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虎
- 作品数:44 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更多>>
- “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被引量:4
- 2011年
- "俄狄浦斯情结"是文学批评界最有影响力的术语之一。但实际上,俄狄浦斯不具有"恋母"倾向,他是一位"反弑父娶母者";俄狄浦斯也不是一位非理性的"精神神经病患者",而是一位启蒙理性的领袖、道德伦理的化身;文本中的"弑父娶母"情节也与"力比多"、"性冲动"等概念无多大关系,而是"父子"文学传统、"替罪羊"风俗与母权文化交汇而成的一种必然。
- 张虎
- 关键词: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王替罪羊
- 个人叙事与民族记忆——论帕慕克及《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被引量:2
- 2011年
- 帕慕克的《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是一部“原创”的作品。所谓的“原创”指的是在作品中个人与城市的诗性认同,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家族衰变与帝国末路、“兄弟之争”与文化冲突、“两个奥尔罕”与双重灵魂、个人忧伤与民族“呼愁”。帕慕克一生的创作都奠基于此,他的诗学观、文化观以及对本土民族精神的认知也都与这一问题密切相关。理解帕慕克与伊斯坦布尔城的汇通与互渗,是我们认识帕慕克及其全部创作的一种崭新、有效的视角。
- 张虎
- 关键词:民族
- 当神蓝遇见斯塔夫罗金:《群魔》的“自由意志”与《雪》中的恐怖主义
- 2015年
- 帕慕克以《群魔》中的斯塔夫罗金、彼得为原型,塑造了《雪》中的恐怖分子神蓝,但两位作家的写作动机却迥异,一是为了辩证地分析、批判恐怖主义,一是在图解"自由意志"哲学的破产—在某种意义上,《群魔》预言了唯我中心主义、物欲横流、精神空虚、道德相对主义等"现代性"危机。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和20世纪下半叶的土耳其都处在"东方还是西方"的历史十字路口,理性文明的扩散、普世化给其他文明造成了阴影,陀思妥耶夫斯基建立了土壤派,帕慕克却赞成温和的西化主义。最终,两人在神秘主义与"爱"这一宗教观念中发生交汇,共同用笔开创出了一条幸福之路。
- 张虎
-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群魔》帕慕克《雪》自由意志恐怖主义
- 帕慕克的小说创作与苏菲主义被引量:3
- 2010年
-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创作受到伊斯兰苏菲神秘主义的巨大影响,这源于苏菲神秘主义文化所特有的跨地域、跨文化性和帕慕克对苏菲主义文化的自觉接受和应用。在他的小说《白色城堡》、《新人生》、《黑书》等中,'双重真理说'、'完人'、'纯粹之光'、'神爱论'等苏菲神秘主义思想得到生动的展现,为帕慕克反思土耳其境内的文化冲突与身份悖谬问题提供新的灵感,有力推进了'文化杂合'思想的形成。
- 张虎
- 关键词:帕慕克苏菲主义文化杂合
- 断裂的灵魂:土耳其的身份观与时代困惑被引量:1
- 2011年
- 土耳其的民族、文化身份一直是一个令人焦虑的问题。在奥斯曼帝国时期,人们认同于"伊斯兰"。在凯末尔改革时期,他们又把自己称作"西方人"。长久的"伊斯兰"与"西化"二元对立身份认知模式使土耳其饱尝文化冲突之苦。纵观土耳其的历史得失,以及全球化时代东方之国的处境,土耳其将长期处于"无所适从"的忧伤之中。
- 张虎
- 关键词:伊斯兰文化杂合
- 镜子与孪生兄弟——帕慕克《白色城堡》霍加形象探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白色城堡》是帕慕克的第三部小说,在这部小说中,霍加是一个深有意味的主人公。首先,他影射"土耳其之父"阿塔图尔克,是奥斯曼帝国意识的一种图解;其次,在性格气质上,他表现出狂热、自卑与暴躁三个特征,形象地体现了当代非西方弱势文明在"做别人"与"做自己"之路上的矛盾心境;再者,在这一人物的身上,还蕴藏着一些深刻的身份哲学命题,如"身份即角色"、"每一个都想成为别人"等。这一切汇成霍加最后、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层寓意:"孪生兄弟"之"爱"——这是观照东、西方文明关系的一种崭新形式,也是小说《白色城堡》的终极主题所在。
- 张虎
- 关键词:帕慕克自我文化
- “没有人永远是自己”——解读帕慕克的小说《黑书》被引量:1
- 2010年
- 帕慕克的《黑书》是一部苏菲神秘主义哲学著作,这一论断似乎已经得到许多学者的普遍认同,但从小说中书写者的世俗身份、众神学经典间的狂欢式互文以及颇具亵渎性的情节、话语和艰涩、碎片化的文风来看,《黑书》并非一部传承本土文化理念的纯粹苏菲作品,而是一部融讽喻、忧伤于一体的后现代小说。在一种杂合了东西方双重文化的写作中,帕慕克一方面将本土神秘主义的失落以反语出之,生动表征了土耳其民族身份在历史变迁中的迷失以及由此衍生出的文化"呼愁",另一方面又在其中体悟出了本民族走出身份尴尬与精神困惑的途径。"没有人永远是自己",这是帕慕克的写作观、身份观与文化观的思想基础。
- 张虎
- 关键词:帕慕克《黑书》模仿
- 《双重人格》与《白色城堡》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在众多的影身文学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与帕慕克的《白色城堡》富于独特的意味。从文本层面上看,两者是相同的,皆是围绕身份的双重性展开情节与叙事的,但相同的文本层面下却隐藏着异质的主题思想,前者思考的是"人"的神性与人性之争,后者则是借伊斯兰神秘主义中的"双重真理说"反思东、西方的文化关系。然而,在文化渊源上,它们再一次达成同构,统一于俄罗斯与土耳其民族文化的精神分裂,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帕慕克都如此青睐影身题材的根本原因。
- 张虎
- 关键词:《白色城堡》身份
- 奥尔罕·帕慕克研究
- 奥尔罕·帕慕克是一位土耳其作家、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正本清源、填补疏漏,以学术争辩的方式展开自己的批评与诠释,对帕慕克做一个综合性的专题研究。 首先,针对以帕慕克与土耳其之关系...
- 张虎
- 关键词:帕慕克苏非主义
- 文献传递
- 帕慕克的《黑书》:互文之书
- 2014年
- 帕慕克的《黑书》是一部互文之书。从引语、情节与结构、概念与意象、故事等几个方面入手,结合伊斯兰神秘主义、《美与爱》与马赫迪主义,对《黑书》互文的对象进行考证、追根溯源,展现《黑书》中形式不一、异彩纷呈的互文艺术。
- 张虎
- 关键词:帕慕克互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