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晓辉
- 作品数:53 被引量:340H指数:9
-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因素研究被引量:16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预后状况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接诊的245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分析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对策。结果 245例患者中有49例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20.0%;肺部感染与昏迷时间、年龄、气管切开时间、吸烟史、吸痰液、侵入性操作具有相关性;其中脑挫裂伤感染发生肺部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硬膜下血肿、硬膜外血肿;共分离4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3.47%,革兰阳性菌占22.45%,真菌占4.08%。结论在颅内血肿清除术后行气管切开术引起肺部感染的原因较多,在临床上应给予相应的措施,积极控制感染,在提高预后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 曾上飞王丹丹朱国文娄晓辉曾高
- 关键词:颅内血肿清除术气管切开术肺部感染
- 脑外伤合并颅内感染预后不良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伴发颅内感染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脑脊液培养证实颅内感染的脑外伤患者82例,分析与出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高低、单/多菌种感染以及G^(-/+)菌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检出细菌97株,最主要的致病菌是鲍曼不动杆菌,占所有病原菌的28.9%。入院时GCS评分(OR=7.44,95%CI 2.80~19.76,P<0.01)、脑室外引流术(OR=9.594,95%CI 3.338~12.575,P<0.01)、G-菌感染(OR=3.745,95%CI1.008~12.560,P<0.05)以及肺炎(OR=3.225,95%CI 1.128~9.219,P<0.05)与出院时GCS评分高低相关;院内病死率在G-菌和G+菌感染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OR=10.95,95%CI 0.6234~192.2,P<0.05)。结论入院时GCS评分低、脑室外引流术、G-菌感染和肺炎与出院时GCS评分高低相关,其中G-菌感染是发生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
- 曾上飞娄晓辉杨晓清陈宁
- 关键词:脑外伤颅内感染
- 应用人骨髓基质细胞治疗缺血性脑梗塞的实验研究
- 1.研究骨髓基质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2.通过静脉应用骨髓基质细胞治疗大鼠缺血性脑梗塞,探索骨髓基质细胞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途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1.人骨髓基质细胞在含血清培养基中能够表达神经前体细胞...
- 娄晓辉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元分化大脑中动脉闭塞神经营养因子
- 文献传递
- 神经内镜治疗症状性脉络丛囊肿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症状性脉络丛囊肿的适应证和方法。 方法 对 7例有临床症状和影像学上有占位效应的侧脑室脉络丛囊肿 ,通过颅骨钻孔 ,在神经内镜下摘除囊肿。 结果 6例囊肿全切 ,1例囊壁部分切除。 6例术后临床症状消失 ,1例改善。术后影像学检查证实 :4例脑室恢复正常 ,3例改善。 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切除症状性脉络丛囊肿为微创 ,安全 ,有效的方法。
- 娄晓辉张亚卓刘丕楠
- 关键词:神经内镜脉络丛囊肿适应证手术方式
- B超在颅脑损伤手术中诊断急性脑膨出的价值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在颅脑损伤患者的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中,通过术中使用B超处理急性脑膨出,总结B超在颅脑损伤手术中诊断急性脑膨出的价值。方法将44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时,估计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可能性大者,预先准备术中B超;对照组患者在术中出现脑膨出时,按常规先关颅,再送患者做CT检查。两组在明确脑膨出原因后,均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发生脑膨出到再次开颅手术时所需时间和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入院时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GOS分别为(2.11±0.32)分和(2.14±0.2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GOS分别为(3.27±0.20)分和(2.65±0.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分别为(3.45±0.21)分和(3.12±0.23)分,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脑膨出到再次开颅手术所需时间,研究组明显短于对照组〔(2.10±0.14)h与(4.00±0.24)h,P<0.05〕。结论 B超对颅脑损伤手术中急性脑膨出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曾上飞娄晓辉
- 关键词:颅脑损伤开颅术超声检查脑膜膨出
- 依达拉奉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8
- 2006年
-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重型颅脑外伤的治疗效果。方法60名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成依达拉奉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病人颅内压、头颅CT变化和远期疗效。结果依达拉奉治疗组伤后10d内颅内压显著升高和重度脑水肿者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依达拉奉组10d后格拉斯哥计分及伤后3个月恢复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重型颅脑外伤病人颅内压的升高幅度,缩短昏迷时间,降低伤残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 娄晓辉王朝晖黄空曾上飞陈宁蒋聚洪郑侠缪剑丹余一骏杨瑞疆
- 关键词:依达拉奉颅脑外伤CT
- 人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为神经前体细胞
- 2003年
- 目的 人骨髓基质细胞分离培养为神经前体细胞并进行形态特征观察。方法 从健康人肋骨分离原代骨髓基质细胞(hMSCs)体外培养,相差显微镜观察,在第二代细胞培养的第5天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巢蛋白(nestin)表达,同时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 在第二代hMSCs培养的第5天nestin明显表达。扫描电镜检查显示细胞突起间相互连接,细胞表面微绒毛丰富。透射电镜显示细胞生长分裂活跃。结论 利用人骨髓基质细胞的粘附塑料特性,短期在含血清培养基培养后,即具有神经前体细胞的表面标志、特点。
- 娄晓辉张亚卓孙异临杨瑞疆黄空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前体细胞细胞培养电子显微镜
- 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手术治疗策略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分析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危险因素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同期收治的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未发生脑肿胀的患者资料纳入研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受伤至入院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合并多发伤情况,并分析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对于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预后的影响。结果受伤至入院较长、有高血压病史以及合并多发伤是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患者的危险因素,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死亡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中线移位的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的危险因素包括受伤至入院时间、高血压病史以及合并多发伤,积极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预后改善。
- 郑海军娄晓辉杨洪军
- 关键词:重型颅脑外伤急性弥漫性脑肿胀
- 腰大池持续引流预防脑出血破入脑室后慢性脑积水的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研究腰大池持续引流对脑出血破入脑室后慢性脑积水的预防效果。方法对120例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外行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为规避手术方式不同对脑积水发生率的影响,实验组和对照组间按有无去骨瓣减压各分两个亚组;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慢性脑积水的发生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实际有效病例115例,实验组中非减压亚组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非减压亚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能减少脑出血破入脑室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对以脑室积血为主,不需要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的病例,效果尤其显著。
- 余一骏娄晓辉陈宁陈鹏杨晓清
- 关键词:脑出血腰大池引流脑积水
- 介入栓塞术对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病灶部位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对于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病灶部位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脑动静脉畸形的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成单纯手术组和栓塞加手术组。以来本院脑外伤行内减压手术切除的脑组织为对照组。常规石蜡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对照组、单纯手术组和栓塞加手术组3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差异,来探讨单纯手术组和栓塞加手术组患者手术效果以及该过程的细胞因子的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单纯手术组、栓塞加手术组以及对照组的成员脑组织VEGF、bFGF、MMP-9、IL-6及TNF-α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单纯手术组与栓塞加手术组灶周脑组织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加手术组VEGF、bFGF、MMP-9、IL-6及TNF-α表达量比单纯手术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与栓塞加手术组灶周脑组织TGF-β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加手术组与单纯手术组TGF-β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栓塞加手术或者运用单纯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TGF-β表达降低,从而诱导了VEGF、及bFGF因子的表达,促进了新生血管的发生,对畸形血管团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TNF-α能促使IL-6等炎性介质的释放,对于炎症的发展维持起着作用。IL-6在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表达增高,激活了核转录因子,导致MMP-9表达增多,提示MMP-9参与诱导脑动静脉畸形的出血过程。各细胞因子的具体作用和机制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 郑海军娄晓辉王朝晖杨洪军安慧敏杨晓清
- 关键词:介入栓塞术脑动静脉畸形相关细胞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