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晏华

作品数:53 被引量:141H指数:8
供职机构: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手传振动
  • 9篇噪声
  • 9篇职业卫生
  • 7篇实验室
  • 7篇实验室间比对
  • 6篇振动
  • 6篇职业卫生技术...
  • 6篇职业卫生技术...
  • 6篇卫生技术
  • 6篇卫生技术服务
  • 5篇血管
  • 5篇仪器
  • 5篇振动病
  • 5篇手臂
  • 5篇手臂振动
  • 5篇手臂振动病
  • 5篇工频
  • 4篇噪声危害
  • 4篇工频电磁场
  • 4篇岗位

机构

  • 53篇广东省职业病...
  • 6篇中国疾病预防...
  • 6篇广东药科大学
  • 4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市劳动保...
  • 2篇广东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佛山市顺德区...
  • 1篇深圳市龙岗区...
  • 1篇江门市新会区...
  • 1篇惠州市职业病...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佛山市顺德区...

作者

  • 53篇晏华
  • 39篇徐国勇
  • 37篇陈青松
  • 37篇肖斌
  • 35篇张丹英
  • 28篇严茂胜
  • 11篇李文
  • 10篇张骁
  • 10篇赖明珍
  • 8篇郎丽
  • 4篇温薇
  • 4篇陈建雄
  • 4篇黄汉林
  • 3篇黎世林
  • 3篇陈惠清
  • 3篇王恰
  • 3篇苏世标
  • 3篇陈贵平
  • 2篇李旭东
  • 2篇黎丽春

传媒

  • 25篇中国职业医学
  • 5篇中国工业医学...
  • 3篇中华劳动卫生...
  • 2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中国卫生工程...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国外医学(卫...
  • 1篇工业卫生与职...
  • 1篇职业卫生与应...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广东省劳动卫...
  • 1篇广东省职业健...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35nm激光致新西兰兔晶状体氧化损伤效应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索波长为635 nm的激光对新西兰兔眼晶状体的氧化损伤效应。方法 1在体激光暴露实验。健康雌性新西兰兔5只,随机取2只兔为空白对照组(4只眼),另3只兔的右眼为暴露组(3只眼),左眼为自身对照组(3只眼);暴露组兔眼以照射功率为20 m W的635 nm激光连续照射2 h/d,每周6 d,共60 d,2个对照组兔眼均不进行激光暴露;实验结束后分离各组晶状体进行透明度检查,采用酶标仪测定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丙二醛(MDA)、水溶性蛋白(WSF)、脲溶性蛋白(USF)的水平,计算WSF占总蛋白百分比(%)。2离体激光暴露实验。健康雌性新西兰兔4只,分离晶状体置于无菌M199培养基孵育后,以左眼为自身对照组(4只眼),右眼为暴露组(4只眼);暴露组晶状体以照射功率为20 m W的635 nm激光照射8 h/d,连续照射5 d;自身对照组晶状体不进行激光暴露。采用酶标仪测定晶状体SOD活力和MDA水平。结果在体激光暴露实验中,暴露组1只晶状体后囊部位出现轻微混浊,Geraldin分级为1级,其余各组晶状体均未发现浑浊现象,Geraldin分级为0级;暴露组、自身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3组晶状体的SOD活力和MDA水平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OD:(1.803±0.542)vs(1.982±0.513)vs(1.247±0.235)mmol/(min·gprot),P>0.05;MDA:(0.078±0.017)vs(0.080±0.005)vs(0.077±0.006)μmol/gprot,P>0.05];3组晶状体WSF、USF的水平和WSF占总蛋白百分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SF:(113.31±14.70)vs(118.75±12.91)vs(114.05±14.41)g/L,P>0.05;USF:(3.23±0.22)vs(3.04±0.48)vs(2.52±0.50)g/L,P>0.05;WSF占总蛋白百分比:(97.33±0.30)%vs(97.39±0.25)%vs(97.79±0.70)%,P>0.05]。离体激光暴露实验中,暴露组晶状体SOD活力低于自身对照组[(0.144±0.004)vs(0.172±0.004)mmol/(min·gprot),P<0.05];2组晶状体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31±0.002)vs(0.030±0.003)μmol/gprot,P>0.05]。结论 635 nm激光暴露可能会导致晶状体氧化损伤反应,具�
严茂胜张骁陈青松王恰张丹英林瀚生郎丽殷霄肖斌徐国勇晏华
关键词:新西兰兔晶状体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溶性蛋白
某金矿凿岩工指端感觉检查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手传振动作业对金矿凿岩工指端振动觉和痛觉阈值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选择北方某金矿从事手传振动作业的凿岩工134人作为接振组,另选择同一矿上无接触振动作业的扒装工102人作为对照组。对2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调查、指端振动觉和痛觉阈值测试。接振组工人根据有无自诉白指分为接振非白指亚组(105人)和接振白指亚组(29人)。结果接振组工人手麻、手痛症状发生率和自诉白指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振组工人右手食指、右手中指和右手无名指的振动觉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2组工人左手无名指振动觉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振白指亚组工人左手无名指、右手食指、右手中指和右手无名指的振动觉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接振非白指亚组上述4种手指的振动觉阈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振白指亚组工人左、右手无名指和右手食指的振动觉阈值均高于接振非白指亚组(P<0.05),但该2组工人右手中指的振动觉阈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振组工人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痛觉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接振白指亚组和接振非白指亚组工人双手中指、无名指的痛觉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传振动接触可使手传振动作业人员指端振动觉阈值和痛觉阈值提高;指端感觉检查可作为早期发现手传振动致周围神经损害的辅助手段之一。
张丹英陈贵平罗巧肖斌林瀚生严茂胜史懋功杨蓓晏华徐国勇陈青松
关键词:金矿手传振动振动觉痛觉
某造船厂员工下背/腰部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分析某造船厂员工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广东某大型造船厂496名员工为研究对象,采用《肌肉骨骼疾患调查问卷》调查其过去1年中身体各部位WMSDs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常见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研究对象的WMSDs总患病率为70.2%(348/496)。各部位WMSDs患病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下背/腰部(43.1%)、颈部(29.4%)、肩部(29.0%)、手/腕部(25.4%)、膝部(22.4%)、臀/腿部(14.3%)、踝/足部(12.1%)、上背部(11.3%)和肘部(9.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搬运重物每次>5.0 kg、以不舒服姿势工作、每天重复同样工作、下肢及足踝重复相同动作的员工罹患下背/腰部WMSDs的风险均增加(P<0.05);每天工作≤8 h或>10 h的员工罹患腰部WMSDs的风险均高于每天工作8~10 h者(P<0.05)。结论造船厂员工WMSDs患病率较高,尤以下背/腰最为常见;其影响因素主要为工作组织和不良工效学因素。
张丹英聂新强贾宁徐灵灵廖明亮苏蕾李子晔晏华王忠旭
关键词:腰部造船厂影响因素
工作场所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分析研究
目的: 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进行实验室间比对研究,探讨可能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为工作场所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方法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依据. 方法: 以6家职业卫生...
徐国勇陈青松赖明珍张丹英晏华肖斌林瀚生黄汉林
关键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高压线
文献传递
工频磁场对点焊工人心血管系统和血细胞影响
2018年
目的探讨接触工频磁场对汽车厂点焊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以某汽车制造厂焊接车间103名接触工频磁场的点焊工为接触组,以该厂总装车间95名无工频磁场接触的装配工为对照组,对2组工人工作场所工频磁场进行监测,并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接触组工作岗位磁通密度均方根值中位数为386.0μT,超标率为41.9%;总装车间不存在工频磁场。2组人群心率均在正常范围内。2组人群血压偏高、心电图异常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偏高的检出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指标中,接触组人群仅血小板压积异常检出率低于对照组(31.1%vs 51.6%,P<0.01)。结论工频磁场对点焊工人心血管系统和血细胞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观察。
徐国勇陈青松郑开巧赖明珍张丹英晏华严茂胜
关键词:工频磁场心血管系统
不同类型防护手套减振效果和灵巧性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佩戴减振手套是一种简单且行之有效的预防手臂振动病的手段。由于振动作业的类型不同,对佩戴的减振手套要求存在差异。[目的]研究不同类型防护手套的减振效果和灵巧性,为振动作业人群科学佩戴减振手套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典型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28家企业的接振工人使用的9种防护手套(A、B主要材质为浸胶,C、D、E为橡胶,F、G为纺织纤维,H为棉纱,I为皮革)作为研究对象,调查与测量防护手套的基本参数,依据ISO 10819:2013采用手套振动传递率测试系统测试受试者佩戴不同防护手套的振动传递率,分析减振特征频谱,采用明尼苏达手灵巧度试验的放置试验测试灵巧度。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手套厚度、振动传递率、灵巧性指数和握力指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橡胶型手套(C、D、E)中、低频段的校正振动传递率平均值■和高频段的校正振动传递率平均值■均小于其他类型手套(分别为0.89~0.91和0.59~0.80),50~20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为0.81~0.97,315~125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随着频率增加而下降(最小为0.13);其他类型手套(A、B、F、G、H、I)■分别为0.95~0.98和1.03~1.11,50~20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为0.96~1.02,400~125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呈现增高趋势(最大为1.29)。双层防护材料的橡胶型手套(C、D、E)的■以及40~125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较单层防护材料均有明显下降,但其他类型双层材料的手套(F、H、I)的■仍分别大于0.9和大于1.0,25~20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较单层防护材料无明显变化(0.91~1.06),250~630 Hz频段的振动传递率增高(最大为1.22)。浸胶型手套(A、B)灵巧性指数和握力指数最小,橡胶型手套C灵巧性和握力指数最大。防护手套厚度与振动传递率呈负相关,与灵巧性指数、握力指数均呈正相关(P<0.05),振动传递率与灵巧性指数、握力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9种手
肖斌蒋雍建温薇郭建宇严茂胜徐国勇何智鹏林瀚生晏华
关键词:手传振动手臂振动病手套振动传递率灵巧性
某核电站噪声危害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分析某核电站噪声危害特征。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择广东某核电站2台1000 MW机组工作场所及其接触噪声岗位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工作场所噪声与个体噪声,分析噪声危害特征。结果核电站噪声源主要分布于核岛厂房、常规岛厂房和外围厂房。工作场所237个噪声检测点噪声强度为66.0~99.6 dB(A);其中,噪声强度≥80.0 dB(A)者占62.4%(148/237),噪声强度≥85.0 dB(A)者占34.2%(81/237)。噪声强度≥85.0 dB(A)的检测点百分比由低至高依次为核岛厂房、常规岛厂房、外围厂房(依次为22.0%、37.5%、53.8%,P<0.01)。机械部主机科、准备科和运行部巡检员3个岗位为噪声超标岗位,岗位噪声超标率为9.7%(3/31)。结论核电站工作场所中高强度噪声源主要分布于核岛厂房、常规岛厂房、外围厂房,存在部分噪声超标岗位;应加强核电站噪声超标岗位的噪声危害防控措施。
张丹英何智鹏林欣琪徐国勇严茂胜晏华林瀚生
关键词:核电噪声工作岗位
LncRNAs与血管疾病发生机制关系研究进展
2021年
职业性手臂振动病(HAVD)是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振动性血管损伤是其发病的重要机制。HAVD一旦发生较难恢复,对手传振动作业工人造成巨大伤害,但现有技术,较难早期发现和评估其发生和进展,不利于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lncRNAs)在调节血管的发育、生长和重塑等生物过程有重要作用。本文对lncRNAs在血管损伤中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HAVD早期诊断和治疗研究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严茂胜方森洲张丹英徐国勇林欣琪晏华
关键词: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新生生物标志物手臂振动病
噪声测量仪器性能实验室间比对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通过分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噪声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结果,评价噪声测量仪器的性能。方法 2013—2014年采用仪器基本性能、可调式基准噪声测量和模拟工作场所噪声定点测量的比对方法,分别在58和71家广东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中开展噪声测量仪器的实验室间比对,采用稳健统计技术分析和评价比对结果。结果所有参比噪声测量仪器和声级校准器均经检定或校准合格,除2013年有1台噪声测量仪器未按时检定外,其余仪器均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2013和2014年参比实验室噪声测量仪器的声级校准器配置率分别为69.0%(40/58)和90.1%(64/71),2014年的较高(P<0.01)。可调式基准噪声测量结果显示,2013、2014年噪声测量仪器准确度比对合格率分别为76.8%(43/56)和74.6%(53/71),仪器级线性比对合格率分别为94.6%(53/56)和93.0%(66/71);2013、2014年仪器准确度比对合格率分别低于相应年度的仪器级线性比对合格率(P<0.01)。模拟工作场所噪声定点测量结果显示,2013、2014年实验室间z比分数的满意结果率分别为82.8%(48/58)和95.8%(68/71),2014年的较高(P<0.05);2013、2014年实验室内z比分数的满意结果率分别为92.9%(54/58)和95.8%(68/7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东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噪声测量仪器存在声级校准配置率较低,部分仪器准确性较差,实验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倚等问题,有待改善。
严茂胜林瀚生陈青松肖斌张丹英郎丽徐国勇晏华陈贵平唐仕川
关键词:实验室间比对噪声测量仪器职业卫生
工作场所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通过开展工作场所工频电磁场测量的实验室间比对,分析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方法,以广东省6家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6台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为研究对象。以某变电站高压线为标准源,在其下方设置测量点作为比对现场进行工频电磁场的实验室间比对。采用配对t检验对标准源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采用基于四分位数稳健统计技术的z比分数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室间比对检测时和检测后标准源的电场强度、磁通密度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55.03±2.94)vs(555.68±3.20)V/m,(2.30±0.06)vs(2.29±0.07)μT,P〉0.05),可满足实验室间比对的稳定性方面的要求。2家参比机构的测量仪器未配备远程读数系统,由于需手持检测而存在邻近效应,导致工频电场测量数据偏高。其余4家参比机构配备远程读数系统的测量仪器实验室间z比分数(zB)为-0.52~1.10,实验室内z比分数(zW)为-1.28~0.37,|zB|和|zW|均小于2.00,结果均满意。6家参比机构工频磁场仪器zB为-0.67~1.26,zW为-0.59~0.90,|zB|和|zW|均小于2.00,结果亦均满意。结论以高压线为标准源进行工作场所工频电磁场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具有可行性。未配备远程读数系统的测量仪器不能用于工频电场的检测,但可用于工频磁场的检测。配备远程读数系统的测量仪器工频电场、磁场的比对结果均满意。
徐国勇陈青松赖明珍张丹英晏华肖斌林瀚生黄汉林
关键词: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测量仪器实验室间比对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