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立波
- 作品数:31 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市民健康培育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的比较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通过对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时的用药量、血液动力学、血糖浓度和肺功能变化等资料的比较,对两种麻醉方式进行评价。方法 随机将32例择期开胸手术病人分为单纯全麻组(A组,n=16)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n=16)。A组单纯静脉诱导插管;B组则先于胸8-9椎间隙行硬膜外腔阻滞,尔后按A组方法行全麻诱导插管。观察两组病人诱导前后、切皮、去肋、病灶切除、手术结束及拔管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气道峰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呼吸环流图、麻醉维持用药量、拔管及清醒时间、术中血糖浓度变化。结果①两组病人诱导前后血液动力学参数无明显差异,但切皮、去肋时,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至手术结束时,A组平均动脉压仍然显著高于B组(P<0.05);②两组间气道压、平台压、肺顺应性及肺环流图无显著差异(P>0.05);③两组病人术毕到恢复至各清醒指标的时间,B组明显短于A组(P<0.01);④A组术中维持麻醉用药量均明显大于B组(P<0.01);⑤ 两组间血糖浓度变化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单纯全麻相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开胸手术, 麻醉药量及内分泌扰乱减少,术后苏醒快,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参数较为平稳,不影响气道压及肺顺应性。
- 刘永勤陈惠荣吕立波王定力
- 关键词:全麻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开胸手术
- 自控硬膜外镇痛在妇科术后的应用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 2000年
- 目的: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妇科术后病人的镇痛疗效及对术后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比较PCEA组和肌注镇痛组病人的镇痛效果,测定术后病人血清皮质醇及血糖浓度.结果:(1)PCEA镇痛效果良好,优于传统肌注镇痛法(P<0.01).(2)术后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浓度,PCEA组明显低于肌注镇痛组(P<0.05).结论;PCEA对妇科术后病人有良好的镇痛效果;能抑制术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轻内分泌变化,有利于加快病人的恢复.
- 张兰梅程鸾黄秀斌吕立波
- 关键词:镇痛皮质醇血糖应激反应
- 碳酸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 :对碳酸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特性进行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为 1 5例实施硬膜外麻醉患者。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方法 (FPIA)测定利多卡因血药浓度 ;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肾素浓度。通过临床观察及测定血浆肾素水平评价药效学 ;将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研究结果与其盐酸盐进行比较。结果 :药物动力学参数 :达峰时间 ,达峰浓度 ,吸收速率常数及末端相半衰期分别为 ( 0 .3 0± 0 .0 4 )h ,( 3 .96± 1 .1 4 )mg·L-1,( 1 0 .92± 2 .3 6)h-1和 ( 1 .95± 0 .0 8)h ;药效学参数 ;麻醉起效时间 ,阻滞完善时间及麻醉持续时间分别为 ( 4 .3 8± 0 .78)min ,( 8.2 3± 1 .84 )min和 ( 5 7.2 2± 1 0 .3 5 )min。结论 :碳酸利多卡因吸收速率明显高于其盐酸盐 ;达峰时间亦快于其盐酸盐 ;体内消除半衰期与其盐酸盐的消除半衰期接近。临床麻醉杭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快于盐酸利多卡因。研究结果证明 :碳酸利多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起效较快 ,但体内消除过程无明显改变。
- 张沂金志强吕立波匡长鲍燕燕张永林
- 关键词: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药物动力学药效学
- 碳酸利多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药动学-药效学与硬膜外输注给药方案设计被引量:1
- 2001年
- 人中的药物动力学及药效学进行研究。采用荧光们振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清利多卡因浓度;结果:根据药动学-药效学研究结果,提出维持有效麻醉血药浓度为2.5~5.0μg/ml;利用药动学参数清除率,计算出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速率为20~40μg/min.kg。应用先给予初始剂量,后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给药速率实施硬膜外持续给药。对51例病人采用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后的145份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同时对所有病人在手术全过程中的麻醉效果、血压及心牵进行连续监测。结果表明,初始给药剂量为(3.75±0.62)mg/kg(2.1~6.2)mg/kg(n=51);硬膜外持续输注速率为(35.99±5.30)μg/min.kg;平均血药浓度为(3.32±l.52)μg/ml(n=145)。手术过程中麻醉效果满意,病人的血压及心率正常。结论:采用先给予初始剂量.后持续硬膜外输注给药的方案,即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又克服了在硬膜外麻醉中,由于重复给药所引起的血药浓度的较大波动,这种血药浓度的波动,可能引起浓度过低的麻醉效果不够,或浓度过高的药物中毒。
- 张沂金志强吕立波鲍燕燕匡长春
- 关键词:碳酸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药物动力学药效学
- 喉罩通气在小儿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1年
- 机器人辅助无框架脑立体定向手术为神经外科微创性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与开颅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术中避免患者的体动反应对靶点位置的影响是该类手术麻醉管理的要点。
- 蔡勤芳赵海涛吕立波
- 关键词:通气喉罩小儿机器人
- 湿热交换过滤器预防术中病人低体温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湿热交换过滤器 (heatandmoistureexchangerandfilter ,HMEF)预防术中全麻病人低体温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择期颅脑手术的成年病人 60例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3 0例。置入直肠温度探测头接DatexⅡ型多功能监测仪持续监测体温。观察组 (A组 )在气管导管与呼吸回路间安置HMEF ,对照组 (B组 )则不放置。将两组间体温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 A组在诱导后、术中至术毕体温也有下降 ,但组间各期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B组在诱导后 60分钟时体温下降最为明显 ,为 2 6℃ ,与A组 ( 1 4℃ )同期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 1)。术毕寒战发生率两组间相比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 吕立波吴新民刘永勤华力余奇光王定力
- 关键词:全身麻醉手术中
- 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妇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 2000年
- 目的:通过观察脊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aesthesia,CSEA)在妇科手术麻醉中的实施情况,以便为扩大该项技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提供资料.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的成年病人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CSEA组(n=30),B组为连续硬膜外组(n=30).麻醉阻滞效果及肌松效果由术者判断,共分四级:优、良、中、差.同种评分法由患者评定术中镇痛情况.结果:A组T_8绝对平面出现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1);低血压发生例数明显少于B组(P<0.01),A组肌松满意率96.7%;B组初始为70%,二次硬膜外给药后为96.7%.A组所有病人对术中镇痛效果均感满意,B组为9例手术初始有较明显的牵拉感,5例主诉有轻度牵拉感,A、B组病人均无主诉头痛.结论:CSEA可为妇科手术提供非常满意的麻醉效果,技术先进,操作过程简单,易于掌握,值得推广.
- 吕立波刘永勤王定力华立余奇光蔡勤芳王唯赵海涛
- 关键词:麻醉神经阻滞
- 海燕台风后医院船赴菲律宾医疗救助被引量:1
- 2014年
- 2013年11月8日,菲律宾遭受“海燕”强台风袭击。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于11月21日-12月16日(24日下午抵达重灾区塔克洛班开展医疗救护,12月10日完成任务返航归建,在灾区执行任务16天)此次赴菲律宾医疗救护工作圆满完成,各方面协调到位,救护模式清晰,医院船功能发挥完善,加强沟通、救护规范。应特别注意人员及物资的准备工作,以及与其他医疗团队的沟通、协作。
- 孙涛王德利吕立波张正王海威赵虎林蔡伟萍
- 关键词:医院船
- 硬膜外镇痛防治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硬膜外镇痛对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耻骨上经膀胱切除前列腺者112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注射镇痛组(32例),均应用哌替啶镇痛。Ⅱ、Ⅲ组为硬膜外用药组(各40例)。Ⅱ组应用生理盐水100ml加吗啡5mg、氟哌利多5mg的混合液进行镇痛,Ⅲ组应用0.125%布比卡因100ml加吗啡5mg、氟哌利多5mg的混合液进行镇痛。结果:Ⅱ、Ⅲ组膀胱痉挛发生率、持续时间及停止膀胱冲洗时间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Ⅲ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与Ⅱ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硬膜外隙持续注入吗啡、布比卡因及氟哌利多混合液,可明显缓解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
- 吕立波许笑彬刘永勤王定力李军王唯
- 关键词:硬膜外镇痛术后镇痛前列腺膀胱痉挛
- 原位肝脏移植术中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变化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原位肝脏移植手术期间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变化规律和处理方法。方法:终末期肝病83例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行原位肝脏移植术,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无肝前期(门静脉阻断前30min)、无肝期1min及30min、新肝期1min及30min、手术结束前,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等参数,并采集血标本检测凝血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电解质及动脉血气,连续监测术中尿量及输血、输液情况。结果:无肝前期与术前比较,血流动力学参数基本平稳;无肝期及新肝期1min,HR增快、MAP及CVP下降(P<0.05);无肝期30min、新肝期1min及30min的PT及APTT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尤以无肝期30min延长最为显著(P<0.05);无肝期尿量显著减少。结论:肝移植术中应注意适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水电和酸碱平衡紊乱、补充凝血因子等。
- 刘永勤杨亚红许笑彬王唯吕立波李军
- 关键词:肝脏移植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