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明超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博士科研启动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急性脊髓损伤
  • 4篇脊髓
  • 4篇脊髓损伤
  • 3篇细胞
  • 3篇大鼠急性脊髓...
  • 2篇蛋白
  • 2篇形态发生蛋白
  • 2篇血管
  • 2篇血管内皮
  • 2篇置换术
  • 2篇水通道
  • 2篇水通道蛋白
  • 2篇水通道蛋白4
  • 2篇水肿
  • 2篇通道蛋白
  • 2篇前路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机构

  • 13篇辽宁医学院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辽宁医学院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 1篇抚顺市中心医...

作者

  • 13篇张明超
  • 9篇范仲凯
  • 6篇于德水
  • 6篇卢伟
  • 6篇曹阳
  • 6篇吕刚
  • 4篇张元和
  • 3篇梅晰凡
  • 2篇毕云龙
  • 2篇于洋
  • 2篇王岩峰
  • 2篇闫鹏
  • 1篇姚琦
  • 1篇李长有
  • 1篇袁亚江
  • 1篇唐磊
  • 1篇张正
  • 1篇王岩松
  • 1篇贾志强
  • 1篇刘丹平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辽宁医学院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纳米人工椎板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纳米人工椎板在脊柱后路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于2005年7月至2006年8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集病例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41~62岁,椎管狭窄16例,椎管狭窄伴脊柱滑脱6例,椎闯盘突出12例。行脊柱后路椎管扩大,人工椎板植入术,术后3d,10天检测生化全项,了解肝肾功能变化。术后定期随访复查,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摄X线片,了解椎弓根内固定及纳米人工椎板的位置。部分患者行CT检查。结果34例手术切口I/甲愈合。术后生化全项检测提示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3个月随访的30例病例中,28例患者恢复良好。复查X线提示脊柱序列良好,行椎弓根内固定者内固定可靠,部分复查CT患者可见纳米人工椎板位置良好。结论纳米人工椎板在预防脊柱后路手术瘢痕形成和保持脊柱后部结构稳定性方面具有明确作用。
张元和卢伟张明超
关键词:脊柱椎板切除瘢痕形成
采用S-ROM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3例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2009年2月~2010年7月,我们采用组配式髋关节假体(S-ROM)对13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8例,女5例;年龄62~84岁,平均73.4岁。致伤原因:行走摔倒10例,车祸伤3例。
张明超张元和张正
关键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假体骨折患者致伤原因
注射型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系统用于兔桡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探讨注射型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聚乳酸-羟基乙酸/纤维蛋白胶(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系统在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中的作用。制作新西兰大白兔桡骨缺损模型,将其分为实验组(rhBMP-2/PLGA/FS),对照组(FS)和空白组(不作处理)。在缺损局部注入各组材料后,通过X射线观察各组动物的骨缺损修复情况;取兔桡骨损伤节段定量分析其骨密度值,评估其成骨质量;利用HE及Masson染色,观察骨组织形态及骨再生情况,评估其修复作用。结果表明:rhBMP-2/PLGA/FS缓释微球载体组在骨缺损修复、成骨质量及成骨能力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能够显著促进兔骨缺损修复,是一种较为理想、高效的骨组织工程材料。
范仲凯曹阳张哲张明超卢伟唐磊姚琦吕刚
关键词: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缓释微球纤维蛋白胶骨缺损
VEGF转染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2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121,VEGF121)基因转染兔骨髓基质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stroma cells,rMSCs)后,研究转染后细胞的成骨功能变化,为进一步利用经基因转染的rMSCs构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打下基础。[方法]体外培养、扩增rMSCs,将其分为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脂质体介导下PCDI-VEGF12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rMSCs后,G-418筛选阳性细胞克隆。通过RT-PCR法检测VEGF mRNA水平,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I型胶原检测来评价两组细胞的成骨能力。将阳性克隆细胞和未转染的细胞植入裸鼠股部肌袋内。分别于植入后4、8周处死动物,观察异位成骨情况。[结果]转染组和未转染组的ALP表达随着时间逐渐增强,转染组细胞内ALP水平显著增高,Ⅰ型胶原在转染组细胞内高表达,转染组的rMSCs植入肌袋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出现骨髓腔样结构及大量骨小梁,表现出较好的异位成骨能力。[结论]应用VEGF121基因转染rMSCs后,有利于发挥VEGF121的血管化作用,促进rMSCs的成骨能力,将会成为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探索的方向。
范仲凯曹阳张哲卢伟张明超于德水毕云龙栗刚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髓基质细胞基因转染
VEGF_(121)转染对诱导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VEGF基因转染对VEGF诱导后血管内皮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为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提供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应用VEGF体外诱导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血管内皮细胞后,再通过脂质体介导的方法将pCDI/VEGF121转染分化后的血管内皮细胞,通过MT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能力。结果诱导培养2周后兔骨髓基质细胞转化为血管内皮细胞,VEGF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后表达VEGF蛋白,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凋亡能力下降。结论转染VEGF是促进VEGF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有效途径,可望为组织工程血管构建提供血管内皮细胞衬层,为人工血管内皮化开辟一种新的途径。
范仲凯谷艳婷曹阳张明超于德水陈毅王岩峰李长有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基因转染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乙酰左旋肉碱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细胞自噬、凋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旨在检测乙酰左旋肉碱(ALC)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CI)后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细胞凋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ALC治疗组,每组12只。Allen法建立大鼠T10脊髓损伤模型。损伤后3 d行BBB运动评分;取脊髓组织,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检测LC3-Ⅱ表达,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LC3-Ⅱ明显升高(P<0.01),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01),BBB评分显著降低(P<0.001);与SCI组相比,ALC组LC3-Ⅱ显著升高(P<0.001),细胞凋亡显著降低(P<0.001),BBB评分明显提高(P<0.01)。结论 ALC可能通过增强大鼠脊髓损伤后细胞自噬,减少细胞凋亡,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
孟庆峰张明超卢伟毕云龙范仲凯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自噬凋亡
组配式假体结合转子下横行截骨治疗Crowe 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组配式股骨假体(S-ROM)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 Ⅳ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本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应用组配式股骨假体(S-ROM)结合转子下横行截骨对12例12髋Crowe Ⅳ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32个月(20~53个月)。通过Harris评分和X线检查对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46.2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90.6分。术后下肢延长3~5 cm。术后8个月时复查X线片截骨处均达到完全骨性愈合。有1例于术后第2年发生脱位,手法复位成功。无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病例,无感染及假体松动。[结论]对于CroweⅣ型高脱位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应用组配式股骨假体结合股骨转子下截骨疗效肯定。
张明超刘丹平卢伟袁亚江李国威
关键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截骨
氨基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水肿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氨基胍(aminoguanidine,AG)能显著减轻脑外伤及中风动物模型脑水肿,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探讨AG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脊髓水肿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150只(体重230~255 g),分为对照组(A组,25只)、假损伤组(B组,25只)、SCI后未治疗组(C组,25只)和SCI后AG治疗组(75只);AG治疗组按给药剂量分为AG 75 mg/kg组(D组,25只)、AG 150 mg/kg组(E组,25只)和AG300 mg/kg组(F组,25只)。A组未行任何处理,B组仅行椎板切除术但不治疗;C、D、E、F组制备静压型大鼠SCI模型后,C组腹腔注射5%DMSO,D、E、F组腹腔注射相应剂量AG。于造模后0、12、24、48 h用干湿重法检测受损脊髓组织含水量以筛选最佳剂量,进一步用伊文思兰(Evans blue,EB)法评测血-脊髓屏障功能,用RT-PCR检测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 4,AQP4)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AQP4蛋白表达。结果脊髓组织含水量检测示,E组在造膜后12、24、48 h对SCI后脊髓组织水肿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选择该剂量组用于后续实验。造模后12、24、48 h,E组EB含量明显低于C组(P<0.05),降低血-脊髓屏障通透性。RT-PCR检测结果示造模后12、24、48 h,B、E组AQP4 mRNA表达明显低于C组;Western blot检测示造模后24、48 h,B、E组AQP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造模后48 h,B、E组AQP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指标各时间点B、E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SCI后大鼠经150 mg/kg AG治疗后,能降低AQP4表达,改善脊髓水肿,减轻损伤。
范仲凯曹阳张哲王岩松于德水张明超梅晰凡吕刚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脊髓水肿氨基胍水通道蛋白4
氨基胍减轻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水肿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氨基胍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水肿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制作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型,给予不同剂量氨基胍作用后,用干湿重法检测受损脊髓组织含水量,伊文思兰法评测血-脊髓屏障功能,用斜板法评定动物神经行为,并用RT-PC...
范仲凯梅晰凡曹阳于德水张明超于洋闫鹏吕刚
关键词:急性脊髓损伤氨基胍水通道蛋白4
文献传递
纳米人工骨植入颈椎前路植骨融合60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评估颈前路植骨融合中应用纳米人工骨后临床症状的改善和影像学变化。方法:2005-06/2006-06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脊髓型颈椎病26例,混合型颈椎病5例,颈椎创伤脱位29例,均采用纳米人工骨替代自体髂骨进行60例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植入前根据临床症状行神经功能JOA评分,并予颈椎X射线、CT、MRI等检查。植入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1年半随访情况定期复查,行神经功能JOA评分,X射线检查分析椎体高度,颈椎生理曲度等,并将植入前后情况比较分析。结果:60例患者随访≥3个月,植入后均未见过敏及毒性反应,切口愈合均良好。植入后定期拍片复查,可见颈椎骨折者伤椎高度恢复,颈椎病患者未发现伤椎高度丢失,颈椎椎间角和颈前屈基本正常,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移位等现象。植入前X射线片及磁共振可见C4~5椎体脱位,脊髓受压;植入后3个月X射线可见骨折复位良好,内固定可靠。植入后神经功能JOA评分有明显提高,随访3个月者JOA评分由植入前(9.78±3.15)分增加到(15.25±2.79)分。结论:纳米人工骨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术中效果良好,可以替代自体骨应用于颈椎前路植骨融合。
张元和卢伟宝东艳张明超
关键词:纳米人工骨颈椎前路植骨融合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