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乐

作品数:43 被引量:158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生物学
  • 20篇天文地球
  • 20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3篇石器
  • 22篇旧石器
  • 21篇考古
  • 20篇石器时代
  • 19篇旧石器时代
  • 16篇埋藏学
  • 16篇考古学
  • 16篇古学
  • 15篇动物考古
  • 14篇动物考古学
  • 13篇遗址
  • 7篇旧石器时代晚...
  • 6篇更新世
  • 6篇古人类
  • 5篇动物
  • 5篇动物群
  • 5篇水洞沟遗址
  • 4篇动物骨骼
  • 4篇出土
  • 3篇遗址出土

机构

  • 41篇中国科学院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6篇吉林大学
  • 5篇河南省文物考...
  • 4篇中国科学院南...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山西博物院
  • 1篇皇家安大略博...
  • 1篇吉林省文物考...
  • 1篇新疆文物考古...
  • 1篇北京自然博物...

作者

  • 41篇张乐
  • 25篇高星
  • 24篇张双权
  • 8篇裴树文
  • 8篇王春雪
  • 7篇陈福友
  • 7篇张晓凌
  • 7篇张乐
  • 4篇冯兴无
  • 3篇彭菲
  • 3篇刘德成
  • 2篇李锋
  • 2篇关莹
  • 2篇王惠民
  • 1篇吴秀杰
  • 1篇周振宇
  • 1篇徐欣
  • 1篇牛东伟
  • 1篇宋艳花
  • 1篇汤卓炜

传媒

  • 23篇人类学学报
  • 5篇科学通报
  • 4篇化石
  • 3篇中国科学:地...
  • 2篇边疆考古研究
  • 1篇民族艺术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江汉考古

年份

  • 5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8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4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大型食草类动物的骨骼单元分布被引量:4
2012年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05~2006年发掘出土了上万件动物化石.基于遗址中两种优势动物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的量化与统计分析,逐次衡量了多种埋藏学营力在这一动物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对于自然性因素而言,古人类的狩猎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肢解、屠宰、搬运等活动才是造就这一动物群当前面貌的最主要原因.更为重要的是,本项研究首次确认了东亚旧石器时代记录中古人类对于原始牛和普通马骨骼单元的差异处理模式,从而表明这一时期的古人类已经掌握了足够的狩猎技巧与生存技能,并且熟知大型猎物的生态习性及解剖特点和营养价值,从而能够根据猎获对象的不同而采取相应的野外处理和搬运策略.
张双权李占扬张乐高星
关键词:埋藏学动物考古学
吉林德惠揽头窝堡金代遗址动物骨骼鉴定及分析
2023年
一、概述揽头窝堡遗址位于吉林省德惠市边岗乡丹城子村揽头窝堡屯,是金代遗址,遗址地表散布着大量古代砖瓦、陶器、瓷器的残片和各种建筑构件。遗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经过吉林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1998~1999年两个年度开展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揭露房址12座,出土陶、瓷、骨、铁、铜、石、琉璃器700余件,同时出土一定数量的动物骨骼遗存。遗址规模大、文物堆积厚、遗存丰富,出土的文物、遗迹,为甄别金代遗存树立了清晰的考古学标尺,对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军事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孙阳汤卓炜宋玉彬张乐
关键词:考古发掘金代动物骨骼建筑构件
史前人类对动物骨骼油脂的开发和利用被引量:1
2021年
动物骨骼油脂的开发和利用是史前人类生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学者的研究表明,这一过程可能包含了敲骨取髓和骨脂提取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相较于敲骨取髓,骨脂提取更为复杂,不仅要将骨骼砸碎成较小尺寸,还要加水煮沸骨骼碎片,过程中不断添冷水使水保持温和沸腾的状态,才能获得浮于水面的骨脂。目前,国内学者在此领域的研究多关注于前一行为而对后者鲜有论述。本文通过对相关科学文献的全面梳理,系统介绍了史前人类骨脂提取行为的鉴定分析手段和方法,进而探讨了这一行为在古人类资源利用程度、流动性、用火方式和烹饪技术等方面的指示意义与价值。
戴静雯张双权张乐
关键词:动物考古学埋藏学流动性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被引量:9
2011年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发掘出土了距今约10—8万年前的古人类头骨化石,与头骨化石同层发现的还有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及石制品等文化遗物。本文是对该遗址2005—2006年出土动物化石骨骼表面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分析结果。灵井遗址中13%的动物骨骼表面有人工切割痕的产生,其中切割痕位于长骨骨干部位的约占此类标本总数的98.45%;同时,在具切割痕的长骨类化石材料中,属于食草动物上部和中部肢骨的分别为34%和41%,属于下部肢骨的则仅为25%。此外,灵井动物群中具敲击痕、火烧痕迹、人工使用痕迹的骨骼标本分别占全部观察例数的4.2%、1%、1.32%。总之,通过对动物骨骼表面保留的上述人工改造痕迹的观察与统计分析,并与埋藏学实验及其他考古遗址相关属性的对比,表明古人类是这一遗址中大量脊椎动物肉食资源的初级获取者和利用者,他们是导致这一动物群聚集形成的主要埋藏学因素。同时,许昌人遗址中大量破碎动物骨骼的出现可能也与古人类敲骨取髓的取食行为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张双权李占扬张乐高星
关键词:埋藏学
北京凤凰山化石地点发掘简报
2013年
北京凤凰山地点位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北8km处,是一处含哺乳动物化石与灰烬的洞穴-裂隙堆积。该地点包括两个化石层,上层为洞外的冲积物,由棕红色黏土组成,靠下部发现有零星的、破碎的化石,可鉴定出似鸡骨山狐(Vulpes cf.chikushanensis)和羚羊(Antelopinae)两种类型;下层含有灰烬层,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可鉴定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鬣狗(Hyaenidae)、三门马(Equus sameniensis)、犀(Rhinocerotidae)、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肿骨大角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水牛(Bubalus sp.),共7种。动物群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和南京人化石地点的动物群相似,指示该地点化石层的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部分骨骼表面痕迹与灰烬层的发现显示该地点可能不排除有古人类活动痕迹的存在。
王波张乐高立红李潇丽冯兴无
关键词:动物化石灰烬中更新世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大型食草类动物死亡年龄分析及东亚现代人类行为的早期出现被引量:13
2009年
以近期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动物群为主要研究目标.埋藏学的分析表明,原始牛和普通马是该动物群的优势属种,同时也是灵井许昌人时期古人类的主要猎捕对象.在死亡年龄分布模式方面,这两种大型食草类动物都是以壮年个体占据绝对数量优势的一种组合面貌,说明这一时期的东亚古人类已经是十分熟练的狩猎者,他们完全有能力猎捕原始牛、普通马等大型食草类动物.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东亚旧石器时代中期及晚期的古人类在狩猎策略、能力以及群体组织等方面已经不存在明显差异,从而验证了这一地区现代人类行为起源的早期理论.
张双权李占扬张乐高星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中期埋藏学动物考古学
切割痕迹揭示马鞍山遗址晚更新世末人类肉食行为被引量:8
2009年
运用动物考古学方法对马鞍山遗址出土的第Ⅱ等级动物长骨进行了切割痕迹研究.对切割痕迹的确认、定位以及出现频率的计算显示,马鞍山遗址第Ⅱ等级动物长骨骨干表面的切割痕迹分布特征如下:(1)下文化层切割痕迹出现频率明显高于上文化层;(2)下文化层上部肢骨的切割痕迹出现频率最高,中部肢骨其次,下部肢骨最低;(3)上文化层长骨骨干切割痕迹的出现频率及分布特征不及下文化层规律.与西方的实验数据对比表明,下文化层的数据点均分布在Dominguez-Rodrigo实验数据的95%置信区间内,而且上、中、下部肢骨的切割痕迹出现频率与实验数据相似;上文化层数据点的位置则相对较低,肱骨、股骨和桡骨的数据点均落在区间外,而且上、中、下部肢骨的切割痕迹出现频率与实验数据相差较大.据此推测,在下文化层堆积时期马鞍山远古人类用石制品对第Ⅱ等级动物腿部肌肉开发较上文化层堆积时期彻底,参照骨骼表面碳化痕迹的研究,推测这可能与晚更新世末期远古人类烧烤行为的变化有关.
张乐王春雪张双权高星
关键词:长骨晚更新世末期动物考古学
关于北京猿人用火的证据:研究历史、争议与新进展被引量:6
2016年
周口店第1地点古人类用火证据是该遗址一系列重大科学发现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很长时期内,作为同类遗存中最早的记录及其分析论证结果被国际学术界广泛接受。但随着少数西方学者的质疑和挑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争议,其后开展的埋藏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又得出进一步否定的结论。但周口店遗址的洞穴地层十分复杂,目前残存的堆积与古人类生存时期的状态有重大差别,与当初大规模发掘时见证的遗物遗迹的分布与埋藏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在剖面表层做局部有限的采样分析并不足以推翻以前的系统性研究结论,何况很多否定性的意见源自学术理论思潮的转变和缺乏具体分析的常规性推理。从以前的发掘记录和各种分析结果看,周口店遗址埋藏着丰富的古人类用火证据,这些证据不是孤立的,是可以相互验证和支持的。2009年以来在遗址开展的新的发掘与研究获得重要进展,揭示出具有结构的火塘、烧骨、石灰化的灰岩块等原地用火产生的遗物与遗迹,对相关材料的现代科技分析进一步确定这些遗存的人类用火性质。这样,遗址上文化层的用火证据变得明确无误,相关争议终可尘埃落定。对于下部地层中的用火证据,尚需做同样的发掘、分析和研究工作。
高星张双权张乐张乐
关键词:北京猿人考古发掘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水洞沟遗址采集的鸵鸟蛋皮装饰品反映了古人类的一种象征性行为,根据其位于堆积的位置及其共出于地表的磨制石器来看,其年代应属于全新世初期.通过对装饰品的模拟实验和显微观察,发现古人类先对毛坯进行钻孔,后进行修型、磨光等,属于工序1.这体现了该地区古人类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和审美能力,对于研究其在该地区的行为方式及原始艺术的起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王春雪张乐高星张晓凌王惠民
关键词:水洞沟遗址原始艺术全新世
中国旧石器时代晚期鸵鸟蛋皮串珠制作技术的模拟实验研究--以水洞沟遗址发现的鸵鸟蛋皮串珠为例被引量:5
2011年
本文采用模拟实验和显微观察的方法以水洞沟地区发现的鸵鸟蛋皮串珠为例,对旧石器时代鸵鸟蛋皮串珠的两种生产路线尝试进行复原,归纳和讨论模拟实验中不同生产路线各个生产阶段的特征、事故及其原因,并根据实验结果推测我国及南非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选择以生产路线1作为鸵鸟蛋皮串珠主要制作技术的原因,最后提出鸵鸟蛋皮串珠模拟实验在未来应与微痕分析和显微CT扫描技术结合起来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王春雪张乐张晓凌沈辰高星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串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