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瑾
- 作品数:24 被引量:73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复方甘草酸苷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的影响
-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Treg细胞比例、Th17细胞比例和Th17 /Treg细胞比值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取AIH患者34例健康人群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AIH...
- 李蕴铷周桂琴张亦瑾高学松李洪杰刘丽改刘楠段雪飞
-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实验性肝纤维化细胞外基质mRNA水平
- 本研究的目的是建立定量更为精确的real-time PCR方法,并应用此方法测定同一组大鼠肝组织中procol-ⅠmRNA、TIMP-1 mRNA及CTGF mRNA水平,以期能更好地反映细胞外基质mRNA水平变化规律....
- 张亦瑾
- 关键词:肝纤维化水飞蓟素己酮可可碱细胞外基质
- 文献传递
- 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的分析,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抗病毒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59例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HBV感染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性别、年龄、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状态、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HBV DNA载量、FIB-4(Fibrosis 4 Score,FIB-4)指数、肝脏弹性测定值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结果:259例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慢性HBV感染者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G)≥2共79例(30.50%),纤维化分期(S)≥2共67例(25.87%),G≥2或S≥2共99例(38.22%)。不同性别、年龄、HBeAg状态、ALT水平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纤维化分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T>19 U/L组与AST≤19 U/L组肝组织炎症坏死分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3,P<0.01),FIB-4指数、肝弹性硬度值与肝脏纤维化分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ST>19 U/L对于判断肝功能正常或轻度异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李洪杰高学松刘楠张亦瑾高丽丽高萍段雪飞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病理学
- 儿童与成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临床特征和生存分析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肝豆状核变性(W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2009年~2019年我院收治的WD患者7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并发症和预后。结果79例(儿童42例,成人37例)患者发病年龄为2~64岁(20.8±15.9)岁;儿童组首发症状肝功能异常为59.5%,成人组消化道症状占32.4%;成人组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腹水、胸腔积液、肝肾综合征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91.9%、67.6%、78.4%、24.3%、13.5%和40.5%,显著高于儿童组的40%、19%、21.4%、4.8%、0.0%和9.5%(P<0.05);儿童组血清铜蓝蛋白和总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成人组(P<0.05),而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白蛋白水平则显著高于成人组(P<0.05);13例混合型患者首发症状神经精神异常占84.6%,角膜K-F环阳性率和脾功能亢进症发生率分别为92.3%和76.9%,均显著高于66例肝型患者的54.5%和34.8%(P<0.05);发病至随访结束或死亡时间为372.0±60.0个月。79例患者失访19例,在随访的60例患者中,53例(83.3%)生存,7例死亡,10 a累积生存率为94.4±4.0%。结论WD可在任何年龄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肝硬化发生率增高。早期诊断、长期规范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 张亦瑾高学松高丽丽郝一炜段雪飞
-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预后儿童成人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运行情况研究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的运行情况。方法以"十一五"规划中建立的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随访队列为基础,因队列存在部分病例缺失,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选取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门诊或住院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68例,将队列完善至1 019例。根据患者参与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情况,将其分为未参与社区管理组(n=497)和参与社区管理组(n=522)。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并总结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运行情况。结果 (1)1 01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有51.2%(522/1 019)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有48.8%(497/1 019)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疾病类型及脱落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原因分别为担心歧视、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不准确,所占比例分别为11.5%(57/497)、91.5%(455/497)、95.0%(472/497)、78.3%(389/497)。(3)2013年3—10月,朝阳区共有69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2013年1月—2014年1月,10家推广此模式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103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参与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结论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可行性较高,运行较顺畅,担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物种类不全和担心社区医生业务水平低是患者不愿意参加双向转诊社区管理的主要原因。
- 李蕴铷范小玲段雪飞田梅梅李洪杰高学松张亦瑾
- 关键词:双向转诊社区卫生服务
- 男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量异常发生率及其肝功能分级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分析男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量异常发生率及其肝功能分级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3月至2023年7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72例男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为酒精性肝硬化组,根据年龄、BMI相匹配健康对照组40名,比较两组患者骨密度及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不同Child-Pugh分级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β-CTX)和25羟维生素D[25-(OH)VD]等水平的差异及其相关性,采用有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酒精性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的骨代谢相关指标。结果酒精性肝硬化组72例患者中,骨量异常54例(75.0%),其中骨量减少21例(29.2%),骨质疏松33例(45.8%);对照组40名,骨量异常15例(37.5%),其中骨量减少9例(22.5%),骨质疏松6例(15.0%),两组患者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患者比例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5.623、15.900,均P<0.05)。酒精性肝硬化组患者腰椎L1~L4椎体、股骨颈、转子间、股骨粗隆部位的骨密度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3.574、8.640、7.282、7.958、3.755、5.573、5.026,均P<0.05)。Child-Pugh C级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腰椎L1~L3、髋关节骨密度水平低于A级和B级患者(t=1.414、1.699、3.786、2.590,8.763、2.581、1.392、6.232,均P<0.05)。Child-Pugh C级患者25-(OH)VD水平低于A级和B级患者(t=3.969、2.911,P<0.05),血钙水平低于A级患者(t=3.627,P<0.05),TP1NP水平高于A级和B级患者(t=6.722、5.03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显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TP1NP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正向关联(β=2.186,P<0.05);25-(OH)VD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呈负向关联(β=-0.767,P<0.05)。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显著升高,患者TP1NP水平、25-(OH)VD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分别呈正向、呈负向关联。
- 刘楠高学松张耀南李洪杰张亦瑾高丽丽高萍刘亚平段雪飞
- 关键词:骨密度
- 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1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102例老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并与150例中青年急性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进行比较。结果按照国际医学科学组织理事会(CIOMS)分型标准以及RUCAM评分量表,老年组确诊95例,中青年组135例。老年组原发疾病前三位为骨关节疾病(26.3%)、心脑血管疾病(17.9%)、皮肤疾病(12.6%);而中青年组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皮肤疾病(20.7%)、使用抗生素及抗真菌药物(13.3%)、结核病(10.4%)。两组患者服用中药比例分别为52.6%、50.4%。老年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乏力(67.4%)、纳差(88.1%)、恶心/呕吐(42.15%)、黄疸(77.9%),与中青年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均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但老年组胆汁淤积型发生率较中青年组更高(P<0.05)。结论老年患者急性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发疾病谱与中青年不同,胆汁淤积型发生率较中青年更高。
- 段雪飞张亦瑾钱芳凌伟田梅梅郭晓笛范颖李蕴铷范小玲
- 关键词:老年人病因
- 神经型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被引量:16
- 2016年
- 目的探讨神经型布鲁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及抗菌药物联合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9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10例神经型布鲁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神经型布鲁菌病以青壮年男性为主,均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临床多表现为脑膜炎和脑膜脑炎等。所有患者血清布鲁杆菌凝集试验阳性,6例患者行脑脊液布鲁杆菌凝集试验,其中4例阳性。所有患者均行腰椎穿刺检查,7例患者脑脊液压力升高,9例白细胞数升高(以单核细胞升高为主),9例患者蛋白升高,5例糖减低。全部病例给予多西环素和利福平基础上联合三代头孢、氨基糖苷类、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三联或四联初始抗病原治疗,序贯长疗程口服抗菌药物,平均疗程>6个月。结论神经型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症。治疗上不同药理学机制的抗菌药物联合、足量、长疗程治疗有效。
- 钱芳高学松郭嘉祯张亦瑾段雪飞
- 关键词:治疗学
-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应答不佳的无创性预测
- 2023年
- 目的筛选无创性预测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熊去氧胆酸应答不佳的指标,并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方法选取106例确诊PBC的患者为建模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熊去氧胆酸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的临床资料。根据巴黎Ⅱ标准,将患者分为应答不佳组(n=38)和完全应答组(n=68)。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状况、化验指标及超声检查结果,筛选无创性预测应答不佳的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另选取初次就诊于地坛医院的47例PBC患者为验证组,给予熊去氧胆酸治疗并随访1年,验证该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应答不佳组和完全应答组治疗前的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γ-谷氨酰转肽酶、球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ESR、CD4^(+)T淋巴细胞计数、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治疗前的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可有效预测应答不佳。回归模型为:Y=0.000339×胆碱酯酶(U/L)^(+)2.227292×(是否低于2倍正常上限的ALP;1=是,2=否)^(+)0.024151×直接胆红素(μmol/L)。该模型对应答不佳预测的灵敏度为88.6%,特异度为84.8%。经验证组检验,该模型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95%CI 0.69~0.94)。结论治疗前的胆碱酯酶、碱性磷酸酶、直接胆红素可预测PBC患者对熊去氧胆酸的应答不佳。
- 高丽丽潘仕达张亦瑾高学松苏楠徐琍段雪飞
- 关键词:应答不佳熊去氧胆酸
- 药物性肝衰竭临床特点及预后有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衰竭的病因、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提高对药物性肝衰竭的认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的几率。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56例药物性肝衰竭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用药情况、临床表现、肝衰竭的分型、并发症的发生、生化指标的特点及治疗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导致肝衰竭前三位的药物分别是中药占30.3%、抗结核药占26.8%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占23.2%。发病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乏力64.2%、纳差60.7%、尿黄60.7%。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感染73.2%、其次为肝性脑病66.1%、腹水64.3%。感染部位以腹腔最常见,占46.4%,其次为肺部41%。治愈好转者为18例(26.2%),治疗无效者14例(25.0%);死亡者为24例(42.9%)。从患者发病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为35天。治愈好转组的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效死亡组,激素治疗与好的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药物性肝衰竭的主要致病药物有中药、抗结核药和解热镇痛药。患者的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肝性脑病和消化道出血一旦出现提示预后差。在疾病早期采用适当的激素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肝衰竭患者的预后。
- 田梅梅王宪波李蕴铷钱芳张亦瑾段雪飞范小玲
- 关键词:药物性肝衰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