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
- 作品数:12 被引量:40H指数:3
- 供职机构: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局重点学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新基因的发现
- 2002年
- 刘艳霞李文黄益民李志忠白树功周健王夏
- 关键词:外周血不稳定性心绞痛白细胞差异基因表达DDRT-PCR
- 心脏移植后外周血FK506结合蛋白1A基因的表达
- 2002年
- 利用荧光差异显示PCR(DD PCR)技术检测心脏移植后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 :RPL2 3基因移植后有波动 ,排斥发生时表达增强 ;FK5 0 6结合蛋白 1A基因移植后表达较弱 ,排斥发生时明显增强。提示 :外周血DD PCR检测白细胞基因的表达可能对研究排斥反应机制及进行移植排斥反应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 许秀芳李温斌孟旭李文刘艳霞刘舒周健黄益民
- 关键词:心脏移植外周血免疫排斥
- 冠心病预防方法被引量:1
- 1999年
-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是目前45岁以上男性和65岁以上女性的最大死亡原因[1]。许多冠心病死亡发生迅速,并且多发生在未送进医院得到治疗之前。冠心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改变生活方式和减少发病危险因素可以减轻和延缓冠心病...
- 李文
- 关键词:冠心病病因流行病学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部分蛋白合成指标观察分析被引量:1
- 1998年
- 李文王霄芳金梅蔺洁石镜韩玲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蛋白
- 血小板活化因子对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作用的探讨被引量:6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在培养条件下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能否直接损伤原代人血管内皮细胞 (HVEC)和ECV - 30 4细胞系。方法 :利用光镜和结晶紫比色的方法 ,观察HVEC、ECV - 30 4细胞系与PAF孵育前后形态和生物活性变化。结果 :PAF与HVEC孵育 30min即发生细胞形态改变 ,生物活性则未见显著下降 ,与ECV - 30 4细胞系孵育后的细胞形态和生物活性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在培养条件下PAF可致HVEC损伤 ,对ECV - 30 4细胞系则未见明显损伤。
- 李文金鸣李金荣路彤陈铁军
- 关键词:血小板活化因子病理
- 红花黄色素对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7
- 2001年
- 目的 观察红花黄色素 (SY)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 ,探讨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 (HVEC)和EVC 30 4细胞系分别分为PAF、SY、SY +PAF、银杏内酯(ginkolide)和 ginkolide +PAF 5组 ,以光镜和结晶紫比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和生物活性变化。结果 HVEC与PAF(10 -11~ 10 -6mol·L-1)孵育 30min后 ,其形态由长梭状或多边形变为椭圆或圆形 ,细胞间隙加大 ,由紧密排列变为疏松的单个细胞 ;HVEC与SY +PAF孵育后 ,形态变化与PAF所致相似 ,生物活性亦见下降趋势 ;HVEC与SY (0 5 71g·L-1)孵育仅 30min即出现形态改变 ,生物活性也有下降趋势 ;EVC 30 4与SY(1 143g·L-1)培养 4h后可致形态改变和生物活性下降。结论 在培养条件下未见SY拮抗PAF损伤内皮细胞的作用 。
- 李文金鸣李金荣路彤陈铁军
- 关键词:红花黄色素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活化因子中药植物药
- 红花成分抗血小板激活因子作用机理的研究被引量:7
- 2002年
-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最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之一,性温味辛,入心、肝经,该药活血通经,化瘀止痛,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脉管炎、脑血栓等多种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已从红花中分离出200多种化学成分.药理研究结果表明,红花提取物具抗血栓,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的心血管药理作用.1994年8月我们首次发现红花水提液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诱发的家兔血小板聚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方面的资助下我们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我们首先对红花总黄色素的制备方法进行了研究,先后试验了多种制备红花总黄色素的方法,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红花总黄色素以硅胶吸附法较好,其方法简单,成本低,产率高,溶解度好,筛选实验结果表明它为红花抗血小板激活因子有效部位.
- 金鸣李家实陈文梅吴伟臧宝霞朴永哲王玉芹郭洪祝刘芬李文杨树东李金荣王秀坤陈萦司南张彦李蔚然
- 关键词:红花化瘀止痛药理学
- 基因差异显示法在器官移植排斥反应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2年
- 目的 用基因差异显示 (DDRT PCR)方法观察器官移植后患者白细胞mRNA表达变化 ,为建立无创性预测免疫排斥反应指征提供依据。方法 对 1例心脏移植和 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加肾移植患者术后外周血白细胞mRNA表达进行DDRT PCR分析 ,并对差异条带进行测序。结果 差异分析显示 ,(1)在肾移植术中开放动脉后 ,即有Rab oncogene、SLAM (signalinglymphocyticactivationmolecule)、酪氨酸蛋白激酶P5 9fyn、IAP(inhibitsapoptosisprotein) family等基因的表达 ,于术后 72h~ 5d降低 ,术后 7d表达出现高峰 ;在术后 5d有ZincfingerA基因表达。 (2 )心脏移植术后 10d ,有 10条cDNA条带的灰度发生了不规则变化 ,它们分别为核糖体蛋白、鲨烯合成酶、信号识别颗粒、mRNA识别蛋白、酪氨酸激酶和FK5 0 6结合蛋白等基因。结论 本实验所得的异常基因表达比临床监测指标变化提前 3~ 5d。应用DDRT
- 李文周健刘艳霞王夏刘俊敏薛健孟旭黄益民
- 关键词:器官移植免疫排斥外周血白细胞
- 肾移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P59^(fyn)和SLAM基因表达的动态观察
- 2001年
- 目的 :寻找肾移植后初期与免疫排斥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探讨肾移植后淋巴细胞活化、信号转导变化的规律与机制。方法 :对 1例心脏瓣膜成形术加肾移植术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mRNA表达进行基因差异显示分析 ,进而对差异条带进行测序 ,并同时监测肾功能临床生化指标。结果 :差异分析显示 ,在肾移植术中开放动脉后 ,即有酪氨酸蛋白激酶P5 9fyn、signalinglymphocyteactivationmolecule(SLAM)等基因的表达 ,于术后 72h~ 5天降低 ,术后 7天表达出现高峰 ;临床生化检测可见 ,术后患者血中BUN、肌酐和CsA逐渐降低 ,但在第 10天BUN、CsA出现异常升高。结论 :肾移植术后一些与T细胞活化早期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发生改变 ,其中P5 9fyn和SLAM在术后第 7天表达增强 ,较临床生化改变早 3~ 5天 ,提示有可能通过监测这些基因的表达情况 ,来早期、无创地监测肾移植术后器官损伤。
- 李文刘俊敏刘艳霞周健薛健黄益民
- 关键词:肾移植SLAM免疫排斥基因表达
- 心脏移植后外周血SRP68基因表达的研究被引量:3
- 2000年
- 许秀芳孟旭刘艳霞李文刘舒周健黄益民
- 关键词:心脏移植基因表达免疫排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