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云佳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教育厅资助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叙事
  • 1篇地质公园
  • 1篇地质遗迹
  • 1篇叙事策略
  • 1篇叙事分析
  • 1篇叙事结构
  • 1篇叙事视角
  • 1篇叙事语言
  • 1篇叙述者
  • 1篇言说
  • 1篇雨洪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 1篇治教
  • 1篇省级地质公园
  • 1篇思想政治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思想政治教育...
  • 1篇清代
  • 1篇区域文化

机构

  • 5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作者

  • 5篇叶云佳
  • 2篇李卫朋
  • 2篇文星跃

传媒

  • 1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现代语文(上...
  • 1篇四川民族学院...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新西部(中旬...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红豆”最相思——浅谈宗璞小说《红豆》的叙事策略
2013年
对小说《红豆》的解读历来充满争议,本文从叙述者、叙述视角和读者的三个方面对《红豆》的叙事进行研究,分析作者在宏大的革命叙事和政治话语中,知识分子个人话语的潜意识流露,成就了小说的艺术魅力。
叶云佳
关键词:叙述者
记忆深处的爱恨言说——《呼兰河传》的审美叙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萧红的《呼兰河传》历来是读者和评论家们倾心谈论的话题,众说纷纭,但在作品传递出沉重的情感体验方面却基本达成共识。那么这种复杂矛盾的情感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呢?本文从作品本身的叙事方法出发,通过对文本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语言三方面的分析,来探究《呼兰河传》的审美体验。
叶云佳
关键词:《呼兰河传》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语言
基于碑刻记录的嘉陵江清代洪水发生规律及成因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基于历史文献法收集整理了《四川两千年洪水史料汇编》中嘉陵江清代洪水碑刻的碑文记录,并利用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法分析洪水碑刻记录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清朝时期,嘉陵江流域共有洪水碑刻记录55通,月份明确可辨的有36通。空间上整体分布不均,下游多于中上游,其中嘉陵江干流28通(20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46,上游仅有零星分布,相对集中于中下游),渠江16通(10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71,各河段均有分布),涪江11通(6通有明确月份;Gibbs-Mirtin多样化指数为0,仅集中于下游的重庆市)。洪水碑刻记录在年内主要分布于6、7、8、9四个月,洪水碑刻清晰记录了清代1679年(2通)、1840年(3通)、1870年(17通)、1903年(2通)4次特大洪水,洪水碑刻记录的嘉陵江流域清代洪水的发生频率为7 a一洪。清代嘉陵江洪水碑刻记录反映了流域夏秋季洪水较多,这与嘉陵江流域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多洪齐发的扇状水系、低山丘陵-谷坝地形、松散的土壤质地以及"湖广填川"时期毁林垦荒导致的水土流失与河道淤积有关。
李卫朋伏润得梁七丹叶云佳叶云佳文星跃
关键词:清代
嘉陵江典型曲流地质遗迹特征及综合开发--以南充嘉陵江曲流省级地质公园为例被引量:1
2018年
以青居河曲为主体的嘉陵江曲流,在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开发等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已建有嘉陵江曲流地质公园,具备国家级地质公园发展潜质。然而其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尚未得以充分体现,公园客源市场乏力。通过SWOT分析对嘉陵江曲流地质遗迹及其地质公园开发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公园拥有区位条件、景观类型、美学价值等方面的优势;存在建设投入、特色产品、管理制度的不足;存在周边旅游资源的竞争、分流与屏蔽效应以及曲流自然—人为侵蚀与裁弯取直等威胁,同时拥有生态文明理念与政策支持、日益多元化的旅游需求、不断改善的通达条件等机遇。基于此,提出了推进公园建设与宣传力度、打造特色旅游资源、转变管理模式等策略,以期为公园后期深度开发与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李卫朋熊江叶云佳叶云佳文星跃税攀恒
关键词:地质遗迹SWOT分析
区域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运用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载体居于重要地位,它的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或文化本身,其内在的价值导向性和外在的社会普遍性为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了根据和条件。本文从区域文化精神品格、区域文化物质表象和区域制度文化三方面论述区域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可行性,并就其在高校的实践运用方面进行浅要分析。
叶云佳
关键词:区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