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匡萍波

作品数:3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贵州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主题

  • 1篇信任
  • 1篇政府
  • 1篇人力资源
  • 1篇善治
  • 1篇善治理念
  • 1篇资源分配
  • 1篇组织承诺
  • 1篇组织承诺关系
  • 1篇组织信任
  • 1篇满意度
  • 1篇工作满意度
  • 1篇公共
  • 1篇公共财政
  • 1篇公共政策
  • 1篇公民
  • 1篇公平
  • 1篇顾客
  • 1篇管理改革
  • 1篇财政
  • 1篇承诺

机构

  • 3篇贵州大学
  • 2篇南京大学

作者

  • 3篇匡萍波
  • 2篇李强彬
  • 1篇凌玲

传媒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理论界
  • 1篇理论月刊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论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政策意涵被引量:4
2006年
人力资源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开发实际上是一种价值和资源分配,直接涉及公共政策选择。人力资源开发价值与资源的分配性涵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人财物的分配;二是人力资源本身的配置与利用。人力资源开发的公共政策属性规定了政府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主体应承担的职责,在实施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政府分配公共资源应坚持公平为先,通过建立公共财政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匡萍波李强彬
关键词:人力资源资源分配政府公平公共财政
试析以善治理念推进我国政府管理改革之意义与路径被引量:1
2006年
治理与善治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种新的治国理论,作为政府管理中的一种“舶来品”,善治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有其必然性。中国政府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致力于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改革,这为善治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引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宏观社会环境,其在我国政府管理改革中的突出意义是进一步推进全能型政府的解体,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同时,政府改革坚持“公民导向”并引入“顾客”理念,可为善治思想在我国的进一步实践提供新的思路。
李强彬匡萍波
关键词:善治顾客公民
不同组织信任背景下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关系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通过对313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发现员工对组织的信任知觉包括对直接主管的信任、对高层管理人员的信任和对同事的信任3个层次;从缓冲作用来看,对于直接主管的信任、对于高层管理者的信任对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的关系具有缓冲(加强)作用,对于同事的信任对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之间关系的缓冲效应不显著。从组织信任的分层研究看,高信任组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比低信任组员工更加支持组织承诺。
匡萍波凌玲
关键词:组织信任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
共1页<1>
聚类工具0