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林
- 作品数:14 被引量:212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正常肝脏微循环及研究进展被引量:5
- 1999年
- 吴志全夏景林邱双健
- 关键词:微循环体液循环
-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早期行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化疗对发现和治疗残癌的价值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术在防治肝癌切除术后残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2mo,对6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其中根治性性手术51例、姑息性手术18例)进行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了肝动脉造影和B超在诊断术后残癌的敏感性,观察了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残癌的临床效果。结果:6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发现残癌26例,其中姑息性手术者残癌的发生率为100%(18/18),根治性手术者15.7%(8/51)。残癌的平均直径为2..71±2.16cm,直径≤1cm占23.1%(6/26),≤2cm为65.4%(17/26),但多为多发性,占69.2%(18/26)。比较同期的B超和肝动脉造影发现残癌的敏感性,B超阳性者占38.5%(10/26),肝动脉造影阳性者占92.0%(23/25),肝动脉造影敏感性高于B超(p<0.005)。26例残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其1a,2a生存率分别为90.0%和78.0%。结论:肝动脉造影能够早期发现术后残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有残癌倾向者,特别是姑息性手术者应进行肝动脉栓塞化疗。
- 任正刚林芷英马曾辰叶胜龙杨秉辉夏景林汤钊猷
- 关键词:残癌肝癌栓塞治疗
- 原发性肝癌肿瘤血管密度及其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被引量:81
- 1998年
- 目的研究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和肿瘤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对63例手术切除的小肝癌(直径<5c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其中2年内转移复发组29例,2年内无转移复发组34例。每例取3张连续的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VEGF和生物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I(Bio-UEA-I)的免疫组化染色。根据Bio-UEA-I染色的血管内皮细胞计数来测定MVD。结果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复发组的MVD分别为49.6±29.7、22.7±28.2(P<0.01);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复发组的VEGF阳性率分别为86.2%(25/29)、47.1%(16/3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在肿瘤分期、有无卫星灶、有无门脉癌栓3方面差异也具有显著性(P<0.05,P<0.05,P<0.01)。结论除肿瘤分期、卫星灶、门脉癌栓具有预后意义外。
- 夏景林杨秉辉叶胜龙林芷英马曾辰周信达吴志全汤钊猷
- 关键词:肝肿瘤病理学血管密度VEGF
-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0年
-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470对肝细胞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把高转移人肝癌模型(LCI D2 0 )的肿瘤组织小块种植于裸鼠皮下 ,将 2 4只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第 2天起分别给予溶剂 ( 3%酒精 )、TNP 470 ( 30mg kg)隔天皮下注射 ,共 8次。 结果 对照组、治疗组皮下瘤重分别为 ( 2 0 4± 0 34)g、( 0 98± 0 34) g(P<0 0 0 1) ;两组AFP分别为 ( 76 8 6± 2 82 3) μg L ,( 93 4±5 8 6 ) μg L (P <0 0 0 1) ,两组肺转移率分为5 0 % ( 6 12 )、8 3 % ( 1 12 ) (P <0 0 5 )。结论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
- 夏景林杨秉辉叶胜龙林芷英
- 关键词: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肿瘤转移
- 脱品司琼和昂丹司琼对比防止化学治疗引起的恶心与呕吐被引量:6
- 1996年
- 目的:观察脱品司琼(tropisetron)治疗肝癌经皮肝动脉化学疗法(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胃肠道反应。方法:17例接受TACE治疗的肝脏肿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脱品司琼组9例(男性8例,女性1例,年龄55±s11a),TACE前1h以脱品司琼5mg静脉滴注(静滴);昂丹司琼组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58±8a),TACE术中化疗灌注前15min用昂丹司琼8mg静脉推注,术后昂丹司琼8mg静滴。结果:脱品司琼对恶心、呕吐的有效控制率为78%,与昂丹司琼比较疗效差别无显著意义。未观察到副作用。结论:脱品司琼与昂丹司琼对防止化学治疗引起的恶心与呕吐疗效相仿。
- 李力林芷英丁琦夏景林
- 关键词:肿瘤药物疗法恶心呕吐昂丹司琼
- 血管生成抑制物研究进展被引量:2
- 1996年
- 血管生成抑制物研究进展上海医科大学肝癌研究所(200032)夏景林综述杨秉辉审校早在1939年和1945年就有学者预见性地提出肿瘤能在宿主上诱发新生血管,但当时多数认为肿瘤血管是宿主原有血管的扩张,是一种对炎症的反应,肿瘤的生长并不依赖于新生血管。基...
- 夏景林
- 关键词:肿瘤
- 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复发防治的前瞻性研究——根治术后辅助介入综合治疗五年随访总结
- 目的: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辅助介入综合治疗对防治肿瘤复发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根治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定量、B 超、胸片等,术后二月按 Seldinger 法行肝动脉造影和碘化油 CT 检查。根据有无残癌分为无瘤组及...
- 林芷英任正刚夏景林吴晓凤陈漪马曾辰叶青海钦伦秀黄力文汤钊猷
-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复发介入综合治疗
- 文献传递
- 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的研究及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 1997年
- 夏景林
- 关键词: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
- TNP-470和丝裂霉素联用对肝癌生长和转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8
- 2000年
- 目的 :为了验证O (氯乙酰 氨甲酰基 )烟曲霉醇 (TNP 470 )和丝裂霉素 (MMC)联用的增效作用。方法 :将 40只荷有高转移肝癌的裸鼠随机分成 4个组 :①对照组 ;②TNP 470组 (30mg/kg,qod× 8次 ) ;③MMC组 (2mg/kg ,biw× 6次 ) ;④联合用药组 (TNP 470 30mg/kg ,qod× 8次 +MMC 2mg/kg ,biw× 6次 )。结果 :4个组瘤重分别为 2 0 0± 0 2 5 ,0 83±0 40 ,0 92± 0 2 5 ,0 5 6± 0 2 7克。统计学分析表明 :在瘤重方面 ,TNP 470组、MMC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联合用药组和其他 3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各组肺转移率分别为 5 0 % (5 / 10 ) ,10 % (1/ 10 ) ,0 % (0 /10 ) ,0 % (0 / 10 )。治疗各组裸鼠活动良好 ,无明显体重减轻。结论 :TNP 470、MMC对肝癌的生长和转移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TNP 470和MMC联用能起增效作用 ;MMC并未加重TNP 470引起的体重减轻等毒副作用。
- 夏景林杨秉辉叶胜龙林芷英
- 关键词:血管生成抑制剂TNP-470丝裂霉素肝细胞癌
- 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后介入治疗对复发防治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7
- 2000年
-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肝动脉介入综合治疗对肝癌复发的防治效果。方法 根治术后定期复查肝功能、甲胎蛋白 (AFP)、B超、胸片等 ,于术后 2个月按Seldinger法行肝动脉造影或碘化油CT检查 ,根据有无残癌分为两组 :无残癌者为预防组 ,有残癌者为治疗组。预防组术后 2个月和 5个月分别行预防量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以观察复发率和生存期 ;治疗组按常规量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每 2个月重复 1次以观察生存期。结果 10 9例根治性切除后原发性肝癌患者 ,术后观察最短 6个月 ,最长 45个月。预防组 6 8例 ,占根治切除术的 6 2 .4% ,其中 10例复发 ,复发率为 14.7%。其 1,2 ,3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 7.4%、13.2 %和 14.7% ,1,2 ,3年术后生存率分别为10 0 %、93.4%和 85 .7%。治疗组 41例 ,占根治切除术的 37.6 %。其术后 1,2 ,3年生存率分别为78.1%、5 7.7%和 5 7.7% ,与预防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此外 ,肿瘤 >5cm、有 2个以上结节、卫星灶、包膜不完整或缺如和癌栓存在均影响手术切除的彻底性。根治切除术后 ,AFP不转阴、肝血管造影和碘化油CT是早期发现残癌和复发的最敏感的检测手段。结论 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的介入综合治疗是预防复发的有效手段 。
- 林芷英任正刚夏景林陈漪吴晓凤马曾辰叶青海钦伦秀孙惠川汤钊猷
- 关键词:原发性肺癌介入疗法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