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凡

作品数:44 被引量:188H指数:8
供职机构:甘肃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科学事业费研究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肝炎
  • 19篇乙型
  • 18篇乙型肝炎
  • 13篇慢性
  • 11篇病毒
  • 9篇基因
  • 8篇慢性乙型
  • 8篇肝硬化
  • 7篇慢性乙型肝炎
  • 7篇肝炎病毒
  • 5篇蛋白
  • 5篇乙肝
  • 5篇免疫
  • 5篇基因型
  • 4篇血清
  • 4篇米夫
  • 4篇拉米夫定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22篇兰州医学院第...
  • 20篇甘肃省人民医...
  • 6篇兰州大学
  • 5篇兰州医学院
  • 4篇兰州大学第一...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北京地坛医院
  • 2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佛山市中心血...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作者

  • 44篇李文凡
  • 6篇李莹
  • 6篇周彬
  • 5篇居军
  • 5篇何津祥
  • 5篇姜瑞
  • 4篇陈明
  • 4篇刘纯
  • 4篇邓永东
  • 4篇侯金林
  • 4篇张兴旺
  • 4篇杨鹏
  • 3篇成军
  • 3篇高评
  • 3篇张岫兰
  • 2篇卫峥
  • 2篇白娟
  • 2篇张丽萍
  • 2篇陈青峰
  • 2篇高英敏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3篇兰州医学院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国外医学(消...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甘肃中医学院...
  • 1篇中医药学刊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8篇2005
  • 4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89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BV基因型的研究现状被引量:8
2003年
乙型肝炎基因型的研究是目前乙型肝炎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乙型肝炎基因型与乙型肝炎病情的进展、临床表现、治疗、预后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近几年
邓永东李文凡
关键词:HBV基因型乙型肝炎预后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BCP区变异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为了研究乙型肝炎病毒 (HBV)基因型与C基因启动子 (BCP)基因变异的关系 ,对 6 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RFLP)技术和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进行基因分型及HBVBCP基因变异检测。在 6 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各基因型发生的BCP区A176 2T/G176 4A双突变分别为C型 18例 (4 3 9% )B型 3例 (16 7% )D型 2例 (2 0 % )。C型的BCP双突变率明显高于B型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 <0 0 5 )。故可以认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BCP区双突变存在有一定的相关性。推测A176 2T/G176
邓永东李文凡陈青峰肖萍杨彦麟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
慢性HBV感染过程中的Th应答模式被引量:6
2003年
Th细胞分为Th1和Th2亚群两类,分泌不同的细胞团子,在机体抵御外界侵袭的免疫过程中起不同作用,可通过多种方式检测它们的状态。HBV感染慢性化的多种因素如免疫耐受、HBV侵入PBMC等可能与体内Th应答模式改变有关。目前的多种乙肝治疗方式包括干扰素、细胞因子、病毒唑、吲哚美辛、DNA疫苗及佐剂等多种药物,用于治疗慢性乙肝可能与它们具有调节Th应答模式的能力有关。现就Th应答模式在慢性HBV感染及治疗过程中的表现作一综述。
李莹李文凡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TH细胞干扰素细胞因子
清肝力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1996年
清肝力胃饲(ig)lg/kg×7d(或2g/kg×7d)对正常小鼠和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如对正常小鼠免疫器官重量及其指数、正常小鼠的白细胞数、溶血素抗体的形成有一定的升高,但无统计意义;对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转化率和环磷酰胺造成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白细胞数都有明显的升高作用。
李文凡张永红杨若中陈红陈红
关键词:大枣大枣多糖免疫功能小鼠
黑热病11例被引量:4
2007年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visceral leishmaniasi,VL),属地方传染病,在我省某些地区时有发生。现将2001年9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1例黑热病报道如下。
李文凡姜瑞张岫兰
关键词:黑热病内脏利什曼病传染病
献血员HBsAg筛查的安全性和病毒变异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国内血站对献血员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筛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方法收集经血站筛查HBsAg阴性的合格献血员血浆983份,用雅培ArchitectI2000电化学发光仪定量检测HBsAg;巢式PCR扩增乙肝病毒S区、C区、X区。诊断为隐匿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巢式PCR扩增病毒PreS/S区,产物直接测序并与标准病毒序列对比分析病毒株变异。结果经雅培ArchitectI2000复检HBsAg弱阳性率为6.5%(64/983),HBsAg滴度中位数为0.17IU/ml;60.9%(39/64)病毒两个区扩增阳性,4.0%(39/983)健康献血员为隐匿性HBV携带者;35.9%(14/39)病毒PreS/S区段扩增阳性,未发现"a"决定簇内的变异株。结论目前经血站常规检测HBsAg为阴性的合格血液用敏感性更高的试剂仍能检测出HBsAg及HBV DNA。
杨生义李文凡罗海玲梁敏锋吴小东杨洁周彬侯金林
关键词:乙肝表面抗原输血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流行率调查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调查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甲型肝炎抗体(抗-HAV IgG)流行率。方法 2008年在广州市南方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中,采集20岁以上5个年龄组正常人群血清500份,应用雅培(Abbott)公司抗-HAV IgG诊断试剂盒(化学发光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的抗-HAV IgG,分析人群中抗-HAV IgG流行率。结果 2008年广州市20岁以上正常人群抗-HAV IgG总流行率为72.2%(361/500),男性人群阳性率为73.2%(230/314),女性人群阳性率70.4%(131/186)。20~岁组、30~岁组、40~岁组、50~岁组和60岁以上组抗-HAV IgG阳性率分别为52.8%(56/106)、52.5%(63/120)、82.5%(94/114)、89.8%(88/98)和96.8%(60/62),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结论目前广州市20~39岁组人群抗-HAV IgG阳性率较低,建议对该人群的易感者进行甲型肝炎疫苗免疫。
吴小东李文凡杨生义刘学恩杨洁周彬庄辉侯金林
关键词:甲型肝炎病毒抗-HAVIGG流行率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3年随访临床观察被引量:5
2006年
多年来,活动性肝硬化即使经积极保肝治疗,仍将持续进展为晚期肝硬化,甚至是终末期肝病,成为临床一大难题。而慢性乙肝的积极抗病毒治疗,为控制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进展带来了希望。自2002年8月以来,我们使用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并进行了3年以上的随访,发现拉米夫定对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有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李文凡姜瑞张岫兰
关键词: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肝硬化
时相法心/肝比值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通过时相法心 /肝比值的测定 ,对肝硬化导致的肝门脉高压、门静脉分流以及肝脾功能进行综合判断 ;方法 放射性心肌灌注显像剂99mTc MIBI经直肠给药 ,通过门脉分流回流入体循环 ,使不应显像的心肌显像 ;通过计算心 /肝 (H/L)比值 ,对肝硬化程度进行判断。结果 正常组与肝炎、肝硬化组时相分时相心 /肝比值有显著性差异 (t=2 2 14,P <0 0 5) ;肝硬化组早期与肝炎组H/L比值无意义外 ,其余各组分时相均有显著性差异 (t=3 0 0 3,P <0 0 0 1)。结论 时相法心 /肝比值对肝炎、肝硬化所造成的肝功能减低、门静脉分流和门静脉回流的诊断有显著的意义 ,是一项比较灵敏而特异的指标。
何津祥李文凡刘纯王立荣杨鹏陈明
关键词:肝硬化
孕前抗病毒治疗联合孕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阻断
2005年
目的观察妇女孕前抗病毒治疗并联合孕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宫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114例乙肝母婴传播阻断门诊HBsAg/HBeAg双阳性育龄妇女及其所生婴儿,分为3组即联合阻断组:接受孕前拉米夫定和苦参素治疗并孕后24周HBIG阻断;阻断组:仅接受孕后24周HBIG阻断;对照组:未采用孕前及孕后阻断措施。所有新生儿在产后即刻取外周静脉血查HBV-M及HBV DNA检测,以发现官内感染者。结果三组观察对象的宫内感染率有所不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为22.2%,阻断组感染率为13.3%,联合阻断组宫内感染率为7.89%,较阻断组的宫内感染率为低。结论孕前抗病毒治疗和孕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措施,可将HBsAg/ HBeAg双阳性孕妇的宫内感染率进一步降低。
李文凡李莹高英敏许飞燕
关键词:宫内感染拉米夫定免疫球蛋白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