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胜龙
- 作品数:89 被引量:690H指数:15
-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应用材料研究与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癌生物治疗的现状被引量:2
- 1999年
- 叶胜龙
- 关键词:肝癌生物疗法细胞因子免疫活性细胞
- 肝癌复发转移的研究被引量:35
- 2000年
- 目的 通过实验和临床研究为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转移提供预测指标和预防方法。方法 用组织块肝原位移植建立高转移人肝癌裸鼠模型 ,用该模型建立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肝癌侵袭性有关变化 ,并由此设计实验性干预治疗。开展预防复发转移的临床实验。结果 (1)建成在肺、肝和淋巴结高转移的人肝癌裸鼠模型LCI D2 0 ,建成高转移潜能人肝癌细胞系MHCC97。 (2 )初步摸清与肝癌侵袭性呈正、负相关的分子水平变化。 (3)发现染色体 8p缺失与肝癌转移有关。 (4 )验血提示血栓调节蛋白与肝内播散呈负相关 ,细胞间粘附分子 1、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的抑制剂 (PAI 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与肝癌侵袭转移呈正相关。 (5 )用LCI D2 0模型 ,证实TNP470、苏拉明、反义VEGF、突变型flk 1基因转染、羧基胺基咪唑、Endostain、干扰素α等抗血管生成剂有抑制肝癌生长和转移作用。反义H ras、BB94或肝素也有类似作用。 (6 )根治性切除后经动脉化学药物治疗 (化疗 ) ,化学药物栓塞合并干扰素或LAK细胞治疗使 3年复发率有所降低。结论 肝癌侵袭性相关的分子水平变化与其他实体瘤相仿 ,小肝癌的生物学特性比大肝癌略好 ,这些研究为复发转移的预测和预防提供了有潜在意义的线索。
- 汤钊猷钦伦秀孙惠川周俭王鲁林芷英马曾辰叶胜龙吴志全
- 关键词:肝细胞癌复发肿瘤转移
- 丝裂霉素C白蛋白磁性微球用于裸鼠人肝癌模型疗效观察被引量:16
- 1998年
- 观察了自制丝裂霉素C(MMC)白蛋白磁性微球用于裸鼠人肝癌模型的疗效。结果显示:MMC白蛋白磁性微球不仅是安全的,而且在体外磁场作用下可较长时间内沉积于靶区。分组试验显示:治疗组肿瘤体积缩小,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和MMC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第2、3周P<0.01,第1、4周P<0.05);治疗组平均生存时间比上述两组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MMC白蛋白磁性微球直接瘤内注射外加磁场的方法治疗裸鼠人肝癌模型有显著疗效。
- 干育红张宁杲叶胜龙刘公强郑宁郑宁
- 关键词:肝肿瘤丝裂霉素CFMS靶向治疗
- MAGE-1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杀伤人肝癌细胞被引量:15
- 2001年
- 目的 通过观察肿瘤相关抗原基因 MAGE-1转导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体外诱导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作用,探讨基因工程DC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的能力及其作为新型肝癌瘤苗的可能性。方法用基因工程手段构建含MAGE-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经包装后转染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诱导培养的DC, Western blot方法鉴定MAGE-1基因的表达。用MTT法检测转染及对照组DC体外诱导的对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并计算杀伤率。结果 构建了一种含MAGE-1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LMSN并转染了从人PBMNC中诱导培养的DC。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到外源MAGK-1基因在转染DC中的表达。 LMSN转染DC体外诱导的淋巴细胞在效靶比10:1的情况下对靶细胞的杀伤率为78.9%± 3.6%,LXSN转染DC诱导的杀伤率为34. 7%±4.3%,而未转染DC诱导的杀伤率为3.9%±21%。三组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肿瘤相关抗原基因MAGE-1修饰的DC可在体外诱导出较强的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的细胞毒作用。提示这种基因工程DC可能具诱导特?
- 刘彬彬叶胜龙贺平郑宁赵燕孙瑞霞汤钊猷
- 关键词:树突细胞MAGE-1体外诱导
- IL-2及TNF的序贯应用对恶性肿瘤和宿主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 1994年
- Sprague-Dawley大鼠皮下接种Walker 256癌肉瘤后随机分为对照组、IL-2治疗组和TNF+IL-2序贯治疗组。分别切取组织分析肿瘤及宿主肝、肌肉和整体蛋白质代谢。IL-2和TNF+IL-2组的肿瘤分段生长率(分别为17.7±2.9和23.4±3.0%/d,与对照组33.8±3.4%/d比较,P<0.05)和蛋白质合成率(分别为0.14±0.04和0.18±0.06g/d,与对照组0.56±0.14g/d比较,P<0.01)均显著降低,两组的肝蛋白质分段合成率(分别为107.7±7.1和105.0±9.1%/d,对照组79.6±6.9%/d,P<0.05)和肌肉蛋白质分段合成率(分别为15.8±1.2和13.7±1.1%/d,对照组10.7±0.7%/d,P<0.05)均增加,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三组的肿瘤蛋白质分解和整体蛋白质合成均无显著改变。本文结果表明,IL-2可致肿瘤蛋白质合成减少及宿主肝和肌肉蛋白质合成增加,但TNF与IL-2的序贯治疗并未显著增加IL-2对肿瘤和宿主蛋白质代谢的作用。
- 叶胜龙汤钊猷Bruce R.BistrianNawfal W.Istfan
- 关键词:IL-2TNF序贯应用恶性肿瘤蛋白质代谢
- 全文增补中
- 具有高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被引量:26
- 1998年
- 目的利用裸鼠人肝癌高转移模型(LCI-D20)的皮下移植瘤组织在体外建立一株具有高转移潜能的人肝癌细胞系(MHCC97),并对其一般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方法将分离的瘤细胞制成细胞悬液,用10%人AB型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液建成该细胞系,采用流式细胞术和染色体G-显带方法,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用ABC免疫组化法,观察其肺转移灶中癌细胞甲胎蛋白(AFP)表达情况。结果MHCC97细胞为典型的上皮样细胞,符合一般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的病理学特征。该细胞经皮下和肝内接种均可使裸鼠致瘤,并发生肺部转移。肝内接种者,肺转移达100%(12/12)。MHCC97细胞为异倍体细胞,染色体均为超二倍体,i(1)(q)和der(4)(pter→q35::?)等为其标志染色体,未显示有完整Y染色体存在。肺转移灶的癌细胞AFP阳性。结论MHCC97细胞具有与原移植瘤相似的生物学特性。
- 田健汤钊猷叶胜龙刘银坤林芷英
- 关键词:肝肿瘤肿瘤细胞肿瘤转移甲胎蛋白
- 原发性肝癌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析被引量:4
- 1999年
- 目的:通过对肝癌来源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生物学特性的分析,了解肝癌与机体之间的相关性,为进一步增强TIL的抗肿瘤作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取我所26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分离培养淋巴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表型进行测定,并以裸鼠为实验动物,观察TIL的抗肿瘤作用。结果:经rIL-2体外扩增后,大多为成熟的CD3+T细胞,百分比为86.31%±13.08%,CD4+/CDS+的比率小于1。TIL中CDlla阳性细胞比例为7454%±16,93%,而LAK细胞的CD11a阳性细胞比例为26.72%±15.7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在体内外实验中均观察到TIL的抗肿瘤作用。结论:1)肝癌TIL有肿瘤导向的相对特异性,细胞毒作用参与TIL杀伤肿瘤细胞;2)TIL易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为TIL杀伤活性强的因素之一。
- 陈敏叶胜龙吴志全樊嘉邱双健孙瑞霞薛琼郑宁赵燕汤钊猷
- 关键词: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肝癌生物学特性
- 小肝癌的研究及其延伸──20年工作概述(综述)被引量:6
- 1997年
- 汤钊猷余业勤周信达杨秉辉林芷英陆继珍马曾辰刘康达叶胜龙吴志全
- 关键词:肝肿瘤小肝癌
- 小肝癌外科治疗远期结果被引量:4
- 1995年
- 1958年1月至1993年12月经病理证实原发性肝癌共2030例。比较小肝癌(≤5cm,n=514)与大肝癌(>5cm,n=1516)资料表明,小肝癌组手术切除率高(92.2%对49.1%)、手术死亡率低(1.7%对5.2%)、肿瘤单结节多(78.0%对53.4%)、肿瘤包膜完整多(74.5%对35.8%)、生存率高(5a:63.8%对36.6%,10a:46.8%%对28.5%)。小肝癌作局部切除(n=440)与肝叶切除(n=34),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肝癌切除后复发和转移作再手术共70例。比较1958~1970年(n=4)、1971~1982年(n=66)、1983~1993、年n=444)三阶段小肝癌,疗效有所提高: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47.0%、64.6%,10年生存率分别为25.0%、30.3%、47.0。小肝癌切除后生存5年以上共122例,生存10年以上24例。本文表明,手术切除是小肝癌首先治疗方法、对合并肝硬化病人作局部切除替代肝叶切除是提高切除率和降低手术死亡率的关键、对亚临床复发或转移,再手术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途径。
- 周信达汤钊猷余业勤杨秉辉林藏英陆继珍马曾辰叶胜龙
- 关键词:肝癌小肝癌外科手术
- 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的临床Ⅲ期观察被引量:1
- 1997年
-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疗效。方法不能切除的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灌注自体LAK细胞及IL┐2,并与单独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不能切除肝癌患者比较其肿瘤大小,生活质量的变化及毒副反应。结果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的22例肝癌有效率(CR+PR)为13.6%,包括1例完全缓解和2例部分缓解,而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17例中仅1例显示部分缓解(有效率5.9%)。化疗栓塞+LAK/IL┐2治疗组与单独化疗栓塞对照组中MR、SD、PD分别为5、12、1例和1、11、4例。治疗组中大多数病人生活质量改善或稳定,而对照组中生活质量则无提高。两组病人的毒副反应均较轻而短暂。结论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合并LAK/IL┐2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较优于单独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 叶胜龙干育红汤钊猷孙瑞霞吴志全夏景林郑宁任正刚林芷英
- 关键词:肝肿瘤LAK/IL-2肝动脉化疗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