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洪连

作品数:22 被引量:69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西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间充质干细胞
  • 10篇干细胞
  • 9篇细胞
  • 8篇骨髓
  • 7篇骨髓间充质
  • 7篇骨髓间充质干...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间充质
  • 6篇梗死
  • 5篇再灌注
  • 5篇缺血
  • 5篇细胞移植
  • 5篇脑缺血
  • 5篇灌注
  • 4篇再灌注模型
  • 4篇细胞治疗
  • 4篇脑梗
  • 4篇脑梗死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机构

  • 20篇江西省人民医...
  • 5篇南昌大学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江西省妇幼保...

作者

  • 22篇张洪连
  • 15篇吴晓牧
  • 7篇张昆南
  • 6篇曹文锋
  • 5篇刘世民
  • 4篇周鑫华
  • 4篇项正兵
  • 4篇梅竹君
  • 4篇杨赟
  • 4篇黄刚
  • 3篇刘诗英
  • 3篇吴凌峰
  • 2篇孔卫国
  • 2篇屈新辉
  • 2篇熊英琼
  • 2篇何丹
  • 2篇谢旭芳
  • 2篇高幼奇
  • 2篇杨海玉
  • 1篇柴文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科杂...
  • 2篇江西医药
  • 2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江西中医药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第八届全国免...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3篇2010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及经验体会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在LongaE.Z.等模型制作方法基础上进行完善和改进,用线栓阻塞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实验组60只大鼠2h后再灌注,另外3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24h,3、7d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和死亡统计,TTC染色对梗死范围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大鼠死亡率达14%,在术后2、24h,3、7d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均P<0.01),TTC染色显示右侧额顶叶、部分颞叶及基底节区缺血损伤。结论通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过程中一些细节的完善,该模型重复性、稳定性好,而且制作过程操作简便,成功率高。
孔卫国吴晓牧张昆南黄刚张洪连刘世民
关键词:动物模型
第六届泛亚多发性硬化治疗和研究学术会议纪要
2014年
第六届泛亚多发性硬化治疗和研究学术会议(PACTRIMS)于2013年11月6-8日在日本京都召开,日本斎田孝彦教授和澳大利亚William Caraoll教授分别担任大会主席与副主席.日本吉良润一教授、山村武教授,中国许贤豪教授等参与主持了这次大会.本次会议有来自亚太地区的25个国家与地区500余名学者参会,同时还邀请了来自欧美的知名神经科专家.此次亚太会议重点涉及内容主要包括神经免疫性脱髓鞘疾病的流行病学、影像学、基因免疫学、临床、病理生理和治疗等方面的近期研究进展.
张洪连许贤豪吴晓牧
关键词:多发性学术脱髓鞘疾病流行病学
双侧颈内动脉夹层致脑梗死诊治1例报道被引量:1
2017年
颈内动脉夹层是青年卒中的重要病因。临床上容易忽视和漏诊。单侧颈内动脉夹层临床多见。而双侧颈内动脉夹层临床罕见。现将我院1例双侧颈内动脉夹层导致脑梗死的诊治和随访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1.1病史患者,男,38岁,砌墙工人。因"突发失语乏力3小时"于2016年5月26日入院。
项正兵曹文锋张洪连吴晓牧
关键词:肌纤维发育不良颈部血管彩超急性梗死壁内血肿
比较颈动脉和立体定向途径移植BMSCs治疗急慢性期MCAO的大鼠实验
背景与目的:脑梗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三高”特点,对于超急性期后的脑梗死患者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而再生医学的新起为脑梗死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BMSCs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同时能分...
张洪连
关键词:神经功能评分
文献传递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缺血大鼠时间窗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模型大鼠的时间窗及最佳移植时间点。方法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移植组32只和对照组24只,在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 h再灌注模型后分为1、7、14、21 d 4个时间点。对大鼠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E染色、Bielshowsky Iuxol Fast Blue染色、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移植组1、7 d在移植14 d后,14、21 d在移植21 d后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1、7 d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数、突触素累计吸光度值、胼胝体面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1、7、14、21 d Ki-67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7 d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累计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移植组1、7 d Nogo A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MSCs移植治疗大鼠脑缺血模型的时间窗可延长至制模后的21 d,最佳移植时间点为制模后7 d。MSCs移植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内源性修复相关。
刘世民吴晓牧曹文峰张洪连肖丽华许自强周鑫华张昆南
关键词:脑缺血间质干细胞移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再灌注
颈动脉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梗死大鼠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大鼠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和Brdu标记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BMSCs表面分化抗原CD90、CD29、CD106、CD34、CD45、CD11b;线栓法制作MCAO模型;颈动脉输注3×10^6 BMSCs治疗MCAO大鼠模型;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NSS)、黏附实验和体质量等评价大鼠的行为功能改善及体能恢复;Bielshowsky—LuxolFast Blue双染检测神经纤维的变化;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Brdu标记的BMSC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生长抑制因子(Nogo—A)、突触素(SYN)、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BMSCs高表达CD90(91.70%)、CD29(88.40%)和CD106(52.20%),低表达CD34(2.70%)、CD45(5.65%)和CD11b(7.82%)。BMSCs组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比较,MCAO建模后第21、28和35天的mNSS评分(4.89±1.36,7.00±1.67,3.78±1.30与6.33±1.21,2.44±1.13,5.67±1.51;t=2.69,3.83,4.75)和黏附实验时间(单位为秒;54.00±10.48,68.17±11.09,36.89±9.80与59.33±12.40,23.44±9.04,46.50±9.38;t=2.51,3.92,4.7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CAO建模后第35天,与PBS组比较,BMSCs组梗死侧的胼胝体面积显著增大,脑组织Brdu、SYN、Ki-67、GFAP和VEGF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Nogo—A降低,NSE无明显变化,梗死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移植BMSCs能改善脑梗死大鼠的脑神经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促进内源性细胞增殖、血管再生和突触重建,增强神经纤维修复和星形胶质细胞保护功能。
吴晓牧屈新辉张洪连黄刚项正兵张骥刘世民张昆南
关键词:梗死大脑中动脉间质干细胞移植疾病模型
比较不同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效果
目的:分别采用颈动脉、尾静脉和立体定向三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治疗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比较三途径移植BMSCs对MCAO模型大鼠的疗效及其详细的作用机制。   方法:直接贴壁法分离培养、...
张洪连
关键词:脑缺血神经恢复血管再生干细胞移植
文献传递
脑脊液细胞学出现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
目的:回顾本实验室2530例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中发现中性粒细胞的有453例,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2月至2011年12月CSF细胞学检查2530例,CSF标本经自然沉淀法或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格...
黄刚张洪连刘世民杨赟张昆南
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出现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细胞学检查中发现中性粒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2004年2月-2011年12月CSF细胞学检查2530例,CSF标本经玻片离心法制片,常规采用迈-格-姬染色观察。结果CSF细胞学发现中性粒细胞,共453例,占全部CSF细胞学检查的7.08%。包括了感染性疾病和非感染性疾病,其中感染性疾病中病毒性脑炎250例、结核性脑炎8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炎10例、化脓性脑炎76例;非感染性疾病中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炎30例、神经白塞病1例、脑膜癌2例。中性粒细胞在脑脊液细胞的比例,病毒性脑炎占60%-85%,结核性脑炎占30%-80%,新型隐球菌性脑炎占0%-30%,化脓性脑炎占80%-99%,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脑炎5%-80%,神经白塞病占50%,脑膜癌占10%-30%。结论脑脊液细胞学出现中性粒细胞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黄刚高幼奇杨赟张洪连刘世明吴晓牧
关键词: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中性粒细胞
妊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
2021年
目的明确妊娠期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EAE)小鼠的神经功能的变化情况,并进一步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OG35-55多肽诱导制作雌性EAE小鼠模型,按雌雄小鼠2:1比例合笼受孕,以成功妊娠的小鼠为妊娠组(n=10);未配孕的小鼠为对照组(n=10)。比较2组神经功能评分(5分评分法),脊髓实质内炎症细胞的浸润(HE法)及神经脱髓鞘(Bielshowsky’s-Luxol fast blue staining染色)情况,血清IFN-γ、IL-17、IL-10浓度(ELISA法),脾脏中Treg细胞数百分比(流式细胞术)。结果妊娠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在妊娠后第10、13天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妊娠组小鼠脊髓病灶区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小鼠的脑和脊髓白质内均可见神经脱髓鞘改变,妊娠组的脱髓鞘程度较对照组轻(P<0.05);妊娠组小鼠血清的IFN-γ、IL-17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血清IL-10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妊娠组小鼠脾脏中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妊娠期EAE小鼠的临床症状缓解且脊髓实质内炎症反应减轻;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上调Treg细胞的抗炎因子和抑制促炎因子的分泌。
张洪连周鑫华谢琛江建香梅竹君刘诗英胡凡曹文锋
关键词:妊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调节性T细胞小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