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胆囊
  • 5篇腹腔
  • 4篇胆囊切除
  • 4篇胆囊切除术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腹腔镜
  • 3篇胆道
  • 3篇胆囊炎
  • 3篇幽门螺
  • 3篇幽门螺杆菌
  • 3篇螺杆菌
  • 3篇结石
  • 3篇化疗
  • 2篇胆囊结石
  • 2篇渗液
  • 2篇术前
  • 2篇息肉
  • 2篇高渗液
  • 1篇胆道扩张

机构

  • 1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曹红
  • 5篇陈东风
  • 4篇易萍
  • 4篇胡辂
  • 4篇房殿春
  • 3篇周月庆
  • 2篇王芳
  • 2篇顾红光
  • 2篇彭和平
  • 1篇王代科
  • 1篇吴小华
  • 1篇王仁云
  • 1篇郑伟

传媒

  • 4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重庆医学
  • 1篇重庆医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年份

  • 4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3篇1999
  • 1篇1995
  • 1篇199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腔镜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价值被引量:5
2002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在胆石症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 1 2 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在有胆道相对探查指征的病人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阴性率为 91 % ,术后胆道残石率和胆道损伤率为零。结论 腹腔镜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可降低胆道阴性探查率 ,避免不必要的胆道探查 ,防止胆道残留结石和胆道损伤发生。
曹红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经胆囊管胆道造影胆石症
三孔法超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50例
1999年
目的 评价三孔法超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50例胆囊结石及息肉病人(伴发急性胆囊炎28例),采用以色列Sharplan超声腹腔镜系统以改良三孔法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腹腔镜超声检查45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平均术时37min,手术成功率99.2%,并发症发生率0.4%,无死亡率.结论 三孔法超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传统四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安全,效果更佳.
曹红周月庆彭和平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LC胆囊结石
人胆囊炎标本中幽门螺杆菌的检出及意义被引量:11
2004年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H pylori). 方法:对手术切除的病理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胆囊石蜡标本用W-S银染色法筛选和抗H pylori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手术切除标本胆囊黏膜DNA 用H pylori尿素酶A, B基因引物行PCR扩增,研究慢性胆囊炎胆囊中H pylori 感染的情况. 结果:524例胆囊炎手术标本蜡块中有71例(13.55%)镜下观察到类似H pylori的细菌,其中37例(7.1%)有H pylori抗体染色阳性细菌,81例慢性胆囊炎手术后新鲜标本胆囊黏膜DNA PCR扩增,11例(13.6%)尿素酶A、B基因皆阳性,4例仅有尿素酶A基因阳性,7例仅有尿素酶B基因阳性. 结论:部分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确有H pylori存在.
陈东风胡辂易萍刘为纹房殿春曹红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石蜡标本尿素酶BB基因胆囊黏膜银染色法
腹腔高渗热化疗对荷瘤裸小鼠正常组织的影响
1999年
为观察荷瘤裸小鼠在腹腔高渗热化疗灌注后正常组织的病理变化,选取50只鼠龄7~10周的BALB/cnunu腹腔荷瘤裸小鼠,分组行7.5%NaCl,5μg/mlMMC,42℃/30min持续腹腔灌注,取肝、肾、脾、回肠组织,常规HE染色后光镜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高渗及高渗化疗组肝、脾、肾无变化;高渗化疗组大肠浆膜下轻度充血水肿;温热及高渗热化疗组肝细胞轻度嗜酸性变性、脾充血、肾小管及集合管轻度水样变性;温热组小肠全层充血,绒毛轻度水肿;高渗热化疗组则可见部分绒毛顶部细胞脱落,陷凹细胞正常。
曹红王代科吴小华
关键词:高渗液温热化疗药物毒副作用
步长胆石利通在胆道手术前后的应用(附250例报告)
2002年
曹红王芳
关键词:围手术期病例报告胆道手术
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Helicobacter pylori的细菌学特征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患者胆囊内幽门螺杆菌(H pylori)的细菌学特征. 方法:采集手术切除的病理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新鲜胆囊标本黏膜刮片,接种于H pylori培养板,培养及鉴定后与胃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化反应、免疫组化、PCR 扩增、电镜观察等方面比较. 结果:分离出3株细菌,经形态学观察、生化反应、抗H pylori抗体免疫组化染色,H pylori尿素酶A、B基因扩增及电镜观察证明他们是H pylori,与同一患者胃内H pylori比较,除胆囊内H pylori尿素酶活性低于胃内H pylori外,其他性质均相同. 结论:推测胆囊内H pylori可能主要是通过胆道逆行感染进入胆囊.
陈东风胡辂易萍刘为纹房殿春曹红
关键词:细菌学胃内逆行感染
幽门螺杆菌对体外原代培养的人胆囊上皮细胞损伤作用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 pylori)在体外对人胆囊上皮细胞(HGBEC)的损伤作用. 方法:采用液体增菌及人胆囊上皮细胞原代培养研究H pylori 对HGBEC的损伤作用. 结果:从H pylori的生长曲线可知观察其他因素对HGBEC 的影响在细胞生长最旺盛期即培养的2-6 d最为合适, H pylori增菌上清液及菌体破碎液对培养的HGBEC形态学及上清酶学指标ALP(33.84±6.00 vs 27.01±4.67,P<0.05), LDH(168.37±20.84 vs 55.51±17.17,P<0.01),GGT (42.01±6.18 vs 25.34±4.33 P<0.01)有明显影响. 结论:H pylori增菌上清液及菌体破碎液对培养的HGBEC 有明显损伤作用.
陈东风胡辂易萍刘为纹房殿春曹红
关键词:胆囊幽门螺杆菌上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增菌上清液
胆囊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胆囊炎的关系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探讨胆囊内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与胆囊炎发生的关系. 方法:对手术切除的病理确诊为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分为H pylori阳性组及H pylori阴性组,因胆囊息肉行胆囊切除的病理证实无炎症的胆囊为对照组,光镜观察H pylori 定植处黏膜上皮的变化及炎症情况、电镜观察胆囊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检测组织炎症递质水平. 结果:胆囊内有H pylori感染的患者胆囊黏膜胃化生显著高于胆囊内无H pylori感染组,胆囊内H pylori阴性组IL-1、IL-6、IL-8显著高于对照组,胆囊内H pylori阳性组三项指标显著高于H pylori阴性组及对照组. 结论:胆囊内H pylori感染可能是某些慢性胆囊炎的病因之一.
陈东风胡辂易萍刘为纹房殿春曹红
关键词:阴性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胆囊炎IL-1
温热、高渗液、化疗药物对人结肠癌HT-2裸鼠移植瘤的体内作用
曹红
MUC1、MUC3在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腺瘤样息肉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粘蛋白 (MUC1,MUC3 )在结石性胆囊炎和胆囊腺瘤样息肉中的表达规律。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EC法和蛋白印迹杂交 (Westernblot)方法对 2 0例正常胆囊标本 (对照组 ) ,3 8例结石性胆囊炎 (结石组 )及 18例胆囊腺瘤样息肉 (息肉组 )的胆囊粘膜中MUC1、MUC3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与蛋白印迹杂交分析结果均显示 ,结石组及息肉组MUC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而MUC3的表达阳性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 1) ;结石组MUC3的表达阳性率又明显高于息肉组 (P<0 .0 1)。结论 MUC1和MUC3在结石性胆囊炎及胆囊腺瘤样息肉中的表达呈负相关 ,这可能与结石形成及胆囊癌前病变有关。
曹红陈东风郑伟
关键词:MUC1MUC3结石性胆囊炎胆囊腺瘤腺瘤样息肉粘膜组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