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上飞 作品数:34 被引量:218 H指数:8 供职机构: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 温州市医药卫生科学研究项目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B超在颅脑损伤手术中诊断急性脑膨出的价值 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在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中,通过术中使用B超处理急性脑膨出,总结B超在颅脑损伤手术中诊断急性脑膨出的价值。方法将4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时,估计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可能性大者,预先准备术中B超;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出现脑膨出时,按常规先关颅,再送患者做CT检查。两组在明确脑膨出原因后,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脑膨出到再次开颅手术时所需时间和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入院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GOS分别为(2.11±0.32)分和(2.14±0.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GOS分别为(3.27±0.20)分和(2.65±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分别为(3.45±0.21)分和(3.12±0.23)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脑膨出到再次开颅手术所需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10±0.14)h与(4.00±0.24)h,P<0.05〕。结论 B超对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曾上飞 娄晓辉关键词:颅脑损伤 开颅术 超声检查 脑膜膨出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8 2006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病人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伤后10d内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依达拉奉组10d后格拉斯哥计分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娄晓辉 王朝晖 黄空 曾上飞 陈宁 蒋聚洪 郑侠 缪剑丹 余一骏 杨瑞疆关键词:依达拉奉 颅脑外伤 CT 幕上脑内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16例分析 2012年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以幕上、脑内较为多见,病灶多伴有亚临床型微出血,而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则相对较少,约8%-37%,报道也较少^[1-4]。现将我科1998年1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16例幕上脑内出血性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治隋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陈宁 杨晓清 余一骏 曾上飞 郑海军 郑侠 王朝晖 杨瑞疆关键词: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出血性 脑内 亚临床型 微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患者,观察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应用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46.4±10.3)分钟和术中出血量(103.6±43.1)ml明显更好,术后总有效率(87.5%)明显更高,治疗后的NIHSS评分(4.37±1.64)明显更低,治疗后Barthel指数(57.38±16.43)明显更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9%)明显更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操作简单,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郑海军 曾上飞关键词: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传统开颅手术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疗效 正常成年人四脑室脑室颅腔比测量 目的测量正常中国成年人四脑室前后径及横径,并测量脑室颅腔比。方法利用CT轴面图像,采用采用Shapira法测量300例成年人四脑室前后径及横径,并测量脑室颅腔比。结果不同年龄组以及男女之间男女脑室四脑室前后径及横径、脑室... 娄晓辉 曾上飞 王朝晖 李永畴关键词:四脑室 正常值 计算机断层摄影 文献传递 35例鞍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鞍区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近4年来诊断和治疗的35例鞍区占位的临床资料。26例采用微创外科治疗,9例采取非手术治疗。结果26例手术治疗病例中19例病变被完全切除或动脉瘤夹闭,近全切除及大部切除7例,术后水电解质紊乱为主要并发症。9例非手术治疗中好转6例。结论鞍区病变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是良好预后的关键。 娄晓辉 郑侠 余一俊 曾上飞 陈鹏 郑海军 杨瑞疆关键词:鞍区肿瘤 颅内压监测术在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术在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后应用,通过监测颅内压数值变化,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法。方法收集瑞安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行开颅手术病例4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4例患者开颅术后行颅内压监测;对照组24例患者单纯性开颅手术,未行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再次手术时间,住院期间甘露醇用量、时间,甘露醇应用并发症电解质紊乱、急性肾功能衰竭为评价指标。再对患者进行6个月后的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cs of daily living,ADL)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再次手术时间明显短与对照组,电解质紊乱观察组发生3例,对照组发生9例;急性肾功能衰竭观察组发生0例,对照组为4例;6个月ADL评分观察组良好率为54.1%,对照组良好率为29.2%,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通过监测颅内压变化,及早有效发现颅内出血,及早手术,同时指导临床用药,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杨晓清 赵医 曾上飞关键词:颅内压监测 ADL 艾地苯醌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艾地苯醌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98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生理盐水100 mL,iv gtt,bi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艾地苯醌片30 mg,po,tid。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炎性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8%vs 75.60%,P<0.05);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67.17±4.67)vs(54.28±5.19),P<0.05],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8.12±1.43)vs(13.59±2.08),P<0.05);观察组血清IL-6、IL-8和TNF-α浓度分别为(38.93±4.26)、(30.54±3.27)和(65.21±14.05)ng·L-1,分别低于对照组的(49.63±5.64)、(41.32±4.56)和(84.35±12.24)ng·L-1(P<0.05);观察组血清MDA浓度低于对照组[(7.84±1.68)μmol·L-1vs(12.13±2.31)μmol·L-1,P<0.05],而SOD浓度高于对照组[(148.39±15.26)U·mL-1vs(115.62±18.39)U·mL-1,P<0.05)。结论艾地苯醌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炎性反应,改善氧化应激。 郑海军 戴楠楠 戴凯茜 曾上飞 余一骏 郑侠关键词:艾地苯醌 依达拉奉 急性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 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显微手术治疗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AVM)破裂出血的效果。方法:对54例破裂出血的脑AVM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结果:手术完全切除病灶46例(85.2%);畸形血管团残留8例(14.8%)。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1例(57.4%),轻度残疾9例(16.7%),重度残疾8例(14.8%),植物生存4例(7.4%),死亡2例(3.7%)。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脑AVM破裂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 娄晓辉 余一骏 曾上飞 缪剑丹 郑海军 郑侠 杨瑞疆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 脑出血 显微外科手术 鱼骨图在减少神经外科用药差错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鱼骨图分析法在神经外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50例采用鱼骨图分析法管理药品的神经外科患者设为观察组(2016年2月至4月收治),将250例采用常规药品管理的神经外科患者设为对照组(2015年10月至12月收治),比较两组的药品使用差错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药品使用差错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骨图分析法通过分析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有效降低了神经外科药品使用差错,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王丹丹 曾上飞 曾大顺关键词:神经外科 药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