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恭祥

作品数:117 被引量:271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林业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专利
  • 5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农业科学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艺术

主题

  • 21篇人工林
  • 20篇土壤
  • 18篇落叶松
  • 18篇华北落叶
  • 18篇华北落叶松
  • 12篇树干
  • 12篇落叶松人工
  • 12篇落叶松人工林
  • 12篇华北落叶松人...
  • 9篇气象
  • 9篇气象因子
  • 8篇水文
  • 8篇坡面
  • 8篇种源
  • 7篇林分
  • 7篇监测装置
  • 6篇叶片
  • 6篇育苗
  • 6篇蒸腾
  • 6篇不同种源

机构

  • 91篇内蒙古林业科...
  • 33篇中国林业科学...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5篇内蒙古农业大...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鄂尔多斯市造...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学研究院
  • 1篇西藏自治区农...
  • 1篇呼和浩特市林...

作者

  • 117篇曹恭祥
  • 68篇王云霓
  • 39篇季蒙
  • 38篇杨跃文
  • 34篇李银祥
  • 30篇王彦辉
  • 26篇王志波
  • 24篇熊伟
  • 23篇徐丽宏
  • 22篇于澎涛
  • 14篇左海军
  • 13篇梁海荣
  • 11篇张凤鹤
  • 9篇王晓江
  • 7篇孙浩
  • 7篇刘新前
  • 7篇闫茂林
  • 6篇张文军
  • 6篇郭中
  • 6篇张南

传媒

  • 21篇内蒙古林业科...
  • 5篇生态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林业科学研究
  • 3篇中国水土保持...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内蒙古林业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西北林学院学...
  • 1篇林业资源管理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0篇2023
  • 13篇2022
  • 21篇2021
  • 18篇2020
  • 4篇2019
  • 11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1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六盘山南侧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冠层蒸腾及其影响因子的坡位差异被引量:7
2018年
2014年5—10月,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选择了一个东南坡向的典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坡面,设立上、中上、中、中下、下5个坡位的样地(P_1、P_2、P_3、P_4、P_5),利用热扩散探针法监测树干液流,并同步监测气象、土壤水势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林分日蒸腾(T_r,mm·d^(-1))存在显著的坡位差异,不同坡位T_r为:P_2(0.975)>P_4(0.876)>P_3(0.726)>P_1(0.653)>P_5(0.628).T_r与日最高气温(T_(max))、日均太阳辐射强度(SR)、日均饱和水汽压差(VPD)、日潜在蒸散(PET)、日均土壤水势(Ψ)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大气相对湿度(RH)、日降水量(P)、日最低气温(T_(min))呈显著负相关.基于边界线的斜率绝对值分析表明,从坡上到坡下,T_r对日均气温(T)、RH、VPD、PET和Ψ的响应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而对SR、土壤体积含水量(VSM)的响应程度则逐渐增大.进一步回归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表明,VPD、PET和RH对不同坡位T_r的影响均占主导地位,Ψ和T对上坡样地T_r影响较大,而下坡样地T_r受SR、T_(min)和VSM的影响较大.总体来看,T_r的坡位差异是土壤水分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利用特定观测样地的液流速率尺度外推计算坡面T_r时,需同时考虑土壤水分和气象因子随坡位的变化.
王云霓曹恭祥曹恭祥王彦辉徐丽宏张文军
关键词:华北落叶松蒸腾坡位气象因子土壤水势
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水源涵养林密度配置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土壤水分植被承载力的水源涵养林密度配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坡面具体立地条件下的土壤有效水容量;2)确定具体林分年蒸散与其年内最大叶面积指数(LAI)之间的关系;3)确定具体立地条件下土壤厚度和...
熊伟王彦辉王亚蕊杜阿朋曹恭祥于澎涛徐丽宏左海军王晓刘芳刘泽彬
一种沙地灌木多功能切割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沙地灌木多功能切割装置,包括:装置底板,水平放置,其两侧各转动装配有两组行进轮;机械臂,固定装配在所述装置底板上表面左侧,且所述机械臂前端固定装配有切割修剪组件;液压油缸,固定装配在所述装置底板上表面右侧...
曹恭祥王云霓黄海广陈亚锋塔娜巴雅尔其木格
宁夏六盘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植被碳密度特征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定量研究宁夏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植被碳密度特征并揭示主要影响因子,以期为合理经营森林增强森林的碳汇等服务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半湿润的香水河小流域和半干旱的叠叠沟小流域,设立不同坡位、密度、林龄的林分样地进行野外调查,并结合宁夏六盘山森林生态定位站多年积累的样地调查数据。根据经验方程,依据林分生长特征计算林分的生物量及其组成,利用各种生物量的碳含量计算得到植被碳密度。【结果】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植被碳密度为0.70-74.10 t·hm^-2,平均为30.96 t·hm^-2;对调查林分的各生长指标(密度、树高、胸径、郁闭度、林龄)而言,碳密度都是在一定范围内随结构指标增加而升高,但在密度、树高、胸径达到一定阈值(密度为1 300株·hm^-2、树高为12 m、胸径为14 cm)后就变成缓慢增加,在郁闭度达到阈值0.7后趋于稳定;碳密度随林龄的变化是小于18年生前增加缓慢,19-27年生时快速增大,达到27年生后又增加缓慢;近10年华北落叶松林植被碳密度持续增加,其中半湿润区条件下的碳密度年增量(5.57 t·hm-2·a^-1)显著(P〈0.05)大于半干旱区(2.58 t·hm^-2a^-1)。【结论】基于本研究对森林植被碳密度特征研究结果的综合分析,并考虑促进林下自然更新、形成林分复层结构、维持较高植物多样性、降低森林生态耗水、提高抵抗风雪灾害能力等方面的林分结构要求,认为六盘山华北落叶松林的多功能理想林分应是郁闭度在0.7左右、密度不高于1 300株·hm^-2,这有利于同时实现固碳增加、产水较多、自然更新和结构稳定等多重要求。
王云霓曹恭祥王彦辉熊伟于澎涛徐丽宏
关键词:碳密度生物量林分结构
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密度年增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2022年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树木年轮法和异速生长方程法,计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物量、碳密度及其年增量的年际变化,并分析碳密度年增量与气温、降水、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研究发现: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随着林龄增加的变化曲线可用逻辑斯谛生长方程拟合,在1979—2016年,碳密度由1.05 t/hm^(2)增加到76.83 t/hm^(2)。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年增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差异,总体上呈波动性的“慢⁃快⁃慢”趋势,碳密度年增量最高达到3.72 t hm^(-2)a^(-1),多年平均为2.05 t hm^(-2)a^(-1)。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密度年增量与上年6月和当年6—8月的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上年11月降水显著负相关;与上年11—12月、当年2月和12月的温度和大气相对湿度分别呈正、负相关;与上年7月、9月及当年8—9月的温度保持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温度、湿度和降水主要通过生长季的长短和土壤可利用水分及冬季的雪害冻害影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碳汇潜力,在未来该地区升温增湿的气候变化趋势下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固碳潜力可能会增强。
王云霓代海燕曹恭祥张慧梁海荣桑昊杨溢文刘红梅
关键词:生物量碳密度气候因子
一种可拆卸式枯落物收集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式枯落物收集袋,属于林业科研技术领域,包括钢针、网袋和绑带,网袋四角连接端均固定连接有绑带,绑带另一端与钢针活动连接,且钢针数量为四个分布于网袋四角位置。该种可拆卸式枯落物收集袋,通过设置卡环和...
张海东季蒙王志波卜玉强曹恭祥杨跃文邢钰坤李银祥贾秀斌
文献传递
一种室内土壤入渗速率测量设备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室内土壤入渗速率测量设备,其包括:安装支座;上联台件,横向固定在所述安装支座上;承载盘体,可相对转动的设置在所述上联台件的上端面中部位置,所述上联台件内设置有内置电机,所述内置电机的输出端通过齿轮啮合作用...
曹恭祥王云霓滑永春梁海荣邢冠颖张凤鹤陈亚锋刘瑞龙
文献传递
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林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量化间伐强度和林分特征对降雨分配的影响,可为基于水文基础的森林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利用传统水文学方法,在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设置4个间伐强度的处理与未经过间伐的对照林分,进行穿透雨、树干茎流对比。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总降雨量为507.2 mm,华北落叶松对照林分穿透雨量为56.6%,穿透雨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分别占总降雨量的62.1%、60.9%、68.6%和74.5%;树干茎流量随着间伐强度增大而减小,分别占总降雨量的0.91%、0.73%、0.54%、0.37%和0.36%;与对照相比,截留量分别减少5.3%、4.0%、11.5%和17.3%。穿透雨量与叶面积指数、郁闭度、胸高断面积和林分密度都呈线性负相关,这些变量和总降雨量形成的指数方程(T=Rea X)可以很好地模拟穿透雨量(R2=0.95)。华北落叶松林为30年左右时,间伐强度为43.0%~53.4%(林分密度844~1 033株/hm2)是增加六盘山地区华北落叶松穿透雨量的最优范围,有利于实现林分结构稳定和区域用水安全等多重要求。
曹恭祥王云霓王彦辉徐丽宏季蒙
关键词:间伐穿透雨树干茎流华北落叶松
宁夏六盘山几种典型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与水文功能的关系被引量:27
2014年
为量化水源涵养林林分结构与其水文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宁夏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内的4种典型结构林分(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华北落叶松纯林、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天然灌丛林)为对象,在生长季内定位观测各林分的结构特征、冠层和枯落物截持及林下蒸散量的变化。结果表明:1)林冠截留率的大小表现为天然灌丛林(25.92%)>华北落叶松纯林(23.38%)>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22.81%)>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22.07%)。2)林下枯落物层的持水性能表现为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26.49 t/hm2)>华北落叶松纯林(23.06 t/hm2)>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16.89 t/hm2)>天然灌丛林(14.45 t/hm2)。3)林下日均蒸散量以稀植乔木的天然灌丛林最大(1.09 mm/d),其次为华北落叶松+灌木复层林(0.96 mm/d),而华北落叶松纯林(0.88 mm/d)和天然灌丛林较小(0.69 mm/d)。4)回归分析表明:冠层截留量随着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增加,在不同降雨强度条件下(除暴雨外),二者的关系可以很好地用指数函数来表达(P<0.01);在排除林外气象因子变化对林内环境的干扰外,林下蒸散量随着林分叶面积指数的增加而呈对数函数的下降趋势(R2=0.639,P<0.01)。
孙浩杨民益余杨春熊伟王彦辉曹恭祥杜敏王云霓于澎涛徐丽宏左海军
关键词:灌丛枯落物土壤蒸发
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乔木层固碳速率及其对气象因子的响应被引量:10
2020年
以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利用树木年轮学方法和解析木法,推算过去41年的樟子松林生物量、碳密度和固碳速率,并分析固碳速率与月均气温、月均最低温、月均最高温、月降水量、月均大气相对湿度等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樟子松林碳密度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碳密度从1977年的2.58 t·hm^-2增加到2017年的87.97 t·hm^-2;樟子松林固碳速率的年际差异较大,总体上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多年固碳速率为1.37~3.21 t·hm^-2·a^-1,平均为2.13 t·hm^-2·a^-1;樟子松林固碳速率与上一年和当年生长季的降水呈正相关,与非生长季降水呈负相关,特别是与上一年12月和当年3月降水量呈显著相关;与上一年和当年8—9月的月均湿度显著正相关;与上一年及当年生长季的月平均气温、月均最低温和月均最高温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樟子松林固碳能力同时受温度和降水的影响,但温度的影响大于降水的影响,在未来该地区气候暖干化的变化趋势下樟子松林固碳潜力可能会降低。
曹恭祥郭中王云霓季蒙韩珊珊耿庆春冯丽红刘海利
关键词:樟子松碳密度气象因子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