向远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注射量均为1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分别测定注射葡萄糖后2 min、15 min、45 min、75 min、120 min尾部静脉血血糖。结果手术过程中有3只大鼠死亡,A组1只死于失血量过多,B组1只死于麻醉药物中毒(麻醉药物注入血管),C组1只大鼠死于空气栓塞,手术存活率为85%。三组SD大鼠空腹血糖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5±1.26)mmol/L vs(7.76±2.19)mmol/L vs(7.83±1.82)mmol/L,P>0.05]。术后2 min B组与A组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90±1.51)mmol/L vs(10.56±1.47)mmol/L,P>0.05];而C组[(7.78±1.56)mmol/L]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min、45 min、75 min、120 min血糖比较,B组均低于A组,C组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向不同段SD大鼠小肠注射葡萄糖的研究结果发现,近段小肠控制血糖效果最差,中间段小肠次之,远段小肠效果最好。从本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越是靠近末端的小肠,越是有控制血糖水平的能力。不同肠段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胃肠道激素分泌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 艾小明杨念印李胜春郭绍红叶宜芬
- 关键词:SD大鼠小肠血糖
- 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直肠癌单中心对照研究被引量:23
- 2012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本院2008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78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分析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及手术资料。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降低。治疗组术后48 h、72 h血浆胃动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具有出血少、恢复快、手术安全、创伤小、胃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杨念印
- 关键词:腹腔镜根治术结直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