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

作品数:22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黄斑
  • 6篇裂孔
  • 6篇黄斑裂孔
  • 5篇视网膜
  • 5篇网膜
  • 4篇断层扫描
  • 4篇手术
  • 4篇相干断层扫描
  • 4篇光学相干
  • 4篇光学相干断层
  • 4篇玻璃体
  • 3篇特发性
  • 3篇特发性黄斑裂...
  • 3篇光学相干断层...
  • 3篇OCT
  • 2篇血管
  • 2篇应用光学
  • 2篇原位
  • 2篇视功能
  • 2篇视网膜脱离

机构

  • 21篇北京医院

作者

  • 21篇李永
  • 13篇戴虹
  • 8篇龙力
  • 7篇卢颖毅
  • 6篇师自安
  • 4篇张尧贞
  • 4篇高岩
  • 3篇夏群
  • 3篇曹群
  • 2篇卢光
  • 2篇崔宝华
  • 2篇王铮
  • 2篇刘向利
  • 2篇陈彤
  • 2篇狄雅芬
  • 1篇洪依舒
  • 1篇陈素贞
  • 1篇喻晓兵
  • 1篇戴红
  • 1篇赵本严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眼科...
  • 4篇中华眼科杂志
  • 4篇临床眼科杂志
  • 3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 1篇2004
  • 4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与眼钝挫伤相关的视网膜脱离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了解与眼钝挫伤相关的视网膜脱离临床表现和特征。方法对217只连续视网膜脱离眼进行分析,寻找与眼钝挫伤间的关系。结果19只眼(18.8%)在两年内有明确眼钝挫伤史,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锯齿缘离断的18只眼(42.2%),13只眼(72.2%)发生于外伤后6个月内并多伴有其他眼损伤表现。结论与眼钝挫伤相关的视网膜脱离最常见表现形式为锯齿缘离断,多发生于外伤6个月内,并与其它形式眼组织挫伤相伴。
戴虹李永王铮洪依舒卢光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眼钝挫伤
光相干断层扫描在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病程进展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 应用光相干断层扫描 (OCT)对临床诊断为 ~ 期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进行随诊观察 ,了解其裂孔进展过程及与玻璃体后分离的相互关系。 方法 按 Gass的临床分期标准 ,结合 OCT图像特征 ,诊断特发性黄斑裂孔 ~ 期未行手术治疗的 72只眼 ,进行 OCT随诊检查。 结果  ~ 期裂孔分别为 2 3、19、11、19只眼 ,随诊时间最长 4 3个月 (平均 13.4个月 ) ,每只眼 OCT检查次数 2~ 10次(平均 4 .7次 ) ,在随诊期间 , 期裂孔 2 3只眼 ,9只眼 (39.1% )进展为 ~ 期裂孔 ,2只眼玻璃体后脱离(PVD)后中心凹曲线恢复正常 ; 期裂孔 19只眼 ,13只眼 (6 8.4 % )进展为 ~ 期裂孔 ,有 1只眼 PVD后裂孔自行愈合 ; 期裂孔 11只眼 ,5只眼 (45 .5 % )进展为 期裂孔 ,1只眼 12个月后裂孔部分自行愈合。OCT图像显示 ,玻璃体从黄斑中心凹周围开始与视网膜分离 ,直至完全后脱离的过程与黄斑裂孔进展过程一致。在随诊期间 ,15只眼因病程进展接受手术治疗。 结论 黄斑裂孔形成和发展与玻璃体后脱离的发生密切相关。OCT可直观显示黄斑裂孔的进展变化 ,对提供 IMH的分期诊断和手术指征有较大帮助。
戴虹李永龙力卢颖毅陈彤师自安
关键词:特发性黄斑裂孔随诊OCT光相干断层扫描病程进展中心凹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的特征
2002年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描述玻璃体牵拉视网膜不同时期的特征。方法 :对 12 1例 ,14 7眼 ,诊断为视网膜前膜或有玻璃体视网膜牵拉者行OCT检查。每眼均行四个方向放射状线性扫描。结果 :OCT证实 112例 (83 % ) ,13 8眼 (94% )符合玻璃体牵拉视网膜的各种特征。黄斑部视网膜厚度增至 3 44 8± 13 5 1um ,范围为 13 8~ 865um。 49眼有玻璃体后脱离、 5 5眼有部分玻璃体后脱离的高反光带。 5 6眼有程度不同的视网膜囊样水肿 ,OCT表现为视网膜增厚伴有低反射腔隙。 2 4眼为Ⅱ期以上黄斑孔。 2 6例双眼受累。平均视力为 0 45 8± 0 3 2 ,范围为 0 0 1~ 1 2。结论 :OCT可帮助发现玻璃体牵拉视网膜发展至黄斑裂孔的全过程 。
李永戴虹卢颖毅龙力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黄斑裂孔
老年人远近立体视功能的临床检测被引量:12
1998年
目的了解老年人立体视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点立体图和同视机双项检测102例正常视力老年人远近立体视锐度阈值、立体融合范围及响应速度。结果102例中,83例(81.4%)远近立体功能具有正常的中心立体视,19例(18.6%)不正常;70岁以上老年人和白内障程度严重者立体视功能异常率较高,响应速度也较慢。结论立体视觉正常与否与视器官和视中枢的健康及功能状况有关。
夏群关航刘向利李永褚德发
关键词:深度知觉视觉老年人立体视功能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方法
2008年
目的验证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LASIK)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有效测量方法。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在香港养和医院行LASIK手术8年或3个月后因白内障形成而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患者28例(40只眼)。利用临床既往数据计算得出K(K1)值以及由IOLmaster人工晶状体测量仪所测得K(K2)值,将K值输入SRK/T公式得出人工晶状体的度数。用K1与用K2预测术后屈光度组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用K1预测术后屈光度与术后3个月时实际屈光度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患者眼轴长度为(24.28—31.96)mm,平均为(28.06±1.98)mm。LASIK手术前的初始屈光度数(球镜当量)为(-3.13~-18.00)D,平均为(-10.44±3.93)D;K值为(41.40~46.90)D,平均为(43.57±1.47)D。最佳矫正视力:19只眼为1.0,10只眼为0.8,7只眼为0.6,4只眼为0.5。LASIK术后6个月的平均屈光度数(球镜当量)为(-2.83~+1.25)D,平均为(-0.32±0.95)D。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的平均屈光度数(球镜当量)为(-5.75~+1.13)D,平均为(-2.35±2.16)D。根据临床既往数据计算所得的K1平均值(KpreLASIK+RpreLASIK—RpostLASIK)为(27.60-40.70)D,平均为(34.62±3.56)D,由IOLmaster人工晶状体测量仪所测得的K2值为(32.39~43.53)D,平均为(38.04±2.45)D,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8,P=0.00)。由K1值测得的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术后预计平均屈光度数(球镜当量)为(-3.69~0.61)D,平均为(-1.32±1.00)D;而由K2值测得的则为(-3.67~3.95)D,平均为(-0.60±1.84)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P:0.02)。超声乳化自内障吸除术后的平均屈光度数(3个月以上)为(-4.50~+1.75)D,平均(-1.10±1.51)D,与K1值测得的人工
李永戴虹张尧贞高岩吴彤李维达张叔铭许少萍曾雁谢道欣郭嘉豪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眼玻璃体状况的观察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眼玻璃体状况 ,探讨玻璃体后脱离 (posterior vitreous detachment,PVD)与 DME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经裂隙灯显微镜、双目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光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tomography,OCT)检查确诊的无明显牵引的 DME16 9只眼的临床资料 ,对比裂隙灯显微镜、双目间接检眼镜和 OCT检查结果 ,分析患眼玻璃体状态与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的关系。 结果  16 9只眼中无玻璃体脱离者 15 6只眼 ,占 92 .3% ,中心凹平均厚度为 2 97μm;玻璃体脱离者 11只眼 ,占 6 .5 % ,中心凹平均厚度为2 2 9μm;部分玻璃体后脱离者 2只眼 ,占 1.2 % ,中心凹平均厚度为 347μm。 结论 无明显牵引的 DME患眼中大多数眼未发生 PVD和浅分离 ,玻璃体与视网膜分离时所产生的牵引力不是 DME发生的主要原因。
戴虹李永龙力师自安卢颖毅宣瑾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眼玻璃体病因学并发症
鞍区肿瘤手术前后视野及视力分析被引量:1
1995年
本文总结了鞍区病变83例的视野及视力结果,经显微手术证实鞍区肿瘤776例,其中同时患青光眼3例;霉菌性肉芽肿1例;经核磁共振(MRI)检查及激素分泌测定诊断为垂体微腺瘤6例。术前视力下降71%;视野异常65%,以双颞侧非对称性为多。33例术后辅助放射治疗。术后81.9%患眼视力及视野明显提高,有16只术前光感或手动眼在半年内恢复了有用视力,平均提高0.159。一年内视野恢复正常者45%,其中放射治疗者占75%。本文意在强调鞍区肿瘤存在视野及视力改变时及早手术可以挽救视力。
曹群李永崔宝华张尧贞
关键词:鞍区肿瘤放射疗法视力眼肿瘤
RK后的LASIK增进手术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展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 (Radial Keratotomy,RK)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 (L 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增进手术的结果。方法 :10例患者 (16眼 )于 RK手术后行 L ASIK纠正残留的近视和远视。 L ASIK术前的平均屈光度为 - 3.14± 3.0 4D (- 6 .6 75 D~± 6 D) ,最佳纠正视力为 2 0 / 2 0者有 9眼 ,2 0 / 2 5者有 6眼 ,2 0 / 30者有 1眼。裸眼视力只有 2眼好于 2 0 / 4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 7.5 3个月 (1个月~ 17个月 )。结果 :所有病例均接受了一次增进手术 ,术后最后一次随访的平均屈光度为 +0 .16± 0 .6 8D (- 1.0 0 D~ +1.75 D) ,所有病例无视力下降。裸眼视力为 2 0 / 2 0者有 9眼 ,2 0 / 2 5者有 6眼 ,2 0 /30者有 1眼。有一例患者双眼在术中发生以前的 RK切口裂开。结论 :L ASIK对于 RK术后残留的近视和远视是非常有效的 。
李永陈荫燊李维达张叔铭曾雁唐柏泉曹群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视网膜前膜的特征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描述视网膜前膜的不同特征。方法 :15 1个病人 ,170只眼 (男 77例 ,女 74例 ,平均年龄为 67 79± 10 72岁 ,范围 7至 91岁。平均视力为 0 482± 0 2 9,范围 0 0 1~ 1 2 )临床上被诊断为视网膜前膜者行OCT检查。两例年轻患者为外伤后视网膜前膜者 ,已行人工晶体手术者为 3 2例 ,糖尿病患者为 48例。每位患者双眼均在散瞳下用 4mm长扫描线行四个方向放射状线性扫描。结果 :OCT证实所有患眼黄斑中心凹曲线有不同程度的改变 ,中心凹处视网膜内界膜至色素上皮的厚度增至 2 93 92±12 5 47um ,范围为 12 4~ 72 1um。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平或隆起 ,内表面一强反光带为前膜 ,平均厚度为 47 18± 10 3 7μm ,范围为 3 4~ 75 μm。所有患眼均有程度不同的视网膜水肿 ,OCT表现为视网膜增厚伴有低反射腔隙。 14只眼为假性裂孔。 19例双眼受累。平均视力为 0 45 8± 0 3 2 ,范围为 0 0 1~ 1 2。结论 :OCT可帮助发现视网膜前膜对视网膜的牵拉及水肿程度 。
李永戴虹卢颖毅龙力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视网膜前膜眼科手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对黄斑裂孔的诊断意义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评价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黄斑裂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自 1999年 10月至 2 0 0 0年 2月我院 40例 45只眼临床诊断为黄斑裂孔的患者在双眼散瞳后行 OCT检查 ,并对图像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  10例 (13只眼 ) OCT显示为板层裂孔 ,其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厚度平均为 110μm,标准差为 41。全层黄斑裂孔 30例 (32只眼 ) ,5例为双眼黄斑全层或板层裂孔 ,平均裂孔直径为 6 2 1.2μm,标准差为194.1。全层裂孔者 OCT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处边界清晰的全层神经上皮缺失 ,裂孔周围视网膜增厚为 393.4±10 0 .7μm,并见无反射的暗腔。 5例行手术后裂孔封闭 ,黄斑中心凹正常反射曲线恢复。结论  OCT是一种非接触性、非侵入性、高分辨率的检测技术 ,临床上对于黄斑裂孔的定性及定量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永龙力狄雅芬师自安戴虹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黄斑裂孔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