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丽
- 作品数:17 被引量:68H指数:4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 机械通气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高危因素分析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临床高危因素,为早产儿PVH-IV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5例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且应用机械通气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
- 徐发林段佳佳张彦华张晓丽郭佳佳
- 疑难病例:呕吐、抽搐1例
- 患儿女,12岁.因'发热6天,腹痛呕吐2天,抽搐1次'于2013-8-14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热峰38.2C,不伴呕吐、头痛等病史,在当地诊所给予输液治疗(具体不详),体温可降至正常;2天...
- 张晓丽
- 关键词:癫痫性脑病药物治疗儿童患者
- 文献传递
- 小于胎龄与适于胎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观察小于胎龄儿(SGA)与适于胎龄儿(AGA)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临床特点的差异,以期为NEC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新生儿科收治的确诊NEC患儿(包括Ⅱ期和Ⅲ期)2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SGA组55例,AGA组181例,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1)SGA组剖宫产出生者比例(83.6%)高于AGA组(59.7%),其母孕期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6.4%vs.24.9%)、胎儿宫内窘迫的比例(32.7%vs. 11.6%)高于AG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GA组发生Ⅲ期NEC的比例(41.8%vs.26.5%)、预后不良(放弃+死亡)率(25.5%vs.13.3%)、住院天数[25(16,23)vs.17(12,24)]均高于AG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开奶日龄、发病日龄、发病前72 h内输注红细胞、发病时WBC、CRP、PLT水平、病原学检查(大便培养、血培养)阳性率、手术治疗例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Ⅲ期NEC、NEC诊断后主要并发症如败血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DIC、休克、腹膜炎、肠穿孔、硬肿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均是导致SGA组和AGA组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影响SGA组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15.211,95%CI:2.998~26.107)、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OR=10.440,95%CI:1.627~19.377)、休克(OR=12.256,95%CI:2.896~21.058)和肠穿孔(OR=6.305,95%CI:1.473~8.240);影响AGA组NEC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Ⅲ期NEC(OR=13.352,95%CI:1.866~18.540)、NEC诊断后并发败血症(OR=9.662,95%CI:2.508~16.004)和休克(OR=11.254,95%CI:2.183~17.005)。结论 SGA并发NEC时病情较AGA更重,预后不良率更高,应积极治疗NEC后的各种并发症,从而降低死亡率。
- 董慧芳张晓丽李文丽徐发林
- 关键词:小于胎龄儿适于胎龄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 机械通气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临床高危因素分析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的临床高危因素,为早产儿PVH-IV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且应用机械通气的205例早产儿,根据生后3~7 d床旁头颅B超检查结果分为PVH-IVH组(n=84)和无PVH-IVH组(n=121),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PVH-IVH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宫内窘迫、重度窒息、自然分娩、孕期感染、胎膜早破≥8 h、机械通气≥7 d、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等9个因素与机械通气早产儿PVH-IVH的发生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出生体重<1500 g(OR=2.665)、宫内窘迫(OR=2.177)、重度窒息(OR=5.653)、孕期感染(OR=4.365)、VAP(OR=2.299)是机械通气早产儿PVH-I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宫内窘迫、重度窒息、孕期感染、VAP与机械通气早产儿PVH-IVH发生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这些因素,以预防PVH-IVH的发生。
- 徐发林段佳佳张彦华张晓丽郭佳佳
- 关键词:机械通气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高危因素早产儿
- 1987至2013年出生于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的新生儿的变化趋势
- 徐发林张晓丽朱长连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早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早期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基础治疗以及胞二磷胆碱、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接受GM1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儿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脑白质区低密度病灶CT值、血清人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ABA评分、脑白质区低密度病灶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愈10例、显效27例、有效7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4例、显效17例、有效15例、无效9例,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GM1治疗早期HIE患儿的疗效确切,其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神经功能缺损。
- 韩俊娅张晓丽
- 关键词:疗效
- 1例Schaaf-Yang综合征与4例Prader-Willi综合征临床特征比较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MAGEL2新发变异致Schaaf-Yang综合征(SYS)1例,并总结SYS与Prader-Willi综合征(PWS)患儿新生儿期的临床特征,以便早期识别与及时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诊断为SYS和PWS的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其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5例患儿中男1例,女4例;早产儿1例,足月儿4例;小于胎龄儿3例;试管婴儿1例;均有反应差、哭声弱、肌张力低下表现。1例SYS患儿发黑、眉浓、关节挛缩、隐睾、小阴茎;4例PWS患儿均具备前额突出、窄脸、杏仁眼、小嘴、薄上唇;1例为MAGEL2基因c.2167delG点突变引起(为新发变异);3例为杂合缺失;根据近端断裂点位置,2例患儿为缺失Ⅰ型,1例患儿为缺失Ⅱ型;1例为母源混合型单亲二倍体。结论SYS与PWS临床表型有重叠之处,患儿新生儿期均有反应差、哭声弱、肌张力低下、喂养困难,但关节挛缩多见于SYS,可行基因检测及染色体微阵列检查明确诊断。
- 张晓丽徐发林王慧娟尚利宏李书津
- 关键词:PRADER-WILLI综合征基因分析
- 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临床高危因素被引量:16
- 2013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临床高危因素,为早产儿BPD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NICU住院且确诊为BPD的139例早产儿,按照临床分度标准分为轻、中、重度3组,对各组早产儿出生时及母孕期状况、临床治疗情况、预后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PD患儿139例中轻度61例,中度48例,重度30例;不同分度BPD早产儿在性别、胎数、受孕及分娩方式、是否有宫内窘迫及出生后复苏、母亲年龄及患有妊娠高血压病、产前GC及出生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并动脉导管未闭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随着BPD分度的增加,胎龄和出生体质量逐渐减小,Apgar1min评分≤7分、胎膜早破≥8h、母孕期感染、羊水污染的比例逐渐增大(P均〈0.05);机械通气、氧疗时间、气管插管≥2次、留置胃管、输注红细胞、痰培养及血培养阳性等比例有增大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减轻早产儿BPD的严重程度,积极预防早产是基础,防治和减少产前或出生后感染是关键,尽量缩短机械通气和氧疗时间是重要措施。
- 徐发林张彦华段佳佳张晓丽郭佳佳
- 关键词: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婴儿早产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血液内环境变化分析
- 2020年
- 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血液内环境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某院新生儿一病区就诊并因重度高胆红素血症须进行换血术的新生患儿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行换血治疗后,对比患者换血治疗6d后血液内环境变化情况。结果:患儿治疗后总胆红素及血常规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患儿治疗后血生化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后血液内环境明显得到改善。
- 张晓丽
-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
- 早产儿早期外周血γδ-T等淋巴细胞影响因素及其对近期结局预测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对早产儿早期外周血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明确γδ-T细胞对早产儿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12例胎龄28~37周的早产儿(包括早期早产儿88例、中晚期早产儿24例)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15例胎龄37~42周的足月儿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生后24 h内外周血γδ-T、CD4+、CD8+、CD3+及总淋巴细胞的比例,分析胎龄及早产高危因素对早期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研究早产儿近期结局与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结果1)早期早产儿、中晚期早产儿和足月儿外周血γδ-T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855,P<0.001),且早期早产儿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2)不同早产原因组间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同医源性早产原因的4个亚组间γδ-T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95,P<0.05),且胎儿生长受限组患儿γδ-T细胞比例降低(P<0.05);4)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在早发型感染组与无早发型感染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矫正胎龄6月龄和12月龄时,早产儿发育正常组、脑瘫/发育落后组和死亡组外周血中γδ-T等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早期外周血γδ-T细胞主要受胎龄影响,并对胎儿生长受限敏感,与早产儿近期发育水平无显著相关性。
- 金心韫张晓丽王银娟刘嘉欣王小阳徐发林
- 关键词:早产儿胎龄淋巴细胞亚群围生期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