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玉娥

作品数:33 被引量:458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农业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0篇小麦
  • 8篇籽粒
  • 6篇灌浆
  • 5篇淀粉
  • 5篇高产
  • 4篇栽培
  • 4篇小麦品种
  • 3篇氮肥
  • 3篇淀粉积累
  • 3篇行距
  • 3篇栽培措施
  • 3篇暖冬
  • 3篇籽粒灌浆
  • 3篇灌浆特性
  • 3篇高产小麦
  • 3篇百农矮抗58
  • 3篇
  • 3篇春小麦
  • 2篇氮肥水平
  • 2篇氮水平

机构

  • 25篇河南科技学院
  • 8篇河南职业技术...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33篇吴玉娥
  • 26篇郜庆炉
  • 20篇薛香
  • 18篇韩占江
  • 9篇梁云娟
  • 6篇王伟华
  • 5篇杨文平
  • 3篇胡尚连
  • 2篇王小龙
  • 2篇杨永光
  • 2篇姚素梅
  • 2篇闫书安
  • 2篇茹振钢
  • 2篇许平
  • 2篇宋留轩
  • 2篇朱磊
  • 2篇李东方
  • 2篇赵现方
  • 2篇张维城
  • 2篇娄季霞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河南科技学院...
  • 3篇湖北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河南职业技术...
  • 2篇种子
  • 2篇陕西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土壤肥料
  • 1篇辽宁农业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8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2
  • 1篇1990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9
2004年
为了探讨行距对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对5个不同类型的超高产小麦品种在相同密度(基本苗225万/hm2)、不同行距条件下的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密度下,不同品种的产量、小穗数、成穗数总的趋势是以16.67cm行距时最高;不同品种要实现最大成穗数所要求的最佳行距不同:周麦16和矮早8以行距16.7cm时最高,温麦6-986和百农9711以行距20cm时最高,偃师4110以行距23.3cm时最高;行距的大小对超高产小麦的蛋白质含量、沉淀值无显著影响。在生产上可以根据不同超高产小麦品种各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不同,通过调整行距、增加成穗数以获得增产。
吴玉娥薛香郜庆炉段爱旺杨文平
关键词:行距超高产小麦
小麦籽粒灌浆参数变异及与粒重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58
2008年
以5个小麦品种为材料,采用Logistic模型拟合籽粒灌浆过程,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灌浆参数在不同灌浆阶段存在显著差异,渐增期持续持续时间(T1)和缓增期持续时间(T3)变异系数较大,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Tmax)、灌浆持续期(T)、快增期持续时间(T2)则相对稳定;最大灌浆速率(Rmax)、平均灌浆速率(R)、快增期灌浆速率(R2)变异系数较小,相对稳定,渐增期灌浆速率(R1)和缓增期灌浆速率(R3)的变异系数较大,易受影响;T和R与千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对千粒重(Y)作用较大,R的作用大于T;灌浆持续时T、R、R2和T2、R3和T3对Y作用显著。因此,可通过选育高平均灌浆速率(R)、高快增期灌浆速率(R2)的品种,配套适当的栽培措施来协调灌浆速率与灌浆持续时间的矛盾,达到增加粒重的目的。
韩占江郜庆炉吴玉娥薛香娄季霞
关键词:小麦灌浆参数粒重
播期对豫麦34灌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以小麦品种豫麦34为材料,设置7个不同的播期,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用相关性分析研究灌浆参数与播期的关系。结果表明,豫麦34籽粒灌浆规律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各个播期灌浆过程均呈"S"型变化,但模型参数因播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播期对籽粒灌浆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灌浆高峰期有所提前,灌浆持续时间有所缩短。影响粒重的主要灌浆参数是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其中渐增期的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其次是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和持续时间。因此,通过确定适宜的播期协调灌浆持续天数与灌浆速率的矛盾,适当减少渐增期的持续时间,使小麦灌浆快速进入快增期,增加缓增期的灌浆速率和灌浆持续时间,可以达到提高粒重的目的,为豫麦34的高产打下基础。
郜庆炉韩占江吴玉娥薛香岳延峰
关键词:豫麦34灌浆特性播期
暖冬气候条件下栽培措施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小麦高产应变技术研究
薛香郜庆炉梁云娟韩占江宋留轩许平王伟华杨文平闫书安朱磊姚素梅赵现方李东方吴玉娥王小龙
1、课题来源与背景:  该项目为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0411032800)、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0524100006)和河南省教育厅科技攻关(1999210030)等项目的主要内容,部分研究内容得到了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培...
关键词:
关键词:暖冬气候栽培措施小麦
硫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的效应被引量:2
2006年
以3个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为材料,在不同氮水平下,研究施硫对籽粒总淀粉及其组分的调节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施氮处理,获得最高籽粒总淀粉含量对硫的需求量各异。施硫对小麦籽粒淀粉组分具有调节作用,但这种调节作用的发挥要以一定氮水平为基础。在尿素60 kg/hm2或128 kg/hm(2 N60或N128)水平下施用硫肥有利于降低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改善淀粉组分。
韩占江王伟华胡尚连郜庆炉吴玉娥
关键词:春小麦淀粉
不同密度对冬小麦百农矮抗58淀粉积累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研究了不同密度对冬小麦品种百农矮抗58籽粒中淀粉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百农矮抗58小麦品种籽粒中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在花后均呈S形曲线变化;密度与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二次回归关系,随着密度的增加,淀粉含量增加,但当密度过大时,反而会降低淀粉含量。因此,在生产上可以通过种植密度对籽粒中直链、支链和总淀粉含量进行调节。试验结果表明,在矮抗58小麦生产中,采用低密度7.5万-12.5万/667m2基本苗有利于降低籽粒中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提高该品种的品质。
梁云娟吴玉娥韩占江郜庆炉肖同建
关键词:百农矮抗58淀粉
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主要抗寒性生理指标被引量:12
2011年
为小麦品种的利用及其抗寒性的综合评判提供理论依据,对6个小麦品种在越冬期和返青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丙二醛(MDA)等主要抗寒性生理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小麦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低来评判不同小麦品种的抗寒性具有不确定性;在越冬期用小麦叶片MDA含量的高低而在返青期用小麦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高低可以较好地评判不同品种抗寒性的强弱;若同时使用小麦叶片中MDA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两项指标评判小麦品种抗寒性效果更好。
薛香吴玉娥郜庆炉
关键词:小麦抗寒性生理指标
小麦旗叶性状与光合特性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对不同基因型小麦旗叶的角度、长度、宽度与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 s)、胞间CO2浓度(C i)、气孔CO2浓度、蒸腾量(E),光合有效辐射(PAR)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旗叶角度与光合特性的相关性均不显著;旗叶长度与气孔导度(G s)和胞间CO2浓度(C i)呈显著正相关;旗叶宽度与光合速率(Pn)、胞间CO2浓度(C i)、气孔导度(G s)、气孔CO2浓度及光合有效辐射(PAR)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因此,与旗叶角度、长度相比,旗叶宽度是影响小麦光合特性更为重要的因素。
薛香吴玉娥杨中强陈红梅郜庆炉
关键词:小麦旗叶
施氮水平对小麦灌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6
2007年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研究施氮水平对小麦灌浆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千粒重潜力值k、达到最大灌浆高峰的时间tmax、最大灌浆速率vmax及快增期持续时间tma′x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总体上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小麦产量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主要品质指标则呈先增加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考虑到产量和品质的综合效益,百农矮抗58的合理施氮量为每公顷纯氮300~360 kg。
韩占江吴玉娥郜庆炉娄季霞贺燕玲
关键词:小麦氮肥灌浆特性
小麦籽粒灌浆过程的不同数学模型模拟比较被引量:39
2006年
为了寻找描述灌浆过程和灌浆特性的最佳数学模型,更好地揭示小麦产量、品质及其生长发育特性,用Logistic、多项式回归和Richards三个方程分别对小麦矮抗58的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三个方程对小麦矮抗58的籽粒灌浆过程都能拟合且达到极显著水平;相比之下用Richards方程拟合,决定系数最大,且能显著降低离回归平方和,因此拟合效果最好,能更好地反映品种的灌浆特性。
薛香吴玉娥陈荣江韩占江郜庆炉
关键词:小麦籽粒灌浆LOGISTIC方程RICHARDS方程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