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182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土地细碎化
  • 5篇农业
  • 3篇农业生产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农户
  • 2篇农业生产成本
  • 2篇劳动力
  • 1篇地产权
  • 1篇地块
  • 1篇调研数据
  • 1篇新型农业
  • 1篇人口
  • 1篇人口结构
  • 1篇实证
  • 1篇实证分析
  • 1篇数据分析
  • 1篇水果
  • 1篇水果产业
  • 1篇农村
  • 1篇农村家庭

机构

  • 11篇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

  • 11篇卢华
  • 7篇胡浩
  • 4篇耿献辉
  • 2篇周应恒
  • 2篇傅顺

传媒

  • 2篇经济评论
  • 2篇农林经济管理...
  • 1篇农业技术经济
  • 1篇财贸研究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农业经济与管...

年份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江苏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科技需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以江苏省主要的新型经营主体为研究对象,选取盐城、淮安、镇江等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运用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技需求的因素与影响经营主体采用农业新技术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扶持和风险分担情况在1%的水平下显著为正,表明政府扶持力度越大,越能显著提高经营主体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概率,并且采用新技术后所承担的风险越小,经营主体采用农业新技术的概率越大;而不同经营主体对科技的需求情况,主要由自身资源禀赋和决策者的风险偏好综合决定。当前江苏省农业科技供给主要由政府主导型的农技推广机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及农业园区3个方面提供,尽管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但同样面临着推广体制不健全、农业科研缺乏市场导向、产学研分离和农业园区后续管理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
傅顺胡浩卢华
关键词:农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气候变化对中国区域梨产量的影响——基于28省市区1990—2010年的数据被引量:5
2014年
基于中国28省市区1990—2010年的梨种植生产面板数据,将气候因子同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气温、降雨和日照等方面的气候变化对渤海湾地区、长江流域及云贵地区和西北地区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梨产量的影响及程度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温度升高对渤海湾地区和西北地区梨产量有正影响,对长江流域及云贵地区则有负影响;日照数增加对渤海湾地区和西北地区梨产量有负影响,而对长江流域及云贵地区有一定正影响;降雨增多则对各区域梨产量均有正影响,但影响程度不同。据此提出政府应加强气象预报预警网络建设,完善气象信息传输服务;选育和推广适应气候变化的新品种;完善梨园基础设施,提高梨园的减灾能力及水平,提高果农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能力。
卢华耿献辉
关键词:气候变化
土地细碎化增加农业生产成本了吗?——来自江苏省的微观调查被引量:48
2015年
本文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理论,利用江苏省扬州市、淮安市和徐州市的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细碎化对单位产量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辛普森指数对单位产量成本具有显著影响,辛普森指数增加一个单位,对应的每单位产量总成本增加19.4%,劳动力成本增加18.22%,化肥成本增加29.2%,其他物质费用下降11.4%。伴随辛普森指数增大,农户会合理调整不同生产要素在地块之间的投入量,会加大对劳动力及化肥使用,减少对现代农业机械等新技术的运用。单位产量成本随农户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减少,在不增加地块数情景下,意味着存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可能。本文最后认为,政府应创造更多可供选择的市场机会和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完善土地所有权和用益物权建设,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卢华胡浩
关键词:土地细碎化
土地细碎化、地块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益——基于江苏省调研数据的经验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基于江苏省淮安、扬州和徐州三地农户调查数据,从投入产出和平均成本角度实证检验土地细碎化和地块规模对农业产量和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业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增特征,土地细碎化通过改变要素的边际产出弹性而作用于整个农业生产系统,从而降低农作物产量。农业劳动机会成本越高的地区,负面影响更明显,辛普森指数每增加1个单位带来平均成本增加39%,地块规模适度扩大有利于平均成本下降,地块规模每增加1个单位带来平均成本下降8%。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适度扩大地块规模,有利于发挥潜在的地块规模经济效应。
卢华胡浩耿献辉
关键词:土地细碎化
非农劳动供给:土地细碎化起作用吗?——基于刘易斯拐点的视角被引量:14
2017年
"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仍是新形势下农村改革的主线。本文系统梳理了土地细碎化和非农劳动供给之间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利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05-2012年数据,采用面板GMM方法实证测度了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在农村人口结构变化背景下,全国土地细碎化情况有所缓解,土地细碎化降低了农业产出,农业生产存在规模报酬递减特征。土地细碎化不仅降低了农业劳动边际生产力,还阻碍了农户非农参与概率、减少了农户非农供给时间,这种影响对年轻劳动力更为明显。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为农户自发的整村租入或相邻地块整片租入的农地流转提供及时的政策或配套措施支持,进一步推进土地平整,优化农业经营体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有效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卢华胡浩
关键词:人口结构土地细碎化
土地细碎化、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分析——基于江苏农户的微观调查被引量:63
2015年
土地细碎化影响农民的生产决策和管理行为,进而以一种积极或消极形式影响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本文通过构建4个不同的随机前沿利润和非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利用江苏省扬州、淮安和徐州的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具体探讨了种植多样化和土地细碎化的不同组合对利润和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地细碎化同技术非效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农业生产利润的影响则显著为负,在不增加地块数的情况下,存在地块规模经济实现的可能。种植多样化对农业生产利润和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多样化种植能有效降低自然和市场风险,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增加利润和效率。政府应不断创造更多稳定的非农就业机会,为农地产权流转营造环境;积极提供有关信息,支持农作物多样化;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外部性。
卢华胡浩
关键词:土地细碎化利润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水果产业的影响——以梨产业为例被引量:14
2014年
目前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明显,在农业劳动力不断转移、刘易斯"拐点"出现、货币供应不断增多和高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农业有效劳动力供给已慢慢减少,人工成本迅速上升成为水果生产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1990—2010年宏观统计数据,构建经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梨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成本上升对我国梨面积区域变动具有明显的负效应,且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基于水果产业的自然经济属性,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环渤海、长江中下游及云贵地区、西北地区的影响逐次降低。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应大力培育发展水果省力化栽培模式,降低成本;把握水果布局变化规律,适时适地引导各种资源向优势产区集中,最终实现优质优价。
耿献辉卢华周应恒
关键词:劳动力成本上升水果产业
农地产权、非农就业风险与农业技术效率被引量:7
2016年
利用江苏省苏州、淮安、扬州和徐州的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随机前沿一步法实证检验农地产权、非农就业风险对农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权清晰能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效率,流转地较承包地和自留地的农业技术效率更高;非农就业风险分散了农户对农业照料的时间和精力,风险越大,农业技术效率越低。为此,进一步深化农地制度改革,鼓励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移,加大非农就业培训,重视劳动者权益保障,有利于提升农业技术效率。
卢华胡浩傅顺
关键词:农地产权技术效率
健康对农村家庭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江苏省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健康对农村家庭非农劳动供给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力健康状况变化对家庭劳动时间分配具有显著影响,不仅劳动力自身健康状况对非农劳动供给产生影响,家庭其他成员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非农劳动供给。农户自身认定健康情况越好,选择参与非农劳动的概率越大,非农劳动参与天数也会越多。家庭不健康劳动力越多,已参与非农劳动的劳动参与时间会减少。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医疗资源和社会福利养老机构,改善家庭护理水平和农村健康状况有利于农户的非农劳动供给。
卢华
关键词:农村家庭
土地细碎化是否增加农业生产成本--来自江苏的微观调查
基于农户生产行为理论,利用江苏省扬州、淮安和徐州的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土地细碎化对单位产量总成本的影响.研究发现:辛普森指数对单位产量成本具有显著的影响,辛普森指数增加1个单位,对应的每单位产量总成本增加19.4...
卢华胡浩
关键词:土地细碎化农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