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志刚

作品数:86 被引量:756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3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农业科学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3篇天文地球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电气工程

主题

  • 27篇鱼类
  • 16篇太湖
  • 13篇养殖
  • 11篇操控
  • 11篇操控性
  • 10篇湖泊
  • 9篇植被
  • 8篇水质
  • 8篇群落
  • 7篇湿地
  • 6篇鱼类群落
  • 6篇渔业
  • 6篇类群
  • 5篇东太湖
  • 5篇水生
  • 5篇水体
  • 5篇土壤
  • 5篇群落结构
  • 5篇池塘
  • 4篇底泥

机构

  • 79篇中国科学院
  • 2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中国科学院研...
  • 11篇南京师范大学
  • 5篇江苏省淡水水...
  • 5篇江苏省环境演...
  • 3篇江苏省太湖渔...
  • 2篇南京市水产科...
  • 2篇杭州达康环境...
  • 1篇东南大学
  • 1篇内蒙古大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昆明市滇池高...

作者

  • 86篇毛志刚
  • 71篇曾庆飞
  • 71篇谷孝鸿
  • 16篇孙明波
  • 15篇谷先坤
  • 12篇王银平
  • 12篇周露洪
  • 9篇王国祥
  • 8篇刘金娥
  • 7篇李旭光
  • 7篇任丽娟
  • 4篇王文侠
  • 3篇周璐洪
  • 3篇高华梅
  • 2篇唐晟凯
  • 2篇张彤晴
  • 2篇李大命
  • 2篇周崴
  • 2篇罗菊花
  • 2篇沈睿杰

传媒

  • 16篇湖泊科学
  • 6篇生态学报
  • 4篇环境科学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应用生态学报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海洋科学进展
  • 2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中国水产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河海大学学报...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人民黄河
  • 1篇水资源保护
  • 1篇植物研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6篇2023
  • 9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7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固城湖及出入湖河道表层水体、沉积物和鱼体中有机氯农药分布及风险评估被引量:17
2020年
为研究固城湖环境中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时空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采用GC-μECD定性定量分析了固城湖及其出入湖河道12个监测点夏、冬两季水体、沉积物和鱼类体内19种OCPs的含量.结果表明,固城湖表层水、沉积物和鱼类中(以干重计)有机氯农药总量范围分别是26.74~48.12 ng·L^-1、 9.01~35.34 ng·g^-1和13.39~124.29 ng·g^-1.水中有机氯农药污染特征表现为夏季含量高于冬季,出入湖河道高于养殖塘和湖区;沉积物中季节性污染特征不明显.从组成特征上看,夏、冬两季水体、沉积物和生物体内19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地检出,均呈现以HCHs和DDTs为主的污染特征,其中,夏冬两季各监测点表层水和沉积物中HCHs以α-HCH为主,占HCHs总含量的21%~42%;表层水中DDTs以p,p′-DDD为主,占DDTs总含量的30%~76%,沉积物中以p,p′-DDT为主,占DDTs总含量的68%~93%.分析固城湖环境中OCPs来源,根据异构体比值,可以推断环境中HCHs和DDTs主要来源于近期新的农药输入,且主要发生厌氧分解.生态风险评价显示,固城湖水体中OCPs的健康风险不大,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残留量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固城湖各监测点所采生物样均在可接受的潜在致癌风险范围内.
阚可聪谷孝鸿李红敏陈辉辉毛志刚曾庆飞
关键词:污染特征
一种深水湖或水库鱼类定深调查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水湖或水库鱼类定深调查装置,包括多个浮台、多个定深固定装置和多个鱼类采集网具,每个定深固定装置的上端与一个浮台连接,下端与一锚碇连接,多个鱼类采集网具分别位于相连两个定深固定装置之间,鱼类采集网的两...
毛志刚谷孝鸿曾庆飞陈辉辉
利用环棱螺调控池塘水质的实验生态学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设计了3组微尺度可控实验研究环棱螺的生态功能及其对水体各要素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受控条件下,环棱螺代谢释放氮、磷,使水体中不同形态氮、磷浓度均明显增加,430h后溶解性总氮和溶解性总磷分别较初始增加0.73~2.56倍和1.85~3.41倍,且高营养盐浓度条件下,环棱螺的代谢释放受到抑制。环棱螺对水体悬浮颗粒物具有显著的短期促沉效能,且与水体中悬浮颗粒物浓度及成分有关,初始浊度较高的高岭土溶液和藻华水体的沉降速率与螺密度呈正比。短期内环棱螺能显著降低水体叶绿素a浓度,且去除率与螺密度呈正比,但随着时间增加叶绿素a浓度迅速升高。环棱螺对微囊藻的摄食和营养盐释放促进绿藻取代蓝藻成为优势种。
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高华梅孙明波
关键词:水质调控环境效应
一种原位制顶空采集不同水层和深度温室气体的取样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制顶空采集不同水层和深度温室气体的取样装置,包括采集装置,采集装置包括采集器、集气罩、多个牵引绳和密封盘,集气罩与固定装置连接,在采集器上设有进出水口和进出气口,在集气罩的顶壁上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进出...
李一凡曾庆飞谷孝鸿毛志刚陈辉辉韩超王宏宇
一种角度可调的便携式鱼探仪换能器固定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的便携式鱼探仪换能器固定器,包括水平杆和垂直杆;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到水平杆的多个不同位置上的固定端和用于紧固在船舷上的夹持端,夹持端连接在第一固定端的下方;第二固定架,第二...
孙明波谷孝鸿曾庆飞王银平毛志刚谷先坤
文献传递
螺-草水质净化系统氮素环境归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构建螺-草模拟系统并利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池塘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氮素的环境归趋,结果表明,以底泥为基质的螺-草系统中,实验结束后苦草湿重增加了580%,分株数增加了6.6株,苦草根部吸收储存了1.07%的15N,苦草茎叶吸收储存了7.74%的15N,环棱螺吸收储存较少,只占0.06%,底泥滞留了5.73%的15N.结果分析表明:螺-草水质净化系统中苦草对水体中溶解态氮的吸收较少,沉积物是苦草生长的主要营养源;水体中氨氮主要通过沉积物-水界面进行迁移转化,大部分被苦草根系吸收利用转化为生物体,少部分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去除,其余则滞留于沉积物;苦草是系统中氮素去除的最终载体,环棱螺的存在通过促进苦草生长及加强泥-水界面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来加快系统中氮素的去除.因此,在养殖的不同阶段合理配置螺-草结构是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调控的关键.
周露洪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高华梅孙明波
关键词:苦草营养盐环境归趋
一种自然湖泊中营溪流逆水产卵鱼类产卵场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然湖泊中营溪流逆水产卵鱼类产卵场的构建方法,包括:产卵场区域选址;构建含有“人”字型通道的产卵场并调节水流流速、水温、溶解氧、水深等,之后在“人”字型通道内布设棕榈叶片。本发明能够解决营溪流逆水产卵鱼类的...
曾庆飞谷孝鸿常徽葛优陈辉辉毛志刚李一凡
洪泽湖鱼类群落结构及其资源变化被引量:21
2019年
根据2017—2018年在洪泽湖湖心、成子湖湾、保护区湖湾和淮河入湖口进行的鱼类资源调查,结合历年渔业捕捞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水域的鱼类群落结构及资源变化趋势.调查共采获鱼类51种,隶属10目16科41属,其中鲤形目种类最多,占总数的62.7%;群落优势种为鳙(Aristichthys nobilis)、(Hemiculter leucisculus)、鲫(Carassius auratus)、刀鲚(Coilia nasus)等7种,鱼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处于一般至较丰富水平.不同类型湖区间鱼类种类及优势种组成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湖心、淮河入湖口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整体高于成子湖湾、保护区湖湾.与历史资料相比,洪泽湖鱼类的物种数量下降,鱼类资源组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鱼类个体小型化趋势明显,捕捞强度过大、水位波动和水质污染是洪泽湖渔业资源衰退的主要因素.
毛志刚谷孝鸿龚志军曾庆飞陈辉辉李红敏张胜宇穆欢
关键词:优势种洪泽湖
一种新型组合式沉水植物协同调查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沉水植物协同调查装置,包括:收集爪、收集框和拖拽装置,所述拖拽装置包括测绳,所述测绳串接所述收集爪和所述收集框,所述收集爪的爪尖朝前,所述收集框包括两端开口的柱形的框架和由所述框架支撑的网兜,...
毛志刚谷孝鸿陈辉辉曾庆飞
文献传递
太湖2007-2016十年水环境演变及“以渔改水”策略探讨被引量:33
2019年
太湖水环境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其生态环境质量影响到流域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太湖水危机事件,催生了对太湖的综合整治.本文基于2007-2016十年对太湖水质与蓝藻水华面积等的监测,分析了太湖水环境的演变趋势.太湖十年水质变化阶段性明显,2008-2012年各项水质指标下降明显,而后趋于平缓,近3年个别指标如总磷、叶绿素a浓度等呈现快速上升的反弹趋势;另外,水质指标在空间上的差异性逐步缩小,原来污染严重的西北部水域水质改善效果较为显著,其正从"污水湖"向"自然湖"状态过渡,而原来水质相对较好的东南部水域水质却逐步下降.本文也综述分析了太湖鱼类群落结构变化与水质环境变化的相关性,基于太湖局部水域的鱼类调控实践,提出了太湖现阶段"以渔改水"的鲢鳙控藻非经典生物操纵与鱼类结构调控的经典生物操纵结合的渔业途径.湖泊富营养化治理需要充分关注到鱼类对湖泊浮游生物和水质变化的重要驱动效应,需要充分考虑到鱼类群落结构优化和食物网调控对环境的改善作用.
谷孝鸿曾庆飞毛志刚陈辉辉李红敏
关键词:水环境鱼类群落结构太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