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跃亮 作品数:35 被引量:163 H指数:7 供职机构: 漯河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急性肾盂肾炎合并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与致病微生物特点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6 2019年 目的探讨急性肾盂肾炎合并尿路感染危险因素与致病微生物的特点。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本院肾内科就诊的急性肾盂肾炎合并尿路感染患者59例,无菌操作收集患者中段尿,导管收集患者膀胱尿。2 h内送检,采用定量接种的方法,将一定量混匀未离心尿液用接种环接种于血平板或麦康凯平板进行细菌培养。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糖尿病、肺部感染、尿路结石、脑血管疾病和肿瘤是常见的急性肾盂肾炎(APN)合并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男性中段尿检出率较高的菌种有大肠埃希菌(E.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等;膀胱尿中检出率较高的菌种有大肠埃希菌(E. coli)、肺炎克雷伯菌(K. pneumoniae)。女性中段尿和膀胱尿中检出率较高的菌种均是大肠埃希菌(E.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女性总住院时间≥4 d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男性。APN患者中合并糖尿病与大肠埃希菌(E. coli)和粪肠球菌(E. faecalis)存在正相关,尿路结石与大肠埃希菌(E. coli)、肺炎克雷伯菌(K. pneumoniae)、屎肠球菌(E. faecium)存在正相关。结论患者尿液中大肠埃希菌(E. coli)最常见,女性APN患者更容易并发尿路感染,住院时间长于男性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容易患有大肠埃希菌(E. coli)和粪肠球菌(E. faecalis)感染,合并尿路结石的患者更倾向于大肠埃希菌(E. coli)、肺炎克雷伯菌(K. pneumoniae)、屎肠球菌(E. faecium)感染。 张翠翠 郭伟杰 孙军伟 杜跃亮关键词:急性肾盂肾炎 尿路感染 病原菌 他克莫司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8年 目的 分析他克莫司治疗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15日至2016年9月15日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有1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环磷酰胺治疗和他克莫司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TG(1.10±0.85)mmol/L、TC(5.31±0.87)mmol/L、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尿蛋白(1.58±0.75)g/24h、白蛋白(39.74±5.37)g/L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激素抵抗型肾病综合征患者实施他克莫司治疗,疗效更显著,副作用更小. 郭伟杰 杜跃亮关键词:他克莫司 老年 激素抵抗 肾病综合征 对比剂肾病46例临床观察 2012年 目的:通过对46例对比剂肾病(CIN)患者的临床观察,以了解CIN病因及总结常用的CIN预防和治疗方案供临床医生参考。方法:收集并整理符合标准的对比剂肾病患者46例,以对比剂使用前有无肾功不全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16例和肾功能正常组30例,比较蛋白尿,管型,血清肌酐(Scr),尿NAG酶等数值。结果:尿检异常及肾功能异常均在造影后72小时达高峰,造影后72小时尿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尿酶升高比例达到100%,造影前肾功能异常患者于造影后72小时Scr平均值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患者。结论:离子型对比剂所造成的对比剂肾病的比例较非离子型为高,对比剂对近端肾小管有直接毒性,减少对比剂用量可降低对比剂肾病发生,及时的造影前干预评估有助于减少对比剂肾病的发生。 杜跃亮 郭敏关键词:对比剂肾病 急性肾损伤 黄蛭益肾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黄蛭益肾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治疗的9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差别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魏酸哌嗪片,200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黄蛭益肾胶囊,5粒/次,3次/d。两组均经28 d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24 h UPR)、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和尿RBC,血清可溶性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s FIt-1)、溶酶体相关膜蛋白2(LAMP-2)、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白细胞介素-17(IL-17)、外周单个核细胞B7-1、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以及APACHEⅡ、PSQI和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0.85%和97.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 h UPR、Scr、BUN和尿RBC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24 h UPR、Scr、BUN和尿R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 FIt-1、LAMP-2、PAI-1、IL-17、B7-1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而t-PA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这些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PSQI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SF-36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患者APACHEⅡ、PSQI和SF-36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蛭益肾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睡眠质量提高。 林静 郭敏 郭伟杰 杜跃亮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 血尿素氮 慢性肾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血清尿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研究慢性肾病(CKD)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包括106例2-5期慢性肾病非透析患者,收集患者病历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数据,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Kolmogorov-Smirnov检验分析数据分布正态性,Pearson法和Spearman法分析变量间相关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相关因子。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b±SE=0.173±0.049;P=0.021)和血清尿酸水平(b±SE=0.087±0.027;P=0.017)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肾病患者中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r=0.328;P=0.004)和血清尿酸水平(r=0.265;P=0.020)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和血清尿酸水平有利于评估慢性肾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郭伟杰 张翠翠 杜跃亮关键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慢性肾病 尿酸 益肾化湿颗粒联合泼尼松与CTX口服治疗IMN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3年 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是引起中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免疫球蛋白IgG与肾小球上皮细胞、基底膜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局部毛细血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1]。目前临床一般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环磷酰胺(CTX)治疗IMN。 赵晶伟 杜跃亮 李宇鹏 朱俊利 毛永炎 季青关键词:肾小球上皮细胞 免疫复合物 免疫球蛋白IGG 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015年 医学生从校园走向临床,不仅是学习环境的改变,也意味着角色的转变。在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过程中,如何提高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至关重要。本文论述了观察-思考-阅读-对照思维方法在临床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杜跃亮 吴茱萸关键词:医学生 临床思维 临床教学 临床实践能力 小剂量激素联合他克莫司、雷公藤多苷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2023年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之一^([1,2]),据统计我国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9.9%~13.3%^([3])。近年来,膜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在特发性膜性肾病的自然病程中,约30%的患者有自发缓解倾向,约30%的患者部分缓解,但仍有30%~40%的患者蛋白尿持续不缓解,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病^([4,5])。因此,选择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特发性膜性肾病治疗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郭敏 杜跃亮 林静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小剂量激素 雷公藤多苷 自然病程 他克莫司 急性间质性肾炎34例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分析急性间质性肾炎(AIN)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改变、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肾活检确诊为AIN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结果、治疗措施及转归。结果①确诊为AIN患者共34例,其中药物相关性急性间质性肾炎(DAIN)27例,占79.4%,抗生素导致的AIN占DAIN的70.4%,最常见的抗生素依次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磺胺类。②临床表现有急性肾功能衰竭(ARF)(100%)、发热(64.7%)、蛋白尿(55.9%)、少尿或无尿(52.9%)、镜下血尿(41.2%)、白细胞尿(38.2%)、皮疹(32.4%)、尿糖(26.5%)及关节痛(14.7%)。⑧病理显示肾小管损伤轻重不等,肾小球及肾血管无明显病变。④18例(52.9%)口服强的松治疗,7例(20.6%)应用甲强龙冲击,7例(20.6%)行血液透析治疗,2例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6周后,除2例患者未脱离透析,其他患者均明显好转.入院时患者平均血清尿素氮(BUN)为(19.9±7.3)mmol/L,肌酐(Ser)为(532±237)μmogL,尿酸(UA)为(415±141)μmol/L;治疗6周后,肾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降低,平均BUN为(7.4±2.7)mol/L,Scr为(133±85)μmol/L,UA为f309±94)μmol/L,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疗效显著。结论AIN的常见致病因素为药物。临床表现呈多样性,无特异性,发热为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临床及病理改变决定治疗措施,激素及血液透析是治疗AIN的有效方法,及时把握时机,并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张翠翠 杜跃亮 唐琳 郭青 周雅丽关键词: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活检 激素治疗 芪苓益肾颗粒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物质基准研究及7种成分含量测定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建立芪苓益肾颗粒物质基准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并建立同时测定其7种指标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GL Sciences ODS-3(5μm,4.6 mm×250 mm)色谱柱,0.05%磷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通过相似度分析,对共有峰进行归属。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对指纹图谱数据进行评价,并筛选关键性成分,测定7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15批芪苓益肾颗粒物质基准的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超过0.93,标定了22个共有峰,指认了18个色谱峰。15批物质基准分为两类,并筛选出5种关键性成分,分别是峰1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峰17(芒柄花苷)、峰18(毛蕊异黄酮)、峰1及峰20(芒柄花素)。同时测定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阿魏酸、洋川芎内酯Ⅰ、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藁本内酯共7种成分的含量,各物质基准的质量分数范围分别是1.09~1.68、0.27~0.63、0.06~0.45、0.51~0.99、0.31~0.68、0.29~0.59、0.25~0.96 mg·g^(-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稳定性较好,可为该制剂物质基准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提供参考。 王隆隆 杨忠杰 张海风 陈恒文 杜跃亮 吴作敏 王韵旨 宁萌 于晓涛关键词:指纹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