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洵安

作品数:139 被引量:269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创业种子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理学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5篇期刊文章
  • 19篇专利
  • 1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1篇建筑科学
  • 12篇理学
  • 5篇天文地球
  • 4篇机械工程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8篇地震
  • 26篇阻尼
  • 23篇阻尼器
  • 17篇抗震
  • 13篇地震作用
  • 11篇巨-子型有控...
  • 11篇高空
  • 9篇时程
  • 9篇时程分析
  • 8篇粘滞阻尼
  • 8篇脉动风
  • 8篇可靠度
  • 8篇控制研究
  • 8篇非平稳
  • 8篇风载
  • 7篇电视塔
  • 7篇粘滞阻尼器
  • 7篇建筑
  • 7篇耗能
  • 7篇附着式

机构

  • 138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3篇厦门大学
  • 2篇西安理工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同济大学
  • 2篇武警工程学院
  • 1篇内蒙古工业大...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公路交通...
  • 1篇西安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北方设计研究...
  • 1篇北方工程设计...
  • 1篇江苏筑原建筑...
  • 1篇中联西北工程...

作者

  • 138篇张洵安
  • 32篇连业达
  • 15篇秦相军
  • 14篇姜节胜
  • 12篇李涛
  • 11篇吴昊
  • 10篇何官剑
  • 9篇王宪杰
  • 7篇王茜茜
  • 7篇侯明
  • 7篇刘俊
  • 6篇蔡婷
  • 6篇刘新爱
  • 5篇刘锐
  • 5篇彭泽靖
  • 5篇王显彬
  • 5篇谷文成
  • 4篇刘建雄
  • 4篇周湘鄂
  • 4篇薛荣刚

传媒

  • 25篇西北工业大学...
  • 9篇工业建筑
  • 8篇地震工程与工...
  • 7篇应用力学学报
  • 6篇低温建筑技术
  • 6篇工程抗震与加...
  • 5篇郑州大学学报...
  • 3篇振动工程学报
  • 3篇振动与冲击
  • 3篇计算力学学报
  • 3篇工程力学
  • 2篇黑龙江大学自...
  • 2篇强度与环境
  • 2篇机械科学与技...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建筑结构学报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 1篇建筑结构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5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11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9篇2010
  • 11篇2009
  • 15篇2008
  • 13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2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Shinozuka方法在风荷载模拟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07年
通过分析现有的风荷载数值模拟方法,认为M.Shinozuka方法得到的脉动风荷载样本的统计特征值能较好的符合理论值。系统阐述了这种方法的分析过程,其中涉及到脉动风压规格化功率谱的推导以及脉动风荷载功率谱的计算。采用MATLAB可以方便有效的进行编程,其中的矩阵函数能够容易的实现Cholesky分解以及随机数的求取等。
王富生张洵安岳珠峰
关键词:风荷载模拟谐波叠加法
巨-子型有控结构在脉动风载作用下的时程分析
2008年
为进一步对巨-子型有控结构的动力特性进行分析,采用AR模型方法,首先对考虑空间相关性影响的水平脉动风速作了模拟。为弥补频域分析的缺陷,采用时程分析法求解巨-子型有控结构的风振响应,结果表明:巨-子型有控结构是一种有效的结构形式,与一般巨型框架结构相比能显著降低结构的风振响应,具有极大的工程应用前景。
张洵安刘新爱
关键词:巨-子型有控结构时程分析动力特性
巨、子结构质量比对新型有控建筑结构影响研究被引量:21
2007年
新型有控建筑结构能够高效地控制其在脉动风载下的动力反应,它的巨、子结构质量比对其控振效果影响非常大,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以往研究新型有控建筑结构风振反应的某些特性时,将风载全部作用于巨结构,而对于巨、子结构同时承受风载的情形未曾考虑,有失新型有控建筑结构研究的全面性。综合讨论了新型有控建筑结构依靠巨结构独自承担风载及巨、子结构同时承担风载两种抗振方案,并研究了不同方案下,新型有控建筑结构风振反应随巨、子结构质量比不同而变化的规律。围绕着该问题,文中给出了新型有控建筑结构分析模型,介绍该结构动力参数矩阵组装方法及其动力特性分析方法。
连业达张洵安王朝霞
软岩隧道开挖与支护的三维有限元仿真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为了验证某国防隧道工程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根据地下结构设计理论和岩石屈服的Drucker—Prager准则,考虑到围岩的自身承载能力,用ANSYS9.0软件对该隧道的开挖与支护过程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对设计参数进行验证,对周边围岩变形和初期支护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该设计方案可行,初期支护满足要求,围岩能够自行稳定.该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一致,可为相关工程设计和现场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张洵安王显彬
关键词:软岩隧道有限元法锚喷支护三维数值模拟
支撑柱刚度对新型有控结构的风振响应研究
2009年
针对一种带附加支撑柱的新型巨-子型有控结构(MSCS),建立了随机脉动风载下的动力方程,基于复模态理论,推导了MSCS在随机风载激励下的协方差函数、位移及加速度均方响应表达式;通过频域分析,讨论了附加支撑柱刚度比对MSCS风振响应的影响规律及其机理,对结构时域内的风振分析验证了频域分析的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在子结构顶层和巨型梁结构层之间设置支撑柱,不仅能解决巨型梁的大跨度问题,而且能减小子结构的位移和主、子结构的加速度响应,当附加柱刚度大于一定值时,结构响应变化不大。工程设计时应综合考虑控制效果和安全性,选择合适的附加支撑柱刚度比。
秦相军张洵安刘新爱王显彬
关键词:巨-子型有控结构频域分析时域分析
地震作用下巨子型有控结构的半主动控制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巨子型有控结构(MSCSS)的巨结构、子结构之间设置磁流变(MR)阻尼器,利用模糊神经网络建立了MR阻尼器的控制规则,并且运用遗传算法对控制器的规则库进行优化,研究了MSCSS在地震作用下的半主动控制问题。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El-Centro地震波和Taft地震波作用下,本文建立的MR阻尼器均能很好地发挥调频子结构的减振功能,使巨结构的响应大为减小,两种地震波下结构顶层位移响应最大值的降幅分别为64%和74%,而层间位移响应的减小幅度也分别达到42%和61%。利用概率密度演化算法计算了结构在强度-频率双非平稳地震谱激励下的随机振动,计算结果显示本文对MSCSS进行的半主动控制能够使结构顶层位移均方响应峰值降低79%,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
吴昊张洵安李佳
关键词:模糊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半主动控制
附着式自升降高空滑模操作平台及方法
本发明一种附着式自升降高空滑模操作平台及方法,属于高空作业施工设备领域;包括操作平台、附着装置、升降装置、防坠装置和模板系统;所述操作平台为空间桁架结构,通过附着装置固定于建筑物剪力墙或梁柱上;升降装置和防坠装置均安装于...
张洵安张振宇侯明刘俊樊步乔刘建雄
文献传递
地震力作用下影响巨子型有控结构的动力参数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附加柱刚度与附加阻尼为影响巨子型有控结构抗震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本文基于随机振动理论探讨水平地震作用下附加柱刚度及附加阻尼对巨、子结构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附加阻尼与附加柱间的制约关系,并对比研究传统巨型框架结构、巨子型有控结构安装流体阻尼器前后的响应功率谱变化。结果表明:巨子型有控结构具有极好的抗震性能,安装合理的附加阻尼后,其抗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附加柱刚度变化不但影响巨、子结构动力响应,而且会导致最优附加阻尼区间迁移。因此,巨子型有控结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实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附加柱与附加阻尼的相互影响。
连业达张洵安王朝霞
关键词:附加阻尼
巨型钢框架MSCSS抗震动力可靠度研究
2012年
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巨–子型有控结构进行建模,利用SAP2000中的动力时程分析法,分别选用实测的地震动记录和通过HHT方法合成的El-Centro人工波,对巨–子型有控结构及巨型框架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利用SAP2000与MATLAB接口程序将SAP2000的分析结果在MATLAB软件中做进一步的计算分析,进行结构随机地震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采用首次超越破坏机制,定义结构层间位移为极限状态控制指标,确定了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结构抗震动力可靠度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巨-子型有控结构比巨型框架结构具有更好的振动控制性能,抗震动力可靠度远大于巨型框架结构的抗震动力可靠度,具有更高的结构安全性和可靠性。
陈叶张洵安邹玲
关键词:动力时程分析概率密度演化
脉动风载下新型结构体系中附加柱刚度影响分析
2008年
提出新型结构体系承担风载作用时存在两种方案:一是巨、子结构共同承担脉动风载,二是单纯依靠巨结构承受风载。提出在新型结构中设置附加柱的想法。分别对脉动风载下附加柱刚度对两种承载方案中巨、子结构顶层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对方案一中附加柱刚度对整体子结构的动力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附加柱能够有效调节新型结构动力性能,提高新型结构体系整体抗振能力。
连业达张洵安秦相军王朝霞
关键词:新型结构体系脉动风载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