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兴
- 作品数:32 被引量:55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休谟法则”与中国现代哲学思潮
- 2013年
- 所谓"休谟法则",即"事实"与"价值"的二分法,其在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影响深远,尤为实证主义者奉为基本信条。"休谟法则"及其变体对中国现代哲学思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二分法为科学主义者所摒弃而为人本主义者所坚持,两派各自走向极端,导致了"唯科学主义"和"价值优位论"。同时,基于中国现代化的时代主题,"事实"与"价值"问题往往与中西文化问题交织在一起,使这一问题的探讨更加复杂化。
- 卢兴
- 关键词:休谟法则实证主义科学主义
- “四端”“七情”:东亚儒家情感哲学的内在演进被引量:4
- 2018年
- "四端""七情"是儒家情感哲学的核心内容,分别代表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先秦儒学对自然情感做了初步归纳,最为完备的表述是"七情"说。孔子对道德情感多有指点,孟子进一步总结为"四端"说。朱熹正式探讨"四端"与"七情"的关系问题,《朱子语录》中提及"四端理发、七情气发",但在其"心统性情"的架构中却将两者同归于属气之"情"。朱子思想内部关于"四七分合"的矛盾对东亚朱子学产生深远影响,在朝鲜儒学史上形成了持续日久的"四端七情论辩",其中以李退溪为代表的岭南学派主张"四七分理气",以李栗谷为代表的畿湖学派主张"四七气发理乘一途"。从孟子到朱子再到退溪,儒家情感哲学关于四七关系的理解经历了"正—反—合"的发展过程。
- 卢兴
- 关键词:七情道德情感自然情感
- 中国本土文化身份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后殖民理论的考察被引量:4
- 2011年
- 在全球化时代,西方的话语霸权带来了"中心/边缘"的对立,这种对立造成了第三世界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危机。后殖民理论提供了思考这一问题的独特视角。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中,重建本土文化身份的途径在于:认清中国当代文化身份的"混杂性"特征,突破传统的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积极开拓文化"接触区",构建与西方文化进行平等对话的平台,以期挺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身份。
- 卢兴郑飞
- 关键词:后殖民理论文化身份混杂性接触区
- 牟宗三“别子为宗说”研究
- 在中国思想史上,朱熹历来被视为儒学正宗和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然而在现代新儒家重镇牟宗三看来,朱子哲学相对于儒家的“道统”而言是异端和歧出,被称为“别子为宗”。该学说在学术界产生巨大影响,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本文在细致梳理...
- 卢兴
- 关键词:哲学思想牟宗三学术价值
- 和而不同 感而遂通--析中国传统协商政治的共识观被引量:1
- 2017年
- 中国传统协商政治的共识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文化基因,其主要内容包括"和而不同"的整体观与"感而遂通"的协商观。中国传统共识观揭示出古代政治哲学中十分重要的协商传统,凸显了中国政治哲学"去同取和""议政以德""行重于言"的思想特质。它既不同于西方选举民主"少数服从多数"的决策原则,亦不同于西方协商民主注重制度规约的利益博弈,而是将政治共识建基于天道体证与工夫践履之上。传统协商政治的实践智慧对建构中国现代协商民主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 吴倩卢兴
- 关键词:协商民主和而不同
- 论中国古代关于政治协商的思想观念被引量:2
- 2016年
- 中国古代的政治协商主要体现为"议"。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记载了很多这种"议政"的实践活动。就参与主体而言,议政活动并不局限于统治集团内部,其范围包容了广大的民众,成为君臣之间、君民之间政治关系的一种普遍形式。古代杰出的思想家对"议政"活动的历史经验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揭示了这种政治协商形式对于政权统治和社会治理的积极作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议政思想。在君主集权体制之下,这些议政的思想主要是对于君主及统治集团的若干政治道德的要求,其具体内容体现为"导民使言""从谏如流""兼听明断""去同取和"四个主要方面。
- 吴倩吴倩
- 关键词:政治协商
- 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思想内涵与基本特征被引量:13
- 2015年
- 中国古代具有源远流长的政治协商传统,其历史实践具体表现为政权体制内的"咨询"、"朝议"和"谏议"以及体制外的"清议"和"乡议"。与现代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相比较能够突显出中国古代政治协商传统的基本特征,其精华可归纳为"以民为本、以和为贵、以义为上、以情为基、以德为重"。面对现代民主的要求,我们还应该在批判地继承和创造地转化中使其"与时偕行",在新的历史时期发掘其历久而弥新的伟大价值。
- 卢兴吴倩
- 关键词:历史内涵民本
- 牟宗三对康德“物自身”学说的改造及其内在问题
- 2011年
- 牟宗三改造了康德的"物自身"学说,对这一概念予以实体化和价值化,将康德那里"3+X"的结构转化为"心体物用"的结构,进而将"本体界"等同于"价值世界"。牟氏在以上的改造过程中,一方面混淆了康德哲学的语境和神学的语境,另一方面混淆了"时空中之物"的有限性和"上帝所造之物"的有限性,因而不能令人信服地证明"物自身是一个价值意味的概念"。这种"价值优位"的立场来自于儒家传统,在现代性的语境中成为"价值的泛化",而儒家思想的现代发展必须克服这种倾向,尊重事实世界的独立性。
- 卢兴吴倩
- 关键词:牟宗三物自身
- 从牟宗三哲学看中国哲学的“灵性主义”传统
- 2010年
- 卢兴吴倩
- 关键词:中国哲学哲学传统牟宗三思想特质现代新儒学
- 论牟宗三的自由观及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
- 2010年
- "自由"是西方哲学和政治传统的核心概念之一,是"现代性精神"的重要支柱。牟宗三消化和改造了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其自由观体现在由体达用的三个层面:"自由无限心"、"道德自由"和"政治自由",较之于儒家传统,"政治自由"更为鲜明地体现了其哲学的现代性意蕴。
- 卢兴
- 关键词:牟宗三道德自由政治自由德国古典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