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曾爱源

作品数:95 被引量:442H指数:13
供职机构:桂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5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脑梗
  • 28篇脑梗死
  • 28篇梗死
  • 17篇缺血
  • 16篇急性
  • 15篇蛋白
  • 15篇脑梗死患者
  • 13篇再灌注
  • 13篇缺血再灌注
  • 13篇灌注
  • 11篇低分
  • 11篇低分子
  • 11篇低分子肝素
  • 11篇血清
  • 11篇再灌注损伤
  • 10篇脑缺血
  • 10篇脑缺血再灌注
  • 8篇神经功能
  • 8篇神经功能缺损
  • 8篇急性脑梗死

机构

  • 83篇桂林医学院附...
  • 13篇桂林医学院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资源县人民医...

作者

  • 92篇曾爱源
  • 58篇刘开祥
  • 54篇俸军林
  • 34篇吴岚
  • 27篇李清华
  • 24篇林小慧
  • 20篇陈梅玲
  • 17篇李浩
  • 17篇蒋静子
  • 16篇唐永刚
  • 15篇林剑锋
  • 6篇陈素珍
  • 4篇梁志清
  • 3篇朱惊雷
  • 3篇魏小莉
  • 2篇洪亢亢
  • 2篇廖小明
  • 2篇齐立
  • 2篇杜云鹏
  • 2篇杜云鹏

传媒

  • 11篇华夏医学
  • 7篇实用心脑肺血...
  • 5篇山东医药
  • 5篇广东医学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陕西医学杂志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动脉硬化...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华医学遗传...
  • 2篇中国中医急症
  • 2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18篇2008
  • 1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2篇2001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性别、年龄匹配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68例及对照组50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结果脑梗死组TT基因型(36.8%比16.0%)及T等位基因频率(59.6%比38.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677TT纯合子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CT型和CC型者(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密切相关,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显著相关。
陈梅玲林小慧李清华刘开祥曾爱源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血清IL-6、IL-8、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0
2014年
目的观察舒血宁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IL-6、IL-8、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舒血宁治疗组(舒血宁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舒血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测定IL-6、IL-8、CRP水平,同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14 d后舒血宁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血宁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舒血宁组患者治疗后血清IL-6、IL-8、CRP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血宁治疗ACI临床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IL-6、IL-8、CRP水平相关。
秦德友康俊玲程超周丽英俸军林曾爱源
关键词:舒血宁白介素-6白介素-8
丹参酮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17
2008年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保护作用及对额顶部皮质中性粒细胞浸润、自由基含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ⅡA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于术前连续灌胃给药3d,1次/d。用生化法观察缺血90min再灌注24h大鼠额顶部皮质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及脑含水量变化,并进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塞体积。结果TanⅡA治疗组脑梗塞体积较缺血再灌注组减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ⅡA治疗组显著降低MPO活性、MDA含量,增加SOD、ATP含量,降低脑组织含水量,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TanⅡ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减轻氧化性损伤和改善能量代谢有关。
李浩刘开祥俸军林曾爱源唐永刚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髓过氧化物酶自由基三磷酸腺苷
难治性癫痫患者的MRS海马代谢异常的观察研究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MRS)在难治性癫痫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动态脑电图(EEG)、MRI和MRS检查。采用MRS检测双侧海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复合物(Cr)和胆碱复合物(Cho)的水平。结果①4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中,14例MRI发现海马硬化,35例MRS异常。②与对照组相比,癫痫病侧组的NAA/(Cr+Cho)、NAA/Cr和NAA/Cho均显著降低;癫痫对侧组NAA/(Cr+Cho)、NAA/Cho低于对照组。③与对照组比较,海马硬化组(HS组)、非海马硬化组(N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明显降低,HS组的上述3个指标均低于NHS组。结论 MRS检查在难治性癫痫的早期诊断和病灶定位方面比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可提高难治性癫痫患者海马生化异常改变的检出率。
蒋静子康俊玲俸军林曾爱源
关键词:磁共振波谱难治性癫痫
伴有前庭功能障碍的遗传性非综合征性耳聋一家系
2008年
先证者女,56岁。25岁时出现左侧耳朵听力下降,后累及右侧,至今双耳听力完全丧失。同时觉走夜路不稳,以致不敢在黑暗中行走。该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伴有严重的耳呜,耳胀。曾被诊断为梅尼埃氏病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查体:高级智能正常,
李清华刘开祥俸军林曾爱源吴岚李浩唐永刚齐立
关键词:非综合征性耳聋前庭功能障碍家系听力下降发作性头晕梅尼埃氏病
急性脑出血时依达拉奉对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影响被引量:21
2007年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时对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检测其血清NO、过氧化脂质(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及SOD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成人测定结果对比。同时采用直线回归和相关、逐步回归分析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NDS),以及与上述指标的关系。结果(1)急性脑出血患者NO、LPO显著升高(NOP<0.01,LPOP<0.05),SOD、GP显著降低(P<0.01)。(2)治疗后患者NO、LPO显著降低(P<0.01),SOD、GP显著升高(P<0.01)。依达拉奉治疗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1)③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患者NDS与NO、LPO值密切相关。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体内其自由基反应病理性加剧,氧化、抗氧化作用严重失衡,宜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以减轻并防止继发性脑损伤,促进细胞功能的恢复。
曾爱源唐永刚梁志清刘开祥俸军林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出血抗氧化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的筛查与血管内治疗的研究进展
2020年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最佳药物治疗(Best medical intervention,BMT)、颈动脉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以及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stent implantation,CAS)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方法。相对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stenosis,ACS)患者的筛查及CAS针对ACS的治疗仍存在争议。近年来,更有一些研究表明,BMT可显著降低ACS卒中的发生率,CEA与CAS相比,中风及死亡的风险更低。使得质疑CAS治疗ACS的呼声越来越大,因此,CAS在治疗ACS中的地位,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探索。
陈雪芬曾爱源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药物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养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患者微循环和脑血流的影响
本文主要通过针对血清脑颗粒对偏头痛微循环和脑血流的治疗效果的介绍,阐述了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并提出了作用机制尚未明了,疗效优于泰必利,其机制可能与微循环和脑血流的改善有关的创新理念.
俸军林曾爱源杜云鹏
关键词:偏头痛养血清脑颗粒病理
文献传递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后循环血流变化的检测,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德国DWL TCD超声仪,对随机抽取的143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检测,检测其收缩峰流速(VS)、舒张末流速(VD),同时计算平均流速(Vm)及血管搏动指数(PI),分析其年龄差异与后循环中PI的变化水平,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并对143例PCI眩晕患者进行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1)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组(PCI眩晕组)与健康对照组PI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40岁和40~59岁年龄段的后循环血管狭窄患者比较,>59岁年龄段组构成比更高。(3) TCD对颅内段后循环血管狭窄程度的诊断与CTA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轻度狭窄的符合率为68.6%,中度狭窄的符合率为78.9%,重度狭窄的符合率为92.1%,闭塞的符合率为84.0%。结论:TCD作为检测颅内动脉病变的主要手段,具有价廉、安全、简便、重复性好等优点,有利于了解眩晕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可作为眩晕诊断中首选的常规检查方法。
袁端华黄紫薇曾爱源蒋丽丽苏庆华
关键词:眩晕CT血管成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IL-8、CR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法测量60例ACI患者的脑梗死面积,并根据其梗死灶面积分为3组:大面积组,中面积组和小面积组;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ACI患者及对照组血清IL-6、IL-8、CRP水平。结果 ACI患者血清IL-6、IL-8、CRP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ACI大面积组患者血清IL-6、IL-8、CRP水平均高于中、小面积组(P<0.05或P<0.01);中面积组患者血清IL-6、IL-8、CRP水平均高于小面积组(P<0.05)。结论 IL-6、IL-8、CRP三种炎性因子均参与了ACI发病过程,且与脑梗死的病变范围密切相关。
秦德友康俊玲程超周丽英俸军林曾爱源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C反应蛋白脑梗死面积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