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

作品数:22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5篇振动病
  • 5篇手臂
  • 5篇手臂振动
  • 5篇手臂振动病
  • 5篇手传振动
  • 5篇基因
  • 4篇激光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振动性白指
  • 3篇色胺
  • 3篇受体
  • 3篇羟色胺
  • 3篇可见光
  • 3篇关联性分析
  • 3篇5-羟色胺
  • 3篇5-羟色胺受...
  • 2篇单体型
  • 2篇新西兰兔
  • 2篇血管

机构

  • 22篇广东省职业病...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市职业病...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惠州市职业病...
  • 1篇佛山市顺德区...

作者

  • 22篇李文
  • 20篇陈青松
  • 20篇肖斌
  • 17篇徐国勇
  • 11篇晏华
  • 10篇张丹英
  • 10篇张骁
  • 10篇郎丽
  • 5篇黄汉林
  • 5篇李宏玲
  • 4篇严茂胜
  • 3篇温薇
  • 3篇陈嘉斌
  • 3篇王恰
  • 2篇夏丽华
  • 2篇陈建雄
  • 2篇陈慧峰
  • 2篇苏世标
  • 1篇郭强之
  • 1篇赖明珍

传媒

  • 9篇中国职业医学
  • 3篇第十二次全国...
  • 2篇广东省劳动卫...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癌变.畸变....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年份

  • 8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35nm激光致新西兰兔晶状体氧化损伤效应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索635nm激光对眼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效应,为职业可见激光暴露致眼损伤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动物暴露实验:健康新西兰兔5只,随机分为处理组(3只)和对照组(2只)。处理组3只,其中右眼(3只眼)为暴露组,左眼(3只...
严茂胜张骁陈青松王恰林瀚生郎丽张丹英肖斌徐国勇李文晏华
关键词:新西兰兔晶状体
文献传递
5-羟色胺受体1B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振动性白指关联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检测手传振动作业工人5-羟色胺受体1B基因(HTR1B)多态性位点,分析HTR1B基因多态性与振动性白指(VWF)的关联性。方法对HTR1B再测序筛查多态性位点,其与VWF的关联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Haploview软件进行其遗传特征和连锁不平衡(LD)分析。结果筛查到7个已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各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rs17273700、rs11568817与rs130058之间、rs6296与rs6298之间均呈强LD,rs17273700与rs11568817为完全LD。校正年龄、工龄、吸烟和饮酒等混杂因素前,rs17273700突变杂合型AG(P=0.034)、rs11568817位点突变杂合型AC(P=0.034)、rs6298位点突变杂合型AG(P=0.030)与突变纯合型GG(P=0.023)和rs6296位点突变杂合型GC(P=0.022)与突变纯合型CC(P=0.012)等突变基因型相对其各自的野生纯合型,均呈现可能增加VWF易感性的趋势(P<0.05);校正混杂因素后,上述突变基因型与VWF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完整测序汉族手传振动作业人群HTR1B基因多态性位点并初步分析了其人群遗传特征,HTR1B对VWF易感性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陈青松李文郎丽肖斌李宏玲徐国勇
关键词:振动性白指
5-羟色胺受体1B基因单体型及其与手臂振动病相关性初探
目的:探讨5-羟色胺受体1B基因多态性的人群单体型分布特征. 方法:通过基因再测序筛查西南地区部分汉族人群HTR1B基因多态性位点,采用Haploview软件分析筛查到的7个多态性位点的遗传学特征、连锁不平衡(...
李文肖斌郎丽李宏玲张骁徐国勇陈慧峰陈青松
关键词:遗传学特征
文献传递
可见激光作业工人辐射暴露及眼损伤效应调查研究
目的 评估某可见激光器制造企业激光作业岗位激光辐射接触情况,对该企业激光作业工人眼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可见激光对眼的慢性健康效应.方法 对广东某可见激光器制造企业的激光作业岗位进行现场调查与激光辐射检测,依据&qu...
陈青松张骁郎丽朱瑞李文林翰生严茂盛黄汉林
关键词:激光可见光眼损伤
血管内皮素水平与振动性血管损伤及振动接触水平关联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手传振动作业人群周围血中内皮素(ET)水平与手部末梢循环损伤程度和手传振动接触水平的关系。方法以广东省某运动器材厂77名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场所手传振动接触水平进行检测以计算累积振动暴露量,以出现振动性白指(VWF)的接振工人为有VWF组,未出现VWF的接振工人为无VWF组,并检测其周围血血浆中ET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接振工人周围血中ET水平与振动接触水平及末梢血管损伤程度的关联性。结果本组工人ET水平为(47.52±4.86)μg/L;有VWF组ET水平低于无VWF组[(45.61±3.57)vs(49.95±4.95)μg/L,P<0.01]。控制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不同振动接触水平与ET水平无相关性(P>0.05),是否有VWF与ET水平分级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触振动工人周围血中ET水平与是否有VWF相关,提示ET水平可以作为VWF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郎丽陈青松晏华李文胡丹霞张辉肖斌林瀚生严茂胜
关键词:手传振动内皮素生物标志物关联性分析
某电子材料生产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某电子材料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方法:采用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有害作业分级等方法,通过对某电子材料生产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分析该类电子材料生产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关...
张丹英陈建雄晏华徐国勇肖斌李文苏世标
关键词:职业病关键控制点
文献传递
周围血sICAM-1水平与手传振动接触水平和末梢血管损伤程度关联性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分析手传振动作业人群周围血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水平与手传振动接触水平和手部末梢循环血管损伤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以广东某运动器材厂的77名手传振动作业工人为接振组,以80名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sICAM-1水平;对接振组进行冷水复温试验(CWLT),并对其工作场所手传振动接触水平进行检测以计算累积振动暴露量(CVEL)。结果 接振组sICAM-1水平中位数(M)为323.2(135.2~739.4)μg/L,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211.0μg/L者(异常)占85.7%,对照组sICAM-1水平M为105.1(91.3~131.9)μg/L,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接振组sICAM-1水平、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控制吸烟、饮酒和年龄等混杂因素后,CVEL、CWLT异常和主诉振动性白指等因素与sICAM-1水平之间无关联(P>0.05)。结论 手传振动作业人群sICAM-1水平升高;sICAM-1可能参与了振动性血管损伤的发病机制,可作为手传振动健康损害效应的监测指标;但sICAM-1水平与手传振动接触水平及手部末梢血管损伤程度的相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晏华肖斌陈青松郎丽李文张骁陈奕玲张丹英徐国勇
关键词: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手传振动关联性分析
手臂振动病病人血中肿瘤坏死因子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郎丽陈青松李文夏丽华李宏玲肖斌陈嘉斌
关键词:手臂振动病振动性白指肿瘤坏死因子Α
文献传递
6种接触振动岗位作业工人手传振动危害现况调查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了解接触手传振动(以下简称接振)作业工人的职业接触现况。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接振工人作业及防护情况。使用丹麦B&K4447型人体振动分析仪,依据ISO 5349—1:2001,对7个不同行业15家工厂6种接振岗位共59个操作位进行了手传振动测量,计算8 h等能量频率计权加速度[ahv(eq,8h),记为A(8)],分析其危害程度。结果各接振岗位的A(8)中位数(M)为5.16 m/s2,四分位数间距(Q)为2.83 m/s2,最小值为1.53 m/s2,最大值为51.43m/s2。有39个点(66.10%)的A(8)值超过ISO 5349—1:2001限值(3.7 m/s2)。左右手以及手套内外加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传振动职业接触水平高,防护差,接振工人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较高。
陈青松肖斌陈嘉斌温薇徐国勇李文晏华
高本底辐射地区居民热休克蛋白27基因表达水平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低剂量长期连续天然放射性照射人群的热休克蛋白27(hsp27)基因表达水平。方法随机选择我国阳江市天然放射性高本底辐射地区( HBRA)50名50~59岁男性居民为HBRA组,另选择在恩平市某镇对照地区( CA)年龄相仿的50名男性居民为CA组。采集周围血分离血浆和白细胞,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定血浆中HSP27蛋白水平,实时定量基因扩增荧光检测系统测定白细胞中hsp27 mRNA相对表达水平(以ΔCt值表示,ΔCt值越大表示mRNA相对表达水平越低)。数据采用中位数( M)与四分位数( P25,P75)描述。结果 HBRA组和CA组人群的血浆HSP27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8(0.98,2.82) vs 1.48(1.12,2.45) mg/L,P >0.05]。 HBRA组周围血白细胞中hsp27 mRNA的ΔCt值低于CA组[1.68(1.33,2.35) vs 3.08(2.13,4.47),P<0.01],即HBRA组hsp27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CA组。结论低剂量长期连续照射可能提高人体白细胞hsp27基因表达水平,诱导产生适应性反应。
张丹英郭强之李文肖斌严茂胜苏世标
关键词:高本底辐射热休克蛋白27HEATPROTEIN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