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莹莹

作品数:84 被引量:714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8篇糖尿
  • 28篇糖尿病
  • 28篇慢性病
  • 17篇示范区
  • 16篇自我管理
  • 14篇病患
  • 13篇自我
  • 13篇2型糖尿
  • 13篇2型糖尿病
  • 11篇糖尿病患者
  • 9篇影响因素
  • 8篇心血管
  • 8篇血管
  • 8篇健康
  • 7篇干预
  • 5篇疾病负担
  • 5篇高危
  • 5篇高危人群
  • 4篇心血管疾病
  • 4篇血管疾病

机构

  • 82篇中国疾病预防...
  • 5篇北京市疾病预...
  • 5篇江苏省省级机...
  • 5篇青海省疾病预...
  • 4篇江苏省疾病预...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4篇宁夏回族自治...
  • 4篇泰安市疾病预...
  • 3篇北京大学第一...
  • 3篇山西省疾病预...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重庆市疾病预...
  • 2篇北京市房山区...
  • 1篇福建省疾病预...
  • 1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作者

  • 82篇姜莹莹
  • 60篇毛凡
  • 51篇董建群
  • 49篇董文兰
  • 21篇周脉耕
  • 19篇张惺惺
  • 17篇白雅敏
  • 17篇王临虹
  • 12篇马吉祥
  • 12篇张勇
  • 9篇张伟伟
  • 8篇赵文华
  • 7篇吉宁
  • 6篇刘世炜
  • 6篇蒋炜
  • 5篇刘敏
  • 5篇高荣涛
  • 5篇陈晓荣
  • 5篇周敏茹
  • 5篇曾新颖

传媒

  • 25篇中国慢性病预...
  • 10篇中华预防医学...
  • 9篇中国公共卫生
  • 7篇中华流行病学...
  • 5篇疾病监测
  • 3篇2013年慢...
  • 3篇国家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卫生经济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中国体育科技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卫生政策...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2篇2023
  • 4篇2022
  • 8篇2021
  • 7篇2020
  • 9篇2019
  • 6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16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及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的认识和需求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及社区居民对慢性病防治的认识和需求,为有针对性地制定社区干预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上海市普陀区和宁夏吴忠市利通区2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的77名社区居民和4名社区管理人员分别进行专题小组访谈及个人深入访谈。对收集到的资料采用主题框架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社区居民及社区管理人员对慢性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等情况均有基本了解;社区与卫生、体育等部门合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慢性病防治活动;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医保制度及健康生活环境方面提出改善意见较多。结论社区居民慢性病防治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今后的社区干预计划要立足于此,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策略和措施。同时,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齐力姜莹莹毛凡董文兰陶然董建群
关键词:慢性病示范区
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水平与变化趋势被引量:21
2018年
目的分析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12I全死因死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及变化趋势。方法利用中国死因监测系统收集的2007-2016年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分析我国劳动力人口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全死因死亡率、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的未标化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3大类疾病(传染病、母婴疾病、营养缺乏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伤害)的未标化死亡率及死亡构成比的变化趋势;分析不同性别恶性肿瘤、COPD、心脑血管疾病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依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年龄标化死亡率为217.23/10万;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下降幅度为一2.8%(95%CI:一3.8%^-1.7%),不同性别、城乡、地区之间差距逐渐缩小;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死亡构成比上升,平均每年上升幅度为0.8%(95%CI:0.7%~0.9%);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为171.89/10万;2007--2016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平均每年变化幅度为一2.4%(95%CI:一3.3%~一1.4%),女性下降趋势最明显,平均每年变化幅度为一3.3%(95%CI:一4.0%~一2.5%)。全国恶性肿瘤、COPD、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均呈现下降趋势,10年间平均下降幅度分别为一2.0%(95%CI:一2.6%~一1.3%),一8.0%(95%CI:一8.9%~一7.1%),一1.5%(95%CI:一2.9%~一0.1%),一2-3%(95%CI:一2.8%~一1.8%)。结论2007-2016年中国劳动力人口全死因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年龄标化率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构成比逐年上升,成为必须高度关注的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
张珊姜莹莹董文兰毛凡董建群
关键词:死亡率劳动力人口死因监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推进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思考
<正>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切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的有关要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0年启动了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并列为中央财政...
董建群张惺惺毛凡董文兰姜莹莹张勇白雅敏马吉祥王临虹
文献传递
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健康促进工作评价
<正>慢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首要面临的健康威胁。在每年约1030万各种因素导致的死亡中,慢病所占比例超过80%[1]。此外,慢病在疾病负担中所占比重为68.6%[2]。为了遏制慢病的快速流行,减少和避免慢病造成的严重经济损...
姜莹莹董文兰毛凡张惺惺刘敏张勇白雅敏马吉祥王临虹董建群
文献传递
2415例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0
2018年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糖尿病的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6-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择江苏省南京市、山西省晋中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3个城市6个区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现场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相关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采用SAS 9.3软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 415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生存质量8个维度的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总体健康(56.02±16.59)分、情绪角色功能(67.79±42.99)分、躯体角色功能(67.95±43.06)分、精力(71.20±15.75)分、心理健康(72.91±15.11)分、躯体疼痛(76.55±15.32)分、社会功能(77.87±17.33)分和躯体健康(79.99±18.58)分。女性的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评分分别为(274.6±72.8)、(285.6±68.7)分,均低于男性[分别为(287.3±69.4)、(294.6±6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5岁及以上及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山西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江苏和宁夏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无高血压患者,不同医保类型中公费患者的PCS评分最高,非在职患者的PCS评分低于在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评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R^2=0.068 2)、省份(R^2=0.061 5)、是否合并高血压(R^2=0.018 8)、性别(R^2=0.005 1)和病程(R^2=0.004 8);影响患者MCS评分的主要因素有省份(R^2=0.036 8)、年龄(R^2=0.023 2)、是否合并高血压(R^2=0.012 9)、文化程度(R^2=0.008 0)、病程(R^2=0.002 4)和性别(R^2=0.001 7)。结论糖尿病是身心性疾病,对患者总体健康损伤最�
吴蕾董文兰娄青林毛凡巫海娣姜莹莹张永青马少宁任泽萍董建群
关键词:糖尿病影响因素
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的自我管理:定义、要素与展望
2023年
国际疼痛学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伤或者疾病而导致的疼痛^([1])。NP通常是慢性的,即疼痛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2])。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带状疱疹、脊髓损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癌症、腰或颈神经根性神经病变和创伤或术后神经损害等^([3])。
杜成欣董建群颜流霞姜莹莹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自我管理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37
2019年
目的分析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干预组(管理方式: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照组[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等基本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在干预前后测量生存质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双重差分法以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基线时共纳入2 467名研究对象,终末时共1 924人接受了为期2年完整的随访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维度(PCS)、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变化净差值分别为13.6分、2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PCS得分以及所在地区,影响患者M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MCS得分、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所在地区。结论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
张珊董文兰毛凡姜莹莹吴蕾娄青林巫海娣张永青马少宁任泽萍董建群
关键词:糖尿病管理影响因素
城市社区健身路径工程使用评价
背景 目前城市居民身体活动水平低下已经成为威胁人群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突出的公共卫生热点问题之一。为促进大众身体活动水平、增强国民体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全民健身路径”工程项目(以下简称“路径”)...
姜莹莹
关键词:知晓率
文献传递
我国六个省市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分析参与我国6个省市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小组干预活动的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服务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3年9-10月选择曾开展过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的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江苏省、广东省和浙江省6个省(直辖市)的街道和乡镇为研究现场。以问卷形式共调查社区成年T2DM患者1 603例,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情况、患病情况、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评价信息,分析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分及影响因素。结果 1 603例调查对象躯体健康得分为(70.38±13.90)分,心理健康得分为(76.07±17.03)分。调查对象一般健康状况得分最低,仅为(55.25±16.90)分。社会功能得分最高,为(88.16±20.04)分。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收入水平与躯体健康得分呈正相关(t值分别为3.153、3.396),并发症与躯体健康得分呈负相关(t=-4.3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的居住地和并发症与心理健康得分呈负相关(t值分别为-3.715、-3.134,P<0.01),患者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t值分别为2.794、4.1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对象自我效能总分为(66.93±17.69)分,患者遵医嘱服药或注射胰岛素的自我效能得分最高,为(74.24±23.54)分,而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的自我效能得分最低[分别为(62.30±20.76)、(62.59±22.89)分]。结论糖尿病患者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并发症显著影响其生存质量。在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中,并发症的预防、血糖监测和足部护理以及对患者心理的关怀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姜莹莹董文兰毛凡张惺惺董建群
关键词:SF-36量表自我效能
2016年中国妇科疾病的疾病负担研究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分析2016年中国妇科疾病的疾病负担。方法应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结果,分析2016年中国不同年龄、不同地区妇科疾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伤残损失寿命年(YLD)、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以2010—2035年世界人口平均年龄结构为标准人口计算标准化率。结果2016年中国15岁及以上女性妇科疾病的患病率为24.94%,其中15~49岁的育龄期女性为36.71%。DALY为2 727 637.82人年,DALY率为411.12/10万,标化DALY率为341.80/10万。在15岁及以上女性总人群中DALY和DALY率前3位的妇科疾病分别为经前期综合征(815 004.64人年,122.84/10万)、子宫肌瘤(281 976.67人年,42.5/10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154 792.89人年,23.33/10万)。DALY较高的5个省级行政区依次是:广东省(220 871.19人年)、山东省(190 968.72人年)、河南省(171 273.92人年)、江苏省(168 404.27人年)和四川省(144 358.50人年);标化DALY率较高的5个省级行政区依次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04.00/10万)、上海市(394.90/10万)、黑龙江省(382.00/10万)、北京市(365.70/10万)和江苏省(357.50/10万)。结论妇科疾病是女性生殖健康的重要威胁,应开展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特别需要关注育龄期女性。
吉宁刘世炜曾新颖董文兰姜莹莹周脉耕
关键词:患病代价年龄因素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