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爱东

作品数:9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压
  • 2篇代谢
  • 2篇代谢综合
  • 2篇代谢综合征
  • 2篇动脉
  • 2篇动态血压
  • 2篇血管
  • 2篇血管事件
  • 2篇血压变异
  • 2篇血压变异性
  • 2篇压变异性
  • 2篇他汀
  • 2篇综合征
  • 2篇脑血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事件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伐他汀
  • 1篇代谢综合征患...

机构

  • 9篇烟台市莱阳中...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作者

  • 9篇崔爱东
  • 6篇刘爱玲
  • 5篇许耀
  • 5篇于春英
  • 5篇胡人月
  • 4篇梁友玲
  • 4篇郝云霞
  • 3篇张秀华
  • 2篇赵燕
  • 2篇徐晗
  • 1篇张京波
  • 1篇黄建英
  • 1篇宋翠萍
  • 1篇崔连群
  • 1篇李琳
  • 1篇刘长英
  • 1篇李霞

传媒

  • 2篇国际心血管病...
  • 2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6
  • 1篇200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吸烟对男性高血压患者晨间血压上升速度的影响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长期吸烟对男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进一步阐述晨间血压上升速度是否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男性高血压患者300例,年龄40~79岁,受试者均无糖尿病病史,根据吸烟状况分为不吸烟组(n=100)、戒烟组(n=100)和吸烟组(n=100),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双重逻辑方程模型(double logistic curve-fitting procedure)分析动态血压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饮酒比例、高血压病程、血糖、血脂、血肌酐、血尿酸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吸烟组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24h脉压比不吸烟组和戒烟组高(P<0.05或P<0.01),收缩压白昼平台较戒烟组高(P<0.05)。不吸烟组与戒烟组各项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吸烟组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要高于不吸烟组和戒烟组[(16.5±1.2)比(7.3±0.9)mm Hg/h,P<0.01;(16.5±1.2)比(9.8±0.9)mm Hg/h,P<0.01]。④单因素相关分析示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与收缩压白昼平台、24h脉压有相关性(r=0.151,0.143,P<0.05),不吸烟组及吸烟组收缩压上升速度仅与收缩压白昼平台有相关性(r=0.152,P<0.01;r=0.128,P<0.01)。校正年龄、体质量指数等因素后,偏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上升速度仍与收缩压白昼平台呈正相关(r总=0.232,P<0.01;r不吸烟=0.274,P<0.01;r吸烟=0.283,P<0.01)。⑤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OR=1.326,95%CI1.083~1.624,P=0.006)及收缩压白昼平台水平(OR=1.292,95%CI1.046~1.595,P=0.017)是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长期吸烟的男性高血压患者白昼收缩压水平较高,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明显加快,晨间收缩压上升速度加快可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许耀郝云霞崔爱东梁友玲赵燕于春英胡人月刘爱玲
关键词:吸烟昼夜节律动态血压高血压靶器官损害
诊室血压正常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波动状况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
2020年
目的观察诊室血压正常的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分析MS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2~2017-09在该院心内科住院的可疑冠心病患者125例,根据MS的发生情况将其分为非MS组(n=60)和MS组(n=65),比较两组一般临床指标及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分析MS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对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结果MS组腰围、体质量指数(BMI)、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非MS组,合并糖尿病、隐蔽性高血压(MH)人数比例大于非MS组,但HDL-C水平低于非MS组(P<0.05)。MS组24 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及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24 h平均动脉压(24hMAP)、白天平均动脉压(dMAP)及夜间平均动脉压平台均显著高于非MS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大的腰围、更高水平的BMI及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是促进MS发生的危险性因素,而较高水平的HDL-C是抑制MS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以发生MACCE为结局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显示MS组发生MACCE的风险显著高于非MS组(P<0.05)。结论MS的发生会升高收缩压水平和加剧清晨血压波动,并可能会进一步增加MACCE发生的风险。
吕国令李霞刘爱玲黄建英崔爱东张京波许耀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血压变异性
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29例伴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n=44)、20mg组(n=42)和40mg组(n=43),10周后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阿托伐他汀10、20和40mg组均能显著降低总胆固醇、LDL-C(P均<0.05),但是明显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均<0.05)。其中,40mg组较20mg组胰岛素抵抗指数进一步增加(P<0.001)。20mg和40mg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但仅40mg组血糖升高(P<0.05)。结论:在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显著改善血脂代谢,但是同时会导致胰岛素抵抗水平的升高,表现为糖代谢受损。
崔爱东张秀华赵燕于春英胡人月刘爱玲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代谢综合征糖代谢
腹型肥胖对超重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腹型肥胖对超重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37名健康志愿者依据体重和体型分为正常体重组(n=78)、超重组(n=87)和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组(n=72),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比较各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结果:与正常体重组比较,超重组和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组室壁增厚,心腔增大,左室质量指数、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组织多普勒Em增加(P<0.05~0.01),而组织多普勒Em、Em/Am比值显著降低(P<0.05);与超重组比较,超重合并腹型肥胖组心脏结构和功能进一步恶化(P<0.05)。各组间左室射血分数及组织多普勒Sm均无统计学差异。体质量指数与室间隔厚度(r=0.271)、左室内径(r=0.313)、左室质量指数(r=0.429)、左室后壁厚度(r=0.455)以及E/Em(r=0.379)呈正相关;与组织多普勒Em(r=-0.362)、Em/Am比值(r=-0.298)呈负相关。腰围与左室后壁厚度(r=0.347)、左室内径(r=0.435)、左室质量指数(r=0.413)、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r=0.338)、组织多普勒Am(r=0.422)以及E/Em(r=0.459)呈正相关;与二尖瓣血流频谱E/A比值(r=-0.287)、组织多普Em(r=-0.386)、Em/Am比值(r=-0.236)呈负相关。结论:超重者即可出现心腔增大、左室质量指数增加、心脏舒张功能减低,而腹型肥胖者更加明显。
崔爱东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超重腹型肥胖
噻氯匹定与较大剂量阿司匹林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应用噻氯匹定与较大剂量阿司匹林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疗效。方法 :将 1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77例 ,对照组 6 2例。治疗组给予噻氯匹定 2 5 0mg ,每日二次 ,4周后停用 ;阿司匹林 0 .3g ,每日一次 ,4周后改为 0 .1g ,长期服用。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 0 .1g ,长期服用。两组病人均同时应用低分子量肝素 ,并根据病情选用硝酸酯类药物、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观察 4周末两组心脏事件 (包括顽固性心肌缺血再入院、心肌梗死、死亡 )发生率。结果 :4周末治疗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崔爱东宋翠萍张秀华
关键词:噻氯匹定阿司匹林心绞痛
前列地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目的 观察在常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对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进一步探讨影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CHF患者130例,其中男性45例,女性85例,年龄53~79岁(68.5±7.8)岁。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65)和治疗组(n=65),对照组行常规心衰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前列地尔制剂10 μg,1/日,连用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距离(6MWD)、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住院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的变化。受试者随访120 d,记录2组因心衰进展再入院治疗患者例数及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6MWD距离增加,NT-proBNP水平下降,[(359.9±144.4)m vs. (414.9±145.1)m]、[(3120.0±1811.6)ng/L vs. (2350.1±1731.1)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并且治疗组第一次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11.2±2.6)d vs.(12.3.±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LVEF、FS提高,LVEDD缩小,[(42.6±7.9)% vs. (45.7±7.7)%]、[(33.3±4.1)% vs. (35.1±4.3)%]、[(52.3±5.8)mm vs. (49.9±6.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0 d,共有26例患者因心衰进展恶化再次住院治疗,其中对照组15例,治疗组11例,治疗组心衰进展恶化再入院间隔时间长于对照组,[(101.6±19.0)d vs. (69.5±16.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水平(RR=7.395,95%CI:1.881~29.073)及合并COPD(RR=7.120,95%CI:2.762~18.349)是心衰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可能会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许耀徐晗郝云霞崔爱东梁友玲于春英胡人月刘爱玲
关键词:前列地尔心力衰竭N末端脑钠肽前体心功能
氟伐他汀强化降脂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2006年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强化降脂对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预防作用。方法本研究观察了106例成功完成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且经术后6个月随访的患者。其中氟伐他汀组67例,对照组39例。除氟伐他汀组患者在术前或术后48h内给予氟伐他汀40mg外,二组其余一般临床资料和治疗措施均相似。再狭窄的判断标准:随访时冠状动脉造影靶血管直径狭窄≥50%则认为是再狭窄。术后1,3,6个月各随访1次,随访期间监测患者的血脂、肝功能及肌酸磷酸肌酶,作心电图运动试验。并部分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判断支架内再狭窄情况。应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访期间,氟伐他汀组血LDL-C呈逐渐下降趋势,术后3个月时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明显降低(P>0.05)。随访结束时,由于经济原因,氟伐他汀组有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2例,对照组有1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发生再狭窄7例,氟伐他汀组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氟伐他汀组无血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磷酸肌酶超过正常上限二倍的患者。结论①氟伐他汀可明显降低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②氟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具有安全性。
崔爱东张秀华崔连群
关键词:氟伐他汀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再狭窄
中心动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心动脉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98例,年龄45~8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组54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和多支病变组(50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后,同步测量升主动脉根部(直接测量法)和肱动脉(袖带加压法)的血压,记录中心动脉及肱动脉压力参数,随访2年并比较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多支病变组中心动脉收缩压( CASP)、中心动脉脉压( CAPP)、肱动脉收缩压( SBP)、肱动脉舒张压(DBP)水平高于单支病变组(均为P<0.05)。 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APP≥49 mmHg(中位数)时MACE发生风险明显增高(χ2=11.216,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MACE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χ2=7.716,P=0.005)。在校正年龄、BMI、吸烟及血压水平等因素后,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CAPP(RR:1.095,95%CI:1.030~1.165,P=0.004)是MACE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心动脉压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密切,CAPP是MACE的危险因素。
许耀徐晗郝云霞刘爱玲崔爱东梁友玲于春英胡人月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中心动脉压
硝苯地平控释片不同时间给药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27
2015年
目的 观察硝苯地平控释片不同时间给药对血压、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晨峰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清晨血压上升速度是否是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初诊高血压患者110例,年龄32~76岁,随机分为两组:清晨服药组(n=55,6:00-8:00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和夜间服药组(n=55,19:00-21:00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服药前及服药8周后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两组动态血压的差异及动态血压与随访18月后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或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夜间服药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低于清晨服药组(P〈0.01)。夜间服药组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较清晨服药组降低[(7.3±4.8)比(11.3±9.6)mm Hg/h,P〈0.01]。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与白天收缩压平台、dSBP及24hSBP呈正相关(分别r=0.383、0.206、0.212,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及白天收缩压平台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0,95%CI 1.06~1.35;OR=1.13,95%CI1.01~1.26;均P〈0.05)。结论 夜间服硝苯地平控释片能更有效地降低血压水平及清晨血压上升速度;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加快可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许耀郝云霞崔爱东梁友玲于春英胡人月刘长英李琳刘爱玲
关键词:时间治疗学血压变异性动态血压心脑血管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