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露洪

作品数:12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环境保护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太湖
  • 2篇养殖
  • 2篇营养盐
  • 2篇鱼类
  • 2篇水体
  • 2篇同位素
  • 2篇稳定同位素
  • 2篇污染
  • 2篇垦区
  • 2篇苦草
  • 2篇环境效应
  • 2篇河蟹
  • 2篇池塘
  • 1篇氮素
  • 1篇东太湖
  • 1篇多样性
  • 1篇养殖模式
  • 1篇叶绿
  • 1篇叶绿素
  • 1篇叶绿素A

机构

  • 12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南京市水产科...
  • 2篇杭州达康环境...
  • 1篇江苏省太湖渔...

作者

  • 12篇曾庆飞
  • 12篇谷孝鸿
  • 12篇毛志刚
  • 12篇周露洪
  • 6篇孙明波
  • 3篇高华梅

传媒

  • 3篇湖泊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基质下菹草的生长及其对水体营养盐的吸收被引量:17
2010年
设置两组实验分别研究不同基质对菹草生长繁殖的影响以及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营养盐的吸收净化作用.结果表明:湖泥、混合基质及黄土三种基质对菹草的生物量变化及石芽的形成有比较明显的差别,氮磷养分含量高的湖泥更有利于菹草植株的生长,其生物量增长幅度最大,混合基质次之,氮磷含量最低的黄土最差;黄土基质下菹草石芽产生的时间最早;混合基质下产生石芽数量最多.3、4月份菹草水体中不同形态的氮浓度均低于空白组,最大净化效率达74%,构成水体营养盐氮的汇;菹草对不同基质下水体中氮的净化效率表现为:湖泥>混合底泥>黄土;菹草对水体磷的控制吸收作用不明显,甚至有加快磷转换释放的作用;6月份处于腐败分解阶段的水草组水体营养盐浓度普遍高于对照组,构成水体营养增加的源.
高华梅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周露洪
关键词:菹草基质生长繁殖营养盐
东太湖水质污染特征研究被引量:37
2011年
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研究了江苏东太湖网围养殖区、东茭咀、油车港等12个典型湖区的水环境特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东太湖水质的空间异质性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东太湖水质在各区域存在显著差异,季节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丰水期水质优于枯水期.12个水质指标简化成2个主成分,主成分I代表水体的总磷、溶解性总磷和磷酸盐水平,是东太湖水域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主成分II主要反映水体的有机污染状况,叶绿素a和高锰酸盐指数的贡献率较大.利用主成分得分进行聚类分析,将12个采样点分为4类,北部由于受东山镇生活污水影响,各入湖河道口污染较为严重,特别是油车港;网围养殖区由于人工栽植的水草较为茂盛,水质较好,同东茭咀、太浦河口等水域的水质一样.
曾庆飞谷孝鸿周露洪毛志刚
关键词:东太湖水质主成分分析
鲢鳙控藻排泄物生态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鲢鳙控藻非经典生物操纵来控制蓝藻水华至今还存在分歧,主要集中在可能引起水体浮游生物个体小型化和微型藻类生物量激增等生态问题。这一现象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排泄物的影响不容忽视。根据国内外文献,综述了鲢鳙控藻排泄物的物质组成、未消化藻类的生长和光合活性以及消化部分在养殖水体中的迁移转化和对水体营养盐的直接贡献。由于养殖水体营养物质来源和生物转化过程的错综复杂性,往往很难用传统的方法来界定排泄物来源的氮对生态系统群落结构与功能改变的贡献及其传递过程。针对目前研究现状,建议借助叶绿素荧光成像系统和同位素示踪技术,从鱼类排泄物的角度评价鲢鳙控藻的生态后效及各自影响程度的差异,为非经典生物操纵的机理探讨和可行性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曾庆飞谷孝鸿毛志刚周露洪高华梅
关键词:排泄物稳定同位素叶绿素荧光
螺-草水质净化系统氮素环境归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构建螺-草模拟系统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池塘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氮素的环境归趋,结果表明,以底泥为基质的螺-草系统中,实验结束后苦草湿重增加了580%,分株数增加了6.6株,苦草根部吸收储存了1.07%的15N,苦草茎叶吸收储存了7.74%的15N,环棱螺吸收储存较少,只占0.06%,底泥滞留了5.73%的15N.结果分析表明: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苦草对水体中溶解态氮的吸收较少,沉积物是苦草生长的主要营养源;水体中氨氮主要通过沉积物-水界面进行迁移转化,大部分被苦草根系吸收利用转化为生物体,少部分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其余则滞留于沉积物;苦草是系统中氮素去除的最终载体,环棱螺的存在通过促进苦草生长及加强泥-水界面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加快系统中氮素的去除.因此,在养殖的不同阶段合理配置螺-草结构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的关键.
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高华梅孙明波
关键词:苦草营养盐环境归趋
固城湖围垦区池塘河蟹养殖环境影响及模式优化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为了解固城湖围垦区不同池塘的河蟹养殖环境效应并筛选出适宜的生态养殖模式,对河蟹养殖周期内不同养殖池塘的养殖情况和水环境进行跟踪研究,并构建模型估算养殖容量。结果表明,养殖周期内现有养殖模式的池塘和取水河道水质大多为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和Ⅴ类水,明显劣于固城湖水质(Ⅲ类水),其中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为TN和TP;池塘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简单,优势种分别为隐藻、秀体溞及环棱螺,且浮游动物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河蟹养殖产出呈显著正相关(P<0.05);基于现有养殖模式,河蟹的最大养殖容量为9 855只.hm-2。综合考虑养殖池塘环境、经济效益及养殖容量等因素,认为固城湖围垦区池塘河蟹的适宜生态养殖模式为:蟹苗投放密度(9 000±750)只.hm-2;饵料系数0.47~0.53;水草覆盖度约70%(其中苦草40%,伊乐藻20%,轮叶黑藻10%);螺类投放量6 000~7 500 kg.hm-2。
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高华梅
关键词:河蟹环境效应养殖模式
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被引量:67
2011年
为了解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分布特征,于2009-2010年利用拖网等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采获鱼类50种,隶属10目15科40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8%;鱼类生态类型以湖泊定居性种类为主,群落优势种为湖鲚(Coilia ectenes taihuensis)、间下鱵(Hyporhamphus intermedius)和陈氏短吻银鱼(Salangichthys jordani)等小型鱼类;与历史资料相比,太湖鱼类的物种数量下降,优势种组成发生较大变化,鱼类群落中体质量<30g的小型鱼类占绝对优势,渔业资源小型化趋势明显。由于过度捕捞和湖泊环境恶化,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偏低,物种丰富度指数D为1.54,多样性指数H'N、H'W分别为0.21和0.46,均匀度指数J'N、J'W分别为0.07和0.14;太湖各湖区间鱼类种群和多样性的差别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鱼类群落结构与湖泊营养盐、透明度等环境特征相适应的特点。
毛志刚谷孝鸿曾庆飞周露洪王小林吴林坤曹萍孙明波
关键词:太湖鱼类群落优势种生物多样性
不同密度螺-草结构对养殖尾水净化效果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为减少水产养殖污染物排放,以苦草为对照组,构建环棱螺螺-草生态系统净化池塘养殖尾水,比较不同密度螺-草结构对养殖尾水的净化效果,同时探讨螺草互作对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螺-草组合对养殖尾水均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以中密度组(螺密度50ind/m3)的去除效果最优,25d对Chl-a、CODMn、TN、TP、NH4+-N、NO3--N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7%、44.2%、86.9%、58.2%、82.3%和91%,其中以17~25d的营养物质去除率最高,水质由原来的Ⅳ类、Ⅴ类水提升为Ⅲ类水;环棱螺-苦草互作对水体的净化效果与苦草对照组差异不显著,表明其互利关系不明显;环棱螺-苦草组合对CODMn和TN的去除效果不是很理想,可能是由于实验中以黄土为底泥,其中的异养微生物较少引起的。
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高华梅
关键词:苦草相互作用
江苏省固城湖围垦区池塘河蟹生态养殖效益及污染输出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选择江苏省固城湖围垦区典型河蟹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跟踪研究养殖周期内不同养殖管理方式下的养殖效益及污染负荷通量,结果表明:固城湖围垦区河蟹生态养殖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不同养殖池塘因投饵等管理方式不同其效益差别明显.河蟹养殖盈利最高10.5万元/hm2,亏损最高2.4万元/hm2,平均投入为6.3万元/hm2,其中饵料为最主要的养殖投入,占总投入的41.6%,平均产出为10.3万元/hm2.河蟹养殖会造成池塘氮、磷营养盐的累积,不同养殖池塘氮、磷污染负荷差异显著,平均总氮负荷为268.5 kg/hm2、总磷负荷为64.5 kg/hm2.饵料在池塘氮、磷输入上占比最高,分别为70%和90%;池塘水产品和排水输出只带走少量的氮、磷,主要以水草收割途径输出,分别占总输出的86%和88%.优化饵料结构、完善投饵体系和加强收割水草的有效转化是提高养殖效益、减少污染物输出和保护固城湖水环境的关键.
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孙明波高华梅
关键词:河蟹生态养殖
同位素富集-稀释法研究食性转变对鱼类不同组织N同位素转化率的影响被引量:7
2012年
稳定同位素技术广泛地用于描绘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食物来源和营养级关系,但是消费者不同组织转化率的研究相对较少。通过锦鲤摄食人工添加15N蓝藻的食性转化实验,研究不同组织N同位素转化率的差异,探讨组织生长和代谢对同位素转化的相对贡献,为不同时间尺度的稳定同位素研究取样奠定基础。结果表明,通过42d的加富蓝藻饲喂,各组织的N稳定同位素发生显著变化。肝的δ15N为(19.3±1.4)‰,显著高于其它组织,其次为鱼鳍((15.6±1.0)‰)和血液((12.6±0.4)‰),肌肉的δ15N‰最低,为(9.9±0.7)‰。在随后的同位素稀释实验中,锦鲤的体重增加,相对生长速率为0.011d-1,鳍肉的转化率最快,达到11.4%/d,半衰期仅为6.1d,其次是血液和肝,肌肉的转化率最低,仅有3.8%/d,半衰期最长,为18.4d。代谢衰减指数c和-1不存在显著差异,表明锦鲤各组织的N同位素转化主要由组织生长引起。结论显示,同位素富集-稀释法可以有效评价鱼类食性转变对不同组织同位素转化的差异,鳍肉和血液同位素分析可以作为锦鲤食性转变快速追踪的手段。
曾庆飞谷孝鸿毛志刚周露洪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
利用BP神经网络短期预测太湖不同湖区叶绿素a浓度被引量:7
2012年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强大的非线性能力,能对复杂的水环境系统中非线性行为进行准确有效地预测。选择太湖典型湖区梅梁湾(4个样点)和湖心区(2个样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2006-2008年的常规水质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选择合适的输入因子及最优的网络参数,建立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以期实现叶绿素a浓度的月预测。结果表明,梅梁湾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1%,湖心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9%,2者预测精度均较低,其原因主要与太湖的水动力条件、水文气象及藻型生态系统等因素有关。
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周威明毛志刚孙明波
关键词:BP神经网络太湖叶绿素A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